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政合一的千户制:推动黄金家族称霸草原的命运齿轮

字号:T|T
2023-09-06 16:06 来源:国家人文历史
成吉思汗铁木真出生之前的蒙古高原,是诸部争霸、群雄逐鹿的时代,那些大小不一、不相统属的氏族部落,互相抢掠、攻打,以至于略无宁日,直到铁木真横空崛起,广袤的草原才结束长期的、无休止的战争。

那么,落魄贵族出身的铁木真凭什么能一统高原,而非像其他部族雄主那般昙花一现呢?

原因很简单,铁木真推行、创建千户制度,改变了草原旧有的政治生态,所以,他和赵匡胤一样,成功避免了昙花一现。

图片

成吉思汗半身像,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大蒙古国的前夜

12世纪的蒙古高原是混乱的,以血缘为纽带的氏族、部落多如牛毛,他们由氏族中的显贵姓氏担任领主,通过频繁掠夺和兼并来获得属民和百姓。但由于这些氏族是依靠贵族领主个人的实力所建立,很容易随着领主个人实力的浮沉而兴衰,并不具备长期稳定性。

以铁木真家族为例,他的老祖宗孛端察儿就是通过抢劫一个缺乏自卫能力的牧民群快速敛富,建立起以他为主的氏族部落。铁木真的父亲把阿秃儿(勇士、英雄)也速该,分家出去后依靠战争聚拢一些属民,成为一名小氏族领主,但随着他的猝死,他开创的一切也因没有强有力的守护者而迅速烟消云散,让铁木真兄弟从衣食无忧的中等贵族几乎沦为赤贫。

图片

《蒙古历史长卷》(油画)中也速该去世

正因为战乱无宁,大小氏族部落的兴起和消亡频频,出现了由血缘相近的若干氏族部落联合组成的部落联盟,比如乃蛮六部,先由别帖乞部统治,该部衰落后,又由太阳汗家族的古出兀惕部统治;克烈六部的汗权也在王罕家族中传承;蔑儿乞分三大部守望相助;塔塔儿则分六大部,或分甘共苦,或互相攻战。

即便是势力稍弱的蒙古诸部,也由合不勒汗(铁木真的曾祖父)组建过乞牙惕联盟,合不勒汗就是“合木黑忙豁里合罕”(“合木黑”指全体,“忙豁里”指蒙古),意为“全体蒙古人的可汗”。

需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要看字面意思,以为合不勒汗是全体蒙古人的可汗。合不勒汗时代的所谓全体蒙古人,仅包含他们氏族自身,以及依附他们的部分其他氏族,不包括乃蛮人、克烈人、蔑儿乞人、塔塔儿人、弘吉剌人、斡亦剌惕人等等。直到铁木真统一各部落后,才把“蒙古人”赋予给高原所有的氏族部落,他们才开始统称“蒙古人”。

简单地说,乞牙惕联盟就是合不勒汗所在的乞颜部和他的近亲泰赤乌部,以及依附他们的部分氏族,在东部草原组建的暂时性联盟集团,由合不勒汗、俺巴孩汗、忽图剌汗先后担任联盟的汗王。

也就是说,12世纪下半叶,蒙古高原上已经形成五大部族——最西边的乃蛮,乃蛮东边的克烈,克烈之东的塔塔儿,克烈北边的蔑儿乞,蒙古就在塔塔儿北边、蔑儿乞东边。

客观地讲,和已经具备政权形态的乃蛮、克烈相比,蒙古人组建的乞牙惕联盟比较弱势,也更松散。

当乃蛮、克烈开始父死子继、拥有自己的私人武装力量时,乞牙惕联盟还保留着原始氏族的残余民主,他们通过举行忽里勒台,推举汗王,决定围猎、祭祀、复仇以及战争等重大事务;汗王和联盟下的各部领主,通过誓约的形式约束自身,盟誓就是汗王和从属者之间的道德与约法基础;汗王的任期是终身制;老汗王死前可以提名两位继任者,由忽里勒台大会选举确认其中之一。

