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博物馆之江馆的3楼,设有5个主题文化馆,宋韵文化馆是其中之一。
“最后一件进展柜了。”
8月26日11点26分,宋韵文化馆的策展人之一杨霞发来微信,湖北省博物馆出差到杭州的青花四爱图梅瓶到位。宋韵文化馆展示的文物们,集结完毕。
青花四爱图梅瓶
元(1271-1368年)
湖北省博物馆藏
最近几年,宋韵这个词逐渐被大家所熟识。提起宋韵,有人会想到点茶,会想到苏东坡、王安石,会想到德寿宫……
宋韵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关注宋韵?
“策展之前,我们做了个调查。近年来做过大大小小的宋韵展,大多偏重在宋代的生活美学和器物审美上。而之江馆的通史馆、海洋馆、青瓷馆里都有宋文化的呈现。宋韵馆怎么选角度、选文物,怎么区别?”
宋韵馆的策展团队又是如何呈现的?
走进序厅,灯光亮起的那一刻,墙面上,满眼都是“宋”。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是岳飞的豪情万丈;“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是王安石的胸怀开阔;苏轼、文天祥、米芾……一个个熟悉的历史人物和他们的代表诗句、影响后世的思想,逐一出现,在画面中跳跃。这里的人物签名,主要是从书法帖中提取的,是他们的亲签。
名字汇聚成“宋”,他们的思想成就、诗词佳句等汇聚成“韵”,定格的那刻,仿若宋代的时空之门被推开,散落在历史长河里的星星点点凝结成大大的“宋·韵”,华夏群星闪耀,“背诵默写团队”也向我们走来。
看第一单元前,先掌握一组数据。
宋韵馆面积860多平方,展出文件191件(组),一级文物22件。向上海博物馆、台州市黄岩区博物馆、江苏镇江博物馆、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馆等省内外29个博物馆借展,很多文物在杭州的出差时间很短,比如宋画马麟《楼台夜月图》,10月8号回上海博物博。
第一单元很“红”,这个红,是南宋宫墙的岱赭红。
“定风波·时代与思想的奔流”——单元名也很宋。
“每个单元的标题都是用词牌名开头的,副标题是内容说明。宋词是大家所熟知的,词牌名本身也特别美,这样的标题组合,既能拉近观众与宋代的距离,又能讲清楚这个单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宋韵馆展出的一级文物,以及从各家博物馆借展的镇馆之宝,大部分都出现在这个单元。
第一件文物是什么?
《国朝诸臣奏议》。展开页上写着“国朝诸臣奏议卷,第五十四”,奏议是古代臣子上奏帝王文书的统称,这篇是傅尧俞写给宋哲宗《论张舜民罢言职》。
《国朝诸臣奏议》
(宋)赵汝愚辑
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馆藏
这件来自宁波天一阁博物馆藏的一级甲等文物,是中国古代按门类编纂的断代奏议中篇幅最为繁浩的一部诸臣奏译文书合集,收录了北宋243位官员所上的1631篇奏议。
宋代的臣子这么喜欢给皇帝提意见?宋代尊重文臣士大夫,“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宋代,以严格的文化考试成绩,来决定一个人能不能做官、能不能参与国家管理,并把进士出身的文官作为国家管理人员的主要来源。
