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一个展览呈现一部爱情经典?

字号:T|T
2023-11-17 17:01 来源:广东省博物馆
《红楼梦》中
见证宝黛甜宠桥段之一
就是宝黛读西厢
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
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西厢记》
作为一部中国古典名著
讲述了书生张珙与相国小姐崔莺莺
在红娘的帮助下冲破重重障碍
最终结为夫妻的故事
红娘这个词也成为
婚恋介绍人的专属名词

图片

清人仿仇英、文徽明《西厢记》图册-佛殿偶遇 黑龙江省博物馆藏

日前
天下有情人——《西厢记》文化展
正在广东省博物馆展出
此次展览是广东省博物馆
文学经典系列展览的首个原创大展
 
展览首次汇集
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图书馆、
中国国家博物馆、黑龙江省博物馆、
开封市博物、上海博物馆、
扬州博物馆、广东省博物馆、
深圳博物馆、广东民间艺术博物馆、
广州博物馆、东莞博物馆、
广东美术学院美术馆、粤剧艺术博物馆
14家文博单位文物精品320件/套,
集中呈现《西厢记》的戏剧形态、
故事内容和后世影响,
多维度、全方位展示
《西厢记》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
 
图片
清 叶逋《西厢记》图册 故宫博物院藏
 
《西厢记》作为元曲的不朽典范,被誉为“天下至文”“千古绝技”,和《红楼梦》并称“中国古典文艺中的双璧”,其“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爱情理想,是古今中外文学艺术的永恒话题。
 
西厢故事在后世以文学、图像、器物、影像等不同样态广泛传播,形成了品类丰富的西厢文物,这些文物作为一种“物证”,见证着人们对于西厢故事的记忆,蕴藏着人们对美好情感的赞颂,是博物馆策展工作关注和活化利用的重要文化资。 

图片

 
展览立足于围绕西厢故事所形成的主题文物,借用元杂剧“四折一楔子”的叙事结构来组织展览内容,以“楔子”引入后,通过“杂剧何谓”“西厢何解”“情为何物”“曲短情长”四折内容讲述西厢故事,同时在展览叙事中注重将《西厢记》的故事情节和曲文描写作为叙事线索,将展览主题与展览叙事有机结合。
图片
《西厢记》故事可追溯至唐代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会真记》),金代董解元以此为蓝本创作《西厢记诸宫调》。到了元代,经过王实甫重的重新创作,《西厢记》故事定型为书生张珙与相国小姐崔莺莺两个“有情人”在侍女红娘的帮助下,冲破重重阻力终成眷属的故事,表达了对婚恋自由的赞美,闪耀着人性的光辉,一经问世即“天下夺魁”。 
图片
清康熙 青花《西厢记》人物故事图碗 广东省博物馆藏
《西厢记》问世之后广为流传,成为各种生活用品和工艺品纹饰的主要素材。
这种情况在瓷器上体现的最为明显,甚至衍生出一个专门的瓷器品类“西厢瓷”。
图片

清顺治 青花五彩《西厢记》人物故事图觚 上海博物馆藏

图片

清康熙 五彩开光《西厢记》人物故事图盖缸  故宫博物院藏

 
15世纪以来,随着中西贸易的频繁,中国瓷器开始在欧洲广泛流行。明末清初大量涌现的“西厢瓷”乘着往来于海上丝绸之路的船舶漂洋过海,用独特的中国式爱情故事打动西方。 

图片

清康熙 五彩《西厢记》人物故事图大笔筒 广东省博物馆藏
 
明清两代,雕版印刷业兴盛,《西厢记》版本层出不穷,加上各种外译本、改编本,《西厢记》版本达数百种,堪称中国古典戏曲之最。

图片

《张深之先生正北西厢秘本》 5卷 插图由陈洪绶所绘 明崇祯刻本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

 
版画是戏曲文本传播的一部分,并在明代达到鼎盛,出现了“无剧不图”的盛况。在《西厢记》的精美版画中,不乏唐伯虎、陈洪绶等著名画家的手笔,在中国美术史上具有典范作用。 
 
图片
《西厢记》依托崔张的爱情故事,展现了唐至宋元以来随着社会发展,婚恋观念从“门当户对”到“有情人成眷属”的价值转向,细致地描绘了焚香听琴、书笺酬和、读书应举等生活内容和社会风尚,体现着中国人独有的意向追求和审美表达,是典型的中国式的爱情故事。 
图片
展览以此为基调,在形式设计上以《西厢记》中曲折的围墙和门窗作为空间隔断和设计灵感,表现故事的迂回悠长,情感与礼教的冲突,为展品营造《西厢记》“花间美人”般的展示语境和想象空间。
图片
同时,利用纱幕融合投影、互动游戏、艺术装置等手段,实现传统与现代的对话,使博物馆成为传播文学经典、诠释文物文化内涵、激发公众情感体验的新路径。
图片
 
图片
 
图片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三亚市西河西路2号文体大楼三楼 0898-88666125
Copyright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琼ICP备19004074号-1
  • 三亚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