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家族的余声|道光帝成贵妃

字号:T|T
2023-08-30 09:23 来源:皇史宬
道光帝先后共有后妃二十余位,其中以咸丰帝的生母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恭亲王奕䜣的生母孝静成皇后博尔济吉特氏最被大众所熟悉,其余后妃的记载均十分有限,不少后妃只记有姓氏,生父、旗分等信息均属阙载,令人难以明晰她们的身世。

 道光帝喜溢秋庭图

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前后,由于清廷需要修撰皇族宗谱《玉牒》,由宗人府行文给八旗各都统衙门,要求各旗将本旗内有女子嫁入宫中的家族呈报自家姓氏以及后妃的三代(指后妃的父亲、祖父、曾祖父的名讳及职官)。不久,正红旗满洲都统衙门回文称:“(本旗)文奎佐领下诚(成)嫔之母家姓氏,父已故乾清门侍卫、宣勇公、轻车都尉丰绅伊绵,祖已故总督、宣勇公、轻车都尉和琳,曾祖已故轻车都尉常保,钮祜禄氏。”档案中提到的“已故总督、宣勇公、轻车都尉和琳”,正是乾隆朝后期炙手可热的宠臣和珅的胞弟,而道光帝成贵妃是四川总督和琳的亲孙女,也就是和珅的侄孙女。
文奎佐领下诚嫔之母家姓氏三代档册(局部)

图片

 
从显赫一时到罪臣遗丑的家族
 
 
和珅家族在乾隆朝显赫一时。和珅历任总管内务府大臣、吏部尚书、领侍卫内大臣、文华殿大学士等职,并累积前后军功,获封为一等忠襄公。和珅的胞弟和琳于乾隆五十六年被擢升为内阁学士、兵部右侍郎,并于次年受命辅助福康安出兵西南,立有战功,获封为一等宣勇伯,官至四川总督。随着和珅、和琳兄弟二人成为乾隆朝后期炙手可热的大臣,他们的家族门第也水涨船高,不仅被抬入正黄旗满洲,和珅之子更被乾隆帝赐名为丰绅殷德,指为乾隆帝之女和孝固伦公主的额驸,任散秩大臣,在御前行走,和琳之子则被乾隆帝赐名为丰绅宜绵(又作丰绅伊绵),均显示出和珅家族受到的重视。
 湖南巡抚姜晟为和琳遗柩起程日期事奏折

图片

 
进入嘉庆朝之后,和珅家族的情况直转而下。嘉庆元年(1795年)和琳于军中病故,在其去世后,被追晋为一等宣勇公,得谥忠壮,配享太庙,从祀昭忠祠、贤良祠。嘉庆四年,乾隆帝驾崩之后,和珅遭到清算,被赐自尽,作为和珅胞弟的和琳亦受到牵连。和琳追晋的公爵被革除,并从太庙、昭忠祠、贤良祠撤出。和琳的儿子丰绅宜绵也被革去爵位。刚刚迎来全盛的和珅家族,一下子沦为了“罪臣遗丑”。
嘉庆七年,嘉庆帝考虑到和珅家族原本拥有的三等轻车都尉爵位是和珅的祖先在清初由军功所获,便将三等轻车都尉爵位赏还,交由丰绅殷德承袭。嘉庆十五年,丰绅殷德身后乏嗣,而其妻和孝固伦公主尚在,遂将丰绅殷德遗留的三等轻车都尉交予其堂弟,即和琳之子丰绅宜绵承袭,并将丰绅宜绵的独子福恩过继给丰绅殷德和和孝固伦公主为嗣,兼祧两房。又过了三年,丰绅宜绵也去世,而就在丰绅宜绵去世的当年,他又生下了一个女儿,这个女儿就是道光帝的成贵妃。图片

坎坷的后宫生活  


仔细算来,成贵妃出生当年其父丰绅宜绵便离世,其胞兄福恩则是堂伯母和孝固伦公主的养嗣子,且和孝固伦公主一直到道光三年(1823年)才去世,成贵妃如果不是由寡母抚养,就是由和孝固伦公主抚养,这也让她与皇室多了一层关系。道光八年,十六岁的丰绅宜绵之女,作为正红旗满洲的秀女,被选为贵人入宫。

在道光朝后宫中,后妃经常因故被黜降位分,如常妃赫舍里氏,入宫四年之后从妃位陆续降为贵人。就算是为道光帝生育了三个女儿,在道光朝晚年最为受宠的彤贵妃舒穆禄氏,也在道光二十四年直接从贵妃降为贵人。在此背景之下,成贵妃的后宫生活也注定较为坎坷。
道光八年,成贵妃以贵人位分入宫之后,在道光九年二月被降为余常在。过了七年,在道光十六年复封为成贵人。又经过九年,在道光二十五年晋封为成嫔。本以为“高枕无忧”,却又在道光二十九年被降回贵人。

成贵人降为余常在的档案记载

图片

  寡居半生的成贵妃  

道光三十年正月十四日,道光帝驾崩,三十八岁的成贵人开始了自己的寡居生活,作为先皇遗孀,她先后在寿康宫、寿安宫居住。随着咸丰帝、同治帝、光绪帝的即位,成贵人依次被晋封为成嫔、成妃、成贵妃。在这几十年里有关成贵妃的记载甚少。在成贵妃生前最后几年,身边侍奉的宫人并不稳定,既有新添的,也有因病、因笨等退出的,在光绪十四年三月二十九日,也就是成贵妃薨逝的前一天,内务府为成贵妃新添了一名宫女以补之前的空缺。

光绪十四年(1888年)三月三十日,成贵妃去世,享年七十六岁,并于次年九月安葬于慕东陵。
在成贵妃入宫时,作为罪臣和珅旁系后裔,家族曾经的辉煌或许让她有重振家门的想象。作为道光帝姑母夫家的侄女,和皇室微妙的关系或许也让她对宫廷的生活有所期待。而道光朝后宫的压抑环境只能让她失落,在位分的升降之中,她终究摆脱不了命运的安排,寡居半世,孤独终老。与此同时,成贵妃也是和珅家族目前已知的最后余声。曾显赫一时的和珅家族,就此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三亚市西河西路2号文体大楼三楼 0898-88666125
Copyright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琼ICP备19004074号-1
  • 三亚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