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档案里的中轴文化|银锭桥

字号:T|T
2023-10-24 17:02 来源:皇史宬
银锭桥作为北京中轴线上具有代表性的古桥,至今仍屹立于什刹海边,其建成时间已不可考,一说建于元代,一说明正统年间建成、清乾隆初年重建,民国时期改拱形桥面为稍有纵坡的平缓桥面。关于银锭桥最早文献记载可追溯至明代《帝京景物略》:“崇祯癸酉岁深冬,英国公乘冰床,渡北湖,过银锭桥之观音庵”。
 
 
 

桥名由来

 
 
如今的银锭桥为汉白玉石桥,坐落于什刹海前海与后海的狭长水道交汇处,呈南北走向,是1989年和2011年重的。桥长12米、宽7米、高8米,其形制为单拱石桥,节式石栏杆,两端有八字栏杆与抱鼓石,桥侧两边带有燕翅墙,有镂空云花栏板与翠屏卷花望柱。桥身篆刻楷体“银锭桥”三字,为原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单士元先生手书,笔体严谨整肃,工整峻拔,与桥体的古拙之美相得益彰。

❖ 银锭桥(图片来自网络)

关于银锭桥之名的由来有多种说法,主流观点认为因桥身较短,中部石拱凸起,两翼狭长低垂,从高处俯瞰整体造型类似银锭元宝,故称其为银锭桥。而民间存有不同说法,有称桥东南侧水岸因形似银锭而命名为银定窝,故此桥得名银锭桥,清代《京师城内首善全图》中所标“银定窝”可印证此说。此外,还有桥面铁锯颜色说、桥身石榫形状说等多种说法,莫衷一是。

《京师城内首善全图》中的银锭桥

图片
 
 
 

八景之一

 
 
北京城俗语“银锭观山水倒流”,其中包含了什刹海的两个著名景观,即“银锭观山”与“水倒流”。“银锭观山”为“西涯八景”之一,也是北京中轴线上山水景观视廊的重要组成部分,明代大学士、内阁首辅李东阳曾登临银锭桥,观赏山水盛景,挥笔留下“城中第一佳山水,世上几多闲岁华”的诗句,此诗后来也成为了什刹海名胜“银锭观山”的由来。银锭桥西南方水畔立有石碑一座,正面篆刻杨萱庭手书“银锭观山”四字,背面则刻有朱家溍题写的银锭观山碑记。

 银锭观山(图片来源:北京日报)

图片

“水倒流”是指因前海与后海地势高低不等,存有落差,前海积水过银锭桥下倒流入后海,由此产生了湖水自东向西流的奇景,但因后海与积水潭(即什刹海西海)多次改造清淤等缘故,如今倒流之景早已不复存在。
明代《燕都游览志》有云:“银锭桥在北安门海子三座桥之北,此城中水际看西山第一绝胜处也。桥东西皆水,荷芰菰蒲,不掩沦漪之色,南望宫阙,北望琳宫碧落,西望城外千万峰,远体毕露,不似净业湖之逼且障也。”宫阙即为紫禁城,琳宫则为庙、观、庵等庙宇的美称,明清时期什刹海周边存有多所庙宇,距银锭桥也并不远,如北侧的三元庵、广福观,南侧的永寿庵等等。时至今日,银锭桥周边仍有广化寺、火神庙与海潮庵等,与之隔水相望。
 
 
 

荷花最盛

 
 
清朝定都北京后,将八旗官兵、旗人安置在京城九门之内的内城,以拱卫禁城。据《钦定八旗通志》有关正黄旗三旗的记载“自鼓楼斜街循银锭街向西,李广桥至德胜桥大街为四参领之十八佐领居址”,银锭桥位于德胜门内,约为正黄旗驻地。此外,此书亦记载德胜门内银锭桥西有稻田,属奉宸苑管理,后因地势高洼不等难以耕种,故挑挖河道以为疏浚,后栽种荷花而成荷池。

《钦定八旗通志》内城旗界图

图片

根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藏清代档案记载,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二月,郎中英廉、员外郎通明禀称:派步兵挑挖积水潭并银锭桥所有稻田,改挖河泡,预备拨用兵丁3000名。由此可见至少清乾隆时期银锭桥畔还是存在部分稻田的,因地势不平官方还曾挑挖河道、栽种荷花等,而像是周边长河两岸、金河西岸等处耕种稻田情况在馆藏档案中更属常见。时至今日,人们所说的“银锭三绝”中,除了眺望西山和品尝烤肉,其二便是观赏荷花,试想在烈日炎炎的夏季时节,水中荷花红衣腻粉,岸边绿柳依依垂丝,花光人面交相辉映,掩映迷离,难怪清人沈太侔赞叹:“什刹海,地安门迤西,荷花最盛。”
❖ 郎中英廉等禀告积水潭并银锭桥之稻田改挖河泡派拨步兵挑挖事禀文
图片
 
 
 
 

趣闻轶事

 
 
坊间流传有关银锭桥“冰吼”的掌故。据传,旧时北京的冬天极为寒冷,若行人在静谧的冬夜立于桥头,会听见桥下冰面传来清晰低沉的闷响,听之令人胆寒。究其缘由,则是天气严寒桥下湖水分层冰冻,河道狭窄导致冰块体积膨胀相互挤压发声,时人谓之“冰吼”。作家刘心武曾在什刹海边居住十余年,在《冰吼》一文中回忆:“宁静到仿佛连空气都不再流动的最寂寞最冷清的冬夜,有时就突然从居室后窗传送进来一种短暂而惊心的訇响。头一冬乍听见时曾疑惑地自问:难道这城里边竟有饿狼?嗥声如此凄厉?西直门外动物园的大象的吼声也许如此。”如今冬夜桥下“冰吼”早已不复存在,只留在老一辈人的记忆里。
清代诗人、雪苑六子之一的宋荦在银锭桥畔居住多年,一次路过旧居有所感怀,留下佳作《过银锭桥旧居》,诗云:“鼓楼西接后湖湾,银锭桥横夕照间。不尽沧波连太液,依然晴翠送遥山。”除宋荦外,银锭桥畔因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优美的风景吸引了宋庆龄、杨昌济、齐白石等多位名人在此居住,大概多年之前,他们也曾徐徐踱步至银锭桥头,在观赏远山近水的同时,思考着心中的问题。

❖ 冬季银锭桥(图片来自网络)

图片

银锭桥作为历史建筑,见证了京城数百年风雨,而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更是寄托了老北京人的无尽乡愁。《钟鼓楼》中曾唱道“银锭桥再也望不清,望不清那西山”,幸而2021年曾经被遮挡视线的“银锭观山”景观视廊被重新打通,如今登临桥头放眼眺望,远山层峦叠嶂,近水绿蒲碧荷,心旷神怡。每当夜幕降临,银锭桥两边的酒吧热闹非常,成为时下年轻人时尚、休闲的去处。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三亚市西河西路2号文体大楼三楼 0898-88666125
Copyright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琼ICP备19004074号-1
  • 三亚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