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文化遗产·走进考古的世界

字号:T|T
2024-01-08 15:33 来源:博物馆中国

一、研学背景

为营造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提高广大中学生对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的认识,传播考古知识与优秀历史文化,江门市博物馆联合广东省科技考古基地、台山市博物馆依托江门五邑地区的文化遗产资源,立足活化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陈白沙祠为中心,并以此为内核向周边文物古迹延伸扩散,设计常态化“考古+文化遗产保护”研学课程,帮助青少年学员通过参与研学活动体验真实的文物考古工作,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深化对文化遗产的认知与树立保护文化遗产的理念。

二、主题特色

1.专业性

本课程由江门市博物馆与广东省科技考古基地以及台山市博物馆协同打造,能够充分调动各单位的文博考古专业人才担任研学导师,各教学点均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及历史内涵,可营造真实、专业的教学现场,让学员身临其境地汲取知识。

2.创新性

文化遗产保护与考古课程相结合。本课程的教学点会根据考古工作动态变化,本方案展示的海宴镇迎禄村古瓷窑遗址是新发现的遗址,能够让学员认识文化遗产的同时更真实地参与进考古事业中。教学方式具有创新性,采用各类趣味影片以及拓印书签等特色教具辅助教学,寓教于乐。

3.普适性

本课程比较适合 12 岁及以上的学员,能够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员动态调整教学内容的广度与深度,例如文物拓印与文物修复等部分的课程均可以根据教学对象,选择合适的教学材料。

三、研学线路

本课程持续四天三晚,共安排了四个教学场所,由广东省科技考古基地、陈白沙纪念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起点,最后也将该研学点作为最后一站结束研学课程,每一研学点均安排了不同研究领域的研学导师,为学员讲授理论课与实践课,使学员学有所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研学线路与教学内容概况如下:

图片
图片

四、研学设计 (所涉文博场馆的教学形式)

(一)第一站:陈白沙纪念馆(广东省科技考古基地)

1.认识白沙祠古建筑

【课程引入】中国古代建筑以木构架为主,有着独特的单体造型,斗拱、正脊、木雕等皆是其特色。现在请各位学员在听讲解的过程中,寻找白沙祠中的古建筑特色,并绘至速写本中。

【导师授课】陈白沙纪念馆是江门市博物馆管辖的场馆之一,亦是广东省全省首个科技考古基地的设立地点,馆内陈白沙祠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祠堂纵深共四进,以木石牌楼为中轴线,依次为春阳堂、贞节堂、崇正堂、碧玉楼。此四进均为砖木结构,每进之间有底廊相连接,中间形成明澈透亮的“天井”。祠堂内山墙搁棕、青砖土瓦、琉璃剪边,总体用材讲究,布局严谨,造工精细。

图片

2.考古理论知识

【课程引入】利用广东省科技考古基地制作的动画影片《漫画谈考古》引入考古理论课程,让学员带着问题观看影片,何为田野考古与聚落考古?影片观看完毕之后开展抢答环节,最快能回答出该问题的学员能够获得小礼物一份。

【导师授课】研学导师通过新媒体教具,利用深入浅出以及举实际案例等方式为学员讲授田野考古与聚落考古的理论知识。

(1)田野考古分为田野考古调查和田野考古发掘。前者是通过实地勘察,寻找有关古代文化遗存的分布情况,并进行客观科学的记录。后者是在调查的基础上,经文物行政部门批准,根据发掘计划,对埋藏文物的地方、对古文化遗址等进行调查、勘探和发现、挖掘文物的活动或工作。

(2)聚落考古是以聚落为单位进行考古研究的一种方法。研究内容包括聚落内部的结构和空间关系,聚落在社区中的位置、功能及相互关系等。岭南地区具有磨刀山遗址及周边区域调查等优秀考古案例。

(二)第二站:广海卫城遗址

【课程引入】广海卫城的建设秉承着水陆兼防的思想,形成了一套完备的海防系统。请学员打开地图与指南针,根据上面的信息以及广海卫城遗址的周边环境,推测广海卫城为何有陆防与海防功能。

【导师授课】研学导师带领学员实地利用地图以及指南针揭秘广海卫城的重要地理位置,并讲述广海卫城的历史。广海卫城遗址位于台山市广海镇,属于广东省南部沿海地带,它地处台山市东南端,靠山临海,为台山市沿海要地,南邻南海,与上下川岛构成了一个相对封闭的优良大港湾,自古就是来往商船的重要停泊港口之一,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早在宋代,官方就在其地设置巡检司,至明代,为加强沿海管理,又改设广海卫城,广海卫扼守广东通洋的咽喉,多条通海航线从卫前经过,是官方指定的外洋船只停泊港口之一。

图片

(三)第三站:海永无波公园

【课程引入】带领学员参观海永无波公园,讲解海永无波巨石背后的故事,设置体验环节,为学员派发矿泉水、毛笔与水写布,引导学生临摹“海永无波”石刻书法。

【导师授课】研学导师介绍海永无波公园,讲述“海永无波”四个字中“永”字的特点,带领学员临摹书法。据记载,成化三年(1467 年),巡视海疆副使徐海(浙江余姚人)巡视于此,他见到张通平倭战绩辉煌。即在一块9米高8米宽的巨石上刻上“海永无波”四个大字,作为平倭纪功石碑,记录了沿海人民抗击外来侵略,团结战斗的爱国主义精神以及英雄气概。

图片

(四)第四站:海宴镇迎禄村古瓷窑遗址

1.参观海宴镇迎禄村

【课程引入】我们来到第四站,请每位学员准备进入你们的新角色——小小考古家,学员们分三组走三条不同的路线进行考察,了解当地的人物历史与文物信息。三组大 PK,哪个组挖掘到的信息最多,就能有神秘奖励!

