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博物馆丨文旅融合背景下沉浸营造助力传统博物馆提质升级

字号:T|T
2023-09-12 15:48 来源:沉浸城市

按:博物馆与文物承载着城市的历史与记忆,在城市建设中的地位不可替代,对于城市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现代数字技术不断发展,对于博物馆如何完成传承与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十四五规划”中文物工作内容篇幅明显提升,两次提到“博物馆数字化”,明确提到“推动景区、博物馆等发展线上数字化体验产品,建设景区监测设施和大数据平台,发展沉浸式体验、虚拟展厅、高清直播等新型文旅服务。”在规划中,关于 “数字化建设”不仅内容大幅增加,顺序也提到了更靠前的位置,文物科技创新也首次被写入国家规划。

在国家战略推动下,各地博物馆纷纷开始探求新的发展路径,借助于新兴技术越来越多的博物馆走红于网络,受到大众的喜爱,在新世代消费群体崛起的背景下,如何构建与游客的对话空间、增加互动性是传统博物馆升级路上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沉浸式场景构建、IP故事打造、文博文创深入日常生活等内容,为传统博物馆如何使馆内文物活化,构建与游客平等对话的文化传播窗口提出新的策略思考。

一 · 新技术与场景力构建互动交融的展陈空间

 

博物馆应该将深厚历史文化进行解码,以公众需求和体验为核心,增加个性化、沉浸式的体验,探索以新方式、新手段活化历史细节,拉近馆藏文物和人们生活的距离,建构起观众与博物馆展品互动交流的展览空间。

 

图片

(图片:大明宫考古探索中心丨来源:网络公开)

 

图片

 

图片

(图片:三维版画数字影片丨来源:网络公开)

 

通过沉浸式“场景力”构建,设置互动性活动,帮助游客获取知识并从中获得乐趣。这些因素的叠加,能够带给游客持续的、长久的吸引力。如中国煤炭博物馆,建造了一个亚洲最大的地下模拟矿井,游客可乘坐缆车亲身下矿井,在逼真的场景里沉浸式地感受煤炭工业的生产与发展。

 

图片

(图片:中国煤炭博物馆丨来源:官方微博)

 

二 · 新业态与转译力营造通俗易懂的IP故事

 

传统博物馆的参观模式是观众在展柜前欣赏文物,而文物则被固定在冰冷的玻璃展柜里,使得游客被动获得知识且缺乏积极探索的乐趣。如何摆脱这种略显说教意味,并令游客觉得枯燥的展览时代呢?其实,游客都是喜欢听故事的,将历史知识和藏品承载的艺术语言用现代讲述方式呈现给游客,让游客从“看”展览到“进入”展览方式,沉浸式体验文化汲取知识。

 

图片

(图片:上海玻璃博物馆丨来源:网络公开)

 

目前,不少博物馆就做出不少的创新尝试,通过打造场景、服务、故事三合一的博物馆体验,来讲好关于博物馆的文化故事。如长沙博物馆为《地宫宝藏:法门寺唐代宫廷文物精粹特展》推出的《法门重影》剧本游活动,依托于文物属性特色,为观众讲述了一段关于大唐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故事。让观众在扮演唐代人物角色的时候,了解历史人物的故事、体验唐朝的煮茶焚香文化,感受到真正的大唐气象。

 

图片

(图片:《法门重影》剧本游活动丨来源:网络公开)

 

沉浸式活动演艺,也不失为一个讲述文化故事的好方法。如在三星堆博物馆打造的“三星堆奇妙夜”中,“奇遇三星堆”将博物馆打造成为一个奇妙剧场,结合文物特征打造沉浸式游览体验。以古蜀王国IP内容为依托,将博物馆文物作为线索,通过互动性的开场表演、舞蹈、音乐等艺术形式,讲述一个关于古蜀国的故事,展现古蜀国的神秘氛围,将游客带入到蜀国世界。

 

以沉浸式体验著称的剧本杀和密室逃脱,为博物馆讲好文化故事带来了新的机遇。如青岛啤酒博物馆创新性融合年轻人喜爱的剧本杀和密室逃脱,将原本博物馆里的被动参观,变成主动探秘的谍战大片,创作了沉浸式真人实景穿越剧游《觉醒的酿造师》,该剧本融合剧本杀、密室逃脱、参观游览、互动打卡等多重体验,将真实历史背景融入剧本故事创作,让玩家穿越回解放前夕青即战役,以1条主线贯穿全场,沉浸式感受民国时期的啤酒工厂,亲身体验国宝文物保卫战的惊心动魄。

