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祠古典园林主题展览创新探索策展实践

字号:T|T
2023-09-05 15:55 来源:文物之声

晋祠,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南25公里的悬瓮山麓、晋水源头,是祭祀西周初年晋国第一任诸侯姬虞的祠堂。这里人文荟萃,山水相依,自然景观与文化遗存完美相融,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晋祠博物馆馆区面积178亩,文物类型丰富、数量众多。完整保存了北宋以来历代殿、堂、楼、阁、亭、台、桥、榭等各类古建筑100余座,造像100余尊,铸造艺术品30余件,北齐以来碑刻400余通,诗文匾联200余块(对)。为了更好地传播、展示晋祠深厚的历史文化,打造展览品牌,在不断提升展览内容和设计理念的基础上,“晋祠——中国祠庙园林之典范”展通过每次展览实践的检验,已成为晋祠对外宣传的重点展项。

 

数量众多、类型齐全、历史悠久、价值珍贵的不可移动文物是晋祠博物馆的核心资源。1990年晋祠的保护机构由文物保管所变更为博物馆,随着学术研究的不断深入,发挥博物馆的职能越来越受到重视。2015年,晋祠博物馆与中国园林博物馆达成合作意向,开始筹备反映晋祠园林古建的专题展览。这个命题立意鲜明,构思新颖,但是如何展现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具有极大的挑战性。通过与中国园林博物馆及天津大学的专家学者合作对晋祠博物馆文物资源进行系统梳理,最终确定了新时代文物与园林、传统与未来的关系等展示方向,搭建了展陈框架体系,从晋祠历史溯源、人物、神明、建筑、古树名木、传统晋祠的未来等方面,以105件(组)文物,述说晋祠这座祠堂园林的历史、文化、艺术、科学和鉴赏价值,向观众展示晋祠文化对后人和城市发展的积极影响。2019年5月30日,“晋祠——中国祠庙园林之典范”展在中国园林博物馆展出,引起了广大群众、文化学者和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受到一致好评。

 

2019年9月,山西省文物局启动“山西文物巡展工程”,选拔优秀展览列入项目储备库,拨出专项资金予以支持。“晋祠——中国祠庙园林之典范”展成功入选首批项目储备库,并被列入2020年度支持清单。馆方高度重视巡展合作单位的遴选,通过展厅空间、展示环境、安全保障等方面考量,最终选定临汾博物馆为首展地点。为了更全面地展示晋祠的悠久历史和深厚底蕴,在中国园林博物馆展览的基础上,依托晋祠博物馆丰富的文化资源,深度梳理展品,从晋祠历史着眼,深化展览大纲,重点突出了晋祠古建、园林、人文特色。

图片

“晋祠——中国祠庙园林之典范”展在中国园林博物馆一号临展厅展出

展览定位解读晋祠千年历史,是弘扬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文物“活”起来的生动实践。通过前期的梳理,将展览分为三单元,第一单元“古建瑰宝”,突出表现晋祠古建筑精华和造像艺术,以圣母殿出土钱币、建筑构件为支撑,结合建筑模型等表现手段,展现晋祠古建筑的独特价值;第二单元“园林杰作”,以图版再现晋祠的古树名木、内外八景等自然景观,通过傅山、杨二酉、郭沫若等名家盛赞晋祠的书画作品,表现晋祠作为中国古典园林典范的地位;第三单元“人文渊薮”,以晋祠碑刻、楹联匾额、古籍等为载体,表现了历代帝王将相、文人墨客对晋祠的敬仰与守护。展品共114件(组),集中反映了晋祠古建、园林、人文三方面内容,突出了晋祠作为中国祠庙园林典范的展览主题。

 

形式设计的总体风格是以浓缩精华、突出晋祠祠庙园林建筑特点为主,适当融入现代设计元素。在色调上,以红色为基调,设计手法明快简洁,主题鲜明;空间规划上按照合理布局、疏密结合、突出重点的原则,将各类展品分门别类纳入不同的展览环境中,做到主题突出,类别齐全。

 

“晋祠——中国祠庙园林之典范”展通过临汾巡展,打开了知名度,受到了业内的好评和重视。2021年,展览再次被山西省文物局列入年度重点支持巡展项目,得以向省外输出,经多方选择、协商,最终落地陕西历史博物馆,巡展受到两馆高度重视。晋祠博物馆对展览组织形式和展品再度进行了优化提升,确定展览框架不变的基础上以时间轴的形式表现晋祠历史溯源,以近百件珍贵文物展品辅以多媒体、交互展示、互动体验、图版等多种形式,全面展示晋祠厚重历史文化内涵。形式设计上突破了传统展陈参观者和展品看与被看的模式,对展览空间进行立体建构,通过声音与影像营造情境氛围,形成从“看展”到“体验展”的转变。

