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秦墓出土苇席残片,看“坐席”的讲究

字号:T|T
2023-12-13 15:32 来源:文物陕西

上古时期,“席”作为人类最早使用的铺垫用具,在我国家具发展史上历时最长、最古老。在甲骨文里,“席”被写成一个长方形的象形字,中间好似席的织纹。而甲骨文的“宿”字描摹的是一人卧于宅内之席上。

 

甲骨文“席”

 

图片

甲骨文“宿

 

《说文·巾部》:“席,籍也。”席是古人铺设在地面与身体之间用来藉身的用具,它可以隔潮、压尘,保持坐处的干爽整洁。1986年在秦公一号大墓的发掘过程中,也发现了珍贵的苇席残片,其编织手法与现代苇席相近。

 

图片

秦公一号大墓出土苇席残片

 

古代人坐席子是有很多讲究的,不能随意而坐。

 

《礼记•曲礼》:“席南乡(向)、北乡,以西方为上;东乡、西乡,以南方为上。席子南北摆放时候,西为上位,东为下位。席子东西摆放的时候,南为上位,北为下位。

 

《诗经•小雅•宾之初筵》写“宾之初筵,左右秩秩”,是指宾客坐到席上,左右两边的人,都是按顺序(长幼)入席的。说明坐席有尊卑、长幼,即按上下、左右之分。席子还要摆放得端正。

 

《论语·乡党》 就说:“席不正,不坐。” 席子铺得平整不仅表示主人心地端正,而且也是表示对客人的尊重。为了避免由于起身落座时折卷席角,遂于其四隅压上镇。席镇的造型愈来愈讲究,成为各种动物或人物造型的雕塑小品,在古代工艺美术中独树一帜,也是中国室内陈设的亮点。

 

图片

 

图片

海昏侯墓出土的席镇

 

由于人们把席子直接铺在地上,所以不能直接穿鞋走进屋内。如果有人要进屋子时候,应该扬声先让屋内人听见,以便让屋内人知道。如果门外发现两双鞋子,说明有两个人在里面,进者必须通报一声,让进则进,不让进就不能进,以免影响屋内人。

 

席上常摆放有几,几相当于现在的茶几,用来摆放食物等。人们可以坐在席子上吃东西。但是正式接见客人的时候,人要正襟危坐,不能靠在几上,躺在那里,更不能边吃边喝和被接见人说话。《左传》上就有记载:“设几而不依,爵盏不饮。”

 

 “席”在中国古代礼仪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身份不同,用席的规则就会不同。比如说“天子之席五重,诸侯三重,大夫再重”,而平民只铺一重席。大席可坐四人,小席可坐两人,而单独的方席则是专门为尊者以及长者而设,是只供一人的“独坐”。

 

此外古代关于坐席还有一套比较繁杂的规矩,比如说男女7岁以上、出嫁的姊妹与兄弟、父与子这三种状况下是不可以同席的,同时《礼记》里面还规定,群居5人则长者必有席,5人以上德高望重的人必须要单独安排另一张桌子。逐渐的,从礼制中产生了“主席”“首席”这些词语。

 

图片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三亚市西河西路2号文体大楼三楼 0898-88666125
Copyright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琼ICP备19004074号-1
  • 三亚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