这就是科举制的变革,“取士不问门第”,无论你出身哪个阶层,平民子弟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进入官场为国效力。
参加考试的人多了,考题难度也随之增加,最终的考试地点也到了集英殿,皇帝亲自考。
科举创制打破了原有的阶层界限,选出来的精英们,遵循着严格的文官制度,逐级选任、考核、升迁。
文人士大夫的政治和社会地位空前提高。以范仲淹为代表的士大夫群体,开始兴办学校、培养人才,树立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崇高理想。
越窑青釉三足蟾蜍砚滴
北宋(960一1127年)
慈溪市博物忙藏
州学爵
南宋(1127-1279年)
武义县博物馆藏
“皇宋湖学宝尊”铭铜牺尊
南宋(1127-1279年)
湖州市博物馆藏
位于展厅正中的大型独立展柜里,摆放着赵伯澐入葬时穿的大外套。
圆领素罗大袖衫
南朱(1127—1279年)
台州市黄岩区博物馆藏
2016年的五一假期,黄岩长潭水库旁,一位正在挖宅基地老百姓,挖出了两个棺椁,这便是赵伯澐墓。它是浙江南宋考古史上首个完整南宋古墓,墓中出土了70多件完整丝绸服饰。
赵伯澐去世时,全身穿戴整齐,从里到外共有八套衣服。柜中这件圆领素罗大袖衫,是穿在最外面的宋代公服,又叫“从省服”。曲领大袖,以轻透素罗制造而成,是目前罕见存世的宋代官服,更是台州市黄岩区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
右侧的展柜中展示的“昇元四年投龙玉壁”,也是赵伯澐墓中出土的珍贵文物,黄岩区博物馆平时基本不会外借。
昇元四年投龙玉壁
南唐(937—975年)
台州市黄岩区博物馆藏
投龙仪式是帝王祭祀的重要仪典,在唐宋时盛极一时,在举行斋醣科仪祈福禳灾之后,满载祈者愿望的投龙仪,与附在一起的金龙,投入名山大川、岳渎水府,金龙为驿骑,负载简文上达神灵。
这枚投龙玉璧原为南唐皇帝李昪(biàn)修金箓道场后投诣西山洞府,几经辗转,被赵伯澐所珍藏,成为陪葬物。
儒家文化的核心是礼乐文明,宋朝尤其重视礼乐制度的建设,当国家发展进入逐渐平稳的阶段后,“修礼乐、变风俗”成了头等大事。
北宋崇宁年间,音乐机构大晟府出现了,它担负着大朝会和郊庙祭典中的雅乐演奏活动的任务,还担负着搜集词调的职能和任务。
大晟编钟是北大晟府所铸造的宫廷乐器,仿照当时出土的春秋时期宋公成钟式样铸造,用于庙堂祭祀演奏雅乐。由铸造编钟而重制大晟新乐,领行天下,成为国家的标准音律。
此钟属“应”,故称大晟应钟。
大晟应钟
北宋崇宁三年至四年 (1104—1105年)
临海市博物馆藏
“一道德,同风俗”成为国家和士人共同的目标,平民层面,文人士大夫逐渐把儒家思想的价值观、礼仪观念,渗透到民间。
司马光说:欲治国者,必先齐其家。
西湖边的南屏山上发现的《乐记》《中庸》《家人卦》三块司马光所书的摩崖石刻中体现了宋高宗所秉持的“最爱元祐”的价值取向,《家人卦》是《家范》的首篇的卦辞,宣扬修身齐家之道。
《家范》可以说是他写的家教课本,用历史上的家庭典故告诉世人,父亲应当怎么做,母亲应该怎么做,孩子应该怎么做,好的家风应当是什么样子的。
司马光书《家人卦》刻石拓片
杭州市文物遗产与历史建筑保护中心藏
“和第一个单元相比,空间变化比较大,这里想反映宋代典雅、精致的生活美学和文化精神,用了青瓷淡淡的绿色”,入眼满是青翠,正中的四面亭垂挂着珠链,被四周的西湖山水园林风光所环绕,宁静悠远。
这一单元的标题是满江红·士大夫的精神世界,选了苏轼、岳飞、李清照、林和靖四个人物为代表。
为什么是西湖?