 

图片

(图片:《觉醒的酿造师》剧本杀丨来源:网络公开)

 

三 · 新文创与交互力链接融入日常的文博感知

 

博物馆文创的出现打破了长期以来文物只能被保护在玻璃罩中的状态,通过将其承载的特色文化元素高度凝练、再创艺术表现形式,将文化内涵和生活美学有机结合融入市民生活之中,与新世代消费群体对话的同时,也为博物馆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收益。去年双十一首日,博物馆文创产品在天猫平台迎来大爆发,同比激增超400%,新文创成最大黑马。

 

图片

(图片:敦煌博物馆X王者荣耀,九色鹿和瑶丨来源:网络公开)

 

文创雪糕可谓是今年夏天博物馆的时尚主角。如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推出的兵马俑文创雪糕;沈阳故宫博物院的大政殿雪糕和神兽雪糕;四川三星堆博物馆的铜面具文创雪糕等,这些结合博物馆特色而推出的雪糕纷纷“出圈”, 拉近了游客与历史文化的距离,塑造沉浸式国潮体验活动,成为游客拍照打卡的“神器”。

 

紧随文创雪糕之后,文创盲盒又掀起了一阵风潮。从过去的简单复刻文物形象,到如今兼具体验性与互动性的考古盲盒,极大地提升了年轻人兴趣与参与感。如河南博物院考古盲盒“失传的宝物”,游客在拆盲盒过程中,用产品中附带的迷你钻探工具,亲身体验挖掘文物的过程。此外这款盲盒品类繁多,制作精良,包含了河南博物院六大镇院之宝及80多款文物微缩仿制模型,其种类涉及青铜器、玉器、陶器、瓷器。为了模拟真实的考古体验,产品细节也处处体现考古的专业性,盲盒中包裹“文物”的泥土是来自洛阳北邙,充满千年古都文化气息的土壤。

 

图片

(图片:河南博物院考古盲盒丨来源:网络公开)

 

文创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与艺术魅力融入到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是博物馆魅力的发酵,必定能带动越来越多爱好者走进博物馆。在热潮之中传统博物馆要不断从藏品中汲取灵感,衍生新的产品内容,避免同质化,用‘专业内容+创意策划’来打动消费者,实现文化的传播。而博物馆文创产品的深度研发又是对馆藏资源“动”起来、“用”起来、“火”起来”的较好利用形式。

 

正如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卜希霆所指出,“博物馆文创产品正在成为博物馆文化与社会生活的桥梁与纽带,有力地把博物馆推到城市的聚光灯下,促使其教育、文化功能实现扩展与延伸。面对新时代Z世代的消费者,博物馆必须顺势而为,应势而动,乘势而上,尊古不泥古,创新不离宗。做好博物馆文化的时代转译,既要保持博物馆的文化初心,又要焕发博物馆时尚风貌;既要赓续经典、发扬传统,也要拥抱时代、善当网红。”

 

展览由静到动,从单一观看到沉浸式互动对话体验,从束之高阁到走进人们的生活之中,这些无不彰显着博物馆的创新性和包容性。未来,沉浸式的文旅体验将成为博物馆全新的“打开方式”。博物馆当基于自身藏品IP,以服务大众的初心,从保护、经营和传播方面入手,运用场景式塑造增进人物交互沉浸式体验,让文物活起来,从而与游客情感共鸣,唤起个人对博物馆所承载的文化认知和感悟,培养民族文化自信心和文化自觉力。

自“十四五规划”提出以来,数字博物馆建设一直不断推进,其中包括文物保护数字化、博物馆展览数字化、博物馆服务数字化等等项目举措,传统博物馆积极利用数字技术完成馆藏资源线上转化,优化了博物馆的服务方式,使大众能够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参观博物馆,满足对民族历史文化的精神需要,但是如何进一步增强博物馆的吸引力,使得公众在参观博物馆时产生情感与思想上的共鸣,依旧是传统博物馆在转型升级时需要考虑的问题。

 

沉浸式博物馆以观众体验感为核心,充分考虑观众的生理尺度和心理尺度,以极强的参与性、交互性带给观众不一样的感受,是传统博物馆数字化建设的有益探索。在未来希望有更多沉浸式博物馆的理论与实践不断丰富传统博物馆的提质升级之路。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三亚市西河西路2号文体大楼三楼 0898-88666125
Copyright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琼ICP备19004074号-1
  • 三亚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