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寿岩:从采石场到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字号:T|T
2023-09-10 16:33 来源:文物之声

从采石场到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万寿岩遗址探索实践的点点滴滴,也是波澜壮阔的时代缩影。

 

万寿岩位于三明市三元区岩前镇岩前村。因为富含石灰石,被三明钢铁厂买断作为矿山,从20世纪70年代起,开采了近20年。

 

以当年三钢的产量,万寿岩仅地表上的石灰石储量,就可供三钢开采使用100年。万寿岩石灰石的品位之高,三钢集团至今都没有找到同样品位的替代矿山。万寿岩是他们心中难舍的“宝”。

 

万寿岩同样是当地老百姓眼里的“宝”。1998年,由当地百姓五老叟出面,联名写信给文物部门,坚持表示“山上有宝”,要求保护山上的文物古迹。

万寿岩考古队与三钢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考古期限约定。1999年9月,考古队发现大量的石制品和哺乳动物化石。尤其是船帆洞发现了人工石铺地面、排水沟槽等旧石器时代遗迹。

 

2000年1月1日和1月25日,时任福建省代省长的习近平先后就万寿岩遗址保护作出两次重要批示,指出:“万寿岩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作为不可再生的珍贵文物资源,不仅属于我们,也属于后代子孙,任何个人和单位都不能为了谋取眼前或局部利益而破坏全社会和后代的利益。”

 

这份批示一锤定音,在要“保”还是要“炸”之中获得新生的万寿岩,仅清理矿渣就清了将近30万吨。昔日采石场,今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国家4A级旅游景区,走出了自己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图片

万寿岩遗址(林文斌|摄)

 

带着责任推进保护利用

万寿岩遗址是幸运的文化遗产,是罕见的重要史前遗存,学术价值重要,文化内涵丰富,我们要心怀敬畏、如履薄冰,带着责任推进保护利用。

 

万寿岩远古先民为了更好地适应自然、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进行了艰辛探索。这种探索至少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一块人工铺就的石铺地面。船帆洞下文化层距今4万年的人工石铺地面为全国首次发现,是人类建筑的萌芽状态。

 

二是一条因势利导的排水沟槽。在人工石铺地面西北侧和岩壁交接处,有一条大约5米长人工开挖的“L”形排水沟槽遗迹。利用钙板的自然倾斜面引水,最终注入一个自然下渗的漏斗形洞中。观察也证实,这条排水沟槽两壁有明显的刮痕。

 

三是一件韵味无穷的鹿角饰品。船帆洞内出土的这件鹿角饰品,一头磨平了,另一头下端呈“八”字,可惜出土后残缺,“八”字上方有一圈明显的割痕。这件精美的鹿角饰品,打上了原始艺术的烙印。

 

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全国百项大遗址之一,三明市全力做好万寿岩遗址保护研究利用工作。2020年8月,保护管理机构升格成了市政府直属事业单位——三明市万寿岩遗址保护中心。万寿岩遗址建成了旧石器时代专题博物馆、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成为“三明实践”典范之地。

 

遗址保护,规划先行。2002年5月,委托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编制《福建省三明万寿岩旧石器时代遗址总体保护规划》,2005年1月通过国家文物局批复,并经过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实施。此后,又委托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编制了《万寿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2021年2月和6月,三明市委、市政府先后制定《关于进一步推进万寿岩遗址保护研究利用的工作方案》《关于进一步提升万寿岩遗址保护研究利用能力和水平的若干措施》,列出32项具体任务。

 

遗址保护,立法推进。2001年,三明市政府制定出台了《万寿岩旧石器时代遗址保护管理规定》,划定了保护范围。2017年,三明市人大以地方立法的形式出台《三明市万寿岩遗址保护条例》,使万寿岩遗址保护和利用有法可依,这是三明市第一部关于历史文化保护方面的地方性法规。

 

遗址保护,科研支撑。建立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万寿岩科研科普基地、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万寿岩遗址教学实践科研基地、厦门大学历史与文化遗产学院万寿岩遗址科研科普基地,依托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资源提高万寿岩遗址学术研究水平。

 

从贾兰坡、张森水到高星,中国旧石器一代又一代专家学者长期关心与厚爱万寿岩。实地调查、专家评审、库房辨别……今年以来,高星团队多次赴万寿岩遗址,重要发现浮出水面,让万寿岩终于梦圆。

 

带着情怀做好文化事业

文化事业需要有文化的人去干,但没有情怀是干不好文化事业的。

 

风展红旗如画!万寿岩遗址所在的三明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三明是新中国共产党亲手缔造的一座城市。三明的特点,归结起来,就是红色三明、工业三明、绿色三明、文明三明。这里是红军长征的出发地,这里是小三线建设的工业基地,这里是中国最绿省份的“绿海明珠”,这里是全国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的发祥地。

 

古老而又新生的万寿岩,其实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典型代表。万寿岩是三明国家郊野地质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土资源部公布的第一批国家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集中产地。在万寿岩20万年的文化之中,还包含有唐代闽王的开闽文化、宋代翠云书院的书院文化、宋代淳化寺的寺庙文化,还有明清的古建筑等特色文化。周边还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忠山十八寨、全世界面积最大的栲林——格氏栲。

