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让我们重新认识一下越南

字号:T|T
2023-12-13 14:50 来源:世界知识画报
从地图上可以看出,越南的国土沿海岸线迤逦南下,形成了一个拉长的S型。用越南人自己的比喻来说,这个国家的形状酷似一根细细的扁担,两头挑着两只盛满稻米的箩筐——北边的红河三角洲和南面的湄公河三角洲。

图片

地图来源: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PART·1
历史:昨天和今天,南北和东西

越南人用了上千年时间从红河谷向湄公河三角洲挺进。正如世界上许多国家一样,越南国家的形成过程中少不了征服、抗争、血与火的记忆,幸好与此同时还有文化的融合与接纳。

按照越南的神话传说,越南人是龙王和神鸟的后代。他们共生了100个儿子,其中50个在陆地上住下来,这就是越南人,另外50个则进入水中,成为水的主宰。而越南人的语言则得自青蛙的传授。

19世纪初,越南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阮朝在法国的支持下建立起来,定国号为“越南”,其版图和现在基本一样。从19世纪中期开始,越南陷入了100多年的殖民统治和连绵战火之中。法国于1858年发动了对越南的侵略,1884年签署《顺化条约》使越南彻底沦为法国的殖民地,1887年强迫越南与柬埔寨合并为“印度支那联邦”,1893年又将老挝合并进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占领印度支那地区。战后,胡志明于1945年9月发表《独立宣言》,宣布越南独立。但是战争并没有就此结束,先是法国企图恢复对印度支那的殖民统治,从而引发了越共领导的抗法战争,随后是美国卷入南北冲突而引发了1965至1973年的越南战争。越战结束后,经过短暂间歇,1975年,越南北方的军队攻入西贡,1976年7月,终于实现了全境统一。20世纪80年代后期,越共领导国家走上了改革的道路。

越南北方历来同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来自中国沿海地区的移民则对越南南方的开发起到极大的作用,特别是明末清初,一批反抗清朝统治的明遗民来到湄公河三角洲一带,留下了边和、美荻、建江等城市。中部的顺化、会安一带更是由于与中国在文化与贸易上的紧密联系,遗留下大量具有明显中国文化特征的古建筑。

图片

1945年9月2日,在胡志明的领导下越南民主共和国独立。

图片

1954年7月21日,日内瓦协议将越南分成两个国家——北方的越南民主共和国和南方的越南共和国。

图片

《巴黎协定》后(1973年)美军撤出越南南方

图片

1975年4月30日,解放军坦克冲进西贡独立宫,北南越实现统一。

图片

越战期间游击队给美军沉重打击

图片

河内城内的敬天殿于1886年被毁

图片

李朝时期修建的独柱寺(河内)

图片

越南的文化宗教和风俗习惯深受中国影响,这是具有中国古建筑特征的镇国寺。

基于越南国家形成的历史,不难理解,越南的东部和西部,北方和南方之间既有历史的渊源,又有各自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和一定程度的隔阂。越南西部山区是各少数民族的传统领地。在很长时期内,这些山地民族生活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与平原地区接触不多。在抗法和抗美战争中,山区成为重要战场,山地民族与整个越南的关系似乎也在战火中变得紧密起来。不过,随着大批来自平原移民的涌入,山地原住民的利益受到了威胁。大片开垦的咖啡种植园将山民们的领地一点点向高海拔地区挤压,这引起了原住民族的强烈反对,加深了东西部的鸿沟。越南政府通过一些措施弥合这一鸿沟,如扩大少数民族代表在国家最高权力机构中的席位,帮助落后地区发展经济和文化等。

在法国殖民统治时期,越南被分成三段,南部为法国的“直辖领地”,中部和北部则被设为“保护领”和“半保护领”。二战后越南南方和北方长期处于分裂状态,不同的意识形态也给双方造成了深深的隔阂。在平衡南北关系方面,中部地区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地理和文化的原因,这一地区天生成为连接南北的纽带,而自胡志明开始,越南国家的大部分党政军高级领袖也都出自这一地区。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改革拉近了南北双方的距离。胡志明公路是继东部沿海的一号公路以后第二条贯穿南北的公路,由于途经内陆和山区地带,为沿线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希望,有利于越南各地区之间的沟通与融合。

