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展丨从欣赏画到理解画——广东省博物馆“焦点:18—19世纪中西方视觉艺术的调适”展览访谈

字号:T|T
2023-08-31 09:45 来源:源流运动

观看,是展览与受众之间最为传统和主流的沟通形式。无论知识背景和价值倾向,有所“看”之后必有所“感”。当我们想要去反思和推介一场展览之时,这种“感”都是不可忽视的。一千个读者便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希望有一千个观展者,便有一千篇宣扬着自我独立视角的观展文章。

观展93期丨访谈

图 | 展览海报

展览地点

广东省博物馆展厅一、展厅二

展览时间

2022年12月6日-2023年3月26日

展览单元

第一单元:画艺的调适

第二单元:画技的调适

第三单元:画材的调适

主编推荐语:在博物馆里展示绘画并不容易。观众太习惯于欣赏,而甚少真正理解绘画。技法、风格、文化背景,对于缺乏基础知识的观众而言,都显得过于陌生。这也意味着,绘画的展示或许不仅是一个美的欣赏的问题,如何实现信息的有效阐释和传达,也应是博物馆绘画展览不应忘却的使命。

图片

受访对象 | 白芳

广东省博物馆陈列展示中心主任、研究馆员

源流运动:为什么会选择“外销画”这个题材作为中西视觉艺术调适的点,能否简单介绍一下展览的背景和基本内容?

白芳:外销画是18-19世纪率先在广州口岸出现的一个新画种,其出现是为了满足西方社会“中国风”的审美需求,由广州口岸的画家运用西方的绘画技法和绘画媒介进行创作并销售到西方的绘画作品。外销画是中西方视觉艺术调适后的产物,故选择外销画这个题材。

图片

图 | 第一单元展厅现场

该展是广东省博物馆“中国外销画”藏品系列近20年征集与研究成果的首次集结展出,也是广东省博物馆“中国外销艺术品系列”展览品牌之下的又一个原创大展,展品总计130组237件。

图片

图 | 第二单元展厅现场

展览以“中西方视觉艺术的对话与调适”作为策展理念,从“画艺的调适”“画技的调适”和“画材的调适”三个维度进行讲述。展览第一部分为“画艺的调适”,通过以钱纳利为核心的中外朋友圈解读其确立的“钱纳利风格”的艺术流派。第二部分为“画技的调适”,通过植物画、船舶画、风景画、肖像画、风俗画等不同绘画题材解读中西方绘画技法中体现出的对话与调适。第三部分为“画材的调适”,从油画、水彩、水粉、素描、版画等视觉艺术作品,全景式概览中西方绘画材料的调适与融合。

图片

图 | 第三单元展厅现场

展览旨在呈现18、19世纪,广州外销画家在画艺、画技和画材等三个方面主动进行创新,绘制符合西方“中国风”审美需求的新式艺术作品,从而开创了中西方视觉艺术对话与调适的“广州时代”。

源流运动:“焦点:18—19世纪中西方视觉艺术的调适”这是一个相对比较学术化的主题,在展览中是怎么把它作为一个展览的主题来呈现的?在展品的选择上有哪些方面的考虑?需不需要通过一些特别的展陈手段来辅助呈现这样的主题?

白芳:18、19世纪,广州是世界贸易网络中的重要节点。贸易全球化的背景下,广州成为了世界文化、艺术交流的门户和窗口。外销画是中西文化艺术交流的视觉见证,反映了中西两种不同视觉文化的互动关系。美国学者范迪发认为外销画“是制造、传播混合文化产品的媒介……应把这些画看作更为广泛的文化接触的一个缩影”。外销画是中西方视觉艺术调适后的产物,体现着岭南开放包容的心态和民间对外来文化的主动接受和参与,补充丰富了明清以来文人画为主流的中国传统美术史。

图片

图 | 展览现场

以视觉艺术全球化的学术视野重新审视外销画,将有助于学术界客观梳理中西绘画交流史的脉络,客观评价广州外销画家开创的中西方视觉艺术对话与调适的“广州时代”。外销画不仅是特定时代的历史印记和见证,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加彰显其启迪的意义。

因此,展览从视觉艺术全球化的视角,观察18-19世纪广州口岸的文化艺术生态,通过钩沉众多被人遗忘的无名画家所从事中外艺术交流活动,讲述中国外销画是全球化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产物;通过梳理一批被人遗忘的早期油画作品,重新审视18-19世纪中外文化暨艺术交流史,进而探讨中国油画史的开端及其在西方装饰艺术中的作用和地位。

图片

图 | 展览现场

借助数字技术提升展览的阐释和传播效果是本次展览的一大亮点。例如,乔治·钱纳利(George Chinnery,1774-1852年)是本次展览的焦点人物。他是英国人,早年在英国皇家美术学院学习,1825年来到澳门寓居直至去世。钱纳利的画风既被来华的西方人学习、借鉴,也对19世纪20年代以后广州外销画家的绘画风格产生了深远影响。

图片

图 | “钱纳利的朋友圈”知识图谱互动

展览第一部分,虽然从“钱纳利与林呱”“毕世达与顺呱”“屈臣与煜呱”三个版块勾勒出钱纳利在中国华南沿海确立起“钱纳利风”的艺术流派。但是对于普通观众而言,在没有讲解导赏的情况下,展品蕴含的深层信息无疑过于错综复杂。为了解决这一困境,我们用于知识图谱技术开发了“钱纳利的朋友圈”,通过“英国朋友圈”“华南的外国朋友圈”和“华南的中国朋友圈”三个圈层的联动,清晰地勾勒出钱纳利艺术风格的形成、流变与影响,朋友圈中涉及到的每一位艺术家的人物生平、作品列表、作品简介以及高清图像都可以依据观众喜好,自主选择浏览方式。

图片

图 | “钱纳利的朋友圈”知识图谱互动

源流运动:展览中呈现了油画、水彩、水粉、玻璃画、铜版画、广告画等多种表现形式的西方艺术作品,可能很多中国的观众都不是很熟悉,在展览中如何进行跨文化的阐释?