西湖是宋代遗留下的历史文化遗产中,留存到现在、对日常生活有深刻影响、现代人又浑然不知的最好代表之一,这里的一草一木一山水一景观都是宋代奠定的基调。
还有个小关联,“浙江省博物馆在西湖边,这样的设计实现了展馆与室外的结合,是展览在地性的具体体现。”
打头的第一件文物,是一幅宋画——马麟《楼台夜月图》,上海博物馆藏。这也是浙博之江馆开馆必看的一件展品,只展到10月8日。
“宋画是最能够反映宋韵文化的一种载体,宋代的美学倾向,从唐代的雍容华贵转向文人化审美气韵的出现,在宋画上是有完整体现的。”
马麟《楼台夜月图》
南宋(1127-1279年)
上海博物馆藏
展厅里有一处“四面亭”,是一个特别的展柜。它把过溪亭、风波亭、放鹤亭、清照亭融为一体,分别展示《苏东坡屐笠图》《岳飞书“还我河山”》《林和靖孤山放鹤图》及清刻本《金石录》等实物。
第一眼看过去,“过溪亭”。
相传宋代上天竺寺的住持辩才,晚年隐居于此,平日来访友人众多,故而立下“山门送客,至远不过虎溪”的规矩。
某日,苏东坡与辩才交谈甚欢,送客之时仍边走边谈,不觉间过了虎溪,小桥的名字便改为“过溪”,后人为纪念这一故事,建造了这座亭子。
“前生我已到杭州,到处长如到旧游。”对于西湖山水景观的生成,苏轼功不可没。他两次在杭任职期间,疏浚西湖,促成“两堤三岛”的格局,还留下了大量以西湖为题的诗词画作,杭州的百姓也为他“家有画像,饮食必祝,又作生祠以报”。
石雕犀牛镇纸(一对)
南宋 (1127–1279年)
诸暨市博物馆藏
亭中,展出黄慎所绘《苏长公屐笠图》。苏轼被贬海南儋州时,一次去拜访朋友的路上,下起了大雨,他向周围农户借箬笠和木屐,冒雨归家。苏轼正处落魄,但他依然拎起衣服抬头往前走,超然面对一切。
黄慎《苏长公屐笠图》
清(1644-1911年)
西泠印社藏
如果说苏轼带给西湖的是柔美的一面,岳飞带给西湖的是悲壮的另一面。
“风波亭”原是南宋时杭州大理寺狱中的亭名,岳飞和儿子在这里遇害,岳飞冤死20年后,遗骸以礼改葬于西湖边的栖霞岭,留下了“青山有幸埋忠骨”的千古绝唱。
“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岳飞保家卫国英勇奋战,陆游留下绝笔《示儿》字字铿锵,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人的爱国主义精神代代流传。
民国拓宋岳飞书“还我河山”四字拓片
铁刀
南宋咸淳六年(1270年)
镇江博物馆藏
“清照亭”为纪念李清照而修建,她的晚年是在杭州清波门一带度过的。
李清照的父亲是“苏门后四学士”之一的李格非,自幼受家学熏陶,才华过人,在诗词、金石学等方面的成就,为后世所仰望。她的前半生和丈夫赵明诚诗文唱和,收藏古物,研究金石,颇有所成。这段日子里,她的生活简约而不简单,风雅隽永。
刻诗文褐釉瓷枕 浙江博物馆藏
北宋末年,兵荒马乱,李清照押运着15车精挑细选的金石、经书、碑拓等从青州出发,南渡逃亡。
她在《金石录后序》中,记录下赵明诚的嘱托“必不得已,先弃辎重,次衣被,次书册卷轴,次古器,独所谓宗器者,可自负抱,与身俱存亡,勿忘之。”即使在风雨飘摇的时代,他们仍为守护文脉穷尽最后一丝心力。
士大夫不仅是要登殿入仕为国效力,也有如林逋林和靖这般的隐士,通晓经史百家,隐居在“放鹤亭”,却并不与世隔离,梅妻鹤子的精神在中国文人的心目中有着极高的地位。
“他清寂绝尘的形象,被永远收藏进西湖的美丽山水,赋予湖山以名士的风骨、君子的德行、释道的超脱和读书人的才情。”
宋末元初,周密仿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用一本《武林旧事》记录了南宋的城市经济文化和市民生活,第三单元,“望海潮·丰富多元的平民生活”便是从这本杂史中,窥见了临安城内多元包容的平民文化和开放活泼的生活风尚。
