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悟·搏艺”汉代体育运动认知与实践》点评

字号:T|T
2023-11-08 08:58 来源:中国文物报

《“博悟·搏艺”汉代体育运动认知与实践》何宏主编,陕西三秦出版社出版。本书系统整理汇编了陕西西安汉景帝阳陵博物院“博悟·搏艺汉代体育运动双师课堂”的构思、设计、实施的有关资料,呈现了博物馆工作者在新时代馆校合作中的创新探索,丰富了我国博物馆教育工作的实践经验。

“博悟·搏艺汉代体育运动双师课堂”(简称“双师课堂”)是2021年9月至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全国第十一届残运会暨第八届特奥会在陕西举行期间,汉景帝阳陵博物院与西安市碑林区南门小学合作举办的,以汉代体育运动为导入、以小学教学内容为主导、以小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为目标的馆校合作课程。同学们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了解古代文化知识,体验汉代体育活动,学习相关学科知识。“双师课堂”积极贯彻国家有关部门《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意见》精神,发挥博物馆和学校的积极性,精心策划,具有知识性、参与性、趣味性的特点,其活动的设计过程和实施方案具有可复制、可推广的特性。

《“博悟·搏艺”汉代体育运动认知与实践》包含“导览”“认知”“实践”“评价”四个篇章,对“双师课堂”项目的设计缘起及教学活动过程进行了具体介绍。“导览篇”介绍了投壶、举重、蹴鞠、角抵、击剑、射箭六项汉代体育活动的由来及历史发展,着重讲述汉代时期这几项体育活动的表现形式、运动方式和评判规则,其间穿插同学们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故事,辅之以与这些体育活动相关的汉代古器物和画像石图像;“认知篇”是“双师课堂”的教学方案,详尽说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设计等内容,条分缕析,脉络清楚,对教学重点、难点、方法、器材和教学过程也有具体说明;“实践篇”记录了“双师课堂”的教学过程,介绍了呈现汉代文化知识、体验汉代体育活动、分享学习收获、欣赏汉代文化的过程,介绍了激励学生参与和体验的方法,为主题学习活动实施提供了实用指导。相关主题还附上汉景帝阳陵博物院制作的汉代体育活动视频资料以及“双师课堂”现场教学活动视频二维码,手机扫一扫就可以看到现场视频。“评价篇”分析学生、教师、家长对“双师课堂”活动的评价,了解他们参观博物馆的意向。从调查问卷中可以看到参与“双师课堂”的师生对这一教学形式的热情肯定,了解到学生们期待参观博物馆以了解更多的历史知识。

“博悟·搏艺汉代体育运动双师课堂”在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多有新意,可以作为“馆校合作”教育项目开发、内容设置和活动开展的典型案例。“双师课堂”的创新之处体现在覆盖学校教学的多个科目,如投壶与体育、角抵与语文、射箭与科学、举重与音乐等科目的结合,在各个体育主题的教学活动中,都贯穿着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诉求,以及积极向上、团结协作的价值取向;“双师课堂”在教学内容上也匠心独具,将无形的古代体育运动与有形的古代文物结合起来,将传统文化与学校教学内容结合起来,将历史文化现象与当下科学知识结合起来,让教学内容具有更多维度,更丰富的层次,为学生们营造更充实的学习场景,让他们在差异中寻求关联,在探究中发现真相,既学到了知识,也增进了分析、探究、归纳的学习能力。“双师课堂”教学内容的多元化和系统化的设计思路,体现了古代文物内容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呈现和阐释,从而可以与学校教学多个科目进行衔接,融入不同科目的课程教学内容,有助于对教学重点的多角度解读,有利于教学内容的拓展应用。

“博悟·搏艺汉代体育运动双师课堂”课程教学在教室布局和教学方法也多有创意。“双师课堂”的教室布局呈“U”字形,不同于传统教室布局,教室中间或安排教学教具,或为学生演示及活动场地。这种布局既体现了“双师课堂”的课外教学属性,也有利于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场地两侧的学生自然形成PK的局面,与体育活动的竞赛性质不谋而合。在教学方法上,体现了教学过程与教学重点结合的特点。汉景帝阳陵博物院为“双师课堂”进行了充分准备,这些工作从本书“导览”篇中可以一窥端倪。教学活动是完整的教学过程,包括了教案、教材、辅助资料和视频演示的准备,学生们事先预习有关资料,在课堂上,汉景帝阳陵博物院教育员讲解汉代体育运动的历史、运动规则、运动器械和社会影响,学校教师以汉代体育运动为引导,导入教学科目相关知识,指导学生体验汉代体育运动,提出探究性问题,在体验中理解知识和历史。“双师课堂”还通过5G网络,实时连通河南周口与陕西山阳等地的小学,线上线下共同参加学习活动。“双师课堂”通过多种学习体验方法,丰富了学习内容,活跃了学习氛围,极大激发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探究热情,学习活动取得了积极的成效,同学们表示了解了古代文物,学习了历史知识,为古代先民开现代体育项目先河而自豪。学习活动为同学们今后主动利用博物馆资源奠定了基础,同学们对去博物馆实地参观表达了极大热情。

