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消失的龙泉寺

字号:T|T
2023-09-10 16:51 来源:中国文物报
图片

发现的残块

 

前一时期,山东省滕州市文物工作人员接到电话,说在滕州市龙阳镇龙山上发现了几块残碑,而且很可能年代久远,有一定的研究价值。这一线索让我们很是兴奋,立刻赶到位于滕州城北的龙阳镇龙山上,发现确有五六块残碑零零散散的遍布在山上。 

滕州市文化局文物科工作人员对文物考究有着多年的丰富经验,观察后他们给出了初步意见。这个残碑字迹风化很严重,必须用传统捶拓方法,把碑文显现出来,才能进行考证……经过一系列的清理和捶拓后,碑文上出现了“重”和“修”的字样。根据现场找到的这几块残碑拼接在一起,经过技术处理后可以清晰地看到,“重修龙泉院记”的字样。 

提到“龙泉”二字,不免让很多人想到了滕州市有很多地方都以龙泉命名,比如龙泉广场、龙泉街道、龙泉路、龙泉月饼,还有龙泉古塔。龙泉塔,是滕州城的标志性古建筑,位于滕州城的东面,是滕州古滕八景之一。

据说龙泉塔的历史已有千年,专家推测为唐宋时期所建。塔高43.35米,有九级,是木质架构,外体为青砖砌筑,造型呈八面八角,塔顶有一宝葫芦,塔身悬挂金玲,风动传声。期间,龙泉塔多次经过维修。按照常理说,这塔不离寺、寺不离塔,巧的是这一塔一寺又都带龙泉二字,龙泉塔、龙泉寺院。它们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关系?如果有关系,这一个在滕州城市区的城东、一个在城北的龙阳镇龙山上,相隔几十里,它们怎么会相隔得如此远?

 

图片

龙泉塔

 

根据掌握的史料记载,龙泉塔是因在此北面,有一座龙泉寺而得名。龙泉塔因龙泉寺而得名?难道还有一个龙泉寺?滕县城怎么会有那么多的龙泉寺?龙泉塔北面有,城北龙阳镇龙山上还有残碑。据介绍,龙泉寺不光在滕州市有,历史上在全国各地有很多龙泉寺,据不完全统计,叫龙泉寺的寺庙在我国有45座,分布在全国各地,每一座龙泉寺都有着各自不同的历史故事。根据明万历十三年的县志记载,至少在明代万历年间,滕州共有四处龙泉寺,一处在当时的滕县城东南四十里,叫辛集的地方,现在已经不属于滕州的行政区划;第二处在滕州城的东边一里许,就是龙泉塔附近的龙泉寺;第三处在城北,距当时滕县城二十五里外的龙山上;还有一处是处在被称作龙域的地方。依据塔不离寺、寺不离塔的说法,这龙泉塔下边难道有一个龙泉寺?对于现在的滕州人来说大都不记得了,只是看到龙泉塔孤零零地矗立在此。 

为了进一步了解龙泉塔下究竟有无龙泉寺的存在,我们寻访了居住在滕州城的许多老者,得到的答案大都一致:没听说过、不知道。只要是滕州人,几乎都知道龙泉塔,但是提到龙泉寺,便无人知晓。 

为探究竟,我们决定从史志里查找线索。滕州市史志办负责人告诉我们,根据滕县志记载,龙泉塔下确有龙泉寺,龙泉寺当时的规模,非常宏丽。史料上的记载,当年县城地图上的标记,可以肯定地说龙泉塔下确实有个龙泉寺。既然知道有寺了,那一系列的问题也随之而来,龙泉寺是什么年代建的?又为什么消失了? 

 

图片

《滕县志》相关记载

 

古塔俗称龙泉塔,是我国“密檐式”宝塔的佳作,被古人命名为“塔影高标”,又称浮屠峙玉,具有很高的美学、建筑研究价值,堪称我国古代建筑的珍品。龙泉塔建于何时?由于年代久远资料散失,至今仍无定论。不过,在清道光《滕县志》中有以“浮屠峙玉”为题的诗“:久随韦肇快提名,卓立龙泉奠此氓。翠邑群峰齐毓秀,影浮七级独含情……”诗中所提到的“龙泉”也就是龙泉塔。龙泉塔紧挨着贯穿县城的古驿道,车水马龙、人山人海,有的人登塔观景,有的人则驻足瞭望,他们留下了许多诗词佳作来称颂这座古塔。清代大学士刘墉曾来滕州看望他的恩师赵诚品,赵诚品带他游览滕州景观。当他登上荆河湾旁的龙泉塔,眺望古滕美景时,刘墉内心十分震撼,这才有了“南望微湖怀夜月,北瞻龙岭仰晴云”的千古名句。 

龙泉塔的“龙泉”二字由韦肇所题写,这在《滕县志》中有记载。韦肇是唐大历年间的中书舍人,秘书少监,是在文化建设方面很有权威性的人,为提高塔的知名度,找他题写“龙泉”二字,也在情理之中。从事地方文化研究的颜先生告诉我们,根据这段史料记载,说明唐代中期就开始建造龙泉塔了,龙泉寺根据有关的地方上的传说,和老人们的世代相传,始建于唐代初期或者唐代中期。据史书记载:“又大泉水,时漂民居,故建塔以镇之,龙泉之名盖亦有自云。”由此可见,龙泉塔的塔名可能与泉水有关。 

史书上并没有记载是唐代建造,现实中也没有原来寺院的任何痕迹,这些结论只能作为推断。难道寻找龙泉寺就只能停留在推断和猜测的层面上? 

