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博物馆丨《行动计划》加速推动我国文博场馆沉浸化营造

字号:T|T
2023-09-12 15:45 来源:未知

按:虚拟现实(含增强现实、混合现实)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前沿方向,是数字经济的重大前瞻领域,将深刻改变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产业发展战略窗口期已然形成。《行动计划》中提到,要加速多行业多场景应用落地。面向规模化与特色化的融合应用发展目标,深化虚拟现实在行业领域的有机融合,推动有条件的行业开展规模化应用试点。其中,在虚拟现实+文化旅游方面,要推动文化展馆、旅游场所、特色街区开发虚拟现实数字化体验产品,让优秀文化和旅游资源借助虚拟现实技术“活起来”。开展行前预览、虚实融合导航、导游导览、艺术品展陈、文物古迹复原等虚拟现实创新应用,鼓励一二级博物馆、具有条件的旅游活动场所设置沉浸式体验设施设备。

摘 · 

 

11月1日,工信部网站发布了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体育总局联合编制的《虚拟现实与行业应用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6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按照《行动计划》发展目标,到2026年,虚拟现实在经济社会重要行业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我国虚拟现实产业总体规模(含相关硬件、软件、应用等)超过3500亿元,虚拟现实终端销量超过2500万台。

 

《行动计划》提出了发展目标,到2026年,三维化、虚实融合沉浸影音关键技术重点突破,新一代适人化虚拟现实终端产品不断丰富,产业生态进一步完善,虚拟现实在经济社会重要行业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形成若干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和产业集群,打造技术、产品、服务和应用共同繁荣的产业发展格局。

 

此次,五部门对未来五年虚拟现实与行业应用融合发展的重点任务进行了详细部署。《行动计划》指出,要推进关键技术融合创新。以近眼显示、渲染处理、感知交户、网络传输、内容生产、压缩编码、安全可信等关键技术融合创新工程为牵引,做优“虚拟现实+”内生能力,强化虚拟现实与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数字孪生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叠加“虚拟现实+”赋能能力。推进云、网、边、端协同能力体系建设。支持产业链上下游协同、面向特定场景、具备商用潜力的应用技术研发。

 

加速多行业多场景应用落地。面向规模化与特色化的融合应用发展目标,深化虚拟现实在工业生产、文化旅游、融合媒体、教育培训、体育健康、商贸创意、演艺娱乐、安全应急、残障辅助、智慧城市十大行业领域的有机融合,推动有条件的行业开展规模化应用试点。

 

《行动计划》明确提出:推动文化展馆、旅游场所、特色街区开发虚拟现实数字化体验产品,让优秀文化和旅游资源借助虚拟现实技术“活起来”。开展行前预览、虚实融合导航、导游导览、艺术品展陈、文物古迹复原等虚拟现实创新应用,鼓励一二级博物馆、具有条件的旅游活动场所设置沉浸式体验设施设备。

 

一 · 博物馆的沉浸式体验

 

传统博物馆展示以单向的观看和解说为基础,让大部分参观者对着静止而冷冰冰的文物,难以知晓文物背后的历史场景。而不断发展的新媒体技术能够搭建数字场景来激活历史,和观众产生互动,给观众身临其境的沉浸式体验。当这种体验结束的时候,“观众仍然珍视它,因为它的价值就在他们心中,并且经久不衰”。

 

图片

(图片:博物馆丨来源:文旅规划设计联盟)

 

希望获得这种富有价值的、难忘的、引人思考的沉浸式体验,成为当前博物馆的发展趋势。打造沉浸式体验,需要融合博物馆的文化特点,结合概念设计、内容制作和各种数字科技,例如触控交互、体感交互、3D Mapping、动态投影、VR/AR/MR 、全息成像、多通道投影拼接融合技术等。依照现在的科技水平和艺术处理手段完全能把沉浸式体验做的更好。比如对重要文物进行3D扫描重新建模,让线上参观者可以通过随意旋转和放大欣赏高度还原的文物;并像国家宝藏那样为文物还原前世今生,改变枯燥乏味的文字朗读;或者像“头号玩家”那样,穿戴VR设备进入博物馆的虚拟世界。那么随着5G的到来,AR、VR和MR的应用将会像现在智能手机这样普及。真正的沉浸式体验会随着硬件和软件的普及而迅速发展。

 

图片

(图片:博物馆内部丨来源:文旅规划设计联盟)

 

新技术将为文物的展出提供一个无限的、最安全的网络空间。在这个虚拟空间里,哪怕将故宫这一百百八十六万藏品同时、全部投入展出,也并非不可想象的事,任意一件作品都可以随意变动、随意展览,全听观看者号令。让观众从视觉、听觉和触觉全方位去参观虚拟出来的数字博物馆,可想而知这样的体验,不仅仅是让观众们亲近我们的文化传统,它更会为文化艺术的知识生产专家们提供最佳的研究条件。