图片

越南保留了许多法国殖民时期的建筑,这种融合了古典主义和本土风格的建筑在湄公河三角洲地区很典型。

PART·2
道路:胡志明小道
 
战争过去40多年了,当年游击队出没的胡志明小道渐渐隐没于茂密的山林中,替代它的是胡志明公路。
胡志明小道是越战期间越共活跃的地区。它像蜘蛛网一样遍布越南西部山区和老、柬境内,为北越军队运送军需物资,也是美国轰炸机编队的重点轰炸目标。当年一位随军医生在日记中写道:“‘胡志明小道’比整个战争还要糟。对于一个在越南北方长大的人来说,没有比迷失在丛林中更可怕的事了。四处都是大树、藤萝、小溪、山丘,凄厉的鸟鸣和猿啼令人毛骨悚然。他再也不可能找到自己的团队,东闯西撞,最后发现还是回到了原地。一个迷路的人只能饿死。”
如今,从胡志明市出发,沿公路北上,不久汽车便钻入了深山……
图片
战争时期,长山山脉公路(胡志明小道)上支援南方的运输车队。
邦美蜀 距胡志明市371公里。如今,一个个深陷于热带丛林的村落迎来了巨大变迁。许多平原地区的农民来到这里,在咖啡种植园打工。据官方消息,随着胡志明公路的建成和山区的开发,数千万人口迁往西部地区,原住民与世隔绝的生活被打破。尽管政府许诺帮助他们获得更多的收入,过上更好的生活,但实际上,工厂和种植园往往使原住民失去原本的土地。
昆嵩 距胡志明市569公里。在几座小山的环绕中,风景如画的昆嵩静静地沐浴着橙黄色的夕阳,横卧在河上的那座桥令人想起《现代启示录》的场景。硝烟散去以后,今天的昆嵩是一派世外桃源般安谧的景象:放风筝的孩子,打台球的大人,信佛的村民走向奇迹般在战争中保存下来的寺院。
图片
战争期间山区的很多渡口都被破坏了。这座位于昆嵩的大桥是1991年修复的。
辽保 距胡志明市1065公里。辽保位于越老边境。越战期间,辽保一带的战斗最为惨烈。如今故地重游的美国老兵已经成了游客,越战的记忆注定成为他们一生的梦魇,但辽保却摇身一变,成了一个边境贸易口岸。在辽保的市场上可以买到中国电器、美国香烟、马来香料以及泰刀,精明的当地人借助贸易发家致富。历史的“变脸”有时令人瞠目结舌。
丰芽 距胡志明市1365公里。丰芽以溶洞著称于世,洞中先后修建过印度教与佛教寺庙,战争期间这些溶洞做了战地医院和军需库。现在,丰芽-格邦国家公园已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游客可乘小船游洞,欣赏千姿百态的石笋、石钟乳。
图片
图片
图片
丰芽-格邦国家公园的喀斯特地貌形成于古生代(大约40亿年前),是亚洲最古老的喀斯特地貌,2003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荣市 距胡志明市1590公里、距河内还有291公里。
PART·3
民族:少数民族的变迁
 
越南山区自古以来生活着数十个民族,这些少数民族的生活和其他民族一样,正在发生着巨变。
越南东部沿海平原地区居住着京族,占全国人口86%左右。南部的湄公河三角洲地区居住着100多万的高棉族。而在占越南国土近2/3的山区,则居住着数十个少数民族,他们多是不同时期从泰国或中国西南地区迁徙而来的。其中来自中国的少数民族有岱依、侬(这两个民族与壮族有着密切的亲缘关系)、泰(与中国的傣族同源)、苗、瑶等,这几个民族主要聚居在中越边境的谅山、高平、老街一带的山区。
 
