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博物馆:《遇见灵鸟》研学课程案例

字号:T|T
2023-12-18 11:44 来源:博物馆中国

课程策划背景

历史背景:在中国,有这么一种动物,从“金乌负日”的神话传说到《山海经》中的人面鸟身神,从成都金沙遗址出土的太阳神鸟金箔到《史记》里“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又从唐代诗人的笔下,飞到宋词元曲之中,任由历史的长河奔涌,它始终在我们华夏文明里,象征着灵性、不朽和神圣,这就是我们人类最早的鸟图腾崇拜。今天,课程策划的主角就是——灵井许昌人遗址出土的灵鸟。

素材背景:灵井许昌人遗址原名灵井遗址,最早发现于1965年,2007年许昌人头盖骨的重大发现石破天惊、震惊中外,2009年该遗址正式更名为灵井许昌人遗址。该遗址遗存丰富,尤其是2009年在许昌灵井遗址出土的一件1.2万——1.5万年的微型鸟雕,将鸟图腾的历史向前推进了8000多年,说明中国和西方国家一样,早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就已经掌握了精湛的立体雕刻技艺。灵鸟入选为“2020年度世界十大考古发现”。

思路背景:专家认为鸟是吉祥的象征,雕刻鸟的出现,寓意着古代居民祈盼像鸟儿一样展翅高飞,无忧无虑地生活,同时也是古人类图腾崇拜观念的反映。灵鸟不仅小巧玲珑、刻画入微,而且造型生动、简洁优美,不仅反映了“许昌人”的后人对自然形象的细致观察、高度模仿以及创作能力,更加反映了远古先民精湛的雕刻艺术。灵鸟虽小,但它在考古学上所占的分量却很重。为了能够让更多的青少年了解史前文明,促进学生的潜能、个性,以及创造力的发挥,使学生提高民族文化自信心,我们策划了《遇见灵鸟》研学课程。

课程内容

 

(一)情景体验《遇见灵鸟》

以情景体验的方式展开故事内容,剧情讲述1万年前的灵鸟苏醒,带着同学们穿越到旧石器时代,为同学们讲述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真实故事。课程中让每位同学扮演不同的角色,沉浸式体验儿童剧《遇见灵鸟》。在各自演绎的过程中,学习古人是如何生存的;动物和人类的相处模式是怎样的;在旧石器时代,都有什么样的动物、工具等;人、动物和环境是如何和谐共生的;了解鸟儿的迁徙习惯,让同学们了解自然规律,尊重自然规律,追求美好的幸福生活。从而延伸出“灵鸟”是怎样出现的,“灵鸟”是怎样制作的,“灵鸟”的意义是什么。

图片

(二)研学内容延伸

(1)让同学们了解火是怎们被人类发明出来的、怎么使用的?

很久很久以前,远古的人们就发现了火。比如闪电,就能把一棵大树引燃。慢慢地人们发现,火可以用来取暖,而且用火烤过的食物更好吃。大约50万年以前,人们终于试出了取火的方式:钻燧取火。火就是这样被人们发现和利用的远古人类旧石器时代就发现和使用火。火的使用,特别是摩擦生火的发明,对远古人类的生产了重大影响。

火的发现和使用,是旧石器时代原始的人的一项特别重大的成就。让学生了解,为什么总说文明之“火”?火对人类文明到底有多重要?当我们在谈论人类的时候,我们怎样才能从地球上无数的物种中准确的定义自己?是直立行走的无毛猿类?还是会创造工具、使用工具的灵长类?要定义人类,那么火是至关重要的元素!是否会使用火,成为人类与地球上其他生物区分的重要标志。

(2)由老师讲解钻木取火的方法:

