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才女之墓,为何形单影只

字号:T|T
2023-11-07 16:45 来源:文物陕西

中国历史上有一种友谊叫做“元白之交”

指元稹与白居易这一对好CP

有一种深情叫做“除却巫山不是云”

出自元稹对逝去发妻的哀悼

鲜有人知还有一种感情叫做

“嫁得浮云婿,相随即是家”

由元稹及其相濡以沫的继室裴淑而来

专家在解读咸阳洪渎原元稹第二任妻子裴淑墓葬相关信息时,引起了人们的浓厚兴趣。

洪渎原是秦咸阳城、汉唐长安城郊区的高等级墓葬区。

2020年6月至2022年10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咸阳洪渎原古代墓葬群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了多座元稹家族成员墓葬。
 
虽暂未发现元稹墓葬,但结合传世的元稹家族墓志,可以证实咸阳洪渎原上存放着自隋代延续至晚唐的元氏家族墓地。
 
元稹第二任夫人裴淑之墓,是此次发掘项目的重要成果之一。该墓作为罕见的晚唐中大型墓葬,经考古发掘出土了壁画、彩绘陶俑及墓志等。
 
其中,壁画内容涵盖乐舞图、儿童戏耍图等,陶俑有武士、官女、乐伎等类型,装饰华美,这些文物正反映了裴淑生前的生活状态。
 

图片

元稹虽无白居易的名号响亮
但其丰富的感情故事流传颇广
人们禁不住好奇
他既然对发妻如此念念不忘
那对继室又是何感情?
裴淑作为相伴元稹时间最长的女人
是一个怎样的人?

PART 01.

  裴淑其人 

2022年,考古工作者在咸阳洪渎原发掘了裴淑墓。

元稹为发妻韦丛而作的悼亡诗,尤其是《遣悲怀三首》《离思五首》皆广为流传。其中,“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更成为了千古流芳的经典名句。

但,少有人知元稹继室裴淑在他被贬谪时的追随照顾、患难与共。元稹也为她而作《赠柔之》,写下名句“嫁得浮云婿,相随即是家”。

裴淑,字柔之,是元稹的续弦,出身河东裴氏,在唐代是名副其实的名门望族。作为陪伴元稹时间最长的正室夫人,她被封河东郡君,育有三女一子。

裴淑是一位才女。

元稹在《酬乐天东南行诗一百韵并序》中对白居易道:“通之人莫可言诗者,唯妻淑在旁知状。”一句话已表明了裴淑精通诗文。在面对丈夫写给自己的《赠柔之》时,裴淑也回赠了一首《答微之》。

《赠柔之》— 元稹

穷冬到乡国,正岁别京华。
自恨风尘眼,常看远地花。
碧幢还照曜,红粉莫咨嗟。
嫁得浮云婿,相随即是家。
 

《答微之》— 裴淑

侯门初拥节,御苑柳丝新。
不是悲殊命,唯愁别近亲。
黄莺迁古木,朱履从清尘。
想到千山外,沧江正暮春。

 

两首诗一赠一答,尽诉彼此心事与不舍,展示出二人在精神层面的理解与交融。       

此外,元稹曾作《听妻弹别鹤操》《黄草峡听柔之琴二首》等诗对裴淑的琴音赞不绝口,由此可推断裴淑擅琴且技艺高超。

众多诗词作品,不仅能看出裴淑的多才多艺,还可以还原出她与元稹日常生活中的恩爱细节,这对夫妻也是琴瑟相和。

既然如此,为何裴淑会落得形单影只的结局?

图片

裴淑墓甬道壁画

PART 02.

  夫妻为何未合葬 

生而同衾死同穴
是大多数恩爱夫妻的美好愿望
元稹的墓葬在此
裴淑的墓葬为何却单独别居一侧?
考古工作者又有哪些发现?