图片
西原赫蒙族新郎新娘共饮同心酒
图片
赫蒙族山民逛老街山区集市
岱依族迁来较早,占据条件优越的河谷平坝地区,受平原地区影响也较深,曾经在山中建立起小小的“国中之国”,享有较高的自治权。而迁入较晚的民族只能向高海拔地区发展,其生活方式与平坝地区有很大差别。这些民族有刀耕火种的传统。居住在高原台地的民族通常将土地耕种两年之后便弃之而去,开垦新的土地,经过一二十年的时间,撂荒的土地经过恢复便可以再次开垦了,这些土地叫做轮荒地。但是在越南西北部海拔更高的山区,由于土地缺乏,这样的耕作方式难以维持。例如这里的苗族通常要将一片土地耕种10至15年,直到土壤完全失去肥力方举寨他迁,而瑶族则过着游耕游居的生活。
图片
山区少数民族已从滥伐林木转为种植果木,逐渐定居。
20世纪80年代以后,当地政府开始在山区少数民族中推广梯田水稻种植方法,现在的黑苗与红瑶都已开始种水稻,逐渐定居,他们的生活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很大改变。
图片
也是在20世纪80年代,越南开始了向市场经济转型,来自平原地区的农民大批涌进匆忙开辟的咖啡种植园,国内外游客也纷至沓来,变化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今天,流行服饰成为当地女孩子的新宠,而艳丽的民族服饰从日常生活中退出——当然,有时她们还会穿那些衣服,但那只是穿给游客看的。
图片
争奇斗艳的苗族头饰由丝线和帕子编成
有“印度支那屋脊”之称的番西邦峰耸立在群山之巅,见证着山中岁月的流转。风起云涌的时代并没有放过这个与世隔绝的角落:殖民时期、连绵不断的战争、建设社会主义的试验都在此留下了各自的痕迹。如今大山已经无法阻隔外边的世界,电视天线开阔了人们的眼界,使他们不能再过祖辈那样的生活了。古老传统的消失虽然令人无限惋惜,但似乎是不可逆转的。
图片
昆嵩的原住民巴拿族仍然穿着传统服装,住高脚“群体屋”。
图片
巴拿族传统民居
PART·4
河内:光怪陆离的印象
 
在勤劳精明的北方人手中,古老的河内欣欣向荣。
太阳刚刚升起,河内就喧闹起来:摩托车的奔驰,贩卖面包、水果、蔬菜的小贩叫卖声,建筑机械的轰响……只有那些隐藏于迷宫般曲折的街巷深处的寺庙和小院还没有被喧嚣所淹没,好像一座座宁静的孤岛。
战争的创伤已经无影无踪,只有插入还剑湖中的B-52型飞机残骸,还能使人隐约想起当年美军可怕的轰炸。它的旁边就是一个熙熙攘攘的市场,行色匆匆的河内人对这堆废铁几乎视而不见。
上世纪80年代初的河内完全是另外一番景象,那时候市民为了买一点儿米,要在国营商店门前排几小时的队。1986年以后,越南开始允许开办私营企业,后来又向外资敞开了大门,于是一切都发生了迅速改变。河内的发展是惊人的,对此体会最深的是河内人自己。
当年的河内和中国许多城市一样,是自行车的王国,现在摩托车已经取代自行车成为主要交通工具。今天的河内已是夜夜笙歌:高档饭店、卡拉OK、夜总会、爵士音乐会等成为最时髦的去处。当然,这些消费是要有一定经济实力做后盾的,所以光顾这些地方的多是在外企工作的白领或公司老板。
图片
在首都河内,喜欢光顾快餐、网吧、俱乐部的大多是富家子弟、大学生和游客。
高档社区和购物中心已经出现,然而它们更是面向有钱人的。老城区的居民依旧在路边做饭和吃饭,周边乡下的农民到河内打工也比比皆是——这样的城市景象我们并不陌生,贫富悬殊是发展中国家共同的经历。
图片
河内大教堂是河内最古老的教堂,据说是仿巴黎圣母院建造的。
图片
位于河内巴亭广场的胡志明陵墓
图片
还剑湖是河内市民休闲散步的主要场所,湖中伫立着玲珑小巧的龟塔。
图片
河内歌剧院是法国殖民时期的代表性建筑之一,建于1901~1911年,是越南最大的剧院。
河内给人的印象是既老旧又年轻,既正统又摩登。塔吊在古老的庙宇和佛塔之上伸展着钢铁的手臂,最炫的赛车从一辆辆破旧的三轮车旁驶过……到2010年,这座城市迎来了建城1000年。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河内老城区。河内是一座拥有1000多年历史的古城,享有“千年文物之地”的美称。
相对于南部的胡志明市,河内是一个民风淳朴、古风犹存的地方,人们见面时还按照乡下的习惯互相握住对方的胳膊肘,每个社区都要选出代表来为大家办事,为穷人募捐。不过,年轻一代已经开始了全新的生活,上大学、出国、开办自己的事业,这些都是年轻一代追求的目标。
图片
位于河内市中心的文庙―国子监始建于公元11世纪,是越南第一所高等学府。
PART·5
战后印象
 
