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佳案例丨红石砬子抗日根据地遗址考古发掘项目

字号:T|T
2024-01-11 20:18 来源:中国文物报

 

吉林省革命历史传统悠久,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再到抗美援朝战争,形成了“三地三摇篮”吉林红色标识,依托革命遗址形成了“一线、两地、三集群、七组团、十片区”的吉林特色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格局。近年来通过东北抗联遗址科学考古工作的深入,逐步夯实了东北抗联革命史实研究基础,探索出东北抗联革命文物保护与利用新路径。

 
一、考古调查
 
 

 

图片

 

吉林省为建立和完善东北抗联遗址清单,进一步构建东北抗联遗址保护利用格局,于2021年启动东北抗联遗址考古调查项目,对东北抗联遗址分布密集的吉林市、通化市、白山市、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四地实施全面考古调查。此次调查创新运用了聚落考古方法,通过在山林间以采集遗迹信息为主开展区域系统调查。截至目前,吉林市、通化市完成调查面积2000多平方米,调查收获遗迹2.5万余处,形成了吉林、通化两地东北抗联遗址数据库。同时白山市、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东北抗联遗址考古调查已经完成部署工作,预计2026年完成,届时在国家文物局领导下与辽宁、黑龙江共同构建东北抗联遗址数据库。

二、考古发掘
 
 
 
 
图片
图片

 

2021-2023年开展了红石砬子遗址考古调查和发掘,在红石砬子山脉及周边发现房址、地窨子、战斗工事等各类遗迹3300余处,确认此前文献记载的八家沟、生财沟等遗址为以红石砬子为核心的抗联根据地遗址组成部分。遗址内出土陶、铁、铜、瓷、琉璃等各类材质遗物930余件,器类以武器、农具、生活用具为主,反映了抗联根据地具有生产生活、武装斗争的特征,明确了遗址内居址、岗哨、战斗工事、营训地四类遗存及军事防御体系,为研究东北抗联史和夯实十四年抗战史实提供了重要的考古学材料,该遗址群是目前发现的体量最大、内涵最为丰富的东北抗联遗址群。

三、展示利用
 
 

遗址采用全新的MR数字化技术,创新遗址展示手段,真实再现东北抗联密营的形制特点以及抗联战士生产生活影像。考古发掘现场对公众开放,设计参观路线及指示牌,完成了贴合遗址风貌的参观设施及展示标语系统的搭建,形成红石砬子遗址特色展示系统,由公众考古小组引导、讲解,红色教育成果突出,省内各机关、企事业单位、高校、党校等团体相继参观学习,日流量达千人。

图片

红石砬子遗址展示解说板

结合抗联历史文献及考古工作,制作考古成果展览《黑土地·红石魂——吉林省磐石市红石砬子抗日根据地的创建与风云历程主题展览》,该展览在延安革命纪念馆、伪满皇宫博物院等省内外各级博物馆流动展出,累计观展人数达70余万。

图片
延安革命纪念馆外《黑土地·红石魂》观展情况

 
四、保护与研究
 
 

2023年9月14日,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磐石市博物馆携手共建了预约参观制的红石砬子遗址考古工作站,致力于遗产保护利用开发工作,积极搭建全省抗联文物保护技术平台,为吉林省遗址展示、出土文物保护、多学科研究等工作创造有利条件。在学术刊物开辟专栏,刊发考古简报和相关研究性文章,及时公布考古工作收获。鼓励团队成员撰写形成专门研究性文章,积极推荐参加各类学术论坛和会议,扩大考古工作学术影响力。

 

五、技能培训
 
 

2022年依托考古调查和发掘工作经验,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举办吉林省革命文物考古工作培训班,共有60余名省内各地市区县学员参加培训。培训班邀请了多位省内外专家学者授课,采取理论学习和考古工地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系统梳理革命文物考古知识,帮助学员全面掌握革命文物考古理论、方法和技术,目前已完成四期理论课程。此次培训有助于提高基层人员拓展革命文物利用的能力,壮大基层革命文物考古人才队伍,积极发挥革命文物服务大局、资政育人的重要作用。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三亚市西河西路2号文体大楼三楼 0898-88666125
Copyright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琼ICP备19004074号-1
  • 三亚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