图片

“晋祠——中国祠庙园林之典范”展在陕西历史博物馆展出

展览以古建、山水、人文三位一体模式,辅以现代虚拟技术进行全方位展示。展览内容上结合展品以及学术研究成果,增加了晋祠纪事,从西周(公元前1046年至前771年)至1961年,使得晋祠的历史脉络更加清晰;增加了晋祠之最的内容展示,让观众能更加深刻了解晋祠的唯一性;此外,还用图文版块展现了被誉为“中国古建筑的宝库”的山西古建筑之美。展览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宋代晋祠小木作,该展品千余年来首次离开晋祠对外展示。小木作是北宋原物,为一座二层楼阁式建筑小样,平面呈“凸”字形,面宽、进深均为五间,通体以本地柳木制成。檐下斗拱为《营造法式》中的“五彩遍装”样式。据不完全统计,山西现存的宋、辽、金时期木构建筑中,目前保留早期小木作建筑38座。晋祠宋代小木作在目前尚存的建筑小样中,年代最久远,保存最完好,是国内古建筑小样中极为罕见的精品。

图片

晋祠小木作·北宋原物

在形式设计理念上,围绕“晋祠是一册历史深处走来的优美画卷,是一篇历久弥新的不朽文章”,以“书”的形式呈现。设计艺术风格上,沿用红色基调。展览以时间轴的形式表现晋祠历史溯源,系统地阐释了晋祠的建筑艺术、历史传承、人文景观与文脉积淀,打造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视觉盛宴。纵贯历史千年的晋祠古迹,它的历史、文化、艺术积累堪比一本底蕴深厚的古书,而此次展览便是这本大书中的几页精彩片段,让参观者管窥一二,继而对晋祠文化产生浓厚兴趣。

 

围绕“书”的主题,策展团队在每个展览单元、组都以“书”的一种形象来诠释。

 

“开篇”:晋祠之书翻开,圣母殿、铁人、盘龙柱等晋祠的标志性文物飞出书外,主题鲜明,视觉冲击先声夺人。“古建瑰宝”:以晋祠纪事轴线为背板,对实物模型的展陈方式进行了创新。以一个从天而降的画卷作为模型布置的背景,同时加入声光效果,将建筑白描线稿和晋祠春夏秋冬不同美景融为一体,物换星移,时光流逝,晋祠在四季中沉淀,在时光中积累。通过四季演变,讲述了晋祠3000年的历史。实物模型不再是静止的单一表情,而是时间与自然互相作用的多重情境。“晋祠彩塑”:整体营造的情境是横置的一本书,书页如波浪翻开,从波浪中出现六尊侍女像,整体画面充满动感。“人文渊薮”:意向为展开的折页书,上书《晋祠之铭并序》,它的徐徐展开,串联起了本展区全部的铭文碑碣。

 

为了以文增信,以物彰史,进一步提升文物活化利用效能,做好文物展览的历史文化知识普及,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职能,使观众充分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将展览打造为推动山西文化强省建设的历史文化品牌,我们围绕“晋祠——中国祠庙园林之典范”展的展示内容,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配套活动,例如在展览期间开展学术交流活动,举办由馆内专家和举办地的相关学者主讲的“晋祠古典园林”“古建营造与装饰:梁枋、斗拱”等专题讲座,探讨、学习历史、人文、建筑相关知识,共同研究,共同进步。此外还积极开展青少年教育活动,主要有“拓碑觅史,传承文艺”“认识古建构建”等。通过多样的社教活动,与观众拉近了距离,共同学习、欣赏晋祠园林之美,在体验中感受厚重历史和人文精神。

 

“晋祠——中国祠庙园林之典范”展经过三次展出,虽然在展品的选择、展览大纲和形式设计上均有所突破和升华,但也留有一些遗憾。祠庙本身是祭祀之所,是祭拜宗族先辈和历代贤良的场所。晋祠作为晋国宗祠,奉祀西周初年首任诸侯唐叔虞,滋养了三晋文脉,守护了历史文明。展览中,晋祠的祭祀文化并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今年下半年,晋祠博物馆将与淄博齐文化博物院合作,在原有基础上对展览再进行梳理和补充,于9月“孔子文化节”期间推出。展览在补充齐文化博物院文物藏品的同时,还将新增曲阜市文物保护中心(孔府、孔庙、孔林)和邹城市文物保护中心(孟府、孟庙、孟林和邹城博物馆)相关藏品,提炼齐晋的文化符号、思想理念和文化情怀,补强展览中关于传统礼仪与祭祀文化的内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珍贵的文化遗产,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三亚市西河西路2号文体大楼三楼 0898-88666125
Copyright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琼ICP备19004074号-1
  • 三亚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