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博物馆作为典藏人文自然遗产的文化教育机构,肩负传承历代人类智慧结晶与科学文化成果的重要使命。博物馆承载着城市的历史与记忆,在城市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对于城市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国家战略推动下,各地博物馆纷纷开始探求新的发展路径,借助于新兴技术越来越多的博物馆走红于网络,受到Z世代消费群体的欢迎与广泛参与。
对博物馆来说,如何让展品为更多人观摩、学习,不仅关乎自身经济效益,更同社会面范围内的文化效益息息相关。“博物馆+科技”的发展模式,可助力传统博物馆向数字博物馆转型,将传统游览路线升级为种类丰富的沉浸式体验项目,实现为博物馆吸引更多观光客的目标,是实现上述目标的有效手段之一。
摘 · 要
本篇通过剖析国内外典型沉浸式博物馆的打造案例,深入其宣传方略、布展方式、互动项目、周边产品等方面,对数字博物馆的展区设计与谋划思路提出参考建议与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一 · 数字场景:利用赛博空间重现往昔
立足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博物馆为更好履行公共文化服务职能,需创意化革新展馆基础设施与体验项目,利用AR、VR、全息投影等科学技术手段诠释艺术作品、馆藏文物,通过开设数字展厅、虚拟景区等服务,给予游客全新的视觉体验与游览深度。
(一)依托数字技术,演绎历史故事
当数字技术融入历史故事讲述时,往往能够起到化静为动的效果。数字技术能够唤醒某个沉沉睡去的时代,在光影流转间为历史故事的演绎注入灵魂,让历史事件深入参观者的灵魂,从而激发他们的批判性思考。
举例来说,位于柏林的犹太人纪念馆便巧妙依托科技手段,开辟出一条直面战争苦痛的“时间隧道”,将那个战火纷飞、妻离子散、社会破碎的历史画卷重现于观者眼前,振臂高呼“珍惜和平、反对战争”的永恒时代主题。
(组图:犹太人纪念馆丨来源:网络公开)
在这里,参观者由博物馆的线性楼梯浸入下来,随时可触摸或移动该帘幕,而帘幕也会像灯光雕塑一样,实时呈现光影的流动与变幻。参观博物馆之初,每位游客都会收到一个装有存储介质的浓缩咖啡杯。通过将杯子放置在交互式桌面上,可以控制沉浸式360°投影的顺序。四个动画,每个人都讲的经典述一个不同的关于咖啡的故事,在虚拟的一天,光影、阴影和历史黑白照片,以及当代图像,滑过他们外观。在这里云代表运动和反射,透明度和时间维度,最后,每个故事也都在世界中再次消失。由此一来,即便是对展陈内容一无所知的参观者,在浏览了整个馆后,也能够总结出整体的逻辑框架,并记住部分游览过的细节和知识点。
(组图:犹太人纪念馆丨来源:网络公开)
(二)巧用建筑语言,呈现历史渊源
博物馆的外观建筑并不是沉默无言的死物,它们同样有自己的语言。在参观者游览的过程中,建筑物的外观构成了参观者对博物馆的第一印象,而建筑物的内部构造则同游览路线相关,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参观顺序,与游览体验。故而,善用建筑语言,能够在潜移默化间向参观者传递当地的建筑文化风格,加深观众对特定展品的印象。
例如,2019年3月正式向公众亮相的卡塔尔国家博物馆 (National Museum of Qatar) 。在著名建筑设计师让·努维尔(Jean Nouvel )主持营造下,通过别出心裁的建筑布局展开为参观者展开巍巍壮观的空间立绘,再现卡塔尔的瑰丽历史。
(图片:卡塔尔国家博物馆丨来源:网络公开)
卡塔尔国家博物馆内蜿蜒的展馆长廊长1.5公里,透过一系列独特且包罗万象的环境,带领访客步入一场旅途,从建筑空间、音乐、诗歌、口述史学、气味、考古文物、画作、纪念艺术电影等,生动演绎着属于卡塔尔的故事。馆内的11个陈列展馆,带领访客穿越卡塔尔从数百万年前的一个半岛,演变成今天现代多元的国际城市的一段漫长历史。卡塔尔国家博物馆不但展现了这个国家丰富的文化历史和卡塔尔人的美好理想,同时促进探索、创意和社区交流,为当地提供多样的教育机会,更将卡塔尔国家的文化愿景推向国际舞台。
(图片:卡塔尔国家博物馆丨来源:网络公开)
在“卡塔尔的起源”展区集中展示了该地区远古七个不同纪元的植物和动物化石。由克里斯托夫·谢松(Christophe Cheysson)创作指导下制作的影片《起源,2018》(The Beginnings, 2018)向观众展示了半岛形成初期的生命形态,并通过数字技术将早已灭绝的动植物及消失的景观鲜活地呈现在观众眼前。而“卡塔尔的自然环境”则展示了各类土壤植物及动物的标本和模型,包括阿拉伯剑羚、沙丘猫、杀人蝎、以及鱼类中体型最大的长达9米的鲸鲨。在导演克里斯托夫·谢松和传奇电影制片人雅克·贝汉(Jacques Perrin)创作的万花筒一般的影片《陆地和海洋,2017》(Land and Sea,2017)中,飞鸟布满了50米宽的天空,鱼群在深处游动,风暴震撼感官。
(组图:卡塔尔国家博物馆丨来源:网络公开)
二 · 艺术场景:媒体技术焕活遗产
三维全景、虚拟现实等技术给馆藏文物的保护利用带来了诸多便利和可能性,其配套的沉浸式体验展区以及衍生文创产品则有效拉近了博物馆与观众、文物与观众之间的距离。
(一)提取关键元素,延展交互设计