①首先要一个火引子,最好是做成鸟巢一样。

②再有一根合适的木棒,还要一小块木板,上面钻一个洞,开一个槽。

③再加上双手,材料就准备好了,然后用脚踩紧这个小板,可别让它随意移动。

④可以开始用双手来回搓动手上的木棒,用不了几下,木板的小洞就会开始冒烟。

⑤小洞里的烟会慢慢变大要坚持,当磨擦的热量足够多的时候。

⑥磨出来的精细粉末会被点着这个时候差不多就成功了。

⑦小心地把火引子拿起来,轻轻地往里边吹起,这时会看到通红的火星。

⑧把火引子放地上,再往里边加柴火,就会拥有一堆熊熊的烈火。

自己动手,利用工具,做“人工取火”小实验。所需材料:干草、打火石、木棍、木棒等。

(三)实践体验

(1)小小雕刻家

用太空泥、铅笔、刮刀等工具,充分发挥孩子们的想象力,制作自己心目中的“灵鸟”。

第一步:检查一下自己面前的工具材料是否齐全:太空泥、铅笔、刮刀。

第二步:按照自己了解的鸟的种类,发挥想象力,根据自己的喜好,动手捏制一个太空泥“灵鸟”的造型。

第三步:用铅笔在所需要细致刻画的部位做出标记。如在眼睛的部位先用铅笔做出标记,之后用太空泥捏一双眼睛粘贴上去。

第四步:用刮刀刮一层薄薄的太空泥做成鸟的翅膀或尾巴,粘贴到鸟身相应的位置。小朋友们可以根据自己喜欢的太空泥颜色搭配小鸟的翅膀和尾巴。

第五步:完善灵鸟。用辅助工具深入刻画灵鸟的翅膀、尾巴、足部等,精细到每个部位。如用刮刀在翅膀上刻出羽毛的纹路,使其更为灵动。

 第六步:一只展翅欲飞的“灵鸟”就完成了。
    (2)放飞梦想

图片

绘制纸鸢风筝,了解鸟儿为什么会飞,带着风筝去户外放飞梦想。

课程特色

(1)探究许昌人遗址中“灵鸟”的发现及其意义,丰富学生们对历史文化遗产的认知,开拓视野,增长智慧。除了了解远古先民对鸟的崇拜之外,同时让同学们在遥远的、枯燥的史前文明。通过课程让同学们近距离的和遥远的史前文明对话,让同学们在参与的过程中,沉浸其中,融入其中,参与其中,让同学们自觉地发现大自然的规律,让同学们尊重自然。

(2)在《遇见灵鸟》的故事演绎中,既能让学生感受远古时期人们是怎样生活的,又能在娱乐中学习各种知识。在活动体验中,培养学生团队合作默契,加强对学生体智能素质的培养。

互动形式

(1)探秘许昌博物馆“许昌人”展厅,追根溯源,感受许昌历史文化魅力,激发学习兴趣,让课本与核心素养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树立正确价值观。

图片

(2)在博物馆内以小组探究的形式展开“遇见灵鸟”情景体验活动,了解“灵鸟”的前世今生,通过雕刻“灵鸟”、观察鸟的作息时间、了解重心平衡的原理,制作风筝、人工取火等实践体验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了解古人的生活方式,以培养学生团队合作默契,加强对学生体智能素质的培养。

创新做法

(1)活化史前文明,打造高质量行走的历史课程

在这个研学课程里采用的是沉浸式教学,将课程活化,增添了课程的趣味性和体验性,激发同学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主动探索能力。

图片

(2)穿越古今上下,营造形式多样的课程空间

课程营造有情景式对话、实践式手工、延伸式教学等一体的课程空间。

(3)探索文化服务形式,多维度层次提供文化滋养

跨越时空,选择有代表性的文化素材解析、总结;受众群体广泛,上至专家学者,下至青少年。

研学最需要的就是“愿意去、有收获”,从文化传承、科普教育、文化服务等多重价值角度上讲,博物馆是研学的首选,是让青少年吸收营养和提升素养的重要场所。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三亚市西河西路2号文体大楼三楼 0898-88666125
Copyright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琼ICP备19004074号-1
  • 三亚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