白芳:例如,在这次展览中,我们考虑到不同画种所使用的画材也是不同的,在展示相应的画种时辅助以相应的绘画材料,突出展示不同画种的外销画在绘画材料中作出的调适与融合。再配合视频、动画、现场演示、互动体验等方式深入浅出地作好阐释工作。

比如,水彩画是近代西方绘画中的常见画种,是用一种透明的水溶性颜料画于纸上的绘画作品。广州外销水彩画形式多样,通草片、菩提叶、宣纸、欧洲纸等媒介皆可作画;绘制内容包罗万象,是西方了解中国的媒介。19世纪上半叶,外销水彩画的市场需求量达到最高峰,导致画工开始采用流水线的方式批量生产。1837年,法国旅游者奥尼在参观了林呱画室后,曾这样描述道:“楼上,有八到十位画工拉高衫袖,将辫子盘卷于脖子上努力地工作,他们都采用流水作业形式,所以产量很高……他们可以说是智慧的机器。”

图片

图 | 广州佚名画家绘珠江南岸运茶图(广东省博物馆藏)

为了让观众体验何为“智慧的机器”,特别营造了一处外销画室的互动体验空间。通过四台触屏电脑,模拟外销画绘制的四个步骤。观众在四台触控屏上,依次选择外销画的背景、远景、中景和近景的画面,每完成一道工序的画作后,就通过网络传给下一台电脑,最后一台电脑将呈现一幅完整的分工合作画面,并投射在大屏幕上进行展示。观众通过动手体验流水线分工作业的绘制过程,从而了解了外销画高产的秘密。这种寓教于乐、动手体验的方式,有效地增强了展览的阐释功能。

图片

图 | 体验“智慧的机器”流水线作业

针对广州外销画画材多样奇巧的特点,我们特别开发了“万物为‘纸’——外销画系列体验活动”,以动手绘制的方式,体验在玻璃片、通草纸和菩提叶上作画的感受。同时,考虑到线下群体参与体验的局限性,这一系列体验活动还开发了线上培训课程,扩大了受众群体参与的广度和深度。

图片
 

图 | 万物为“纸”——外销画系列体验活动

展览中多次通过情境式的空间体验,演绎中西方视觉艺术的对话与调适。外销画是以外销画室为单位进行绘制和销售的,外销画室往往上下两层,下层是店铺,用于外销画的展示和销售;上层是画室,被雇佣的画工在这里临摹、复制或创作外销画作。本次展览充分利用展厅超高层高的优势,采用1:1情境再现的方式,将展厅6米的高度分为上下两层,下层3米为展柜空间,营造成外销画室店铺的风貌;上层采用3D建模技术,将“廷呱画室”外销画制作成裸眼3D动画,通过投影融合的方式实现画面联动,再配以老广州当年的叫卖吆喝声,实现了让展品活起来,让展品会说话的初衷。

图片

图 | 裸眼3D“廷呱画室”

再如,“清乾隆农耕商贸图外销壁纸”是一组明星展品,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早期中英商贸文化交流的重要历史见证。我们以这套壁纸所在的18世纪英国哈伍德庄园的“中国风房间”为原型,去营造真实的空间氛围感,并根据观众的实际观赏视角,从壁纸中选取20个人物、风景等图像制作成木偶动画,动态呈现18世纪的广府风貌和人们生产生活的场景。

图片

图 | “中国风”房间

此外,为让观众充分了解这套壁纸是如何生产销售,又是如何飘扬过海来到哈伍德庄园,壁纸工人又是如何将这套壁纸安装上墙的,在展厅沉浸式体验的交互空间内,特别设置了三段MG动画,再配以音乐、声效和旁白文字,为观众带来丰富的观感体验的同时,也增强了对展品的阐释解读功能。

源流运动:您提到了展览中好几处互动空间的设置,想问一下,这样的空间在展线当中的位置、与周围展品之间的匹配或互动关系;为何选择做这样的空间,更多是基于它在内容层面很重要,还是在观众层面更喜欢,或是其它?

白芳:互动空间的设置既是基于内容阐释的需要也是调节观众观展情绪的需要。比如,“钱纳利的朋友圈”知识图谱互动放在第一部分“画艺调适”之后,目的是为了让观众对“钱纳利风”的艺术流派有一个完整清晰的回顾和整理。“中国风房间”一方面起着引导展线的作用,另一方面,观众在观赏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众多的展品后,会产生视觉疲劳的现象,通过沉浸式的交互体验,可以再次调动观众的观展情绪,疲惫感也得以有效缓解。

“外销画室互动体验区”,四周的展品是采用流水线的方式批量绘制的通草水彩画,法国人奥尼参观完外销画室的观后感“楼上,有八到十位画工拉高衫袖,将辫子盘卷于脖子上努力地工作,他们都采用流水作业形式,所以产量很高……他们可以说是智慧的机器。”作为背景装饰与展品有机融为一体。观众通过四台触控电脑的联机操作,对何为“智慧的机器”会有更直观的认知。

图片

图 | “智慧的机器”互动体验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三亚市西河西路2号文体大楼三楼 0898-88666125
Copyright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琼ICP备19004074号-1
  • 三亚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