在继续查找资料的时候,我们翻看到了1989年重修的《滕县志》,意外地发现,在对“滕州古石刻石雕”类别的编撰当中,有对龙泉寺石经幢的记载:“龙泉寺石经幢,原存龙泉寺旧址,现存滕县博物馆。经幢呈六边形,残高113厘米,正面为高浮雕力士像及天王像一尊,建于唐代。”滕州市文化局文物科负责人清晰记得,这座雕像是1983年夏天,由已故的博物馆馆长和一位陈先生从龙泉寺的旧址发现的。上面有莲花座、下面是一个力士,上面是一个石经幢,发现以后在王家祠堂展览,1995年被安置到滕州博物馆内。 

石经幢是古代佛教石刻的一种。这个雕饰一赤身露腹力士,以头肩顶负着幢座,双手向上作支撑状,颇有一番意趣。实物为证,在龙泉寺旧址出土的石经幢,由此断定龙泉寺应为唐代寺院。据专家说,龙泉寺内能存有如此幢身高大,形体华丽,雕刻精美的石经幢,除了显示唐代完美的雕刻艺术风格外,也足以证明这个寺院在当时的规模之宏大。 

 

图片

 

关于龙泉寺仅有的很少的史料记载:龙泉寺规模很宏丽,从远处便可望见那黄墙壁瓦。进入寺院,可见正中大殿轩昂,殿内供的佛像栩栩如生,碑房里各种碑刻琳琅满目、风雅古朴。据介绍,龙泉寺院当时的规模很大,走出了滕县城的东门,离东门大约一里的地方建有龙泉寺,它是坐北朝南的一座寺庙,北边以龙山为自然屏障,南边利用荆河西流作为它的玉带,认为是一处风水宝地,许多住持法师曾云游来此弘法传禅。在走访枣庄佛教协会理事郭东方时,他告诉我们据佛教内人士说此寺院建于唐兴于宋。在宋朝的时候,龙泉寺内的僧众已达七百多众,所以规模应在七八十亩至百亩地之间。 

塔铃清脆、樊歌萦绕,见证着那个历史辉煌年代的壮观景象。如此恢宏壮观的禅寺,如今怎会荡然无存?这么大的寺院又是如何消失得毫无踪影?一般大的建筑物毁灭性地消失,无非有两种原因,一种是天灾,一种是人为,历史上有过几次破坏性巨大的灭佛运动,拆除寺庙,让僧人还俗,并称“三武一宗”灭佛,难道是当时的灭佛运动彻底毁了龙泉寺?三武灭佛那是在唐代之前,南北朝时期有个魏武帝,还有唐朝的两个武帝,指的是唐代以前,但这座寺庙和塔,恰恰是在那之后建的。也就是说这种可能性是不存在的。 

龙泉寺究竟毁于何时,文献上没有记载,现在只能从龙泉塔上找一些文字记录。塔身的东南侧,有宣德年间千户蔡佑写的《重修龙泉塔碑记》,碑文中记载,在县城东部一里左右,龙泉寺的西边有龙泉塔,千户蔡佑和僧人无闻共同来组织建设重修,无闻是禅寺的僧人,说明龙泉寺在宣德年间还是存在的。滕州得名于水,泉水众多,历史上几次黄河改道也途经这里,而且这里的老人们也曾经流传过“塔寺顶上挂杂草”的传说,说的就是当年洪水的厉害,难道龙泉寺是被洪水冲垮淹没了?根据查询资料推断,龙泉寺要么毁于战火,或者年代久远失修,或者毁于地震,现在不复存在,这几种说法只是推测,无资料记载。 

一直以来,佛塔都是我国古代建筑众多类型中的一种。矗立在滕州的龙泉塔,像是一个历经磨难、饱经风霜的巨人,它以顽强的毅力,经受住了岁月和灾难的考验。龙泉塔见证了康熙七年8.5级的剧烈大地震,也见证了1938年悲壮的滕县保卫战。 

现如今的龙泉塔已经成为四面八方游客的景点。“高塔影留夕照,龙泉从今耀天”,龙泉塔这座千年佛塔已不再是善男信女们的精神所有,而以容光焕发后的新姿屹立在滕州这块古老的热土上,沐浴着新时代的阳光,重现了刘墉诗中“南望微湖怀夜月,北瞻龙岭仰睛云”的意境,成为滕州著名的旅游胜地。 

一千多年的风风雨雨、刀光剑影中,龙泉寺经历了怎样的兴盛与败落,又遭受过多少致命的洗劫,如今都无从知晓。只有这巍巍龙泉塔,成了滕州的城市地标。如今经过多次修缮的龙泉塔,英姿勃发,鸟瞰全城,为正在腾飞的古县城平添了不少风韵。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三亚市西河西路2号文体大楼三楼 0898-88666125
Copyright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琼ICP备19004074号-1
  • 三亚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