 

因此我们可以把5G,同时视作一片人类创造出的全新的“空间”。对所有的博物馆而言,将自己改造成5G博物馆都是一个必须面对的课题。不只是博物馆,对于艺术品而言,观看者的角度将被整体革命——艺术将不仅仅是“看”,更是参与、甚至与艺术家共同创作、共同完成。实际上,观众参与艺术展览已经不是什么新鲜话题,而恰好是近些年展览发展的趋势。

 

二 · 博物馆多媒体五大展项

 

越来越多的博物馆通过多种多媒体技术来展示博物馆,从而给参观者营造一种视觉上听觉上的全新的科技体验。博物馆多媒体展项有全息投影、互动投影、虚拟现实、三维立体、数字沙盘等。

 

(一)全息投影

全息投影技术利用干涉和衍射的原理,再现文物的三维图像,在空中展示,不仅可以全方位的观赏文物,还可以保护文物。全息投影技术共分为以下三种:1、空气投影和交互技术:可以在空气中投影出具有交互功能的图像。2、激光束投射实体的3D影像:利用氮气和氧气在空气中散开时,混合成的气体变成灼热的浆状物质,并在空气中形成个短暂的3D图像。3、360度全息显示屏:将图像投影在种速旋转的镜子上从而实现三维图像。

 

图片

(图片:全息投影技术丨来源:文旅规划设计联盟)

 

(二)互动投影

主要利用红外感应器和投影技术,让人们能够在投影区域内进行互动,打破了原本静态空间模式,让参观者在互动的过程中了解历史文化和解读历史文化。1、投影互动技术:当人们出现在投影区域内,只要你做出任何动作,投影内容都会出现变化,让你能够与虚拟画面进行互动。2、视频互动技术:利用液晶显示屏作为显示设备,当人们触摸液晶显示屏的周围时,视频动作捕捉系统就会捕捉人们在此区域的相应动作,而显示屏中的画面就会出现变化。

 

图片

(图片:投影互动技术展现丨来源:文旅规划设计联盟)

 

(三)虚拟现实

虚拟现实技术,简称VR,由计算机硬件、软件以及各种传感器构成的三维信息的虚拟环境,可以模拟出真实世界甚至是不存在的事物和环境,当人进入这种环境中时,会感觉到身临其境,还可以和虚拟世界的事物和环境进行互动交流,给人们带来了全新的感受体验。

 

(四)三维立体

利用数码合成技术制作神奇的三维立体画面,选择清晰的平面照片或底片,将它们扫描到电脑里,直接利用电脑里的三维立体制图软件进行配图和数字处理,用精度彩喷机打印出来,再用冷裱机装裱就可以了。

 

图片

(图片:三维立体图展丨来源:网络公开)

 

(五)多媒体数字沙盘

多媒体数字沙盘主要是利用投影机和沙盘模型,通过精确对位,制作动态平面动画,并投射到物理沙盘,从而产生动态变化的新的物理模型表现形式,这项设备是目前展厅中比较常见的。

 

图片

(图片:多媒体数字沙盘丨来源:网络公开)

 

三 · 中国博物馆的沉浸式探索

 

(一)故宫博物院

曾几何时,人们想起故宫,脑子里不再是一座威严肃穆的皇家宫殿,而是一枚在社交平台上狂刷存在的“卖萌专业户”。故宫的元素表中,增添了“萌萌哒”的雍正,皇帝同款的“朝珠耳机”,《我在故宫修文物》的纪录片,卖萌搞怪的VR体验、《韩熙载夜宴图》的APP……活泛如斯,自然深得年轻人的恩宠。

 

图片

(图片:全景故宫丨来源:故宫博物院官网)

 

1998年,“信息化”成了故宫博物院的热词。故宫资料信息中心成立于这一年,其中心任务就是利用信息技术,突破古建环境及文物保护等方面的局限,打破在展示、收藏、保护等管理机制和当时在工作方式上相对滞后的传统手工作业状态,使其尽快进入世界一流博物馆的行列。

 

2000年,“数字故宫”成立。同年故宫博物院就与日本凸版印刷公司合作,共同成立了故宫文化资产数字化应用研究所,以虚拟现实作品为载体,利用数字化技术,全面、直观地记录古建筑及文物的三维数据,相继完成五部大型虚拟现实作品——《天子的宫殿》《三大殿》《养心殿》《倦勤斋》《灵沼轩》,从建筑场景的展示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再现,再到文化氛围的表达,不断深入探索故宫的文化内涵。

 

2001年7月16日,作为“数字故宫”建设的起点,故宫博物院网站开通,故宫自身多了一种打开方式。故宫博物院网站目前平均每天的点击量在100万人次以上,在全世界博物馆网站中名列前茅。

 

