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古籍保护回顾·展览篇 | 馆中设“馆”渐成风潮,典籍展览这道“新题”如何解?来看看山东省的答卷
字号:T|T
2024-01-09 16:08 来源:藏书报•古籍保护专刊
近年来,“活化”一直是古籍界的高频词汇。“展览”作为面向公众推广古籍的重要手段,随着 VR、AR、5G 等新技术的进步,也不断融入新理念,催生新业态,让古籍以创新的形式进入当代大众的生活,激发大众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如何让原本“高冷”的古籍,借助新技术、新的传播手段重新焕发生机?2023年,古籍人及社会各界人士都在积极探索。
现推出 “2023古籍保护回顾•展览篇”,邀请相关机构负责人、策展人、展览讲解员进行回顾与分享。
展览回顾 山东省图书馆典籍博物馆
近年来,典籍博物馆成为图书馆古籍保护工作中展陈场馆出现的新业态。2023年,山东省图书馆在原“册府琳琅”展厅基础上改设“典籍博物馆”。山东省图书馆典籍博物馆依托山东省图书馆丰富馆藏,以实物、图片、文字、影像、交互体验等多种媒介与手段,结合“馆长晒国宝”“走近古籍体验日”“古籍沙龙”“古籍问诊课堂”等系列活动,“让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效果显著。
藏书报:山东省图书馆典籍博物馆2023年有哪些特色古籍展览?分别体现了怎样的策划思路?
杜云虹:山东省图书馆典籍博物馆2023年举办了三次古籍特展,一是世界读书日期间举办“典籍里的茶韵人生”特展;二是“半生劬劳缘起五里山 一朝捐让今入奎虚藏——山东省图书馆藏五里山房珍贵文献特展”;三是“大河安澜 大运风华——山东省图书馆藏黄河运河文献大展”。
以“大河安澜 大运风华——山东省图书馆藏黄河运河文献大展”的策划为例。黄河是中华文明的摇篮,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它发源于青藏高原,一路向东奔腾入海,跨越上万里,绵延数千年,赓续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孕育出了河湟文化、河套文化、夏商文化、关中文化、河洛文化、齐鲁文化等。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传承千年的鲜活见证,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广泛的社会影响,也深深润养着华夏民族的文化自信。
大运河,是中国东部平原上的伟大工程,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的水利建筑,为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也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的运河。黄河、运河是中华大地的经济文化命脉,不仅沟通东西、连接南北,也促进了沿河两岸城市的发展,关系到社稷安危、人民福祉。治理黄河,疏浚运河,历来是国之大事,代有传承。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一直关怀、牵挂着黄河的保护与治理,一次次不辞辛苦,奔赴沿黄九省区考察调研,足迹遍布大河上下、长城内外。2021年10月,总书记在山东省济南市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发出了“为黄河永远造福中华民族而不懈奋斗”的伟大号召,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强黄河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推动黄河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新时代黄河保护治理工作开辟了全新视野。
山东省图书馆藏有丰富的黄河、运河文献,包括治黄保运、运河工程、漕运交通、综合水利、黄运图考等方面内容,从中可以看到千年来黄河的波澜壮阔、大河安澜背后的艰辛探索;可以看到运河的都市繁华、大运风华蕴含的人间烟火。2023年8月21日至9月15日举办的“大河安澜 大运风华——馆藏黄河运河文献展”,我们精心遴选馆藏珍贵黄河、运河文献89种,展示黄河运河历史史料、治理方略、名家著述等,深入挖掘黄河、运河文化的时代价值,有利于延续历史文脉和民族根脉,这既是对文明根脉的溯源,也是对时代发展的思考。
杜云虹:以“典籍里的茶韵人生”特展为例,我们试图打破传统展览模式,将典籍展览与沉浸式体验相结合,让观众对古代文人的茶香生活、对传统茶文化有了深入了解。一方面通过历代文人咏茶诗歌,探寻文人的茶韵生活。在古代,茶是士大夫、文人雅士争相唱和、吟咏的对象,是文人雅趣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著名的诗人白居易、卢仝、苏东坡等,都是极爱茶之人,仅苏东坡一生就作了一百多篇茶诗。通过茶诗可以看到古代文人以茶醒神、以茶疗疾、以茶会友,也可以看到古代文人闲适的生活、自然超脱的心境。另一方面通过追溯“古籍中的宋茶”,详细阐述宋茶与唐茶、日本抹茶、现代茶的不同,并介绍宋代的经典茶书。第三,通过解读《茶经》,了解陆羽的身世经历及其倡导的饮茶精神,还邀请茶艺师现场还原唐代行茶煎茶的具体过程,并邀请参与者品鉴茶汤。
此次展览通过典籍展示、文人诗赋中的茶韵人生,在茶香中品读了经典;通过品鉴茶汤,领悟了唐茶的魅力。
杜云虹:古籍传播方式的多元化和持续创新,以及典籍博物馆的出现,是顺应了多方面的发展需求。
