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皇帝宋徽宗时代,北宋凭什么达到“纸面”巅峰?

字号:T|T
2023-11-15 15:53 来源:国家人文历史

随着东京汴梁的沦陷,徽钦二帝“北狩”的靖康耻成为宋代历史的重大转折点。时人谁能想到,仅仅三年前,北宋还是一个看上去无比强大的政权,当时北宋的经济已达巅峰,国土疆域达到最大……一切的一切似乎都在预示着一个盛世已经到来。然而,这个“盛世”结束得如此之快。追忆北宋的盛极而衰的往事,也给后人提出了一个疑问,那就是北宋为何会在画家皇帝宋徽宗时达到“纸面”巅峰?

 

宋徽宗是一位优秀的画家、书法家、文学家……唯独不是一个合格的皇帝。北宋的发展巅峰,是宋徽宗之前的历位皇帝打下的基础,当然,也挖好了大坑等着他。

 

事实上,如果要对宋史有一个系统的概念,就要从晚唐说起。晚唐时期军阀混战,各路武人厮杀上百年,最后由赵匡胤基本完成一统。北宋初期,宋的开拓精神并不弱。从宋太祖开始,宋历代皇帝都在不断进行开疆拓土的活动,北宋疆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扩大。那么,前七代的北宋皇帝给宋徽宗留下了怎样的家底呢?

图片

《听琴图》(局部)。绘/赵佶,来源/故宫博物院

 

首先说说宋太祖赵匡胤,他最大的功绩是基本结束了唐末到五代的混战局面。公元962年,武平节度使周行逢去世导致武平内乱,赵匡胤乘机出兵击败敌军,俘虏武平节度使周保全,湖南自此归顺大宋。公元965年,赵匡胤攻灭后蜀,后蜀君主孟昶投降,让四川盆地一带天府之国重新归入中原王朝统治之下。公元971年,赵匡胤杀入南汉,南汉后主刘鋹投降,南汉灭亡。公元975年,赵匡胤攻灭南唐,南唐后主李煜投降,江南割据政权至此灭亡,五代以来的分裂局面慢慢归于一统。

 

但赵匡胤给后世子孙留下的不仅仅是传奇和地盘,还有其开创的宋朝统治思想,即“崇文抑武”。尽管后人多指责这项政策导致了宋代军队的羸弱,但如果从当时的角度看,赵匡胤的做法是顺应时代的。毕竟在唐末五代这段时间里,中华大地上战乱迭起、兵灾不断,后汉大将史弘肇曾宣称:“安朝廷,定祸乱者,只须长枪大剑,至如毛锥子焉足用哉!”全国各地的血腥战乱和屠杀早已让人心思定,甚至连军人们也愿意平息兵戈以安天下。正是在这种思潮下,赵匡胤才用这种略显“矫枉过正”的办法让天下安定。赵匡胤除了抑制武将外,还创立了一整套体制来约束他们,比如设三衙,将禁军一分为三;改革兵制,将握兵权、统兵权和调兵权分开,杜绝将领拥兵自大的隐患。

 

除了抑武,赵匡胤空前地重用文人,比如在地方,汉代以来的武人曾频繁担任地方官员,但赵匡胤的看法是:“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令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因此,他用文臣管理地方,防止武人作乱,重视生产作业。同时,赵匡胤重视儒学,强化科举,创立了“特奏名”先例,又固定“殿试”制度。时人称:“故圣朝广开科举之门,俾人人皆有觊觎之心,不忍自弃于盗贼奸宄。”在息兵休民的政策下,北宋王朝很快治愈了唐末五代以来的战争创伤,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来临了。对此,《宋史》曾对赵匡胤如此评价:“太祖起介胄之中,践九五之位,原其得国,视晋、汉、周亦岂甚相绝哉?及其发号施令,名藩大将,俯首听命,四方列国,次第削平,此非人力所易致也。建隆以来,释藩镇兵权,绳赃吏重法,以塞浊乱之源。州郡司牧,下至令录、幕职,躬自引对。务农兴学,慎罚薄敛,与世休息,迄于丕平。治定功成,制礼作乐。在位十有七年之间,而三百余载之基,传之子孙,世有典则。”

图片

《雪夜访普图》(局部)描写了宋太祖赵匡胤雪夜访赵普的历史故事。作者/(明)刘俊,来源/故宫博物院

 

北宋第二位皇帝——宋太宗赵光义尽管在继位问题上争议很大,且军事才能也略有逊色(比如著名的“高粱河车神”的绰号),但在他的努力下,宋军于978年相继收服了浙江吴越钱氏和福建章泉两府的陈洪进。公元979年,赵光义率军亲征北汉,《宋史》描述赵光义“躬擐甲胄,蒙犯矢石,指挥戎旅”, 宋军见状“人百其勇,皆冒死先登”。北汉都城太原很快被攻克,刘继元于五月初六出城投降,北汉灭亡。值得一提的是,此战中,契丹出动大军增援北汉,却被赵光义击败。不过,赵光义被胜利冲昏头脑,想一鼓作气拿下燕云十六州,却被契丹击败,坐着一辆驴车才侥幸逃出,落下个“高粱河车神”的绰号。后来,赵光义在公元980年白藤江再次战败,让大理得以幸存。赵光义虽失败两次,但依然为北宋王朝拓展了疆域。