4月30日是解放西贡纪念日,第二天是国际劳动节。在这样的日子里,海滨城市岘港洋溢着热烈激昂的情绪:红旗招展、标语翻飞,游行队伍中的少先队员迈着整齐的步伐……越战结束已40多年,而越南实现统一也40多年了。当年美国飞机在这个小小的国家投下了1000多万吨炸弹。村庄被燃烧弹烧毁,河流被毒气污染,但是坚强不屈的越南人最终赢得了胜利。如今的越南是东南亚地区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
岘港在越南近现代史上有着特殊的分量:法国人和美国人先后从这里登陆,将殖民统治和战火带到这片土地上。越战期间,岘港曾是美军空军基地。在炮战间隙,美国大兵也曾在这迷人的海滩游泳、晒太阳。现在这里的美国人依然很多,不过已经变成了旅游者。无论是对美国人还是法国人,越南人都相当友好。
图片
岘港以迷人的海滩而闻名
图片
岘港的标志性建筑之一——金桥
图片
气势宏伟的岘港龙桥
图片
岘港附近的五行山上有许多寺庙、洞穴和观景台,是探访越南历史和自然风光的好去处。
如今的越南是一个微笑的、充满活力的国家。在岘港的街上几乎看不到步行的人,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人,都是名副其实的摩托高手。经常能看到一家三代好几口人骑在一辆摩托车上呼啸而过,就像演杂技一样。越南人有着团结协作的传统,无论工作、休息、吃饭,总喜欢凑在一起。他们可以骑着摩托车或自行车在很近的距离内并驾齐驱,甚至在海上游泳的时候都排成一排。也许正是由于这种团结一心的精神,他们才能在漫长的岁月中成功地抵御自然和外族的侵袭。
 
顺化是越南最后一个王朝——阮朝的首都。与北京一样,顺化也有禁城。阮朝的最后一个国王保大(1926~1945年在位)曾在法国接受教育,即位后他试图推行改革,然而时代并没有给他更多的机会,这位与20世纪的越南同样命运跌宕起伏的前国王于1997年客死法国。
图片
顺化皇宫——禁城
图片
旅游者沿着顺化的“皇城根儿”游览。19世纪初,越南的最后一个王朝——阮朝定都于此。
离开顺化不远,就可以看到漂浮在香江上的水上人家。这不仅仅是水上人家,简直就是水上村庄:不仅人住在船上,连家畜都养在船上。大大小小的孩子每天都要乘船上岸去读书,有的在船板上嬉戏打闹,有的在棚子下做作业,渔人们正在收网,一缕缕炊烟已从船尾升起……岸边绵延的水田中,隐隐约约地可以分辨出几个小村的轮廓,在地平线那边是云雾缭绕的山影。一个身材娇小的农妇挑着扁担迤逦行来,姿态是那么优美,然而那副担子的重量即使一个男人不经过一番苦练也是吃不消的。
图片
图片
水上人家
如果从飞机上向下看,可以看到大地上沟渠纵横,稻田像棋盘一样整齐地向远方铺展开来。很难相信,古代这里也曾经是无法穿越的热带丛林。如今,越南已是世界上第二大稻米出口国。
现在人们仍然常常把胡志明市称为西贡。这个南方的大都会与河内的区别是:这里有更多的汽车和霓虹灯,流通美元,殖民时代留下的法国风情仍活在它的细节中。只有随处可见的胡志明像和红旗提醒人们时代的变迁。胡志明纪念馆位于龙宫码头旁边。当年年轻的胡志明就是从这里出发走向世界,踏上了为越南的独立和统一而奋斗的历程。
图片
胡志明市的胡志明塑像。背后是法属时期的西贡市政厅。
胡志明市往南,就是开阔的湄公河三角洲了。这是名副其实的水乡泽国。不断有一艘艘满载稻米和水果的小船从沟沟汊汊中划出,一些装满砂石的窄船排成一队,迎面驶来,艄公灵活地左右撑船,娴熟的技艺令人惊叹。更有一些好像流动的百货商店一样的售货船,上面所有的生活必需品一应俱全。傍水是一座座轻巧的高脚屋,可以看到拾贝壳的妇女、洗衣服的老太婆、在吊床上休息的精瘦的老者、在水中欢闹嬉戏的孩子。战争结束后,和平终于抚平了这块土地的创伤。
PART·6
旅游:由北向南,玩转越南
 
