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纸技艺的传承与活化——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落纸云烟”古纸技艺研学活动

字号:T|T
2023-11-10 09:05 来源:博物馆中国

古纸作为文献典籍的重要载体,在传承中华文明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简称“太博馆”)作为专业收藏晚清和太平天国时期文物的文博机构,馆藏丰富的古籍刻本、文献档案、名人函札等纸质文物,其中不乏珍贵的国家一级文物《钦定士阶条例》《吴煦档案》《建天京于金陵论》等。在纸质文物的征集保管、史料研究和文物保护领域以及史料文献的保护修复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丰硕的修复成果。为活化馆藏文物资源,今年暑期太博馆策划开展的以古纸技艺为主题的研学活动,课程内容丰富,体验形式多样。本文以该活动为例,探讨文博机构中以纸质文物为代表的古纸文化资源的活化利用方式。

01、课程内容设计与思路

按照古纸的产生制作、使用传承和文物保护的思路,开展包括古法造纸、流沙笺制作、古籍装帧和书页修复等研学课程,溯源古纸的产生与技艺流传、古纸的使用与文化传播和“纸寿千年”背后的古纸修复技艺。

02、古法造纸

图片

手工造纸的起源,可追溯到公元前2世纪的东汉。古纸因制作材质易得、低廉、轻便的优点,在魏晋南北朝之后成为主要的书写载体。1884年,由华商开办中国第一家机制纸厂——上海机器造纸局,中国的机制纸登上历史舞台,之后古法造纸行业逐渐走向衰落。太博馆藏的晚清和太平天国时期的纸质文物,隶属中国古纸技艺最后的辉煌时期。同学们在展厅观摩古籍、绘画、地图等展品,初识古纸。博物馆社教老师再以字、纸、书三者的关系,结合甲骨卜辞、青铜器、秦汉简牍和西汉灞桥纸等考古出土文物图片,讲述造纸术这一伟大发明的历史贡献和价值。

为立体呈现中国传统手工造纸的工艺流程,在课程中加入古法造纸手工体验环节。引用明代古籍《天工开物》的图文内容,介绍古法造纸的工艺与步骤。课程的造纸材料使用贵州皮纸纸浆、植物纸胶,以汉代漂絮法为宗,使用浇纸法制作一张古法手工纸。此外,还用干花草材料装饰古纸,制作清新独特的“花草纸”。

03、制作流沙笺

通过参观太博馆基本陈列展览中左宗棠、李鸿章等晚清名臣的函札,同学们初步了解彩笺的样式。经过博物馆社教老师对中国古代笺纸发展简史的介绍,让他们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书房文化。此外,孩子们还可以在手工环节,体验制作流沙笺。利用五色斑斓加工纸和各种物料化学性能的制作原理,使色料在液体表面任意聚合离散、自然形成各种图案,再以纸覆于其上,而染于纸面。利用古纸技艺制作的流沙笺斑驳陆离的色彩、独一无二的花纹,令人叹为观止。

04、古籍装帧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今南京)后,设立了“镌刻营”和“刷书衙”。宋代以来,南京是全国著名的刻书中心之一,太平天国时期充分利用当地的刻印技术力量,刊刻印刷书籍,后来清政府对太平天国印刻的书籍极力查禁销毁,流传下来的书籍寥寥可数。目前,《钦定士阶条例》《钦定英杰归真》被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珍藏。通过博物馆社教老师的讲解介绍,同学们学习太平天国印书特征、中国古籍出版历史和古籍装帧形制衍变,并在手工体验环节制作线装书籍。

05、古纸修复

图片

在历史长流的冲刷下,清新古雅的书法字画难免出现断裂、残缺、酸化、污渍等情况,文物修复师如医生一般“望闻问切”“对症下药”,让纸质文物的生命得以延续。该活动由纸质文物修复师授课,介绍纸质文物的病害情况各不相同,选择哪些不同类型的古纸与原文物进行匹配、修复。活动中,孩子们可以触摸不同产地古纸,感受古法纸张在纹路、厚薄、韧度的区别,了解文保修复过程中“望闻问切”的要义。此外,文物修复师还结合工作中的案例讲述文物修复的过程,展示文物修复前后的对比效果,培养青少年文物保护的意识。

06、课程实施与亮点

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是专题博物馆,孩子们了解博物馆收藏、展览内容的首要方式便是社教老师的讲解。此次研学活动以博物馆社教老师为导向,邀请南京市民俗博物馆非遗传承人、南京市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所文物修复师授课,拓展博物馆研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多角度介绍博物馆纸质文物藏品信息和纸品非遗传承技艺。

制作“研学单”辅助研学参观。“研学单”是在博物馆学习的辅助资料,博物馆专业人员参考学校课程知识和青少年认知水平,关于活动主题设计包括导言、馆中发现、拓展思考、合作实践等内容。不同于学校学习,来博物馆参加社教活动的学生和老师彼此之间是陌生的,“研学单”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观而不学”的现象。作为学习辅助资料,研学单有助于学生快速形成对课程内容认知,并专注博物馆教育活动内容。

实践体验,以手工操和科学探究为导向。古纸技艺蕴涵古代科技智慧,研学内容多角度调动青少年好玩心、好奇心和好胜心。丰富的古纸技艺手工体验,寓教于乐的活动内容,让孩子们乐在博物馆研学之中。在博物馆的文物修复室里,他们触摸难得一见的古纸,发现皮质、竹纸和宣纸等不同产地古纸在纹路、厚度和韧性的区别,调动其好奇心。

07、课程启发与思考

中国传统造纸的原料多采用可再生能力很强的草本植物、麻类植物、竹类植物,原料易找、成本低廉,俭朴的特性,使纸成为书籍、书法、绘画的优质载体。笔墨着色于纸上,在纸上呈现流动、润和的状态,气韵之中蕴涵的中和之道。

以纸照人,纸作为文化的一种载体,俱有“俭、韧、谦、和”四种美德,让青少年学习古纸蕴涵的美好品格。通过彩笺纸质文物,让他们了解古代信函字里行间中的书仪文化。

随着科技的发展,无纸化信息沟通成为当下的主要交流方式。博物馆中的信函藏品作为研学对象,研学内容延伸拓展出彩笺文物的艺术赏析,让青少年了解中国古代辉煌灿烂的制笺技艺。通过博物馆社教老师释读信函中的书仪文化,培育他们传承尊师重道、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中华传统美德。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三亚市西河西路2号文体大楼三楼 0898-88666125
Copyright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琼ICP备19004074号-1
  • 三亚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