首先,这是对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积极响应。古籍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多元化的传播方式,特别是通过典籍博物馆这样的新业态形式,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欣赏和学习古籍,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文明。
其次,这是推动文化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典籍博物馆作为文化遗产的重要展示平台,不仅可以吸引大量游客前来参观,提升当地的文化旅游水平,同时也可以通过开发文创产品、编写文艺作品、拍摄电影戏剧小视频等方式,激发大众认识古籍的兴趣,激活大众热爱古籍的心智,增进大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
再次,这是满足社会大众对知识和教育的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大众对知识和教育的需求日益增强。通过在典籍博物馆举办各种讲座、展览、阅读交流等活动,可以让大众更深入地了解和学习中华传统文化,满足他们的知识和教育需求。
最后,这也是推动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的重要途径。典籍博物馆不仅是一个展示和传播文化的平台,也是一个进行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的平台。通过与相关学术机构和专业人士的合作,可以开展各种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活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藏书报:您觉得典籍博物馆的出现会对古籍保护与传播产生什么影响?
杜云虹:在内容挖掘方面,典籍博物馆通过多元化的展示手段,如多媒体、虚拟现实等技术,可以更深入地挖掘古籍中的历史故事、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让观众更直观、更生动地了解古籍的内容。
在解读形式上,典籍博物馆不仅提供传统的文本阅读,还通过展览、讲座、互动体验等多种方式,将古籍的内容以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给观众。例如,可以通过展览还原古籍的历史背景和制作过程,通过讲座讲述古籍的历史故事和艺术价值,通过互动体验让观众亲身体验古籍的魅力。
在传播方式上,典籍博物馆的出现使得古籍的传播方式更加多元化。除了传统的书籍、报刊等印刷媒体,还可以通过网站、社交媒体、短视频等数字媒体进行传播。同时,典籍博物馆也可以通过与影视、动漫、文艺等产业合作,将古籍的内容以更广泛的形式传播出去。
在目标设计上,典籍博物馆更加注重观众的体验和参与。除了提供展示和展览外,还通过各种活动和互动体验让观众参与到古籍的保护和传承中来。例如,可以设置互动体验区让观众亲自动手体验古籍的制作和翻阅,可以举办各种讲座和活动让观众了解古籍的历史和文化价值等。
藏书报:针对新时代古籍展览工作,可否提出一些建议和思考?
杜云虹:增强互动性和参与性:在新时代的古籍展览中,观众不再仅仅是被动接受信息的一方,他们更希望能够参与到展览中来,亲身体验和感受古籍的魅力。因此,展览设计应该注重增强互动性和参与性,例如设置互动体验区、手工制作区等,让观众可以亲手翻阅、制作和体验古籍。
运用现代科技手段: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科技手段已经成为展示和传播文化的重要工具。在古籍展览中,可以通过运用多媒体、虚拟现实、全息投影等现代科技手段,将古籍的历史背景、制作过程和内容以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给观众,提高观众的视觉、听觉等感官体验。
注重讲解和导览:在古籍展览中,讲解和导览是传递信息和引导观众的重要手段。因此,应该注重讲解和导览工作,提高讲解员的专业素质和水平,同时设置多种语言导览,满足不同国家和地区观众的需求。
突出古籍保护和传承:古籍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古籍展览中,应该突出古籍的保护和传承工作,通过各种方式向观众宣传古籍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性,提高观众的保护意识。
融合多元文化元素:在古籍展览中,可以融合多元文化元素,将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宗教等文化元素融入到展览中来,让观众更加全面地了解和认识中华传统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总之,在新时代的古籍展览工作中,应该注重观众的互动和参与、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注重讲解和导览、突出古籍保护和传承以及融合多元文化元素等方面,提高展览的质量和水平,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作出贡献。
藏书报:2024年山东省图书馆典籍博物馆还有哪些新展计划吗?
杜云虹:2024年我馆将以馆藏为中心,以重大时间节点为轴线,以先圣先贤为纽带,深入挖掘古籍内涵,充分展示齐鲁文化的博大精深。目前,拟举办“古籍里的清廉”“馆藏珍品”“馆藏雕版”等系列展览,通过典籍展览,串联古人的智慧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