 

边境稳定后,赵光义开始对内改革,在赵匡胤的基础上完善了制度建设,建立了影响后世的二府三司,设立考课院、审官院,加强对官吏审核等制度,为后来宋真宗的咸平之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赵光义注重发展海运,他在位期间,海上丝绸之路得到极大发展,宋代经济也开始发达起来,北宋王朝出现了欣欣向荣的景象。按照历史学家李心传在《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的说法,北宋年间,收入具体如下:“国朝混一之初,天下岁入缗钱千六百余万,太宗皇帝以为极盛,两倍唐室矣。天禧之末,所入又增至二千六百五十余万缗。嘉祐间,又增至三千六百八十余万缗。其后,月增岁广,至熙丰间,合苗役易税等钱,所入乃至六千余万。元祐之初,除其苛急,岁入尚四千八百余万。”也就是说,赵光义在位期间,宋代的朝廷收入超过唐代两倍,而后逐年增加,可见北宋年间因战乱平息而促生的经济之发达。

 

宋太宗驾崩后,宋真宗赵恒继位。赵恒最知名的应是让人哭笑不得的“封禅泰山”,除此之外,或许就是默许西夏自立。公元997年,赵恒认为党项人李继迁割据已成事实,册封其为定难军节度使,享有五州之地。然而,党项人越发猖獗,对宋发动一连串进攻,双方打到公元1006年才订立合约休战。虽然在对西夏战争上略有吃瘪,但没有阻挡赵恒想北伐收复燕云十六州失地的心思。直到公元1004年宋辽大战后,双方签订了澶渊之盟,形成南北对峙之局,两国边界百余年间再无大的战事。后来很多人抨击澶渊之盟中的“献给辽国绢二十万匹,银十万两岁币”一事丧权辱国,但在与辽的交往中,宋凭借发达的手工业,早已经连本带利赚了回来。赵恒在位期间,由于战事不多,他的精力主要在内政。他颁布了《景德农田敕》,是一部关于农业的立法,此后长期为历代沿用。宋真宗时期,北宋基本上国泰民安,经济发展得不错。

 

宋真宗之后的宋仁宗赵祯,在历史上争议很大,他有个大问题在于——小事很清楚,大事却很糊涂,以至于在政策上经常反复和混乱。比如他在位期间,农民起义和兵变在各地相继爆发,同时内部也出现了日益严重的土地兼并和“三冗”(冗官、冗兵、冗费)的现象。意识到问题严重性的赵祯任用范仲淹、韩琦、富弼、欧阳修等人,发起了旨在改革旧弊的“庆历新政”。但在遭到守旧派阻挠后,赵祯很快丧失了斗志,将范仲淹等人赶走了。同时在与西夏的战斗中,宋军再次失利,最后与西夏订立和约,史称“庆历和议”。值得一提的是,赵祯的武功乏善可陈,但其在位时期的军队规模却达到空前的140万。此外,此时的经济繁荣发达,科学技术和文化也得到了很大发展。赵祯执政时期,由于长期的和平局面,北宋人口快速增长。随着经济和人口的快速发展,公元1023年,宋廷设益州交子务,正式发行中国最早的纸币“交子”。赵祯驾崩之后,举国为之恸哭。当他的讣告送到辽后,“燕境之人无远近皆哭”,辽道宗耶律洪基抓着宋使的手哀恸道:“四十二年不识兵革矣。”此后,辽历代君主“奉其御容如祖宗”。对此《宋史》赞曰:“《传》曰:‘为人君,止于仁。’帝诚无愧焉。”史家也将其统治时期概括为“仁宗盛治”。

图片

宋仁宗坐像。来源/台北故宫博物院

赵祯虽以仁义著称,但从他开始,北宋就已开始面临内部危机。由于土地兼并的加速和“三冗”的加剧,各地出现了频繁的农民起义和兵变。而仁宗亲政之后的财政恶性循环,又让宋代的财政开始恶化,到1049年,宋真宗时留下来的每年2400多万贯的巨额盈利已经“所出无余”,为了填补财政亏空,朝廷进一步盘剥百姓,结果“势官富姓,占田无限,兼并冒伪,习以为俗”。

 

宋仁宗之后的宋英宗赵曙在位仅仅4年就驾崩了。赵曙执政时,封桩库、左藏库等国库空虚。以公元1065年为例,这一年北宋岁入虽达一亿一千六百一十三万银两,官费、军费等支出却达一亿二千零三十四万银两,已经入不敷出。

 