佛塔、古代王宫、海滩、热带丛林——越南的景致从北到南,令你目不暇接。
 
北部河内 在这座拥有众多公园和湖泊的美丽城市中,古老的庙宇与殖民地风格的建筑并存。还剑湖是河内重要的景点。
越南有一种独特的水上木偶戏,是农民发明的,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每当雨季,农民们便在湖中或池塘里搭起舞台,人站在水中操纵木偶。现在在河内还可以欣赏到这种表演。演出过程中,有几条龙互相喷水,还把水喷向前排的观众。
图片
图片
水上木偶戏。表演者站在幕后齐腰深的水中,用竹竿和线绳操纵木偶。
文庙是河内另一处重要的名胜,现存建筑主要为17世纪遗迹。文庙坐北朝南,悬挂“万世师表”之汉字牌匾,正殿供奉孔子和其他中越儒学先师。文庙存有82块镌刻着历年中榜进士名字的进士碑。这些进士碑雕工非常精美,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位于河内旧城的36条古街是游客不可错过的地方,因为在这里可以买到地道而富有特色的民间工艺品。36条街各有分工,有丝绸行、竹器行、银器行、铜器行、纸行、茶行、棉行、鱼露行等。
图片
河内工艺品街
巴亭广场是河内的心脏,也是越南的政治中心。广场的名称得自越南抗法战争的爆发地清化省巴亭。1945年,胡志明主席在这里宣读了《独立宣言》。现在巴亭广场上建有胡志明墓、胡志明纪念馆、胡志明故居等。这里也是举行大型集会和纪念活动的场所,附近有越共中央的办公地和主席府。
举世闻名的下龙湾位于海防市以东、北部湾的西部,距河内150公里左右。下龙湾属喀斯特地貌,有“海上桂林”之称。这里海水澄碧,峰回路转,气象万千,被联合国列为世界八大自然遗产之一。乘游艇在千姿百态的奇峰中盘桓,有如进入一个海上迷宫和世外桃源,令人尘虑顿消。游人可以下海畅游,探洞寻幽,品尝海鲜。下龙湾是永远不会使游人失望的地方。
图片
图片
图片
世界遗产地下龙湾是典型的石灰岩喀斯特地貌海湾,景色秀美迷人。
越南北方靠近中越边境的老街、沙坝等地仍然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特别是集日的时候,市场上浮光泛彩,随处可见来自山区、身穿艳丽民族服装的傣族、苗族、瑶族村民。在这些地方能够买到用传统方法纺织、刺绣的民族服装和漂亮银饰。
图片
河江省位于越南北部边境,与我国云南和广西接壤,境内多为山区、丘陵,梯田众多。
番西邦山海拔3143米,是越南的最高峰,据说爬上峰顶需要4天时间,山上茂密的丛林中有豹子和长臂猿出没。
中部顺化 美丽恬静的顺化是越南的另一个古都。历史上有三个王朝定都于此,而末代王朝在这里留下的皇宫、陵墓,则是越南现存比较完好的古代建筑群。顺化背靠御屏山,美丽的香江从城中流过。城市和皇宫的格局如北京和故宫,有皇城、午门、太和殿、御花园,等等。虽历经战火,但这座古都总体风貌尚保留完好。这是越南最优雅的城市,令人发怀古之幽思。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顺化市是越南末代王朝的首都,皇城是越南现存最大且较完整的古建筑群,1993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会安 15世纪的会安是东南亚最重要的商埠之一,来自中国、日本、印度乃至欧洲的商船云集于此,中国在此建有福建会馆、广肇会馆、潮州会馆、客家会馆、琼府会馆,并形成了具有中国和日本建筑风格的街区。如今,会安的古代建筑保留依然相当完好,已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图片