“望海潮”出自柳永那首著名的《望海潮·东南形胜》,恰巧宋韵馆的隔壁是海洋馆,也颇有些“隔门相望”的感觉。
既然是生活场景,配色也相应温暖明亮了起来,这个单元也是整个展厅中互动区最多的地方。
宋代鼓励农业,不抑工商,手工业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随着商品经济的大发展,城市人口逐渐增多。北宋汴京城和南宋临安城,市列珠玑,户盈罗绮,和现代生活中的城市形态已十分相似。
展厅内,临安城里的“诸行百市”跃然上墙,城东蟹行、城北米市、官巷花市热闹非凡。
并排放置的景箱中人物、故事动了起来——那边一个眼睛不舒服的人,对卖药的小贩说着自己的症状,想要买点眼药;这边一位医生在给病人艾灸,病人被两个人紧紧按住,还有一个围观的人有点害怕,躲了起来;《百子嬉春图》中,孩子们在表演戏曲,热闹极了。
宋画动了起来,仿若听见千年前宋人交谈的声音。
互动景箱
宋代的日用百货多通过货郎转销的方式在百姓中传卖。在“卖货郎的百宝箱”互动区,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传为苏汉臣所绘的《货郎图》,以互动机器配合联动屏的形式展示,你可以把《货郎图》中的陀螺、拨浪鼓、花灯、投壶、香包、泥人等每一个细节放大,仔细观看。
除了玩,还可以闻香味。
宋朝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陶瓷、丝绸大量输出海外,进口则以香料为主。乳香、丁香、沉香、檀香等,漂洋过海而来。在这个“香料的旅程”互动装置里,你可以闻到9种有代表性的香味。
涨海声中万国商。随着商品瓷大量的对外贸易,宋瓷的专业化生产达到了一个高峰期,龙泉窑、景德镇窑、耀州窑、定窑等等,许多地方都有了代表性的窑口,瓷器也更多的走入了百姓的日常生活当中。此部分更加丰富的解读,大家可以到青瓷馆和海洋馆中,一看究竟。
龙泉窑青瓷长颈瓶
南宋(1127-1279年)
武义县博物馆藏【左】
景德镇窑青白瓷注子
北宋(960-1127年)
武义县博物馆藏【右】
宋代,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提高了,除了“柴米油盐酱醋茶”,也要“琴棋书画诗酒茶”。
大户人家的衣食住行越来越讲究,女性的首饰越来越精致,男子簪花也是宋代的重要礼仪制度。
受文人士大夫的影响,民间也流传蹴鞠、围棋,尤其是点茶。为了更好的品茶斗茶,茶盏也愈发讲究。我们可以看到木叶盏——烧制工艺难度高而成品率;剪纸贴花玳瑁斑茶盏——把剪纸工艺与茶盏相结合烧制出窑。当然,还有著名的建盏,为了更好观察茶汤颜色而烧制的。
南宋时期,径山禅寺内的以茶供佛、以茶论道、以茶参禅,逐渐形成仪式化的“茶汤礼”,即“径山茶宴”。
前来学禅悟道的日本名僧回国弘法之时,亦在本国内传承径山茶道,日本百科全书《类聚名物考》中记载:“茶宴之起,正元年中(1259年),驻前国崇福寺开山南浦绍明,入唐时宋世也,到径山寺谒虚堂,而传其法而皈。”明确了径山茶宴是日本茶道的源头。
最不容错过的互动装置,是尾厅前的多媒体机器。从衣、食、住、行、乐五个大的方面,详细解读了宋人多元的生活。
南宋文人林洪撰写的笔记《山家清供》中,记录了100多种美食的名称、原料与制作方法,涉及菜、羹、汤、饭、 饼、面、粥、糕团、点心等,在这个多媒体中一一呈现。喜欢做饭的朋友,可以记下来,回家复刻宋代的味道。
宋韵,是种什么韵?
“宋韵其实就是宋人创造的一种生活方式、人生态度和文化精神,任何物质性东西都有可能消亡,但是精神上的影响永远不会消失。”
在这个展厅里,文物、展柜,包括休息座椅,处处是宋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