庞大的北宋王朝开始出现了积弊的迹象,而宋神宗赵顼的继位又加速了这个过程。赵顼的一生简直是自相矛盾的集合体。在他即位之初,据《宋史·食货志》记载,公元1065年,北宋财政亏空已达1750余万两,引发了赵顼变法的决心,起用王安石等人来实行“熙宁新法”和“元丰改制”等措施,这些变法虽然没有完全达成目标,但也起到一定作用。在他的努力下,朝廷收入大大增加,全国的垦田面积也大幅增加,全国耕地高达七亿亩,在优种育种的政策鼓励下,宋代单位面积产量平均每亩产量提高到约2比唐代高约30%。城镇商品经济取得了空前发展,熙宁年间,朝廷每年铸造铜钱就需要506万贯来满足商品经济需要,而之前就算盛唐时期,铸造铜钱也就33万贯而已。公元1077年,北宋税赋总收入共7070万贯,其中农业的两税2162万贯,占30%,工商税4911万贯,占70%北宋军队的战斗力也有明显提高。赵顼也有一些军事行动,1067年收复绥州,熙宁以后又取得了银州一部分地。公元1072、1073、1081年又取得唐末吐蕃、西羌所据的甘肃陇西地,置熙、河、洮、岷、兰等州。即便如此辉煌,赵顼搞的“五路伐夏”却以失败告终,造成了宋代最为严重的军事失败之一,令赵顼斗志尽失,再也不敢轻启战端,转而发展国内。

 

赵顼病死后,宋哲宗赵煦继位。这位皇帝跟其他几位不同,有人评价他如果多活五年则西夏必灭,且不会有靖康之耻。赵煦掌握权力后,迅速推行新政,重用章惇、曾布等革新派,恢复王安石变法中的保甲法、免役法、青苗法等,减轻农民负担,使国势有所起色。军事上,宋军两次平夏城之战沉重打击了西夏,令其不得不求和称臣。公元1099年夏秋,赵煦派将军王愍、王赡、王厚等攻取邈川,占领青唐,降服唃厮啰政权主瞎征。战后,赵煦以青唐设置鄯州,以邈川设置湟州。此时,四川南部、湖北西南、湖南西部、贵州东北、广西西部都已经归附中原王朝治下。到宋哲宗末期,北宋已成为世人眼中几乎不可战胜的强大王朝,然而,谁也没有想到,王朝的危机马上就要来了。

图片

北宋疆域图。来源/谭其骧版《中国历史地图集》

宋哲宗赵煦死后,著名的“画家”皇帝宋徽宗赵佶继位。赵佶继位初期,在宋代前七位皇帝的努力下,北宋无论经济还是军事都已发展得不错。但问题在于,宋徽宗赵佶实在不是当皇帝的料。赵佶接手的北宋王朝是什么样的?从纸面上看,根据《中国人口通史》,北宋人口已经突破一亿,同时,北宋还有着百万大军和近30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根据《宋史·食货志》记载,宋徽宗时期的大宋财政收入约为“五千余万贯”。北宋的繁荣主要原因,首先是国内政局平稳。尽管北宋王朝跟其他王朝一样也有农民起义,但直到两宋灭亡,也没有发生汉末、隋末、唐末那种席卷全国的超大规模农民起义。而相对稳定的政局保证了北宋人口的快速增长,据统计,北宋时期的人口年均增长高达11%,而快速增长的人口又带来了充足的劳动力。经过了前7位皇帝的努力,到了宋徽宗大观四年(1110),全国户口达到2100万户,总人口突破一亿。

 

由于宋代宽松的人口政策,大量“流民”得以作为劳动力参加建设劳动,促使北宋的大城市数量迅速增加。而大城市的大量出现所带来的商业活动的活跃,又让北宋的工商业空前繁荣起来。宋徽宗时期的工商业有多发达呢?宋徽宗曾下令征收“侵街房廊钱”,目的是防止街边商铺过于占用城市用地而造成拥堵,仅此一点就可以看出当时的城市商业有多热闹。著名的《清明上河图》也正是这一时期城市繁荣的真实写照。所以柳永曾在《望海潮》中写道:“东南形胜,江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宋代在政治上又实行“不抑兼并”和“田制不立”的政策,导致土地集中愈演愈烈,造成了大量流民的出现,而工商业因其可以吸收社会不稳定因素的功能而成为北宋大力支持的行业。宋徽宗时期,全国垦田面积达到1000万顷,而由于宋代在农业上的育种努力,宋代粮食产量达到平均亩产381斤。充足的粮食养活了更多的人从事工商业,再加上工商业带来的巨额利润,也让北宋对工商业采取积极支持的态度。海上丝绸之路发起后,北宋通过海外贸易赚取了大量利润,又进一步刺激了工商业发展,使得宋代财政结构高度货币化,工商税收占国家赋税收入达三分之二以上。高度发达的工商业自然会对宋代的政治格局产生影响,马端临曾说:“古人之立法,恶商贾之趋末而欲抑之;后人之立法,妒商贾之获而欲分之。”此时宋代的国家财政收入已经无法脱离工商业。

 

如此庞大又富庶的国家却因土地兼并、内部党争和“三冗”的原因,早已不是纸面上的那个强大王朝了。军队缺乏战斗力,朝廷内部党争激烈,加之赵佶父子的一通乱操作,又把北宋王朝最后的希望搅了个稀烂,直至最后沦为靖康耻的标志性人物而被钉在历史耻辱柱上。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三亚市西河西路2号文体大楼三楼 0898-88666125
Copyright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琼ICP备19004074号-1
  • 三亚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