案例背景
《明都南京知多少》是在南京市博物馆2020年末举办的特展《1420:从南京到北京》基础上由博物馆自主研发设计的研学线路。研学游继承和发展了我国传统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将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组织学生集体参加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校外参观体验和实践活动。同学们在研学老师的带领下,确定主题,以课程为目标,以动手做、做中学的形式,共同体验,分组活动,相互研讨,形成研学总结报告,正日益成为素质教育的新内容和新方式。
本次研学课程,联合明孝陵博物馆、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五家博物馆(其中两座国家一级博物馆、五家全部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共同举办此次研学活动,充分发挥博物馆科教职能与博物馆之间的联动性。从多场景、多角度、多内容、多趣味出发,增强公众对古都南京的认识,从遗址到文化遗产、从历史文脉到文化传承,将博物馆的教育作用通过研学的形式来动态增加,将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民族生命力和民族智慧再一次讲述,促请青少年对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珍惜自己的文化传统,从而增强民族凝聚力。
主要受众
线下受众:
洪武线,亲子路线5-10周岁的学生 共20组
永乐线,学生路线7-12周岁学生 共40人
线上受众:
《明都南京知多少》云课堂受众年龄不限,在南京市博物馆官方微信播出。
创新亮点
(1)结合校本课程
针对江苏省的小学历史课程,及5-10周岁儿童的认知能力,制订课程内容、教学大纲;根据课程内容,实地踩点,确定研学线路;根据课程内容及受众年龄,选择适合的班主任及研学导师;研学导师依据课程内容,撰写教案、制作课件及配套教育材料包。
(2)路线上的多重文化资源
多家博物馆联合。南京市博物馆将联合明孝陵博物馆、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五家共同举办此次研学活动,充分发挥博物馆科教职能与博物馆之间的联动性。
(3)较强的可持续性和可复制性
在南京与明文化相关的历史文化景点均可开展,如瞻园、甘熙故居、南京宝船厂遗址、渤泥国王墓、徐达、李文忠墓园,明故宫遗址、江宁织造博物馆等。
主要做法
此研学活动考虑到学生的休、放假情况以及天气等不定因素的影响,分设了两条研学线路,家长及学生们可自由选择。并为配合校本课程,准备将研学活动未来发展成常态项目。此外,现已研发出线上研学课程《明都南京知多少云课堂》,分为《明朝皇家礼仪进修学院》和《披荆斩棘的中山王》两集,通过朝天宫南京市博物馆微信公众号推送。通过实地探访多处明朝时期都城南京重要的遗址,实地教学。突破教学场地和时间的限制,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要求下,充分发挥博物馆社会教育职能。
《明都南京知多少——洪武篇》
旨在通过对明代都城、建筑典范、中华文明、孝、礼制度等方面的学习,让孩子们深入体会这六百多年的历史变迁,感受一脉相承的民族精神。“洪武篇”的主要学习在三个场馆完成。首先是南京市博物馆,素有“金陵第一胜迹”美誉的朝天宫,作为本次研学活动的出发点,知礼仪重学习,看新展提兴趣从这里开始。通过文化沙龙、展览讲解,初步了解明初朱元璋东征西讨、荡平群雄的历史,了解一个统一王朝的都城是如何建立和规划的,进一步掌握历史知识和构建思维导图形成自我的清晰的知识脉络。
其次,驱车前往明孝陵博物馆和明城墙遗址,通过实地探访历史遗存,感受六百年前的明初都城的壮丽。明孝陵为世界文化遗产,其规制和模式营建,在中国帝陵发展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明城墙是现存世界上最长的古代都城城墙,其筑城史上的巅峰,2020年正式成为中国首个加入ICOFORT的文博单位。在这里。同学们将了解我国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文化遗存的重要意义,以及我国古代先进的技术。同时在这两家博物馆我们将还会有第二课堂以及创意手作,不断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并进行知识区间扩充。参与“明孝陵”的守护神活动(屋檐上的脊兽)古建筑课程、明孝陵城墙博物馆的“投石机”制作(城墙攻势)等。在我国古代工匠的技艺和匠人精神一直都是我们国家的优秀品格,在参加研学活动的过程中,通过看、学、记学习知识,通过实操更能切身体会古人的智慧。
最后我们回到朝天宫,重温一天的课程。对学习的知识通过手工以及小测验的形式了解孩子们的掌握情况,总结一天学习要点。我们希望跟着博物馆游览学习,能实实在在的学到知识,并最终能培养同学们对文化、对历史、对民族精神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成为历史文化传承的小小志愿者。
《明都南京知多少——永乐篇》
旨在通过“衣食筑行”四个方面串联一天的研学旅行,带领孩子们切身体验到明朝永乐时期的上到皇帝下至百姓的社会生活面貌。此次研学旅行主要集中在三个场馆完成,首先是南京市博物馆,在这里,孩子们将首先进行一个文化沙龙,初步了解此次研学旅行的内容以及永乐时期的“明都南京”的历史背景,介绍《1420:从南京到北京》跨年特展的历史背景以及与本次研学旅行的关系,并开展讲述永乐时期“衣”与“行”的内容,即南京永乐时期郑和下西洋相关历史知识以及对明朝服饰带来的变化。接下来将带领孩子们参观讲解《1420:从南京到北京》特展,更加直观的感受永乐时期南京的点滴形象。结束参观后,孩子们将动手操作,给补服图案填色,寓教于乐,趣味学习,加深对“衣”与“行”的认知。
其次是大报恩寺,抵达后先学习感恩礼,了解明都南京的饮食文化,然后直接用餐,餐食选择的是大报恩寺特色的九宫格感恩餐,调动多重感官体会“食”之美。用餐结束后会在大报恩寺的老师的带领下参观学习,了解明代南京的建筑,即研学“筑”的部分,感受“依大内图武,造九级五色琉璃塔,曰第一塔,寺曰大报恩寺”的独特魅力。参观结束后,孩子们会在老师的指导下,亲自动手制作完成一支琉璃串珠,生动可感,且可以作为送给母亲的礼物,切身体会报恩寺的报恩之意。
最后是中国科举博物馆,在这里一方面是希望带领孩子们了解明代时期的人才选拔制度,另一方面是利用这里复原的号舍考一场试,让孩子们在“穿越”的趣味中总结这一整天的研学之旅,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同时也借仿古之意,鼓励孩子们勤奋学习、争夺桂冠。结束活动后会回到南京市博物馆,总结孩子们在科举博物馆答的卷子,带领大家回顾这一天充实而愉快的研学之旅,依次颁发结课证书,将孩子们安全送回家长手中。
实施效果
(1)研学活动将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组织学生集体参加有组织、有计划的校外参观体验和实践活动。同学们在研学老师的带领下,通过文化沙龙、实地探访、游戏体验等形式,寓教于乐,完成研学课程任务。
(2)通过文化沙龙,以及探访研学景区,学习明文化的相关知识,是对书本知识的有效拓展和补充。
(3)该研学活动有助于同学们了解明朝南京城的历史风貌,寻访南京城内关于明洪武年间和永乐时期的历史文化遗产,了解其悠远的历史文化,增强对南京深厚文化底蕴的文化自信,感受中华传统文化历久弥新的独特魅力,可以增强民族自豪感,同时培养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德行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