很显然,依靠脆弱的盟誓来维护权力是不会稳定长久的,合不勒汗和俺巴孩汗在位时期,乞牙惕联盟尚能正常运作,到忽图剌汗在位时,泰赤乌部势大而汗权式微,联盟已摇摇欲坠,忽图剌汗只能通过外部矛盾来凝聚内部力量——频频向塔塔儿发起复仇战争,随着忽图剌汗身死,蒙古人建立的第一个联盟再难维持,随即解体,重新变成各自为政的散沙状态。

乞牙惕联盟解体后,崛起的札答阑人札木合悄悄填补东部草原霸主的空缺,成为东部最有实力的领主,引起图谋称霸的克烈王罕的忌惮。而札木合正是铁木真的好兄弟,因为父亲遇害而氏族消散的铁木真,先通过向义父王罕和义兄札木合借势——在不兀剌川之战击败蔑儿乞人——迈出创业的第一步,又在王罕的支持下另立山头,和札木合争夺东部草原的霸主之位。

在铁木真的招揽下,陆续有人前来投奔他,其中就有铁木真的近亲们,比如主儿勤部的薛扯别乞、敞失兀惕部的翁古儿(汪古儿)、槐因亦儿坚部的忽察儿、忽图剌汗的儿子朮赤汗(即乞颜部拙赤汗)、阿勒坛,以及铁木真的小叔叔答里台斡惕赤斤等等,合不勒汗的后裔都重新聚集在一起,再一次组建联盟——乞颜联盟。

注意,乞颜联盟和合不勒汗的乞牙惕联盟是不一样的,前者仅仅包含合不勒汗的后裔子孙,后者还包含泰赤乌部,乞颜联盟没有乞牙惕联盟大,但其松散性质却是一致的。

图片

铁木真家族近亲氏族简表。制图/猴格

乞颜联盟中势力最雄厚的主儿勤部和乞颜部,是铁木真的孛儿只斤部无法比拟的,铁木真能被推举为联盟可汗,就是那两家领主相争不下的权宜之计。

而胸怀大志的铁木真对联盟松散、容易解体的特性有着清醒认知,只有巩固加强自己的势力,才能提高盟主的地位。于是,铁木真开始实施若干制度,其中就有影响深远的千户制度。

图片

《蒙古历史长卷》(油画)中铁木真被推举为联盟可汗

推行千户制度

千户制度并不是铁木真首创。以十进位制的军事编制,是北方游牧民族实行的一种古老组织形式,匈奴人就“各自置千长、百长、什长”,东汉末的乌桓人以“千夫长、百夫长以相统领”,柔然人也是“千人为军,百人为幢”,而女真人的猛安、谋克其实就是千夫长、百夫长。

即便是在蒙古高原,克烈部也早就采取类似的组织形式,王罕的属下就有百夫长;甚至乞牙惕联盟时代,可能就已有类似形式,为何笔者如此笃定?因为铁木真在组建乞颜联盟时,忽图剌汗的儿子术赤汗就“曾带着自己的千人队”同成吉思汗联合;十三翼之战时,铁木真组织军队“集合起来后,按照万、千、百人点数”,从文献记载看,足见十进位制的军事编制存在于乞牙惕联盟时代,并被合不勒汗的子孙所继承。

铁木真借势重建孛儿只斤氏族时,他的属民多来自不同的氏族或部落,并不靠血缘为纽带,而是靠实力和实利——为了自身实际利益,脱离原来的领主,来作铁木真的属民,毕竟,当时的草原,领主强大,属民的安全才有保障,至于这个领主是否同族已不是考虑的主要问题——所以,铁木真可能从创业开始就实施这种对他有利的军事编制。

等到公元1204年出征乃蛮前,沿袭前人旧有制度的铁木真,在其基础上继续完善,对军队进行大规模整编,“每一千人,组成一个千户(千人队),委派了千户长、百户长、十户长”、“编组了千户、百户、十户之后,又设置了八十名宿卫(客卜帖兀勒)、七十名侍卫(土儿合兀惕)”、“选拔千户长、百户长的子弟和白身人(自由民)子弟入队”。(《蒙古秘史》卷七第191节,余译本)

完成草原统一后,铁木真在1206年建立大蒙古国,被尊为成吉思汗,他把所有的属民百姓都按千百户制编制起来,正式确定千户制度,“成吉思汗降旨道:‘共同建国有功者,在编组各千户时,封授为千户长’”,分封95个千户,以有功之臣担任千户那颜,世袭管领该千户。