 

文化遗址最重要的是要有文化味。以万寿岩为纽带,一方面,挖掘地域深厚、多样的文化资源,丰富万寿岩文化内涵,从点到面,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文化胜景;另一方面,在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无法新上建筑、办公场所非常紧张的情况下,专门腾出了一幢楼,设立万寿岩图书馆(档案室),力争逐步建成史前考古的专题图书馆。

 

文化需要慢下脚步、静下心来品味。近三年来,万寿岩在遗址公园内的重要景观节点,增加风雨长廊、亭台桌椅点缀其间。全国劳模、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林业专家王源楠,在万寿岩遗址确定保护之初,就帮助在遗址核心区部分区域种植苗木,缓解原三钢开采矿区存在的绿化压力。2021年1月,王源楠又将这些已经初步成林的40亩苗木无偿捐献给万寿岩遗址保护中心。如今,源楠林不仅被打造成万寿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内有着特殊意义的文化景观,还成为民间保护万寿岩遗址青山绿水的又一个动人故事。

 

文化需要提升品牌的知名度、辨识度。万寿岩全力推动品牌保护和提升工作。针对抢注“万寿岩”商标以及公司名称碰瓷“万寿岩”乱象,万寿岩遗址保护中心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施之以法,积极应对维护权益。同时,作为立法调研点,积极通过省、市人大向国家呼吁予以修法。

 

最终,万寿岩遗址保护中心作为“万寿岩”商标品牌统一管理运营主体身份得到明确。历经3年,多个类别被3家企业抢注的14件“万寿岩”商标全部回归,为活化利用万寿岩资源扫清了障碍,为万寿岩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打造品牌形象,讲好品牌故事,还需要做好包括文创在内的整体设计。立足万寿岩文化特色,与中央美术学院等各个团队合作,为万寿岩景区重点雕塑、标识标牌、建筑风貌等进行全方位设计,有效提升了万寿岩景区的品牌影响力。万寿岩“阿福”形象在厦门大学举办的万寿岩出土文物展一经推出,就迅速成为“网红”。

 

带着使命促进文旅融合

从万寿岩到万寿岩遗址,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到国家4A级旅游景区,新时代赋予万寿岩新使命。

 

充分利用万寿岩优势,发挥新思想和旧石器“两个宝贝”的品牌效应,增强万寿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三明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三钢万寿岩学院“三驾马车”的带动作用,提升研学教育、党政培训、文化旅游、体育康养“四大重点”的服务水平,全力推进万寿岩保护、研究、利用工作。

 

快步建设,提升设施。2019年,委托北京巅峰智业旅游文化创意股份有限公司编制《万寿岩文旅融合发展总体规划》。以万寿岩为主要空间载体,创意再现远古人类的生产、生活场景,打造以史前文化为特色的高品位文化旅游区。

 

远古生态森林、虫珀博物馆、考古研学营地、房车营地、岩下花海、野人部落、景区道路提升等20个重点项目全面铺开。做好景区建设,完善功能配套,优化美化环境,聚集人气,拉动消费,以文旅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2020年万寿岩文旅小镇景区被评为4A级景区,成为网红打卡点。

 

策划活动,聚集业态。机器人大赛、无人机大赛、郊野马拉松、音乐荟……年复一年,月月有活动,周周有主题。作为福建省对台交流基地、科普教育基地、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现场教学基地等,结合中小学生研学,万寿岩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已成为集遗址展示、科普教育、学术研究和生态旅游于一体,以考古为特色的主题遗址公园。

 

万寿岩文旅融合发展,使万寿岩遗址不仅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还成为新时代党性教育的重要阵地,不仅成为古人类文化知识传播的窗口,还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不仅成为三明名副其实的“后花园”,还成为海峡两岸的文化桥梁。

 

先有三钢,后有三明。在三明市区的三明钢铁厂,作为福建省钢铁龙头企业,也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具备年产钢能力1200万吨,入选“2022年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名单”,继万寿岩文旅小镇之后变身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万寿岩和三钢的前世今生故事,是习近平批示要求“做到保护文物和发展生产两不误”最好的诠释。过去,三钢是万寿岩的开采者和破坏者;今天,三钢是万寿岩的保护者和利用者。三钢把集团内涉及文旅的200亿元资产进行了有效整合,成立了三钢闽光文旅公司。依托三钢万寿岩学院,万寿岩成为三钢闽光文旅公司发展的最重要板块。

 

2021年,万寿岩遗址博物馆登记在册的接待游客达22万人次。今年2月以来,游客再次增长,回到甚至超越2021年的水平。

 

从考古发掘、文物保护到文旅融合,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文物保护关系,如今的万寿岩遗址有一个更为远大的目标:

建设5A级景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推动万寿岩遗址成为全国考古遗址公园标杆、南方旧石器研究中心和国家级海峡两岸交流基地。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三亚市西河西路2号文体大楼三楼 0898-88666125
Copyright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琼ICP备19004074号-1
  • 三亚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