【导师授课】台山市海宴镇迎禄村古瓷窑是新发现的遗址,目前仍在考查中,各位学员眼前的是原始真实的遗址,也是真实的考古工作场景,学员们在考察访谈的途中要注意安全。

图片

2.田野考古理论与实践:田野调查、采集陶片、贴标保存

【课程引入】实地架设展板,展示“漫画说考古”内容,为学员讲授田野考古理论。其间提问:各位学员有谁知道用来考古的铲子叫什么?相信大家现在对考古都略有了解!接下来我们将伴随这特色小铲子走进田野考古。

【导师授课】考古用来挖掘的工具有其特定名称,叫洛阳铲,这是因为它由洛阳附近的村民李鸭子发明。田野考古工作是考古学中获取实物资料以供研究的工作阶段。包括考古调查、考古勘探、考古发掘等流程。探铲、挖铲是考古常用的工具,若挖掘出陶片等文物,便要做好采集工作并贴标保存。接着请各位学员跟随我一起动手操作。

图片

3.田野考古实践:布置探方、清理探沟

【课程引入】田野考古的知识架构很庞大,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田野考古实践,来学习如何布置探方与清理探沟。

【导师授课】探方是田野发掘的基本工作单位,田野发掘中可根据文化堆积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大小的探方。把发掘区划分为若干相等的正方格,以方格为单位,分工发掘,这些正方格就称为“探方”。布置探方所需要的主要工具有木桩、线绳、皮卷尺或钢卷尺、水平仪和地质罗盘等。现在请学员们拿起工具,跟着我一步步布置探方。布置完之后,我们便可清理探沟,出土文物。

4.考古器物绘图学习与操作

【课程引入】导师根据实地挖掘出来的器物现场教学,从讲解考古器物绘图的目的与意义到器物绘图基本步骤与要求、各类器物图绘制方法再到常用工具,接着引导学生动手实操。

【导师授课】绘制器物底图用铅笔在米格纸上绘制,用硫酸纸透描再着墨清绘的图叫墨线图。器物绘图是按正投影原理绘制,其表现的内容主要有:形状、结构、尺寸、纹饰、制作痕迹和使用痕迹,讲解普通容器、三足器、器物残片的画法。

图片

(五)第五站:陈白沙纪念馆(广东省科技考古基地)

1.文物拓片的理论与实践

【课程引入】给学员展示纹饰拓片书签,以拓片书签的制作将文物拓片的理论与制作方式串联起来,让学员在趣味书签制作中学习文物拓片,接着走出课室前往在陈白沙纪念馆内的白沙诗词碑廊进行拓碑教学。

【导师授课】导师带领学员制作拓片与进行拓碑,晾干后过塑制成书签,期间教授拓片知识。拓印,是指用墨或有色颜料,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法,把出土文物(陶器、青铜器、古钱币等)上的图案、文字乃至器物本身拷贝在纸张上。拓印应用工具主要有:拓包、羊毛刷、墨盘、塑料薄膜等。白沙先生一生作诗无数,或反映其生活,或反映其思想,对明代诗词发展有着一定的推动作用。陈白沙纪念馆大门两边长廊内侧及纪念馆西边围墙上都有不少的书法作品石刻,碑刻内容均是白沙先生的诗文,是由我省、市和港澳部分著名的书法家亲手所书而刻制成的,有极高的欣赏与研究价值。

图片

2.文物修复的理论与实践

【课程引入】播放《我在故宫修文物》纪录片片段,引导学员形成初步的文物修复认知,根据现有材料实物讲解文物修复的方法与步骤。

【导师授课】由于时间的流逝和外部环境的影响,文物常遭受各种损坏和退化。为了保护文化遗产,文物修复是一项重要的任务。考古工作者修复时会注意材料选择以及保护原件,利用物理修复、化学修复和结构修复等方式,最大限度地恢复文物的完整性和原貌。现在我们尝试物理修复,请学员们橡皮泥锤扁,再将其按在瓷碗缺陷处,涂上石膏,等石膏风干后打磨多余部分,便完成一次修复。

图片

3.陶艺考古

【课程引入】给学员展示陶猪,陶猪的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已经有陶猪的出现,我国曾出土新石器时代河姆渡陶猪、汉代陶猪。现在我们就拿起手边陶泥,制作一只陶猪。

【导师授课】陶猪器身呈椭圆状,吻部前突,吻梁隆起,前躯小,后躯大,四肢短小,形象逼真,憨态可掬。制作陶猪时要注意用陶泥的手法,揉搓捏压皆不可少,先做躯干,再制四肢及五官,陶猪的形态和表情可自由发挥。

图片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三亚市西河西路2号文体大楼三楼 0898-88666125
Copyright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琼ICP备19004074号-1
  • 三亚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