汉景帝阳陵博物院副院长、研究员李明是裴淑墓发掘负责人,他深入研究了裴淑墓葬,从中晚唐著名文人韦绚撰写的《裴淑墓志》及传世的元稹家族成员墓志行文中透露的信息,推出了元稹及其妻的葬礼背后细节。

据《裴淑墓志》记载,因元稹的儿子元道护、女儿元保子及术士朱生的共同决策,墓主裴淑虽贵为河东郡君,但因“姓氏不合”“岁时非利”不得祔于夫墓。

“祔”有合葬之意。在许多出土的墓志可看出,其行文上一般以“合祔”“合葬”或“祔”等字眼表示三人合葬或多人合葬的事实。因不能与夫君合葬,所以裴淑于元稹墓东侧数步别启茔穴下葬。

发掘过程中,考古工作人员发现裴淑墓在修建时遇到了一座盛唐早期的大型唐墓。 

对于此类情况,古人相当讲究,一般会为墓主另择他处进行安葬,可裴淑墓却在焚烧处理了该大型墓葬后,于原处继续修建。在李明看来,这种在当时不仅是不吉利甚至涉嫌犯罪的行为与修建墓葬的孝子元道护有着很大关系。

· 《唐律疏议》

 

“诸发冢者,加役流;已开棺椁者,绞;发而未砌者,徒三年;虽发冢,而未至棺椁者,徒三年,放至远方。”
 
唐律对于盗墓者的惩治规定十分全面,对于盗墓行为的界定、分类以及刑罚标准都详细列明,这些规定集中体现在《唐律疏议》第七篇《贼盗律》中。在盗墓者的分类上大致分为,盗者、损墓者、烧棺者以及毁尸者等,而对盗墓者的惩治则包括,杖刑、流放、有期徒刑以及绞刑等。
 
值得一提的是,古代对墓地的保护不仅限于对坟冢棺椁的保护,其保护对象还包括墓地周围的土地、树木,以及墓地上放置的墓碑、砖石等,对墓地的保护具有全面性。

PART 03.

  “生同衾 死同穴” 

在中国古代传统社会,夫妻多人葬指的是一夫与诸夫人合葬,这种葬式的出现与通行是古人“生则同衾,死则同穴”的观念体现。《仪礼·丧服疏》中“继母如母”的规定不仅保证了继室在世时的礼法地位,也保障了其死后与夫合葬的权利。

据史料可知,唐代时多人葬是夫妻合葬的主流形式,是“继室并嫡”观念的一种体现。而因为古代礼法更偏重父子关系,所以大多数墓志中并不会说明主丧子女与原配、继室之间的关系。

虽然韦丛墓暂未找到,但她的墓志铭出自韩愈故得以流传。按照韩愈《‍监察御史元君妻京兆韦氏墓志铭》中的记载,韦丛“实生五子,一女之存”,她的女儿元保子正嫁给了撰写墓志铭的韦绚。

李明推测,韦丛独女夫婿这一身份或许让韦绚在撰写墓志铭和提出有关选址意见时更有倾向性。不过,墓葬选址与合葬与否的最终决定者还是元稹唯一存活的儿子元道护。
 
除此之外,在李明看来唐代夫妇合葬是伦理合法性和妇女家庭地位的体现,合葬的具体形式呈现多样性,且受家庭条件、个人境遇、礼法规定、风水堪舆等因素的制约,但最终选择权由葬礼的主持人掌控,其反映的是孝子孝女的意志,亦是继承人合法地位的体现。

所以,元道护是嫡是庶,是否裴淑所出,他究竟出于何种考虑做出了一系列决定?这些疑问,大概要等到元稹墓被发现的那一天才会有一个确切的答案。

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

皆由元稹而来

元稹的诗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遣悲怀》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菊花》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别鹤声声怨夜弦,闻君此奏欲潸然。”

——《听妻弹别鹤操》

· 白居易恸悼元稹的诗

“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

——《梦微之》

东兔西乌
时光飞快地掠过
元稹裴淑的故事散落时光长河
只有句句凄切哀婉的诗词成为佳话
今后可能发现更多元稹族人墓葬
将他们的故事填补完整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三亚市西河西路2号文体大楼三楼 0898-88666125
Copyright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琼ICP备19004074号-1
  • 三亚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