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博物馆之城建设的路径研究

字号:T|T
2023-10-30 16:21 来源:博物馆中国

建设博物馆之城就是让城市本身成为一个大博物馆,不仅要拥有更高品质、更接地气的博物馆集群,还要通过保留各种文化遗产与文化成果,在城市建设中注重文化韵味,让生活城市深处的每一个人都能沉浸式感受历史,看到中国故事。2020年5月,北京正式提出建设“博物馆之城”,并出台了一系列规划和举措予以支持,其中包括《共建北京“博物馆之城”战略合作协议》《北京市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博物馆的若干意见》《北京市“十四五”时期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规划》等。今年 2月,北京市文物局发布《北京博物馆之城建设发展规划(2023-2035)》(征求意见稿),并在4月完成了对公开征求意见情况的反馈。当下,北京博物馆之城建设已初见成效,但依旧处于探索与发展时期,如何扩大效应,实现可持续发展,推动博物馆之城建设向高质量发展并逐步实现发展目标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实验。

北京博物馆之城建设的优势特色

城市文化底蕴浓厚。北京拥有3000 多年建城史和800多年建都史,历史文脉悠久、文化资源丰富,这些文化见证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更成就了北京这座城市的底气,建设博物馆之城,北京具有得天独厚的文化优势。随着北京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以四合院为代表的历史建筑、以传统老字号为代表的文化制作工艺、以京剧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等都将成为建设博物馆之城的重要支撑内容。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双奥之城,北京奥运文化遗产的内在价值和深远意义。总体来说,源远流长的古都文化、特色鲜明的京味文化、丰富厚重的红色文化、与时俱进的先进文化共同构建了北京城的发展史,也构建了北京这座博物馆之城。

博物馆结构体系完善。博物馆作为文化遗产的守护者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已经不仅仅是展示古代文物或现代工艺的展厅,而是见证城市发展与历史变迁的殿堂与窗口。目前,我国已有北京、西安、太原、武汉等30余座城市明确提出,建设博物馆之城的目标或启动编制相关规划,其中北京博物馆之城建设已取得明显成效。截至今年4月,全市有备案博物馆215家,居全国首位。北京博物馆类型多样,涵盖艺术、科技等领域,从综合博物馆到行业博物馆包罗万象。相较于其他城市的博物馆,北京更常举办国际级展览和文化交流活动,且北京博物馆之城的建设注重社区参与和教育资源的整合,发展体系较为完善。

北京博物馆之城建设的价值意蕴

发挥首都引领辐射作用。我国多地已经明确提出建设博物馆之城,北京是中国的首都和文化中心,是引领我国其他城市发展的示范地区,其影响力辐射全国。北京博物馆之城的建设不仅可以直接带动京津冀地区的文化协调发展,更有利于通过发挥首都引领辐射的作用,带动其他城市的博物馆之城建设,可以在政策的大方向、协调管理、数字科技的运用、创意活动的规划、展览的可行性等方面,向北京借鉴。

推进创建世界级博物馆。北京建设博物馆之城有利于促进博物馆之间交流合作,提升综合水平,同时有效带动博物馆在展览、文物保护、管理、学术研究和传播推广等方面能力的提升,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逐步强化博物馆国际交往功能。

为群众提供个性化服务。当下,文化消费已成为主流,建设博物馆之城可以整合现有的博物馆资源,促进不同类型的博物馆发展。在供给丰富和需求旺盛的双重影响下,群众可以接收到更加丰富和个性化的公共文化服务,从而满足公众对于文化方面的个性化需求。打造博物馆之城可以使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年龄层次、不同兴趣爱好的人都可以在这里找到自己的归属,从而让观众感受文化认同、提升自身素质,增强文化自信,并使群众在生活中无时无刻地感受文化韵味,使文化服务于民,真正做到文化惠民。

北京博物馆之城建设的路径探析优化统筹布局,丰富市场供给。北京博物馆之城的建设要坚持好统筹布局,做好顶层设计,优化市场供给,提升数量与质量。在总体布局上,要重视空间布局与区域结构,充分利用交通便利去改善场馆可达性,明确好责任主体,对博物馆实施分类管理;注重相关政策紧密结合,坚持政府主导,结合北京文化事业的整体布局,做好各类风格建筑的衔接。在优化市场供给方面,可延长开放时间,考虑夜间开放,创新夜游主题和互动体验;不断扩充博物馆数量和类型,策划高质量博物馆,扶持非国有、社区、行业和特色博物馆,并出台优惠政策、设立专项资金,提供资金和环境保障。

坚持资源整合,发挥集聚效应。博物馆之城的建设需要整合博物馆资源形成合力,发挥博物馆群的集聚效应,例如将李大钊故居、鲁迅博物馆等名人故居进行盘活,形成矩阵。政府在政策上给予扶持,统筹规划各级博物馆,实施一馆一策,优化现有资源,形成一盘棋的格局。要借助北京高校众多的优势,在博物馆发展过程中借助高校资源,实现产学研互补。通过北京博物馆的资源整合,打造点、线、面相结合的博物馆集群,可以为博物馆之城的建设添砖加瓦,为古都北京注入新生机。

鼓励公众参与,实现共建共享。建设博物馆之城要努力构建一个社会参与、开放共享的模式。通过互联网传播、跨界合作、招募志愿者、开展活动等方式强化宣传,营造社会氛围,提高公众建设博物馆之城的认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社会力量参与,使人们从旁观者转变为传承者和建设者。鼓励相关学者调研并提出意见,带动爱好博物馆的非从业者参与,对企业减免税收鼓励参与建设,对牺牲利益者给予补偿,减轻阻力,与学校教育和社区活动衔接。实现城市经营在博物馆之中,博物馆有序地分布在城市之中,而人们生活其中、参与其中、享受其中。

重视科技赋能,完善数字博物馆。目前,北京正在通过“博物馆云”、系列直播、360度全景游览等方式,逐步推行数字博物馆建设,实施以创新为核心的数字化转型是博物馆变革发展的重要途径。这需要用数字化的思维和手段重新构建博物馆的建设体系,探索与人工智能等高科技产业的合作,适当运用全息技术打造线上整合平台,强化线上游览体验,利用新媒体平台推出数字藏品等新颖有趣的数字文创产品,吸引公众目光。与此同时,丰富线下展览形式,运用数字化手段使博物馆活起来,实现趣味性与专业性、文化性与科技性的融合。此外,“博物馆+数字”的建设需吸纳复合型人才,为公众提供专业化的数字服务。

践行绿色环保,共建低碳博物馆之城。博物馆还应承担起责任,践行低碳生态理念。在前期的规划中使用模块化设计优化游览动线,适时安装感应设施,利用自然光和自然风降低对电力的依赖,充分考虑环保性和循环性。在运营过程中,呼吁游客低碳出行,鼓励以网上预约、电子票务等方式游览。在后期维护中,应合理延长各博物馆的使用寿命,对于年代久远的应以修缮维护代替推倒重建,有效回收博物馆改造和修缮过程中所产生的建筑垃圾,实现二次利用。要在博物馆建设的全流程中贯彻生态理念,由点及面,最终建设成低碳绿色的博物馆之城。

北京博物馆之城的建设意义重大,但并非一时一日之功,而是一个宏观而又长期的工程。在新时代背景下,博物馆之城的建设将会面对诸多未知问题与挑战,此时更要勇于寻找路径,敢于创新实践,从而实现北京成为博物馆之城的目标。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三亚市西河西路2号文体大楼三楼 0898-88666125
Copyright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琼ICP备19004074号-1
  • 三亚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