图片
图片
世界遗产地会安古城位于越南中部,是越南最早的华埠。
图片
圣子修道院又名美山圣地,修建于公元500年,位于越南中部,距会安40公里,是现存的占婆王国时期最古老最庞大的建筑群。1999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大叻 大叻位于海拔1500米的高山上,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被一名法国人发现以后,成为度假胜地。大叻气候宜人,四季如春,松林茂密,空气清新,有许多美丽的湖泊、瀑布,长年鲜花盛开,一幢幢法式别墅更使这个遗世独立的小城沾染了几多浪漫风情。
芽庄 芽庄是越南著名的海滨度假胜地。这里阳光充足,海风却将酷暑悄悄地抹去。美丽的海滩使许多游客流连忘返,而占婆古国留下的断壁残垣,令人不禁对已经湮没的古代文明生出好奇和遐想。
图片
图片
图片
芽庄位于越南中部,是著名的海滨旅游胜地和港口城市。其附近的海域是越南有名的渔场。
藩切 藩切海岸有东南亚很著名的睦乃海滨浴场。藩切靠海吃海,所产的鱼露是一种名贵的调味品。除海滩以外,藩切的山丘地带还有一处独特的景观——红沙坡。山上有一些当地少数民族所建的小庙,其形态富有异域特色。
图片
图片
图片
位于南部的美奈是个小渔村,距藩切约20多公里,海面上一艘艘小渔船和岸边大片的沙丘,构成一道道迷人的风景。
南部胡志明市 来自中国的移民早年在此留下了自己的印记,而法国人一个世纪的经营更是将它变成了东方的“小巴黎”。如今,市内的国光寺、舍利寺、永严寺、天后庙、圣母大教堂(又称“红教堂”) 、草禽园、查匈植物园、骚坛公园等都是游览胜地,而那些散布街头、不期而遇的老邮局、老剧院、老饭店,以及随处可见的路边咖啡座,更是处处散发着法兰西风情。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胡志明市是越南最大的港口城市和经济中心
图片
胡志明市的地标塔81高461米,为越南第一高楼。
著名的古芝地道从胡志明市郊向北延伸250公里,是越战中游击队的杰作。古芝地道俨然是一座地下城市,有兵工厂、战地医院、会议厅,以及为不速之客准备的无数陷阱。当年的游击队员曾凭借这个地下迷宫在美军的大后方神出鬼没,时过境迁。如今古芝地道已经为好奇的游客打开了它神秘的窄门。
没有一个地方比沙沥更使小资们怦然心动了,因为杜拉斯《情人》的故事就是在这里开始的:“那天早上,我在沙沥搭车,妈妈是那里一所女子学校的校长,当时正是学校假期结束的时候……”如今在沙沥还能寻访到那位“情人”家的老屋,和那场前朝情事的蛛丝马迹。
位于湄公河口的朔庄是高棉人聚居的地方。这里佛教信徒很多,还保存着一些用竹子建成的宝塔,有的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每年秋天朔庄都要举行著名的赛船活动。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三亚市西河西路2号文体大楼三楼 0898-88666125
Copyright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琼ICP备19004074号-1
  • 三亚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