数字技术拓展了文物展品的存在空间,让观众与文物有了另一种形式的接触与互动。
例如,与北京顺利举办的“宫里过大年”数字沉浸体验展,便选取了故宫历史及文物中蕴藏的过年元素,运用数字投影、虚拟影像等方式形成节日与观众的互动。在这里,憨态可掬的门神可以眨眼微笑;还有数字代码生成的璀璨烟花相映绽放。再早一些,借助8K超高清数字技术、4D动感影像,传世珍品《清明上河图》被打造成可沉浸体验、可传播分享的新型艺术展演。在展馆中,游客变为画中人,一览汴京风光。如今,提起这些展览,仍有观众赞不绝口:有些珍贵文物确实不适合长时间展出。借助高科技,它们便可以“活起来”,也变得更直观、更贴近普通观众的日常生活。此外,在“故宫社区”App中,用户可以“建造”属于自己的房子,创造线上数字生活,通过发表文章完成任务等方式获取积分,使用积分及经验值升级“专属府邸”,吸粉无数。
(组图:“宫里过大年”数字沉浸体验展丨
来源:故宫博物院官方微博)
(二)融合节日元素,开启“元宇宙”热潮
近几年,伴随“元宇宙”热潮,关于虚拟数字人物的探讨火热来袭。虚拟数字人物以其精致的面容、流畅的动作和超写实的面部表情“出圈”,未来有望依托于AI人工智能技术拥有自主学习的能力,更好地在博物馆、企业展厅、文旅景区等场景发挥价值。而“传统节日+元宇宙”的奇妙组合,往往能够为博物馆带来意想不到而又异彩纷呈的沉浸式项目与活动。
举例来说,中国国家博物馆首位数智人“艾雯雯”,便是数字博物馆在元宇宙方面探索的成果之一。“艾雯雯”的形象制作和“听说读写”等AI能力,依托于腾讯新一代多模态人机交互技术。艾雯雯拥有超强的自学习、自适应能力,能够不断更新、丰富自己的知识库,以国博140多万件馆藏为基础,构建丰富的知识储备和互动技能。她日常穿的“新青年”T恤,字样来源于国博馆藏陈独秀创建的《新青年》封面,展示了新时代新青年的精神信仰;在展厅“穿越”后的汉代少女形象参考国家博物馆正在展出的“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展”相关服饰和妆容,肤如凝脂,巧笑倩兮,身着素雅襦裙,红色丹脂点唇,耳畔戴珍珠耳饰,发间别金银簪子,尽显汉代女子之温婉,展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
(组图:数智人“艾雯雯”相关图片丨来源:网络公开)
三 · 抽象场景:可视展现内心世界
博物馆的馆藏文物经过活化,可主动向观者言说属于它们那个时代的故事、它们如何诞生的故事以及它们的作者的故事,而借由声光电等科技手段渲染衬托,原本尘封于时间长河中的作者内心世界的故事,也将如同画卷般在观者眼前徐徐展开。
例如,开设于伦敦南岸开幕的梵高博物馆“遇见文森特•梵高”沉浸式展览便是可视化作者内心世界的成功一例。
(一)解谜式游览画中场景
经由陌生化处理的标语“请务必触碰!(Please, do touch!)”是贯穿整个“遇见文森特•梵高”沉浸展的主旨。在这里,结合了沉浸式装置、博物馆对梵高的研究、梵高的个人书信,将梵高的短暂的一生以多感官的形式展现给参观者。在这里,参观者可以走进梵高作品的大型复制品,感受作品中梵高的笔触,通过这些画作了解梵高在荷兰度过的童年,他在巴黎和法国南部小城阿尔勒的脚步,在圣雷米精神病院度过的生命最后的时光,以及他在麦田里迎来的死亡。让观众在移步与触摸间,沉浸于梵高的艺术世界。
(组图:“遇见文森特•梵高”沉浸展 丨来源:网络公开)
(二)调动多感官开启人景交互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遇见文森特•梵高”将梵高画作里的部分场景及梵高的真实生活场景还原到现实中。参观者可以在《吃土豆的人》(The Potato Eaters)里的餐桌上坐下,倾听梵高的一堂艺术课;在梵高卧室的床上坐下拍一张自拍,探索梵高画中也是他实际在阿尔勒居住过的“黄房子(Yellow House)”;也可以用梵高自画像的风格为自己作一幅自画像。此外,参观者可免费获得一份由梵高以及他最亲近的人解说的音频指南,内容以梵高博物馆收藏的梵高私人信件为基础,音频指南有儿童(8-12岁)和成人(13岁以上)两种版本。
(组图:“遇见文森特•梵高”沉浸展 丨来源:网络公开)
编者后记:在数字技术的加持下,博物馆数字化的进程正在狂飙突进。馆藏产品在数字技术的帮助下,能够以更清晰、更全知、更近距离的展示在观众面前;场馆建筑的建筑语言得到进一步激发,能够同观众发生实时交互,带给他们个性化的游览体验与项目感受;数智人摇身一变成为博物馆讲解员,向观众揭示博物馆“元宇宙”的梦幻奇境。
而在未来,随着数字技术的进一步成熟,观众将有望从数字技术的间接使用者升级为数字技术的直接体验者,以更加透明公开的方式同馆藏珍品“对话”,在博物馆游览路线、展区设置、周边产品设计方面拥有更大限度的自主选择权。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卜希霆认为,数字技术大大丰富了博物馆的新形态,进一步提升观众体验。未来,随着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人工智能、云计算等优势将更加突显,虚实融合技术将进一步推动博物馆向沉浸式博物馆跃进,为博物馆的多元化呈现和体验带来更多惊喜。沉浸式博物馆以观众体验感为核心,充分调动观众的生理尺度和心理尺度,以极强的参与性、交互性带给观众不一样的感受,是传统博物馆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