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一不小心“穿越”回去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离骚》中的这句话告诉我们,早在先秦时,我们的祖先不只饮花,而且餐花。怎么餐花?《楚辞·九歌》里说得比较具体:“播江离与滋菊兮,愿春日以为糗芳”。糗是以黍、米粉合制的糕、饼类食品,加上菊,显然更显馨香了。以花卉为辅料烹制糕饼,唐宋以来,更为普遍。《隋唐嘉话》称:武则天执政时,曾令宫女广采宫中百卉,制成香料,再用这种香料合面蒸糕,名日“百花糕”。遗憾的是,没有列出具体花名。南宋林洪的《山家清供》里记载了许多以花卉制作的糕饼:有一种饼叫“神仙富贵饼”,是以白术切片,与菖蒲同煮一沸,晒干为末,和入山药粉、白面、白蜂蜜,作成饼样,晒干。候客人到来,入笼蒸熟即可上席。如果切成条状,还可以作羹。有一种糕名曰“广寒糕”,大概也取吴刚月中伐桂之意,是采桂花,去其青蒂,洒以甘草水,与米粉拌合,入笼蒸熟即可食用。还有用莲花叶与桔叶一起,捣成汁,加蜂蜜和米粉,做成铜钱大小的饼,入笼蒸熟,据说食之清香,名叫“洞庭饐”。《乾淳岁时记》里,有“九月九日饮新酒,泛萸簪菊,且以菊糕相馈”的记载。明代的《五杂俎》里也说当时有人采菊叶煎面饼,味道比枸杞饼还香。清代《养小录》中记有一种食品叫做“玉兰花瓣”,是把玉兰花用手掐一掐,再挂上面糊,入油锅炸熟,加糖食用。可谓一种以花为主料的油炸点心。
宋八卦菊花纹菱花形铜镜
现藏陕西历史博物馆
花卉蒸饭作粥,也别有风味。南宋时有一名食叫做“金饭”,专用紫茎菊花的正头,以甘草汤和盐少许焯过,待小米饭熬熟时,再放入菊花,使其同熟,据说常食可以明目、延年。宋代还有一种粥叫“梅花粥”,是先将落地的梅花用水洗净,用雪水煮成梅花水,米粥将熟时,再将梅花水兑入粥中同煮,滋味甚佳。据说杨万里食此粥后,赋诗赞曰:“才看腊后得春饶,愁见风前作雪飘。脱蕊收将熬粥吃,落英仍好当香烧。”梅花做面食也很好吃。《山家清供》里记载:用梅花和檀香末入水浸泡,再以此水合面,擀成面页,然后用形似梅花的铁模子将面页凿成一朵朵梅花形状,入水煮熟,捞入事先制好的鸡汤中食用,叫做“梅花汤饼”。近代人们把桂花、玫瑰、月季等加糖制成可以广泛运用的香料,为月饼、糕点、元宵、油糕等千百种食品不可缺少的原料。
清康熙五彩梅花纹瓷杯
现藏陕西历史博物馆
古人餐花,并不限于制作糕、饼、饭、粥之类的点心食品,还广泛地用它与鸡、鸭、肉、鱼等一起烹制成佐酒下饭的佳肴。殷、周时期的菹、齑等菜肴中曾广取水陆野卉的根、茎、叶、花,或为主料,或作香料。魏、晋以来,随着烹饪技艺的发展,人们用花卉烹制出更多的菜肴羹臛。晋朝傅玄的《菊赋》中有“掇以纤手,承以轻巾,揉以玉英。纳以朱唇”的描写。司马光《晚食菊羹》诗“采撷授厨人,烹瀹调甘酸。毋令姜桂多,失彼真味完。”他惟恐厨师烹羹时投放别的调料过多,把菊花自身的香味破坏了。上述描写,虽令人馋涎欲滴,却没有记述具体的制作方法。《齐民要术》中记载南北朝时有一味菜叫“猪肉鲊”。制作此鲊,离不了茱萸子。其法为:把猪肉切成五寸宽的条,煮熟,再切成薄片,每片都要带皮,然后用粳米饭作糁,以茱萸子、白盐调和,装入瓮中,封严瓮口,经一月之后,即可酿成。吃时可蘸以蒜、姜、醋等。《清异录》里记载了五代时广陵法曹宋龟创制的一种“缕子脍”,是用菊苗和嫩笋垫底,用鲫鱼细切,并配入鲤鱼子制成。可以想象此菜鱼肉玉白,鱼子桔红,菊苗嫩绿,不仅滋味鲜美,而且色彩绚丽,不失为一名脍。《山家清供》里记有宋代一种名菜叫“莲房鱼包”,可谓独出心裁的作品。其法为:选用莲花嫩房,截去底座,挖去瓤,留出孔;将鱼肉切成小块,调以酒浆、香料,装入莲房孔中,再将底座覆盖好,入笼蒸熟,使莲房的特有香味尽入鱼中。林洪有诗赞此菜曰:“锦瓣金房织几重,游鱼何事得相容。涌身既入花房去,好似华池独化龙。”在蒙古族执政的元代,有一道菜叫“炙羊心”。制法是先将羊心投入玫瑰花水中浸泡一段时间,让花的香味入肉后,再取出来加盐,用签子串起来在水上炙烤。明代有人将茉莉花的嫩叶洗净,与豆腐一起炖着吃。想必是一种很香的素菜。据《御香缥缈录》载,清末慈禧太后吃过一种菊花火锅。今天有些饭店亦有以菊花火锅飨客。
以花卉作羹,品种更多。春秋战国时期以韭花、菊花、蓼等烹羹,常为贵族宴客或祭祀所用。唐代有“桂花鲜栗羹”,以西湖的藕粉和栗片为主料,撒上桂花,色泽滋味都很出众。北宋史学家司马光对于菊羹很感兴趣。南宋时有人用芙蓉花去掉心蒂,用火焯过,与豆腐合烹为羹,清素芳香,林洪见此羹红白交错,宛如雪后彩霞,特命名曰“雪霞羹”。明、清时,人们用兰花、菊花、玫瑰等各种花卉作羹更是花样翻新,奇妙异常了。
清青花缠枝菊花兽耳瓷挂瓶
现藏陕西历史博物馆
青釉刻花牡丹纹盘
现藏陕西历史博物馆
清雍正紫地粉彩牡丹纹小瓷碗
现藏陕西历史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