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挖文物内涵 阐释廉政文化 ——陕西宝鸡充分挖掘文物内涵开展廉政文化宣传

字号:T|T
2023-11-27 16:00 来源:博物馆中国

今年5月,一场以廉政文化为主题的“器·鉴——宝鸡周秦廉政文化展”在陕西省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开展。此次展览依托在宝鸡出土的馆藏文物资源,充分挖掘文物蕴含的廉洁文化元素,共挑选蕴含廉洁寓意、歌颂清廉品德的主题文物108件(组),以廉政思想在不同时期的演进串联,利用文物的型质、挖掘文物的内涵、提炼历史的脉络,梳理周礼秦制中的廉政理念。展览以“序章·公私”“个人·崇德”“社会·尚礼”“国家·遵法”四个板块由浅入深、由私有到公权、由原始崇拜到法治社会,向大众展示宝鸡“礼乐文明之摇篮、德政思想之渊薮”的鲜明气质。截至目前,该展累计接待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300余批次,全市2万余名党员领导干部参观学习。

从文物到文化 深挖廉洁思想“源头活水”

“您知道吗,何尊铭文不仅是‘中国’一词的最早记载,还是德政思想的最初体现。”近日,在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何尊展柜前,讲解员向一群来自北京的游客介绍。

图片

何尊

何尊,1963年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贾村镇,为西周成王五年铸造,其内底铸有铭文122字。众所周知,周王朝是中国廉政文化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文字学家发现的最早的“廉”字,使用的是大篆字体,而大篆是西周晚期普遍采用的字体。通过注解发现,相比甲骨文,何尊铭文中的“德”字,右下角多了一个“心”,表示统治者在施政时要怀有民本之心,这是周人在总结商人亡国教训后得出的中国智慧,也是廉政、德政思想较早的雏形。

宝鸡是周秦肇基之地,周秦文化是华夏文明的基石,该地区不仅有蕴含深厚文化价值的出土文物,还有多位历史性代表人物。从北首岭神秘的彩陶壶到石鼓山精美的青铜器,从九成宫典雅的醴泉铭到法门寺素净的秘色瓷,从周原沃土的宫殿基址到雍城大地的秦都遗存……据不完全统计,宝鸡现存具有廉洁思想的文物、藏品共170余件(组)。

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宝鸡在中华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中有着重要地位。发源于宝鸡的《周礼》,从廉善、廉能、廉敬、廉正、廉法、廉辨六个方面,对官员提出了执政和考核要求。“六廉”体现了西周“以廉为本”考察政绩的核心思想,“廉”是官吏最基本的道德底线。西周初年,百废待兴,被委以重任的周公和召公励精图治,辅佐年幼的周成王。周公握发吐哺、礼贤下士,用智慧权谋、敬业奉公和为官有为深刻诠释了廉能、廉敬、廉正、廉法四要素,召公则甘棠树下听讼决案、勤政爱民,以从政者善待人民的道德价值和明辨是非的品性充分体现出廉善、廉辨二要素,二人为“六廉”典范为后世推崇。

无独有偶,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董家村的毛公鼎,其器底铸铭文32行499字,是迄今为止商周青铜器铭文中篇幅最长的。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称赞毛公鼎铭文抵得上一部《尚书》,鼎刻铭文中周宣王对毛公的政治要求,恰好与“六廉”一一对应。

同时,出土于陕西省岐山礼村的大盂鼎,是迄今发现的西周最大一件铜鼎。鼎刻铭文共291字,记载了周康王在宗周训诰贵族盂之事,也揭示了西周王朝对殷商灭亡原因的总结,即酗酒无度、好逸恶劳、贪图享乐,从而丧失了天命。因此,西周统治者对饮酒一直保持高度警惕的态度,周公专门撰写《酒诰》,规定只有在祭祀、宴飨等重要场合才能少量饮酒,被称为中国第一篇禁酒令。

图片

大盂鼎

在宝鸡市渭滨区博物馆珍藏着一件与众不同的青铜器,造型为长94.6厘米、宽45厘米、高20.5厘米的长方体,2013年出土于宝鸡石鼓山西周墓地。这件文物名为禁,是古代在祭祀和宴飨时用来盛放酒器的几案。据工作人员介绍,将青铜器作为廉政文物展出,不仅让参观者欣赏它的珍贵和精美,更能从西周禁酒令中获得严以律己的启迪。

