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日本博物馆及博物馆学发展问题的笔谈

字号:T|T
2023-08-14 09:47 来源:博物院杂志
 
图片

王思渝

内川先生在《日本博物馆学的现状与展望》中提及了日本博物馆学的发展脉络。对于中国博物馆学的发展来说,其实一直存在一个问题:以高校为主导的博物馆学和以博物馆为主导的博物馆学之间的割裂。以博物馆为主导的博物馆学常被认为过于实践导向、个案导向,只关心“怎么做”,失去了对理论问题的关照;以高校为主导的博物馆学则多停留于理论问题的争辩,并不贴近具体的博物馆实践。日本是否存在类似的问题呢?如果有,是如何解决的呢?

图片

内川隆志

日本的情况也是一样的。其实日本的本科学位中并没有博物馆学专业,只是在全国约300所高校中设置了学艺员课程,还有若干学校设立博物馆学的研究生专业。与其他专业领域相比,博物馆学总给人一种专业性不明的印象。即便在学艺员课程中学习了理论与实践知识,学生也难以直接在博物馆从事学艺员工作,所以博物馆对于大学学艺员课程也会表示失望。然而近年来,亦见将学艺员资格升级的动向,也有进一步充实研究生专业课程的相关讨论。

图片

王思渝

内川先生,您是否认为所有的博物馆学研究都一定要以“对实践有用”为目的?

图片

内川隆志

博物馆学主要由理论与技术两方面构成。前者关注博物馆在历史与社会中的作用,以博物馆活动为主要研究对象。后者从建筑构造、展陈布置、数字交流、空间设计等角度关注博物馆相关的技术领域。在大学、博物馆、企业的合作中,这些研究得以落实。

图片

王思渝

内川先生文中提到了日本《博物馆法》的最新发展。其中,博物馆登录制度尤其令人重视。这项制度的新近发展如何?能否进一步展开说说。

图片

内川隆志

日本学术会议曾在2020年有一部《面向〈博物馆法〉修正的进一步提案——在2017年提案的基础之上》的提案。提案包括:(1)从登录博物馆制度向认证博物馆制度转换。(2)需设立用以承担认证博物馆制度中认证标准的决策、检验、评价工作的第三方机构,将认证博物馆以一级、二级进行等级划分。(3)在学艺员制度改革中增加对学艺员等级区分的认定。(4)引入支持学艺员进行独立研究的新制度。(5)以“文化省”的创立为契机改善博物馆的运营条件、强化博物馆功能。

图片

王思渝

日本《博物馆法》对“博物馆相当设施”等概念的重视,想必会很大程度促进博物馆的多样性。中国近些年也在大力发展“中小博物馆”“类博物馆”,但是也面临着一些难题,如许多小型的博物馆并不一定具备足够的专业实力,出现徒有其名的现象。不知道日本是否有类似的现象?

图片

内川隆志

日本除国立、公立的大中型博物馆,其他博物馆长年面临学艺员数量不足的情况,大量已登录的博物馆存在没有学艺员的情况,但博物馆类似设施内也见有开展高水平研究的博物馆。我们正在期待《博物馆法》修正后,登录制度的改变会带来一定的成效。

图片
图片

王思渝

黑泽先生所讨论的问题主要围绕博物馆的触摸式展览和让博物馆变得更为包容。中国的博物馆也在努力往这个方向发展,但困难在于面向残障等特殊人群的服务需要专业化团体作为支撑,而中国的博物馆与这类专业团体之间是相互陌生的。中国博物馆内的专业人员多是历史、考古等学科背景,也缺乏与残障人群沟通的专业基础。我看您在文中也曾提到日本在这方面的困境,不知可否进一步展开说明?

图片

黑泽浩

正如您所说,日本的博物馆学艺员也以历史学与考古学出身居多,他们认为博物馆藏品属于文化财,所以基本不会让观众触摸博物馆展陈品。然而,自然、艺术类博物馆的从业者在这方面相对宽容,在为博物馆观众提供服务方面积极地进行探索。在这样的思维观念下,开展创新的确十分困难。

若要实现包容性博物馆的目标,无论学艺员是何种专业出身,都需要学习面向残障人士的相关知识。遗憾的是,日本的博物馆目前还没有吸收从业的残障人士,大多是学艺员在举办一些面向残障人士活动的同时学习了对残障人士友好的相关知识。此外,我们尚未准确把握残障人士对于博物馆的需求,也未建立起博物馆中的残障人士友好机制,还停留在一些个人层面的工作中,而残障人士也未必会积极地利用博物馆资源。

但是,不论个人行为还是其他方式,我们应当对各种可能性都加以尝试。包容性博物馆的目标是无法一下子实现的,要一点点积累进步。

图片

王思渝

黑泽先生在文中也多次提及大学博物馆的定位问题。有学者认为,大学博物馆应优先服务学校、学者,为其他社会群体服务是次要的。您如何看待这类说法?

图片

黑泽浩

我认为,大学博物馆的社会功能是将大学的研究、教育成果向社会开放。但更为重要的是,大学博物馆应起到探索未来博物馆发展方向的实验场作用。像南山大学人类学博物馆的可触式展览形式,在公立博物馆和国立博物馆中是无法实现的。

所以我认为,将大学培养的成果向社会开放,以及为了探索博物馆的未来发展方向而进行尝试,是大学博物馆应起到的社会功能。

图片

 

图片

王思渝

金山先生在前文中提到了博物馆藏品管理的问题。通常认为,不同层级博物馆的收藏方向应该是不同的。我知道,金山先生一直关注地域博物馆的问题。在中国,地方的中小博物馆经常会面临与大博物馆争夺藏品资源的问题,大量的珍贵文物资源依然会倾向于流向大博物馆,在这样的背景下,小博物馆的藏品策略应该是怎样的?能否展开说说。

图片

金山喜昭

大规模博物馆与小规模博物馆,在我看来各自面向的地域范围应当是不一样的,博物馆按照各自面向的地域范围进行藏品收集。在日本,大规模的县立博物馆以县域为对象,市町村的博物馆则以各自的行政区域为对象。此外,县立博物馆与市町村博物馆并无上下级关系,只要满足收藏标准,这些博物馆都可以收藏重要文化财级别的重要文物。但实际情况是,大规模博物馆在设施设备、职员人数、预算规模等资源方面比小规模博物馆占明显优势,所以重要的文物大多在大规模博物馆保存展示。我们希望今后同一区域的大规模博物馆和小规模博物馆,能够在藏品收集过程中实现互通合作,避免重复收集的现象。

图片

王思渝

中国近年来出现了一系列乡村博物馆,类似日本的乡土博物馆。而这些博物馆大多不具备库房条件,收藏太多的藏品对于他们来说反而会成为经营层面的负担。不知道日本是否有类似的情况?

图片

金山喜昭

日本的博物馆一般都必须配备库房。根据《博物馆法》规定,国家确定博物馆具有资料收藏、保管的功能,历史民俗资料馆不在《博物馆法》规定之列。为了保护地区文化财,日本在1970—1990年间建立了450处历史民俗资料馆,其面积大多在1000平方米以下,除展示空间,也配有小规模的库房。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三亚市西河西路2号文体大楼三楼 0898-88666125
Copyright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琼ICP备19004074号-1
  • 三亚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