图片

(图片:数字文物库丨来源:故宫博物院官网)

 

2016年是腾讯与故宫长期合作的第一年,故宫此次开放了包括经典藏品《雍亲王题书堂深居图屏》(又称胤禛十二美人图)、《韩熙载夜宴图》(局部)、明朝皇帝画像等IP,制成了《皇帝的一天》APP、《故宫大冒险》动态漫画中的卡通形象等。以“皇帝的一天”APP为例,该软件的受众定位为9至11岁孩子,目标在于让孩子们通过体验清代皇帝一天是如何度过的,以期他们以己观人,更加合理地规划时间。

 

但是故宫并不因此故步自封,止步不前。据了解,故宫网站想要在两个方面进行提升:一是外语功能的强化,让不同语种的的游客可以随时了解故宫文化;二是知识性和趣味性并重的强化,以期增强对青少年的吸引力。为此故宫工作人员不断将古建筑信息、文物藏品信息投放在网站、微博和公众微信号“微故宫”和“每日故宫”等更多平台来,传播到各个年龄层游客群体当中,让游客的参观更加便捷、轻松,也能让故宫爱好者足不出户就可了解更多相关信息。

 

图片

(图片:故宫展览APP丨来源:故宫博物院官网)

 

未来的博物馆,将是一个超级的VR数字博物馆,和具有实物展品的博物馆并存于世,但不同的是,在这个VR数字博物馆中的展品会囊括古今中外的所有文物。带上VR眼镜你将拥有整个文物世界。在VR数字博物馆中,你能看到自己感兴趣的一切历史文物。或许将来的VR博物馆可以做到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让每一位游客随心所欲畅享国内外的文物合集盛宴。

 

除了文物的展示,VR技术还能带着用户“穿越时空”,感受古代的人文气息,感受真实的秦砖汉瓦,感受古人的生活细节。

 

图片

(图片:故宫VR丨故宫博物院)

 

“故宫,本身就是一个世界级的超级IP。特别是这几年的变化很大、思路很新。通过各种周边创意产品,借助移动互联网,故宫已经迅速地吸引了新一代的年轻粉丝。”北京故宫文物保护基金会的创始理事、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如是说。当600岁的故宫决心放下身段,获赞不仅仅是其巨大的盈利,还有外界对其文化传播能力、开放的心态和坚持不懈的态度的由衷赞叹。

 

(二)敦煌莫高窟

“神秘敦煌”文化展利用数字科技呈现了7个极具艺术意义的1∶1复原石窟,有别于以往“纯平面”、“静止型”的观展方式,以360度的动感“飞天壁画”给予参观者沉浸式的感官震撼。

 

图片

(图片:“神秘敦煌”文化展丨来源:文旅规划设计联盟)

 

(三)开封博物馆

《清明上河图》通过数字化的演绎,在环形的大屏幕上成为流动的图景,大屏幕前还设有可触碰的小屏幕,观众通过手动点击,这些小屏幕就会以方言或现代语言进一步解读《清明上河图》中所示内容。数字短视频《十千脚店门口酒店伙计》就是用开封话将图中酒店伙计的送餐业务绘声绘色地描述成现代生活中的外卖业务,让观众一下子就对历史有了一个新的体验。

 

图片

(图片:数字化《清明上河图》丨来源:文旅规划设计联盟)

随着科技进步,展览的多样性,观众对展览的要求和趣味也越来越高,人们对博物馆、美术馆的数字化的需求可以说已成为文化刚需。而藏品数字化应用的开发本身对博物馆、美术馆来说也具有深刻的意义,它不仅仅是一个宣传展馆的平台,还可以形成一种展览文化。在观展成为一种文化和时尚之后,博物馆、美术馆的藏品可以更好地发挥其文化、历史与教育价值。

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前沿方向,虚拟现实(含增强现实、混合现实)是数字经济的重大前瞻领域,将深刻改变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产业发展战略窗口期已然形成。为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相关部署,提升我国虚拟现实产业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激发产业服务体系创新活力,加快虚拟现实与行业应用融合发展,构建完善虚拟现实产业创新发展生态,制定本《行动计划》。

 

同时,当前博物馆正在利用科技的力量,让传统焕发新生,尤其是具有主题融入性、实时互动性、公众参与性的互动艺术装置,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表现形式,出现在博物馆,成为网红打卡点之后,博物馆变得年轻化、富有艺术创造力。其通过创造艺术化的沉浸式空间,使游客徜徉博物馆,沉浸式了解历史,对知识产生敬畏之情。当然针对博物馆的社会效益始终是博物馆未来发展建设的主题,要在文物保护的基础上重视内容与场景的融合创新,文化氛围的科学营造,艺术引领的审美品味。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三亚市西河西路2号文体大楼三楼 0898-88666125
Copyright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琼ICP备19004074号-1
  • 三亚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