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遗址保护展示 | 展现最早中国 传承中华根脉——二里头遗址博物馆及遗址公园

字号:T|T
2023-12-15 16:37 来源:文博中国

二里头遗址位于洛阳市偃师区,为夏代中晚期都城遗址。二里头遗址发现于1959年,现存面积约300万平方米,历经60多年的持续发掘和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发现,以二里头遗址为代表的二里头文化,是中华文明总进程的核心与引领者。1988年,二里头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为做好二里头遗址的考古发掘、保护管理和学术研究工作,洛阳市于2019年10月谋划建设了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总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北距二里头遗址保护区约300米;遗址公园同步建成开放,并于2023年4月正式获批第四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图片

二里头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授牌

 

图片

遗址公园航拍

 

本案例主要包括展示传播、社会教育、文旅融合三个方面的工作,核心思路是紧紧围绕讲好二里头故事,展现“最早中国”面貌,让文化发展成果惠及当地人民生活和经济发展。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和二里头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位于洛阳市主城区和偃师区的交界地带,周边主要为乡镇和农村。因此,如何通过大遗址保护、博物馆建设运营服务当地人民生活和经济发展一直是博物馆和遗址公园的工作重点和目标之一。本案例旨在通过介绍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及二里头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在展示传播、社会教育、文旅融合等方面所总结出来的工作方法和成功经验,为其他同类遗址博物馆及遗址公园提供思考和借鉴。

 

在展示传播方面,一是博物馆在基本陈列的基础上,举办了“早期中国(系列)展览”。2022年以来,先后策划了红山、盘龙城、楚文化、二里头都邑多网格式布局等临时展览。创新办展方式,首次将展览办到了商场之中。这些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做法,满足了当地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二是按照可逆性、自然协调等原则,对遗址本体进行回填,在本体之上建设了考古遗址公园,既保护了遗址原貌,也对二里头遗址的格局和形态进行了直观展示。

 

图片

二里头多网格式布局考古成果展

 

图片

将展览办在商场里

 

在社会教育方面,博物馆及考古遗址公园坚持以服务当地群众和人民生活为使命,定期组织讲解队伍进乡镇、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以及组织周边学校、贫困家庭和学生来馆免费听讲,策划了流动博物馆、“以‘夏’之名,薪火相传”志愿服务项目,为广大群众送去文化食粮。

 

图片

志愿活动进学校

 

图片

2022年研学照片

 

在文旅融合方面,根据洛阳市提出的新文旅发展理念,博物馆在五个方面持续发力:一是联合社会力量推出了博物馆奇妙夜——《夏都奇谭》,为观众提供了一场不同以往的奇妙体验;二是联合出版机构,策划了《夏都奇妙游》系列绘本,为低年龄段的读者讲述夏代故事;三是加强文物数字化采集和数字文创的开发,推出数字文物藏品;四是联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山东卫视、东方卫视、优酷等平台推出了《寻古中国》等节目;五是先后实施了文物三维魔墙、透明屏OLED展示屏等数字项目。

 

图片

夏都奇妙游(样稿)

 

图片

数字藏品

 

以上的这些做法,不仅加速了二里头遗址和二里头文化在更大范围内的传播,也大大提升了二里头遗址的知名度。截至目前,博物馆和考古遗址公园共吸引各地游客450余万人次,在开放和运营当中逐渐与所在地形成了良性互动。

 

洛阳市偃师区历史悠久、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博物馆建设后,当地政府一方面对馆区、园区周边进行集中整治,另一方面专门修建了景观大道,增设公交线路,为周边群众的生活和出行提供了便利。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及二里头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直接为当地提供了100余个就业岗位,周边乡镇又因博物馆和遗址公园的存在实现餐饮、住宿等周边配套产业的兴起和繁荣,促进了经济发展。

 

如今,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及二里头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已经成为洛阳市的一张亮丽名片。未来,博物馆和遗址公园也将继续对标同类型遗址博物馆及遗址公园,不断提升自身展示水平,发挥社会教育职能,在文旅融合方面不断发力,更好地为当地人民群众的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图片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三亚市西河西路2号文体大楼三楼 0898-88666125
Copyright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琼ICP备19004074号-1
  • 三亚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