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档案里的中轴文化|南苑与团河行宫

字号:T|T
2023-10-18 14:59 来源:皇史宬

开篇语:北京中轴线及其延长线贯穿城市南北,是由古代皇家建筑、古代城市管理设施、国家礼仪建筑和公共空间、居中道路遗存共同构成的城市建筑群。中国从传统社会向近现代国家转型的过程中,中轴线建筑群成为具有厚重历史价值的文化遗产。本号曾于2022年推出了“明清档案里的中轴文化”专栏,现继续结合明清历史档案,讲述北京中轴线的历史文化故事。行宫是古代帝王外出时临时寓居的宫苑,它既是统治者居园理政的生活空间,也是帝后巡幸、谒陵的必经之所。巡幸为古代帝王重要的政治活动,清代尤胜,其巡幸的路线南抵江浙,北至塞外,西至山西,东达辽东,因此清代行宫数量众多、分布广泛,有些在京外,比如赫赫有名的热河行宫(承德避暑山庄);有些在京内,比如位于南苑的团河行宫。

皇家猎苑

历史上的南苑位于北京永定门外,范围大致位于现在南四环至南六环的中部区域,总面积达210余平方公里,北京中轴线南向延长线即贯穿其间。

❖ 南苑总绘

图片

在这片区域里,曾先后建有4座行宫,分别为旧衙门行宫、新衙门行宫、南红门行宫和团河行宫。今天我们所熟知的“旧宫”“新宫”“南宫”等地名,就是南苑行宫所遗留下来的踪迹。那么,为何在南苑地区如此集中地兴修皇家行宫?这还要从南苑的历史说起。

南苑地区自辽代起便已成为皇家猎苑,由于地肥水美、草木丰沛,这片湖泽遍布的天然湿地吸引了大量野生动物,此处飞鸟翔集、走兽遍布,因而元、明、清几代帝王都把这块风景壮丽的绝美之地作为了天然猎苑,但南苑这一名字直到清代才出现。

元时此地称为“飞放泊”,指纵鹰捕猎的湖泊;明永乐十二年(1414年)起,在元代“下马飞放泊”的基础上扩建苑囿,更名为南海子;明宣德三年拨军修治南海子围墙、桥道等,其土墙长约120余里,四周辟海子门4座,北为大红门、南为南大红门、东为东红门、西为西红门,另建庑殿行宫及旧衙门。据《明一统志》记载:“南海子在京城南二十里,旧为下马飞放泊,内有按鹰台。永乐十二年增广其地,周围凡一万八千六百六十丈……中有海子大小凡三,其水四时不竭,汪洋若海,以禁城北有海子,故别名曰南海子。”可见,南海子这个名字,是为与北海、中海相映。
到了清代,南苑建设达到鼎盛时期。清统治者历来崇尚武备,多次强调“凡属满洲,以骑射为根本。”清朝定鼎北京后,将南海子重加修葺,改称南苑,兴修行宫,使之成为清朝重要的围猎与大阅之所。
 
第一行宫
南苑地区先后建有4处行宫,其中,旧衙门行宫和新衙门行宫分别兴修于顺治和康熙年间,是由明代两座提督衙门改建完成的。此后,康熙和乾隆两朝又分别在南红门内和黄村门内团河一带修建行宫,即南红门行宫和团河行宫。
团河行宫位于南苑西南部,占地约500亩,周垣达2公里,以其规模最宏大、景色最秀美、园林艺术价值最高而受人瞩目,被后人誉为“皇都第一行宫”。它建成于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是南苑4处行宫中最晚修建的。因其建于乾隆帝数下江南后,故而吸收了江南园林以景取胜的建筑布局。
❖ 修缮后的团河行宫·人民网摄

图片

团河行宫内有东西二湖,也称团泊。东湖较小,沿岸建有鉴止书屋、群玉山房、镜虹亭、石板房、钓鱼台,湖中岛上建有翠润轩;西湖较大,与南部的水泊相连,直通凤河,沿岸有漪鉴轩、珠源寺、御碑亭、狎鸥舫、归云岫、四方亭、濯月漪、十字坊、船坞、过河亭等建筑。东湖南部靠近宫门之处有璇源堂、涵道斋等建筑,是皇帝接见臣僚的理政之所。

❖ 团河八景全景沙盘

图片
 

行宫溯源
关于团河行宫的由来,民间尚流传着“神龟荐宫址”的故事。传说乾隆帝至南苑游猎时,一不留神马蹄踩在了一只大龟背上,险些坠马摔倒。因古时路遇神龟是吉兆,乾隆帝将大龟放生,然而神龟并未下水离去,而是三步两回头地为乾隆帝引路,最终走到一处拥有94处泉眼的风景绝美之地——团泊。乾隆帝大喜,经和珅建议,在此处兴建了团河行宫。
这一传说是否可信,我们可以从尘封的史书和矗立在团河行宫内的御制诗碑中找寻答案。
乾隆帝酷爱作诗,在《清高宗御制诗》中,我们可以看到大量关于南苑行宫的诗作。乾隆帝曾为璇源堂、涵道斋、归云岫、珠源寺、镜虹亭、狎鸥坊、漪鉴轩、清怀堂八景作《团河行宫八景》诗。其中《题璇源堂》的小注中写道:“乾隆四十二年疏浚团河,开拓东南流出南苑,是为凤河之源,又东南流入淀池,藉以涤永定河之浊,于是就挑挖团河之土,略加点缀,构筑行宫,以备憩息。”这就较为清晰地解释了团河行宫的由来——因疏浚而“顺便”兴修。
漫步于今时的团河行宫,我们依旧可以看到清代的御制诗碑,碑阳第一句诗便是:“团河本是凤河源,疏浚于傍筑馆轩”。《题团河行馆》中也写道:“行宫旧三处,此处实新增。为引团河顺,遂因别馆兴。”

❖ 团河行宫中的御制诗碑及碑文

图片

除诗作外,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清代档案中也提及“彼处原拟挖河堆山做闸,并建盖行宫及龙王庙点景房间”等语,这些词句都是疏浚之说的有力佐证,也是团河行宫历史的见证。

❖ 兵部尚书福隆安奏报办理兴修团河及行宫事宜事

图片

由此可见,团河行宫的兴建原本是为了疏浚南苑内的团河,通过挖河堆山,在疏浚水源的同时造出了园林山水格局,从而成为了北京中轴线南延长线上的重要建筑,构成了北京古都风貌不可或缺的重要历史文化区。
遗憾的是,历经八国联军的烧杀抢掠和“七七事变”的枪林炮弹,南苑四大行宫均遭损毁,宫内建筑所剩无几,昔日斥巨资修建的皇家园林沦为一片废墟。除团河行宫尚有少量遗存外,其他3座行宫都旧迹难寻,只留下“新宫”“大红门”“角门西”等地名沿用至今,成为昔日皇家苑囿的历史印记。
所幸,团河行宫虽屡遭劫难,但园林形态还基本清晰。2012年,在北京市文物局的大力支持下,团河行宫启动了修复工程,对照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乾隆时期的团河行宫平面图,并结合以往历次勘探的成果,精确地复原了行宫原貌。2023年9月23日,历经10余年的修缮,团河行宫遗址公园对外开放。

❖ 团河行宫遗址公园平面图

图片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三亚市西河西路2号文体大楼三楼 0898-88666125
Copyright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琼ICP备19004074号-1
  • 三亚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