图片

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被尊为成吉思汗。来源/电视剧《成吉思汗》截图

这些千户的组成大致分三种类型:

其一,是率部投归的原部族领主,在须按统一制度把本部划分为若干千户的前提下,被允许继续管领本部人民“统其国族”,领主可以指定本部各千户那颜的人选,但必须要向大汗报告并获得允许。例如弘吉剌部的按陈驸马管领的三千户,亦乞列思部的孛秃驸马管领的二千户,汪古部的阿剌忽失·的吉惕·忽里驸马管领的五千户等等。

其二,是氏族消散后归附立功的勋臣,被成吉思汗允许“收完”其因战乱消散的本部属民,组建千户管领。例如捏兀歹部(即捏古思部)的纳邻·脱斡邻(察合安·兀阿的儿子),被允许收拢捏兀歹族人;忙兀特部的蒙哥·合勒札(畏答儿的儿子),被允许收拢忙兀特族人;还有敞失兀惕部的翁古儿,被允许收原本隶属他家的巴牙兀惕人。

其三,就是各氏族人混合编组的千户,占大多数,由大汗指派千户管领。这些千户的组成来源比较杂,有的是千户本人在战争中“得了的”百姓,有的是氏族消散无处可归的人,有的是从其他千户内抽调出来的,被整编成一个千户归属某千户管领。

注意,这些千户并没有纯是同族人的千户,只能说有以同部族人为主体的千户,但还有其他部族成分,就像札剌儿人木华黎的千户,主体是札剌儿人,但其中也不乏克烈人;而明明是敞失兀惕人的翁古儿,所管领千户的主体部族却是巴牙兀惕人。

很显然,成吉思汗如此打散氏族重组千户,就是要进一步瓦解残存的氏族组织,彻底打破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旧有氏族组织,建立新的社会组织,从此以后,你不用说你是札剌儿人、弘吉剌人,还是亦乞列思人、蔑儿乞人,你们对外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蒙古人,这才是成吉思汗的最终目的。

千户那颜不再是氏族领主,而是大汗的臣僚、蒙古国的地方长官。千户要向大汗交纳贡赋,按照大汗的指令出征,获得战利品要上交一定份额给大汗,奉命参加讨论军国大事的忽里勒台。而那些普通的牧民,不管隶属哪个千户,都是大汗的百姓,纳贡赋、服兵役、游牧、围猎。

因此,千户制度的推行,意味着草原上旧有的氏族部落制度被摧毁,所有的氏族部落都树立一种蒙古的同族意识,所有的百姓都以同族意识为纽带,服务于黄金家族,有效遏制了旧部落贵族势力的复辟。

图片

元“忠智千户所弹压印”铜印。来源/故宫博物院

成吉思汗正是通过千户制度,把百姓们纳入严密的组织中,改变各个部落分散无治、各行其事的松散性,结束氏族之间互相攻战、兼并的混乱状态,在蒙古高原建立新的秩序,把草原全境所有的子民都有效的置于自己的统一汗权之下,使力量拧成一股绳,大大增强了对外扩张与掠夺的军事能力。

军政合一的千户制

千户制度取代了过去的旧氏族部落结构,既是基本军事单位,又是地方行政单位,是蒙古国正常运行必不可缺的齿轮之一。

虽然成吉思汗集中权力,推行军政合一制度,但他并没有完全抛弃约定俗成的蒙古传统,仍然按传统给亲属们分“忽必”(份子),牧地和百姓自然也是家产,他把部分千户作为份子,分给兄弟子侄,这为以后黄金家族的内讧分裂埋下隐患。

据《蒙古秘史》记载:合撒儿获封四千户(《史集》记载一千户),按赤歹获封二千户(《史集》记载三千户),铁木哥和母亲月伦太后合计一万户(《史集》记载铁木哥五千户,月伦三千户),别勒古台获封一千五百户(《元史》记载三千户),朮赤获封九千户(《史集》记载四千户),察合台获封八千户(《史集》记载四千户),窝阔台获得五千户(《史集》记载四千户),拖雷获得五千户(《史集》记载十万一千户),阔列坚获得四千户(系《史集》记载)

