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城里,近800年的寺庙!据说还是个“灵验之地”,竟是外国人建造的?

字号:T|T
2024-01-02 17:32 来源:耳朵里的博物馆
图片

 

说到藏式白塔,整个北京(含郊区)其实有好几座,其中出镜率最高的,应该是北海公园琼华岛上的白塔。然而,北京城内历史最长、体积最大、意义最为非凡的,却是这座矗立在西四胡同之间的妙应寺白塔

图片

 

这座白塔,是北京城内为数不多的元大都遗存,不仅见证了王朝更迭,更象征元大都的历史,也在近代庙会里历经尘俗,陪伴无数北京人成长——“八月八、走白塔”。甚至,它还自带神秘传说“白塔无影”——就算艳阳高照,这座白塔的周围,也看不见它的影子。

图片

 

这座白塔,实在太出名了,以至于人们记不清“妙应寺”的名号,反而用“白塔寺”来称呼它。今天,踩着深秋的尾巴,一起逛逛这座神秘的白塔寺吧!

-01-

白塔寺,北京西城最独特的文化icon

 

白塔寺,在一众北京古刹中,属于妥妥的高颜值。早年间,京城里高楼不多,白塔就是西城区阜成门一带最亮眼的地标。

图片

 

走进山门,正上方有“敕赐妙应禅林”横匾,诉说着它曾经的地位。1271年,元朝定都北京,元世祖忽必烈决定建造一座集皇权、宗教、民族融合为一体的国家级寺庙:“新都既建,宜卜永年。以福为基,莫如起塔。冀神龙之扶护,资社稷之久长。”

图片

图片

 

穿越山门,就是天王殿前的第一进院落,左右是钟鼓楼。天王殿内,供奉着弥勒佛与四大天王像,寓意“东南西北、风调雨顺”。别忘了绕到弥勒背后,这里有一尊无比威风的韦陀像,是佛教中的护法菩萨。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再往里走,就是白塔寺正殿——大觉宝殿。正殿前的广场,矗立着一对藏式经幢、悬挂五色经幡,幢身依据藏式习俗,以多层牦牛皮包裹,顶部还有牦牛尾毛作为装饰。

 

图片

图片

 

仔细看两座石狮,它们是元代遗存,不仅线条紧实、充满力量,更有难得一见的“小蛮腰”,尽管有些风化、残缺,但依旧动感十足,勇猛程度满分。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大觉宝殿,原本供奉着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和药师佛,两侧还有十八罗汉塑像,也被称为三世佛殿。上世纪六十年代,三世佛像与罗汉不知所踪,如今这里成为展览空间,诉说着白塔寺跌宕起伏的修缮史

 

图片

图片

 

正殿后方,就是第三进的七佛宝殿,因殿内原本供奉着7尊铜鎏金佛像而得名,只可惜它们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失踪。如今殿内供奉的三世佛像,是原护国寺的三尊楠木塑像。三世佛身后,是一尊铜铸的千手观音菩萨像,两侧则是铜鎏金十八诸天,皆为明代遗物,原存西城拈花寺(千佛寺)

 

图片

图片

图片

 

继续向里走,就是今天的重头戏:藏式白塔及塔院。塔院高数米,院门上有匾额“敕建释迦舍利灵通宝塔院”。塔殿内挂着乾隆御笔“具六神通”,所以塔殿也被称为“具六神通殿”。这里有三座清代木雕鎏金佛像,殿内左右壁原有8幅清代唐卡,因保护需要移至首都博物馆,我们可以看殿内的照片,感受一下当时塔殿内的庄严肃穆。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妙应寺白塔,不仅是元大都遗存至今的重要标志,也是国内现存年代较早、规模较大的藏式佛塔,元代时与都城并称“金城玉塔”,也就是当时的地标icon。

 

图片

图片

图片

 

它是一座砖石结构覆钵式塔,高达50.9米,由塔基、塔身与塔刹组成。塔基为三层方形折角须弥座,俯瞰呈“亞”字形,显得轮廓分明,周围则设有明代留存的108座铁制灯龛

 

图片

 

白塔中央是莲座,远看夯实、近看雄伟,塔身则有七条铁箍环绕,正面竖立着明代铜碑,碑额刻“万古流芳”,是万历年间的遗物。再往上看,有着圆锥状的十三重相轮(也称十三天),饰有40块铜板华盖,悬挂着36组铜风铃,大风来时梵音阵阵。

 

图片

 

顶部的塔刹,则是一座镏金铜制喇嘛塔,藏着清乾隆帝手抄经文,以及僧服、佛像等珍贵文物,其中一部分陈列在大觉宝殿的西配殿里。

 

图片

图片

 

老北京说,白塔寺是一处灵验之地,记得顺时针饶塔三圈,感受一下近800年古刹的肃穆。若是赶上大风天气,白塔上的风铃就会传来梵音阵阵,闭眼倾听,令人心旷神怡。

 

 

-02-

一座寺庙

承载着元大都的百年命运

 

整座白塔寺,就是围绕着白塔而建。而它的建造者塑像,就立在白塔的左前方——尼泊尔著名建筑师阿尼哥

 

图片

 

那么问题来了,为何元大都的白塔,会由这位不远万里而来的尼泊尔人设计建造?带着对历史的好奇,我们走进大觉宝殿的西配殿,这里是常设的白塔寺历史文化展,不仅有寺内出土的文物,更有阿尼哥的生平介绍。

