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一不小心“穿越”回去 我们该如何生活呢?
在古代中国,牛、羊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它们的身影在生产、生活和占卜祭祀中都时常出现。
牛尊 西周
1967年岐山贺家村出土
牛尊为牛形,牛躯体浑圆,四肢粗壮有力,以牛嘴为流,牛腹盛酒,牛尾作把。上面盖钮为立虎形象,盖与器以子母扣相连。既美观又实用,是一件不可多得的青铜艺术珍品。
三彩牛车 唐代
1960年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出土
牛车施翠绿色釉,车长27.5厘米,高20.5厘米。牛高7厘米,长17厘米。釉色晶莹。车厢为长方形,前有帘,顶为半圆形篷盖。牛肥壮,足短而粗,双角直立,神态自然生动。
羊首勺 商代晚期
1977年10月陕西省清涧县解家沟村出土
羊首勺,通长28.5厘米,勺径9.5厘米,重0.52 千克,形制为半球状勺体,扁长柄。柄端饰一弯角羊首,双目圆睁,作张口嘶鸣状。
在汉唐时期,牛羊的乳汁也逐渐成为人们喜爱的食物。这一饮食习俗的兴起,与少数民族的饮食习惯有着密切的关系。《史记·匈奴传》:“匈奴之俗,人食畜肉,饮其汁,衣其皮。”
乳不仅可以饮用,还可以制成各种乳制品。从牛出乳,从乳出酪,从酪出生酥,从生酥出熟酥,从熟酥出醍醐。酥与醍醐都是乳中之上品与精品。据东汉刘熙《释名·释饮食》解释说:“酪,泽也,乳汁所作,使人肥泽也。”这是说酪不仅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使人强身,还可以滋润皮肤。
从汉代以来,特别是魏晋南北朝时期,胡汉文化的相互交流日益频繁,其中也包括了饮食文化的交流,乳的食用就是在这个历史时期逐渐传入内地的。乳在开始时只是作为一种珍品,在上层社会传播。据《晋太康起居注》记载,西晋时尚书令荀勖瘦弱多病,晋武帝特“赐乳酪,太官随日给之”。可知当时是把乳酪作为高级营养品赏赐给大臣,而且只有病弱者才能享受按日供给的待遇。
后来乳类制品的传播与使用日趋广泛,这类名称在当时的文学作品常常出现。如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之一:“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用“酥”来形容小草的润泽。有时也用乳品来比喻、称赞人,据《新唐书·穆宁传》载,穆宁有四个儿子,长得都很好,而且兄弟和睦,品格超群,于是人们便用不同的乳品“酪、酥、醍醐、乳腐”来赞誉他们。这表现了当时人们把乳品视为珍贵的食物,用来比喻心目中美好的人和事物;另一方面也说明当时乳制品在人们的饮食生活中已然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