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柏坡:做好新时代革命文物工作

字号:T|T
2023-12-06 17:05 来源:文物之声

西柏坡是“两个务必”的诞生地、“进京赶考”的出发地、“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的革命圣地。党中央和解放军总部移驻西柏坡虽不到一年的时间,但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丰功伟绩,留下了丰富的革命文物。这些文物外表朴实无华,却讲述着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是给予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如何将这些文物的来龙去脉展示给社会,发挥西柏坡纪念馆“大学校”“大讲堂”的作用,一直是我们积极探索和研究的重点问题。近年来,西柏坡纪念馆在文物的保护管理、活化利用和新技术应用等方面下功夫,努力让革命文物“活”起来,让红色文化“火”起来,讲好文物故事,讲好中国故事,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图片

发挥文物作用,讲好红色故事,

推动思想文化工作上台阶

革命文物作为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物质介质,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蕴含着可贵的精神,充满着经验智慧。充分发挥革命文物在推动思想文化工作的作用,就是要深入研究挖掘阐释其多重价值内涵,不断推出研究成果,展现世人,让红色基因潜移默化融入人们的精神血脉。

一是举办群众喜闻乐见的主题展览。紧紧抓住建党100周年、党史学习教育等契机,联合和自办举办了“伟大征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特展”“灯塔照耀中国——中共中央驻地联展(1921—1949)”“伟大历程——从一大到七大”等70余个展览,其中“无名丰碑——中共隐蔽战线展览”“团结就是力量——红色文艺作品展”“西柏坡时期红色新闻展”等原创展览,通过不同文物的运用,升华了展览的教育意义。此外,还充分利用革命文物交流的契机,精心选出珍贵革命文物参加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参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举办的“中流砥柱——中国共产党抗战文物展”,参加平津战役纪念馆主办的“中国精神展”等,使更多的馆藏文物得以利用和循环展示,真正发挥文物见证历史、以史为鉴、启迪后人的作用,受到了社会各界的赞誉和好评。

 

二是出版文化精品,提供精神食粮。认真研究文物,及时挖掘其背后的故事,通过亲历者讲述、历史史料查询、文物档案记录等方式,编辑出版了《西柏坡记忆》《七届二中全会实录》《西柏坡口述历史》《西柏坡100封书信解读》《土地会议实录》《图说西柏坡》等研究书籍30余部,共计2000余万字。传播了伟大的建党精神。

 

三是开发文创产品,传承红色精神。围绕“两个务必”“进京赶考”,开发了《曙光》《五大书记铜像》等30余种文创产品,深入推进文旅融合。其中《毛泽东西柏坡时期文稿手迹精选典藏》获评“全国优秀红色文创产品”,进一步夯实了西柏坡红色文化的资源基础,极大提升了西柏坡精神的辐射面和影响力。以上举措,充分利用了革命文物的宣教价值,用足文物的宣教功能,为推进思想文化工作插上翼翅。

 

利用科技手段,强化创新形式,

让革命文物更亲民

《“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提出:“创新革命文物宣传传播方式,加强革命文物资源网络空间建设。”数字化、信息化的充分运用,使革命文物进入“寻常百姓家”,让革命传统教育惠及更多人。一是革命文物数字化。西柏坡纪念馆是中宣部遴选的15家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库(一期)红色基因库首批试点单位之一。通过扫描实物信息、科学数字建模等手段,精确记录馆藏可移动珍贵文物状态、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外体情况和陈列展览馆的全景可视信息。此外,组建专业团队拍摄整理部分文物的高清图片及文字材料、景区语音讲解和音视频等革命文物数据资料,大力推进西柏坡纪念馆革命文物数字化工作。二是宣传手段多元化。充分利用于网络、移动终端等媒体,通过现代化手段使游客实现通过手机、网络足不出户游景区,拉近文物与广大观众之间的距离。三是宣教服务创新化。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发挥革命文物独特优势,不断创新教育宣讲形式,推出参观一次主题展览、重温一次入党誓词、向伟人敬献一次花篮、听一次专题党课、唱一首红歌等特色活动,使宣教服务的深度和广度得到了拓展。

积极创新宣教模式,采取“纪念馆+高校”形式,通过观看历史资料片、讲解员宣讲革命文物故事、教师点评、学生现场分享感悟等多元化方式和立体式课程,把弘扬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融入思政课,进一步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在红色文化中汲取奋斗力量,争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先后开展宣讲活动5000多场次,服务于社会各界和各级党组织举办活动2000余场,受教育党员群众达180多万人次。用活革命文物,使文物有了温度,让群众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发挥文物良好的宣传教育功能。

保护革命文物,创新文保工作,

以“养”代“抢”确保革命文物的安全

保护文物是文物管理的基础和先决条件。西柏坡纪念馆馆藏文物较多,“抢救式”保护已不能满足需要,更应该对文物进行最可靠的“养生”,使其焕发青春、延续生命。

一是给文物一个安全的“家”。积极筹措资金,建成1000平方米设施完备、功能齐全、安全可靠的现代化文物库房。安装目前功能最好的中央空调、恒温恒湿等设备,实施规范的数字化入库、保存、提取等程序,确保文物藏品的安全和科学管理。

二是给文物建立“健康”档案。对中共中央旧址、部委旧址群等不可移动文物,根据其现状及实际残损情况,按照文物保护要求,编制科学、合理的保护修缮工程设计方案,报上级文物部门批准后进行修缮。不仅保证了其结构安全和原汁原味的外貌,有效地保存、延续文物的真实历史信息和价值,而且科学的修补切实解决了旧址建筑、围墙、院落等存在不同程度的病害的问题;对油画、雕塑等可移动文物,在加强日常管理的基础上及时进行修复,保证藏品的价值。如2021年启动的油画修复工程,邀请了国内外多位知名专家对吴冠中先生于1972年创作的“西柏坡中共中央原址”作品进行修复,使之再次显示出展览、研究和教育的效果。用好革命文物,首先要做好保护工作,以上举措是用好文物的先决条件,让文物焕发迷人的光彩,让更多人走进西柏坡,走近革命文物,也是“大宣传”矩阵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更是西柏坡扩大社会影响的重要窗口。

图片

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旧址

赓续红色血脉,初心照亮未来。共产党人的顽强奋斗创造了我们党的百年伟业,每件革命文物都承载着共产党人经久不衰的初心担当和砥砺奋进的责任使命。在新时代、新征途上,我们要真正从党的百年拼搏的伟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中吸收智慧和力量,真正用足、用活、用好革命文物,让革命文物焕发新的青春和光泽,讲好中国故事,讲好西柏坡故事,让红色基因绝不掉色,让红色血脉世代相传。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三亚市西河西路2号文体大楼三楼 0898-88666125
Copyright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琼ICP备19004074号-1
  • 三亚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