宝鸡周原博物院所藏的西周刖人守门鼎上有一刖足人像,侧身、屈膝、跪坐、失左足。古代对触犯法律或者俘虏之人,多刖其足以为守门之隶。可见,在西周时期已有规范人们行为举止的历法存在。

图片

“器·鉴——宝鸡周秦廉政文化展”开篇图

“毋敢荒宁,虔夙夕助雍我邦小大猷。雩乃敷政事,毋敢不规不型。雩乃讯庶有讼,毋敢不中不型。毋敢龚橐,龚橐唯有宥纵,乃侮鰥寡,用作余我一人怨,不肖唯死。”这是“器·鉴——宝鸡周秦廉政文化展”展厅里西周四十三年逨鼎内壁上的一段铭文,大意为要勤勉施政,不能贪图安逸;要秉公执法,不能滥用职权;要明辨是非,不能赏罚无据;要谨防腐败,不能中饱私囊。这 316 字铭文,是受封者逨为了纪念册封的过程和天子训诫而铸造,描述出“官司历人”的仪式。权力需要制约,监察制度就是对权力进行约束的制度。即使在今天看来,依然有很强的教育意义。

此外,在周穆王时,吕国诸侯甫受命编修的刑书《吕刑》,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法律文献。其中对贪赃腐败的惩治措施明确写在刑法中,这也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反腐败法。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无论是何尊上出现的“德”字,还是《周礼》中的“六廉”思想;从周公为长子伯禽和康叔传授统治封地经验所作《康诰》一文中阐述的治国安邦德政理念,到撰写《酒诰》全国禁酒成为有史以来第一篇禁酒反腐令,再到中国刑法雏形《吕刑》的诞生;还有文物上铭文的印证,周秦时代的廉政基因已经根植,廉政文化和廉政制度也为当代社会加强廉政体系建设提供了丰富的历史图鉴和文化滋养。

从展示到启示 促进廉洁理念深入人心

周人重礼又崇德,秦文化的特征是法与利,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下文化逐步转型升级,从混沌到秩序、从原始到精进、从朴素到凝练。近年来,宝鸡市文物局系统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工作要求,围绕“博物馆之城”建设,以丰富的文物文化资源为依托,深入挖掘阐释蕴含其中的廉政文化,充分发挥传统廉政文化以史为鉴、资政育人的作用,坚持以“挖掘有深度、活动有实效、教育有影响”的原则,以党建引领让文物活起来,先后组织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宝鸡周原博物院、法门寺博物馆、宝鸡民俗博物馆等文博单位积极围绕廉政文化策划推出新展,将不同时期的廉政文物“串点成线”,吸引广大党员干部参观学习,从思想上固本培元,提高党性觉悟,增强拒腐防变能力,用文物讲好廉政故事、弘扬廉政文化,为清廉文化建设注入源头活水。截至10月底,各廉政展览累计接待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800余批次,全市3.5万余名党员领导干部参观学习。

近日,宝鸡市考古研究所微信公众号刊发的一篇名为“‘满招损,谦受益’——从考古出土的文物说起”的文章,在文博圈里引起热议。文章列举包括宝鸡出土扑满在内的多件文物,由小见大、以古鉴今,读来令人颇受启发。

这是宝鸡市文物局系统运用历史智慧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一个缩影。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线上线下联动,全市各文博单位将“两微一端”数字媒体作为宣传主阵地,前三季度共发布文物廉政视频 50 余条、廉政“微课堂”700 余篇,深受好评。同时,坚持走好群众路线,打造廉洁文化广域传播矩阵,绘就周秦廉政文化新版图,前三季度依托各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廉政教育基地、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点等,组织多种形式的社会教育活动170余场次,宣传廉政文化思想。联合宝鸡日报推出《宝鸡文物》专刊,联合宝鸡市文化和旅游局推出文物主题游径,协助陕西省纪委监委、宝鸡市纪委监委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拍摄制作大型廉政文化纪录片《廉鉴》,通过挖掘历史文献、文化经典、文物古迹中的廉洁思想,整理古圣先贤、清官廉吏的嘉言懿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人民群众“走进博物馆看廉、拿起手机学廉、人在社区见廉、随时随地思廉”,让宝鸡廉政文化更接地气、更润人心。

接下来,宝鸡市文物系统将把文物所诠释的朴素的廉洁文化思想和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进一步开展好廉政文化宣传教育,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三亚市西河西路2号文体大楼三楼 0898-88666125
Copyright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琼ICP备19004074号-1
  • 三亚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