“博悟·搏艺汉代体育运动双师课堂”的实践,为博物馆“馆校合作”研究提供了新鲜案例,对理解“馆校合作”的学习目标、活动内容与学校课程的衔接、馆校双方的分工协作等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和新经验。

馆校合作的教学对象是在校学生,重点人群是小学及初中的在校学生。小学及初中是我国义务教育覆盖阶段,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是受法律制约的。博物馆在馆校合作项目中需要认识到教学对象的特殊性,不仅是生理、心理、社会交往能力的特殊性,也要考虑到教学对象的社会条件的特殊性。义务教育是学习者的权利,也是他们成为现代社会公民的准备阶段。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者在学习环境和学习过程中,形成了具有惯习性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偏好,其学习成果评价也要体现业务教育的成果。我国博物馆教育工作者提出馆校合作要以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指引,要支持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要求,在思想道德、基础知识、学习技能和创新能力上全面提升。我国博物馆馆校结合教育活动与国际博物馆教育发展趋势殊途同归,海外博物馆学研究者在系统的学术成果和教学实践的调研基础上,提出馆校结合教学活动的通用学习成果,即“知识与理解”“技能:智识的、实践的、专业的”“价值与态度”“创造力、灵感与乐趣”“活动与行为”等五项内容。需要注意的是,博物馆馆校教育目标是相互关联的,各个目标是相互依存相互支撑的,知识是道德和技能的认知基础,技能是知识与道德的实践呈现,道德是知识与技能合理应用的指引与边界。

如何平衡馆校合作教学内容中的博物馆内容与学校教学内容,这也是博物馆馆校合作的难点之一。博物馆内容与学校教学内容,二者谁是主导?博物馆内容多为实物性、事实性和历史性信息,学校教学内容具有逻辑性、递进性、系统性的特点,博物馆内容常常只能处在辅助性、工具性的地位,或是起着学校教学内容的导入作用。博物馆教育工作者常常对此很苦恼,希望博物馆内容能够成为馆校合作教育活动的重点和亮点,为此,一些博物馆与学校合作,以学校教材的体例,专门编写了以博物馆内容为主的校本教材,有些博物馆则编写了专题性的博物馆课程教材。这不失为博物馆内容进学校的方法之一。对这一问题,我们可以换一个思路,海外教育学者提出了学习的“聚光灯”与“泛光灯”模式,“聚光灯”模式聚焦在学习目标上,排除与解决问题无关的环境因素;“泛光灯”模式则是开放的和包容的,缺乏明确的目标,但却有助于获取新信息,有助于产生新理念,即新兴趣点的发生。据此理论,在聚焦学校教学内容上,博物馆内容可能处在边缘和辅助的位置,但博物馆内容的存在,有助于学习者将博物馆内容与学习内容联系起来,通过构建新的关联,支持对学习内容的认知和记忆,同时,通过这种新关联,有助于学习内容的迁移和应用。

妥善处理博物馆教学人员与学校教师的协同关系是馆校合作的重要保障。博物馆教学人员与学校教师在知识背景、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重点、思维习惯、行为方式和价值标准的区别是不可否认的。博物馆教学人员更习惯于在博物馆场景中对文物内容的阐发和解读,所面对的是有着不同背景和期待看到真实实物的观众;学校教师习惯于在教室场景中根据教材和教案进行结构化的教学,所面对的是同一年龄段的学生。在博物馆场景中,教学的评价标准是观众的积极体验程度;在学校场景中,教学成果的评价是教学内容的认知和理解程度。在博物馆场景中,博物馆展品处在焦点上;在学校场景中,博物馆藏品常常发挥辅助作用,教学焦点是教材内容。在馆校合作中,博物馆教学人员与学校教师既是区分并置的,又是联系协同的,双方是相互补足的关系。由于教学方式的不同,常常可以看到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常常只是由博物馆教学人员或学校教师单独进行教学。在“博悟·搏艺汉代体育运动双师课堂”上,汉景帝阳陵博物院教学人员与西安市碑林区南门小学教师同在课堂上,双方配合默契,不争不抢,衔接顺畅,教学活动热烈有序,同学们对汉代体育运动相关知识及科目教学内容都表现出很高兴趣,教学活动取得圆满成果。

《“博悟·搏艺”汉代体育运动认知与实践》内容充实,方便读者和教学人员快速查找所需信息。文字简明通俗,适合学校师生阅读。在历史知识部分,图文并茂,博物馆馆藏文物实证古代体育运动发展,古代体育运动的拓片充满动感,读起来生动有趣。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三亚市西河西路2号文体大楼三楼 0898-88666125
Copyright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琼ICP备19004074号-1
  • 三亚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