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遗址保护展示 | 炭河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文旅融合发展

字号:T|T
2023-12-22 09:42 来源:文博中国

宁乡市炭河里遗址,是四羊方尊的故乡,也是湖南唯一的商周古城遗址,是青铜文化南渐的里程碑,现保存面积2.3万平方米,先后出土了以四羊方尊”“人面纹方鼎等为代表的珍贵文物200余件,以及大量陶器、青铜器、玉器等,形成并确立了炭河里文化,成就了中国南方青铜文化中心美誉。从1963年发现,到2001年的试掘,再到2003年的大规模发掘,共发掘 2000余平方米,首次发现西周时期的城墙和城内外的壕沟、大型建筑台基基址,同时通过对遗址周围台地的钻探,发现和清理了西周时期墓葬7座。2022年3月,启动沩水上游商周文明探源工程,发现地上建(构)筑物等不可移动文物点35处,其中8处为商周文物遗迹。

 

图片

炭河里青铜博物馆全景

 

近年来,炭河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用战略的格局、发展的事业审视洞察大遗址保护与乡村振兴两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在大遗址保护实践中找到大遗址保护与乡村振兴的平衡点、契合点、融入点,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思路,先后完成了炭河里青铜博物馆主体及陈展、文化长廊景观、遗址本体保护展示、青铜重器出土点保护与展示等工程,同时搭建更多有效平台,积极引导社会民众有序主动自觉参与遗址保护,形成政府+社会”“专家+草根的遗址保护生态圈,为很好的保护和展示利用遗址和文物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以炭河里遗址为中心,带动区域文化影响力的整体提升,将其转化成经久不衰的文化效应,把现有的自然、文化资源和考古成果有机结合,实现了文化+旅游”“旅游+农业的融合发展,形成了辐射湖南、面向全国的文化旅游新亮点,真正实现更好地为地方经济服务,让大遗址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图片

助力乡村振兴  奔向美好生活
——四羊方尊出土点展示项目竣工暨管理移交仪式

图片

国宝回家青铜文化艺术节

图片

国宝回家青铜文物展

图片
炭河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举办国际博物馆日宣传活动

 

举办文旅活动。2022年7月至12月,炭河里青铜博物馆举办“国宝回家”青铜文物展,重点展出了炭河里出土的一、二级文物35件,依托5G云网底座,结合XR空间计算能力,在湖南首次数字化展示“四羊方尊”等国宝文物,参展游客只需通过“青铜穿越”微信小程序扫描展馆内任一羊头装饰,就能获得四羊方尊的相关知识,享受博物馆寻宝的乐趣。开展“我是小小讲解员”“小小考古家”“文物进校园等社教活动,全年接待研学团队15.6万人次。每周六、周日定时演出西周礼乐实景短剧编钟舞,生动演绎3000年前的诗礼周风、编钟古乐,让游客感受来自遥远年代的文明气息,目前已演出1000余场次。

 

助力乡村振兴。2020年6月12日,四羊方尊等青铜器出土点保护展示项目完工并移交龙泉村进行管理维护,2022年完善四羊方尊出土点项目配套设施,形成了一条串联四羊方尊出土点—千佛洞—沩山漂流的精品乡村旅游线路,吸引更多游客来国宝出土点现场体验,带动了当地农副产品的销售,当地村民纷纷开起了农家乐、土特产店、民宿等,笑迎四方来客,洗脚上岸吃上了旅游饭。

 

推进考古研究。出版《炭河里古国文化探源与宁乡青铜器研究》一书;实施沩水流域文明探源工程,发现地上建(构)筑物等不可移动文物点35处,其中8处为商周文物遗迹。

 

图片

文物进学校

图片

研学活动

图片

研学活动

截至目前,炭河里青铜博物馆已接待游客400余万人次。通过加强观众与文物互动,不断优化文物传播内容、丰富传播渠道,“国宝回家”活动吸引了国内55家媒体平台策划推出了“三王齐聚”对话场景、国潮画风游尽千年文明、宁乡风物揽胜等105篇推文、短视频、海报等系列新媒体作品,以航拍、动画、说唱、讲解等形式给网友带来了视觉盛宴,《中国文物报》刊发了《炭河里遗址为乡村振兴赋能添彩》《宁乡炭河里:推动文旅融合 赋能乡村振兴》《宁乡炭河里考古遗址公园保护发展的实践与思考》等文章。

 

四羊方尊出土点—千佛洞—沩山漂流精品乡村旅游线路,吸引游客8.12万人次,带动农产品、农家乐销售246万元,当地农民人均增收3901元,占年度居民可支配收入的15%。炭河里青铜王国考古体验中心现已接待中小学生研学团队50余万人次。考古基地成功运营后,联合当地社区和政府,把异地搬迁贫困户发动起来,利用现有住房条件,为研学学生提供食宿服务。

 

遗址公园开放以来,共带动当地消费26.5亿元,带动村民就业6000余人,为70多名贫困户提供公益就业岗位,炭河里景区也成为湖南考古文化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的示范样板区。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三亚市西河西路2号文体大楼三楼 0898-88666125
Copyright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琼ICP备19004074号-1
  • 三亚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