图片

铁木真兄弟子侄简表,制图/猴格

简单列举一些例子:像札剌儿人者卜客(木华黎的叔叔)被分给合撒儿;兀良合惕人察兀儿孩(者勒蔑的弟弟)被分给按赤歹;四养子中的蔑儿乞人曲出和别速惕人阔阔出,以及那牙勤人冢率,都被分给铁木哥;撒勒只儿惕人蒙古兀儿、格泥格思人忽难、许慎人客帖,被分给朮赤;巴鲁剌思人合剌察儿(即瘸子帖木儿的五世祖)、八邻人阔可搠思则成为察合台的辅弼大臣;札剌儿人亦鲁该、别速惕人迭该被分给窝阔台;前面提到过的捏古歹人纳邻·脱斡邻成了阔列坚的王傅。

随着分封,这些功臣千户长们成为诸王的亲臣,而他们所管领的千户子民,也成为诸王个人的私属臣民,世世代代属于诸王家族所有,可以在其亲族内进行再分配——蒙古诸王的世袭权不是逐代递减,诸王子孙可以世代享受藩地内的领地、属民、爵位,行使政、财、刑等各项权利。

图片

成吉思汗封豁尔赤为万户,派他统治秃麻部。来源/电视剧《成吉思汗》截图

在这种情况下,黄金家族一旦遇到争端,各属诸王的千户那颜们,自然支持自家宗王,为自家利益或摇旗呐喊,或兵戎相见。像贵由汗死后,黄金家族子孙为了汗位针锋相对时,分属窝阔台系的大臣畏兀人八剌和札剌儿人额勒只带就尊奉成吉思汗遗命——汗位继承人只能在窝阔台子孙中选择、哪怕他的子孙只剩下一块臭肉——为太宗系争权,遭遇失败后均受到胜利者蒙哥汗的清算。

但不管怎么说,大汗处于权力最顶端,对诸王兀鲁思汗拥有绝对的任免权,而所有的民户在本管千户内都要承担征发,按征派服役、签调军队,“家有男子,十五以上、七十以下,无众寡尽签为兵。十人为一牌,设牌头,上马则备战斗,下马则屯聚牧养”。

因此,千户规模的大小、统领的那颜人选、屯驻的牧地范围、子孙的世袭均要由大汗认可。不管你以前是贵族还是奴隶,只要对大汗有功勋,就可以受封千户,当然,这仅在成吉思汗时代可以实现阶级跨越——千户都是以功劳受封而不是源自其身份——到蒙古国建立后,就很难有奴隶突破阶级了。

大汗有权对千户管领的子民进行撤换、调遣,也可以改换其驻牧地。但各千户所管的百姓却不得自行变动,“人们只能固着在指定的百户、千户或十户内,不得转移到另一单位去,也不得到别的地方寻求庇护。违反此令,迁移者要当着军士面处死,收容者也要受到严惩”。(志费尼《世界征服者史》何译本)

图片

钦察亲军千户所铜印,现藏内蒙古博物院。来源/纪录片《中国通史》截图

比如四杰之一的逊都思人赤老温,他家原本分属拖雷系,太宗窝阔台在位时,就把逊都思部的两个千户,以及雪你惕部一个千户,共三千户转分给阔端,赤老温次子阿剌罕之子锁兀都这一支,就因此成为太宗系阔端的家臣,跟着阔端前往河西。

而赤老温另一个儿子宿敦,仍然属于拖雷系,他的子孙经过再分配跟着旭烈兀去了伊朗,成为伊尔汗国的大异密,宿敦的曾孙就是伊尔汗国鼎鼎大名的权臣出班(又作绰班),连娶三个公主,挟天子以令诸侯;出班的孙子小洒克哈散,则建立了割据政权楚邦王朝。

总而言之,从千户制度对大蒙古国长远的影响看,该制度不仅仅是大蒙古国基础的制度之一,还是成吉思汗避免成为昙花一现的草原霸主的根本原因,当然也是黄金家族子孙们竞争汗权的凭恃之一。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三亚市西河西路2号文体大楼三楼 0898-88666125
Copyright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琼ICP备19004074号-1
  • 三亚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