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背景下大遗址保护利用路径探析——以河北省临漳县邺城遗址保护与利用为例

字号:T|T
2023-11-20 21:06 来源:中国文物报

大遗址作为实证中国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多年文明史的核心文物资源,是构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的重要内容。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我国大遗址保护与利用也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将大遗址保护好、利用好,有助于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强支撑。邺城遗址位于河北省临漳县西南部,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研究邺城遗址的保护利用路径,对我国大遗址保护与利用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邺城是中国著名古代都城。齐桓公(前685至前643)始筑邺城,距今已有 2700 多年,历史上先后为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六朝都城,居黄河流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长达四个世纪,享有“三国故地、六朝古都”之美誉,是都城规划肇始地、建安文学发祥地、佛学弘传中兴地、多元文化碰撞地,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承载。邺城遗址面积近14平方公里,核心区保护范围30平方公里,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范围约84平方公里。自2005 年始,邺城遗址相继列入国家“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十四五”大遗址保护规划,是国家首批重点支持的36处大遗址之一。2021 年,邺城遗址先后入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河北六大考古新发现等。2022 年,被国家文物局列入第四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

邺城博物馆

做实考古研究,为保护与利用奠定基础

邺城遗址是一座庞大、丰富的历史资料库,在国内外考古界、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度和影响力,为考古工作和文物的活化利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1983 年,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与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合作组成邺城考古队,由徐光冀担任队长,进驻邺城,正式拉开了邺城考古工作的序幕。随着朱岩石、何利群、沈丽华等一批考古专家扎根邺城,40 年里,考古工作从未间断。

40年的考古研究,发现了大量具有很高文化价值和科学价值的遗迹和文物,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考古成果。经过持续勘探、发掘,揭露了宫城、建筑基址、城墙、城门、护城河、道路、渠道等丰富的城市元素,为研究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2002年考古发掘的北朝佛寺塔基,是中国目前发现的唯一一处东魏、北齐佛寺方形木塔遗迹,是迄今确认的中国乃至东亚同类佛塔建筑的最早实物资料,这项考古收获被评为2002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特别是2012年,考古工作者在邺城遗址东郭区抢救性发掘了一处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现的规模最大的佛教造像埋葬坑,一次性出土2895件(块)佛造像,其数量之多、品相之美、材质之高位居全国之首、十分罕见,被评为201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全国六大考古新发现”。2021年邺城遗址先后入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和河北六大考古新发现,入编国家《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

邺城遗址是我国古代重要的都城遗址,建设邺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打造集遗址保护、现代考古展示、考古科学研究、科普研学宣传、休闲旅游观光于一体的考古圣地景观,助推遗址的可持续传承。同时,与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和中国考古学会合作,在三台景区、邺城博物馆、邺城考古博物馆建立了“教学实践基地”,并与邯郸学院合作成立邺文化研究中心,在学术研究、文化宣传、旅游资源研发和教育资源研发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扎实推进考古成果的转化利用。

做优保护展示,为保护与利用搭建平台

近年来,临漳县高度重视邺城遗址的保护利用工作,严格按照《邺城遗址保护规划》,坚持高起点谋划,大力度推进,相继出台了相关政策,编制申报并实施了多个遗址保护项目,取得了良好效果。

聘请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等科研单位帮助编制《邺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和《邺城遗址环境整治设计方案》《核桃园北朝佛寺遗址保护展示方案》《朱明门遗址保护展示方案》《邺南城宫殿区206号建筑遗址保护展示工程》等,推动文物保护传承工作科学化、系统化。

按照相关规划,先后完成金凤台西侧边坡加固工程、邺城博物馆建设工程、邺城考古博物馆工程、邺城遗址安防工程、核桃园北朝佛寺塔基保护展示、邺城遗址环境整治工程等工作计划,使邺城遗址得到真实、完整、科学展示和保存。尤其是2022年实施的核桃园北朝佛寺塔基保护展示和邺城遗址环境整治工程,围绕“四区、两线”开展工作,同时提升了邺城遗址及周边自然环境,保证了邺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创建。

邺城博物馆和邺城考古博物馆融文物展示、参观体验、科普教育等功能于一体,将出土文物展示于公众,进一步增强与公众的互动与交流。编制的《临漳县可移动文物数字化保护方案》,将根据珍贵文物藏品的数字化保护需求进行保护展示。

做强文旅融合,为保护与利用强劲助

文化遗产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重要的旅游资源,而且为我们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食粮。旅游则为文化遗产与人民群众的直接接触及互动提供了重要方式,成为传播文化遗产社会及文化价值的重要路径。

2022年成功创建邺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它依托邺城遗址而建,规划面积近30平方公里,是集科研教育功能、生态涵养功能和休闲娱乐功能于一体的城市人文地标,是满足日常休闲游憩等多种功能的大型综合性公园和旅游景点。公园的建设使文物保护水平进一步提升,遗址环境面貌焕然一新,文化研究阐释不断深化,有效带动了农业产业化、乡村振兴、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图片

邺城博物馆文创产品

研发、生产具有鲜明邺城文化特色的文化创意产品,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走活,推出一批具有邺城代表性的文创产品,开发了铜雀瓦砚、文武杯、邺城萌娃等创意类文化产品20多种。组织县域文化旅游企业报名参赛第四届邺城文创大赛,进一步推介邺城文化。

依托邺城历史文化、故事、人物,结合市场需求,发展文化名片、文化工艺、实物景点、歌舞戏剧、影视动漫等文艺作品,让游客带走邺城文化和邺城记忆。


举办多彩活动,为保护与利用营造氛围

坚持以举办活动提升美誉度、扩大影响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群众“零距离”感受文物魅力。

建设研学旅行基地,提升学生群体对文化遗产的认知度。先后开展了华东师范美术学院研学活动、人民大学历史学院研学活动、邯郸市第二十五中学研学活动、临漳县直中学研学游、周边地区学生研学等多场活动。学生们在旅行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进对文化遗产的认同和认知。

邺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后,举办了邺城博物馆文艺活动、邺城文化旅游周、“我是你的眼,带你游邺城”、邺城文化进社区等活动,以及联合开展“走进博物馆,传承古邺文化”写生、“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考古体验活动等。同时,进一步加强与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的合作,充分运用教学实践基地开展学术交流、考古研究等,宣传推广邺城文化。深挖内涵,利用与中国考古学会挂牌成立的城市考古研究基地,先后举办了中国·临漳邺城文化高峰论坛、建安文化高峰论坛、“邺城考古·历史”国际学术研讨会、京津冀文学论坛·建安文学研讨会、邺城文化旅游周等活动,吸引了国内外专家学者和广大民众广泛参与,促使“邺城、曹操、铜雀台、佛造像”等独具特色的邺城文化名片享誉海内外,叫响了“三国故地、六朝古都”品牌。(刊于《中国文物报》2023年11月21日 第8版 )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三亚市西河西路2号文体大楼三楼 0898-88666125
Copyright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琼ICP备19004074号-1
  • 三亚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