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遗址保护展示 | 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含光门遗址地下防渗工程

字号:T|T
2023-12-25 20:37 来源:文博中国

含光门是隋唐长安城皇城城门,最早建于隋开皇二年(582),是当时对外贸易与交流的重要通道,也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见证了大唐帝国的繁荣、兴盛与开放。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含光门遗址是目前唐长安城皇城仅存的遗 址,也是唐长安城考古现存的、保存最完好的城门遗址,是隋唐时期营城思想和西安城墙建筑史珍贵的实物见证。

 

遗址处于含光门盘道中央,四周市政道路历年不断修筑增高,导致遗址地势低洼,加之原有排水管道年久老化已停用;每逢雨季市政路面雨水倒灌、无法排出,致使广场频频积水,部分雨水、绿化用水由附近草坪渗入遗址本体范围,使土遗址出现霉菌、剥落、空臌、裂隙、南北两侧局部下陷等病害。尤为严重的是2016年7月24日,市政道路雨水倒灌进北广场,出现1米多深积水无法排出;门道遗址下老旧排水管道突现管涌现象,造成遗址本体出现浸泡、塌陷等问题。因此,“治水防渗”迫在眉睫。

图片

北广场管道安装土方开挖

图片

管道模板支撑

图片

排水沟模板支撑

2015年至2019年期间,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含光门遗址地下防渗工程获国家文物局立项审批、工程设计方案取得陕西省文物局批复。经过招投标,中标单位2020年6月进场施工,同年12月完工。2021年9月通过西安市文物局初步验收,2022年3 月通过陕西省文物局竣工验收。

 

该项目设计施工等全过程,始终坚持保持文物的真实性、最小干预等原则。通过详细勘察查明了含光门遗址“水害”的基本病害原因,一是地下废弃污水管爆裂,二是地势高差使暴雨形成的地表径流、雨水井倒灌,三是城墙底部周围绿化浇灌和降雨储水渗入。在设计中,根据查明的病害等因素,以挡水、收水、排水为要点,通过一挡、二收、三排、四防、五堵等措施,解决因排水不畅造成的积水问题,保证了遗址的安全。

图片

排水沟灰土回填

图片

南广场角落灰土回填

项目实施的主要亮点是,在北广场入口处跨行业采用军 工自动挡水系统解决市政道路雨水倒灌问题;对南、北广场地下废弃管道、雨水井进行封堵,并对北广场通过降坡的形式将雨水收入至两道截水沟,重新疏通并汇入雨水井内;运用顶管技术将水收入南广场市政管网内快速排出,以此解决排水不畅问题;同时对北广场地面进行防渗处理,针对周围绿化浇水问题,在博物馆四角设置地下防渗墙阻断渗入,以此全面治理遗址水患问题。后经监测数据对比得出,通过本项工程,土遗址含水率、霉菌、剥落等病害得到基本解决。

 

西安城墙管委会全程参与工程并指导实施,优化设计施工方案,严把工程质量关,彻底解决了含光门遗址存在的水害问题。该项目经受了两个雨季的考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项目以“挡、收、排”为技术特点,解决了因水造成的各类遗址病害问题,同时提出切实可行的养护措施,对同类遗址保护工作起到了良好的借鉴作用。项目勘察工作获评西安市职工经济技术创新优秀成果,文物监测数据采集技术获得国家专利1项,工程报告专著即将出版,华商报等多家媒体对水患治理效果进行跟踪报道。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三亚市西河西路2号文体大楼三楼 0898-88666125
Copyright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琼ICP备19004074号-1
  • 三亚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