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遗址保护展示 | 盘龙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景观设计与环境整治

字号:T|T
2023-12-20 12:34 来源:文博中国

盘龙城遗址位于武汉市西北郊,南临府河,是长江流域已知的布局最清晰、遗迹最丰富的商代前期城址,被誉为长江流域青铜文明之源、商朝南土中心城邑、武汉城市之根。自1954年发现以来,盘龙城遗址的考古工作持续至今,为长江流域考古工作持续时间最长、工作最为系统的遗址之一。历经多年的考古工作,盘龙城遗址发现有城垣、濠沟、宫殿基址、贵族墓葬、铸铜手工业作坊等重要遗迹,出土有中国青铜时代早期最大的青铜圆鼎与青铜钺,迄今所见最大的玉戈、最早的绿松石镶金饰件等珍贵文物三千余件。盘龙城遗址的考古工作首次在长江沿线揭示出一座属于中原青铜文化体系的城市聚落,展现了夏商时期中原王朝对长江流域的经略和开发历程,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格局发展的有力证据。

 

盘龙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于2013年获国家文物局批准立项,2017年正式入选第三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公园规划面积4.86平方公里,包括遗址核心区与一般保护区,根据遗址公园规划,项目分三期实施,目前已完成一期工程建设,主要包括盘龙城遗址本体保护展示和环境整治工程、盘龙城遗址博物馆新馆、考古遗址公园其他文化项目及辅助性配套设施。

 

图片

盘龙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西广场航拍(西-东)

图片

盘龙城遗址航拍(东南-西北)

图片

盘龙城遗址航拍(北-南)

 

遗址公园规划坚持考古优先、遗址最大原则,充分综合运用考古发掘和研究成果,体现出遗址展示的科学性与可读性。除必要保护措施和考古工作外,遗址公园建设力避对遗址本体、遗址所传递历史信息、文化内涵的破坏,坚持对遗址的完整性保护。

 

景观设计总体原则将公园作为和谐统一的整体,紧紧围绕“遗址本体”与“遗址博物馆”两大核心,以环形主园路作为一条趣味感丰富的路径,串联七处遗址展示点、四处考古互动区和七处自然风光带,营造出一条以“寻根”为主题的故事性游线,形成文脉轴线与景观对话。

图片

公园核心区城垣东北部绿化景观

图片

公园核心区北城壕复原展示和绿化情况

 

遗址核心区的景观设计与环境整治则坚持最小干预原则,拒绝过度设计与美化,着眼长远,以本土植被为基础,真正达到适地适树的设计原则,选择“低维护”“经济”且“实用”的品种,如乌桕、水杉、朴树等本土植物。原生地形和植被受到的人工影响较小,自然环境的原始性保护了生态稳定性和动植物种类的多样性,稳定的自然环境也巩固了遗址保护成效。大小不一的湖泊、池塘等水体,和连绵的坡地、低矮的花田一起,形成复杂多变的遗址地面景观。在环境整治的过程中,城墙上存在的表层耕土和过多的植被得到清理,并于墙面原始夯土之上重新覆粉质粘土,以保护原有文化层,这种二次覆盖的土体经过夯实后达到的密实度和含水率不利于植被根系发展和繁密生长,可保持墙体外观长期稳定。墙侧坡面也经过了覆土和削坡处理,使得城墙整体形制更为规整,轮廓更加清晰。北城墙外探明的东西向城壕,采用鹅卵石填铺的方式来指示其位置及宽度,石子多是黄白色,构成的城壕似锦缎上垂挂的玉带,与城墙及周围环境形成鲜明的色差,成为一道独特靓丽的风景线,无水化处理方式也使得游客能更近距离地接触和感悟遗迹。

 

博物馆则采用建筑景观一体化的设计思路,将建筑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设计灵感来源于盘龙城遗址的文化特征,建筑中融入了遗址的“城墙”“高台”“重器”等关键元素,并结合周边环境特征,充分体现着因地制宜、兼顾遗址特色与环境协同的设计思路。将“自然人文一体化”贯穿始终。馆体所在位置位于盘龙湖西侧半岛,为半坡地形,建筑以“半嵌入式”状态隐于坡地山体中间,顺应地势。整体高度控制在12米以下,与林冠相一致,使得整个建筑基本没入周围的林木之中,呈地景式景观建筑。在二展厅宫殿模型展区前,在充分保障文物安全的前提下,创造性设置了景观窗,将室内展览与室外遗址紧密相连,贯彻实践遗址是博物馆最大藏品这一理念。

 

图片

盘龙城遗址博物馆正面航拍(南-北)

图片

盘龙城遗址博物院建筑-馆外楼梯

图片

博物馆建筑-序厅采光天井

图片

基本陈列:宫殿模型为前景、落地窗为背景

 

盘龙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和遗址博物馆建设秉持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做好顶层设计,充分利用遗址的自然生态,用最小的经济投入实现遗址保护、展示、利用的最大效果,大大降低了建设投入,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博物馆和遗址公园运行、维护成本。

 

盘龙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环境整治与景观设计的实施,促使遗址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和谐共生。自对外开放以来,迅速成为武汉文化旅游的热门“打卡地”,吸引全国各地观众前来游览参观,历史的、自然的、新生的景观皆在此交融汇聚,馆体建筑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并获得三星级绿色建筑设计标识证书。

 

作为武汉唯一一家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盘龙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在环境整治和景观设计方面的实践与探索,为南方同类风貌的大遗址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与参考。在最大程度维持遗址原貌与原生态的基础上,经过环境整治与景观设计的遗址更富历史感和沉淀感,让观众在参观游览的过程中既能贴近自然,又能获得情感的触动和精神的升华。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三亚市西河西路2号文体大楼三楼 0898-88666125
Copyright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琼ICP备19004074号-1
  • 三亚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