 

图片

 

前面我们提到,1271年元朝定都北京后,忽必烈决定建造一座国家级寺庙。既然是国家级工程,选址必须很重要。历史记载,忽必烈听闻大都曾有一座辽代舍利塔,金末毁于战火,发掘后果然发现了内藏舍利的地宫,于是决定在原址上重建白塔,再建大寺。

 

图片

 

至于让谁来建,是个大问题。1260年,忽必烈登基为大汗,命令在西藏修建黄金塔以纪念,帝师八思巴派人前往尼泊尔遴选工匠,年仅17岁的阿尼哥脱颖而出、完成任务,被推荐给忽必烈。1271年,忽必烈敕令阿尼哥建造白塔。

 

没想到吧,这座如今藏于市井中的白塔,当年竟然是威风满满的“国际塔”

 

图片

图片

 

1279年,白塔建成。忽必烈再下令以白塔为中心,建造皇家寺院“大圣寿万安寺”。按蒙古族习俗,以塔为中心向四方各射一箭,一箭之地就是寺院之界,当时“一箭”距离约为200米,以此推算,元代万安寺的面积约为16万平方米,相当巨大。

 

图片

 

蒙古族尚白,白塔寄托了他们的信仰与憧憬。史料记载,万安寺不仅是元朝重要的政治、宗教、文化场所,更是官员觐见帝王前的礼仪培训之地。忽必烈去世后,元朝在白塔两侧建造神御殿,悬挂元世祖画像祭祀,成为忽必烈的家庙

 

历史记载,元朝皇帝的亲祭活动,光是僧人就有七万。来自意大利的马可·波罗,也在行纪中写下白塔盛景:他受邀在万安寺参加“白色节”,寺内外聚集了数以万计的蒙古族、色目人及汉族官员,还有骆驼队、象队等参与其中,场面相当恢弘。

 

图片

图片

 

白塔寺,作为元大都的国家级工程遗存,集合了元代佛教及建筑艺术,更是忽必烈的家庙,称其为元代的“国运寺”毫不为过。它的盛况持续到元末,直到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一场雷火烧毁了万安寺,仅白塔幸存。

 

同一年,明军攻克大都,朱元璋在南京称帝,明朝正式建立。

 

明天顺元年(1457年),明英宗敕令重建寺院,并更名为妙应寺,占地面积仅为元代寺院约八分之一。妙应寺按照汉传佛教规制建造,形成如今中轴对称、塔在寺后的格局。

 

图片

 

清代,妙应寺经历多次修缮。1753年,乾隆帝下令整修白塔,将全套《大藏经》与乾隆亲自抄写的佛经存于塔内,让白塔寺与雍和宫遥相呼应,成为京城里两大藏传佛教名刹。

 

 

-03-

八月八,走白塔

 

到了民国时期,白塔寺辉煌不再,僧人迫于生计出租院舍,间接促成了白塔寺的庙会文化。

 

图片

 

1926年的《世界日报》,描绘了当时盛况:

 

“久住北京的人们没有不知白塔寺的……一是杂耍场,其中如万福堂蹦戏、侯五德的乐亭大鼓最有叫座能力。二是货物推儿,卖的货色齐全,应有尽有,价钱比商店略为便宜,要是不掌眼就要上当。三是喇嘛茶馆,每位水钱六枚,因为全是喇嘛开的,所以叫着喇嘛茶。”

 

图片

图片

 

清末的白塔庙会,逢农历四、五开市,每月一共6天,规模不小。《旧京琐记》中记载:“有期集者,逢三之土地庙,四、五之白塔寺,七、八之护国寺,九、十之隆福寺,谓之四大庙市,皆以期集。”

 

旧日京城,还有“八月八、走白塔”的习俗。农历八月初八正是秋分时节,想必当时的京城是秋高气爽,正好适合绕着白塔祈福。

 

图片

 

庙会兴盛之余,一则都市传说也悄然兴起:白塔无影。

 

传说白塔寺建成后,老百姓发现一件怪事,哪怕在大太阳底下,也很难看见白塔的影子。有人说,白塔的影子远在西藏;有人说,这是高人布下的风水阵法;还有人说,白塔的影子追随着忽必烈而去,在遥远的草原上摇曳……

 

图片

 

其实,白塔当然有影子,只不过因为覆钵式塔的体型,上半部细窄、底盘非常大,让塔影不易投射到地面,从远处看仿佛没有影子。据说,这也是建筑师阿尼哥的神来之笔,通过精心测算北京一年四季的太阳、月亮轨迹,尽量让塔影不出底座,让白塔显得更为庄严。

 

图片

 

看到这里,我们不得不佩服,古人强大的智慧与匠心。

 

如今,白塔寺继续发挥元代以来的icon效应,不仅是历史与艺术的结晶,更是现代文创的大IP。尽管白塔庙会随着时光流逝而淡去,但八百年白塔的周边,依然围绕着熙熙攘攘的生活,以及古今结合的创意。

 

图片

图片

来北京的朋友,可以好好欣赏这座跨越近八百年的神秘白塔~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三亚市西河西路2号文体大楼三楼 0898-88666125
Copyright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琼ICP备19004074号-1
  • 三亚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