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荷意象”与“和合文化”——在四川博物院观展后记

字号:T|T
2023-08-14 09:33 来源:文物之声

写在前面:一次偶然的机会,与友人到四川博物院参观“盛世莲开——中国文化中的莲荷意象特展”。展览规模不大,颇有设计,思想表达既传统又世界。展览以莲荷主题文物为媒,精炼展示出了儒、释、道及民俗文化,将美好之意赋予莲荷之象,这是传统的含蓄。认真看罢,脑海里不禁浮现出费孝通先生在杖朝之年所著的“十六字箴言”,如依此而看,展览的主题则很世界。莲荷意象千姿百态,如此丰满地出现在历史的遗珍和今天的生活中,在于合异。人类文明亦是多样,差异不代表冲突,通过交流互鉴,若能各美其美,美人之美,岂不是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盛世莲开——中国文化中的莲荷意象特展” 场景——盛世莲开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首家喻户晓的诗是唐代张继所作《枫桥夜泊》,诗中提到的寒山寺始建于梁代,初名“妙利普明塔院”,唐初有寒山和拾得两位诗僧住持此寺,故因人得名。寒山与拾得不仅是著名的诗僧,也是民间传说中的“和合二仙”。关于他们的身世有很多说法,其中一个是寒山和拾得本是情同手足的异姓兄弟,两人同时喜爱女子芙蓉,寒山决定出走成全拾得,而拾得得知后四处寻找,终于打听到寒山在苏州一寺中修行,就折一枝荷花而来,寒山则捧出一盛素斋的竹盒相迎,两人相视一笑,共同出家。荷花谐音“和”,竹盒谐音“合”,这就是“和合二仙”的来历。

 

“和合二仙”的得名与拾得手持荷花密切相关,拾得持荷来见寒山,或许有佛教的考虑,因为佛家把荷花视为圣洁和清净的象征,但早在佛教传入中国的先秦时期,莲荷就广受人们的喜爱,进入了中国人的审美视野,广泛地出现在文学和艺术作品之中。

 

“莲荷”在中华文化中的丰富意象

莲花是地球上起源最早的被子植物之一,距今已有上亿年的生长史。在现代植物学中,莲和荷虽然都是水生草本植物,却是有区别的,同科不同属,莲花叶片贴在水面,花瓣小,颜色多;荷花叶片高于水面,花瓣大,颜色少。但在国人认识中,莲和荷并没有什么区别,明代张自烈写道“北人以莲为荷,今俗荷皆谓之莲。”以农耕为主的先民主要栖息于河岸湖畔,这恰恰是莲荷的主要分布区域,先民们逐渐发现莲荷的果实和根节(莲子和藕)甘甜清香,味美可口,不仅可以食用,而且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同时也是夏秋之际的重要观赏植物,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人们赋予了莲荷丰富的文化意象。

图片

"一把莲“青花瓷盆 清 四川博物院藏

 

首先,莲荷是儒家文化中的花中君子,屈原希望“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是因为它生长在淤泥之中,却不为淤泥所染,其藕洁白,其叶青翠,其花香美。黄庭坚“莲生淤泥中,不与泥同调”的感叹,周敦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赞美,使得莲荷成为高洁人格与道德情操的象征。传为南宋吴炳《出水芙蓉图》采用俯视角度,用写实的手法在不大的团扇上描绘一朵盛开的粉红色荷花,每片莲瓣的形状、角度、色泽和位置都安排得恰到好处,瓣上红丝和蕊端腻粉也是精细刻画,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正是君子的表征。

 

其次,莲荷是道、佛两大宗教文化中的神圣之花。道教认为莲花“出五世之浊,一无污染”。春秋时期道家关尹出场时的情景是“真人游时,各各坐莲花之上,一花辄径十丈”。莲花还是道士眼中的仙家灵药,《华山记》记载“山顶有池,池中有千叶莲花,服之羽化,因名华山。”出土于成都西安路“南朝道教天尊像”是迄今唯一的南朝道像,天尊和左右斜侍弟子的头上都戴着莲花冠。佛教也把莲花视为神物,它是八宝之一,代表佛陀的舌头。同时,佛教视人生为苦海,渴望解脱,解脱的过程和莲花生于污泥而超凡脱俗,开出鲜美的花朵一样,故佛陀用莲花喻学佛者虽经六道四生界死泥中流转,而不染不垢,解脱自在。四川邛窑出土的“莲瓣香炉”整体造型像一个盛开的莲花,每个莲瓣上都有一个飞天,既美观又圣洁,是信徒礼佛的器具。

 

再次,莲荷在民间文化中衍生发展出了许多其他意象。明清时期青花瓷大量出现,由于“青”通“清”,“莲”通“廉”,青花莲纹就表示“清廉”,而“莲”与“年”谐音,莲花纹饰又有了“年年有余”的寓意,以及“荷”通“和”而来的“和合文化”等,诸如此类,不可胜数。

 

“莲荷意象”之“和合文化”的历史传统

在诸多的“莲荷意象”中,“和合文化”是最重要的部分。《论语·学而》认为“礼之用,和为贵”,把“和”作为处事和行礼的最高境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和”文化源自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体现了古人朴素和整体的哲学观,即把天地万物视为不可分割的整体,把人与自然看作是浑然一体。“和合”最早见于《周礼·地官》“使媒求妇,和合二姓”,为作媒求亲,和睦同心之意;《国语·郑语》“商契能和合五教,以保于百姓者也”则是指协调各种关系,各种规范治理国家的方式,后演变为调和、和睦、和谐之意。

 

“和合二仙”是“和合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德化窑白釉和合二仙瓷像”中拾得持荷,寒山捧盒,一站一蹲,面带微笑,喜气洋洋。作为民间掌管婚姻的喜神,和合二仙是“家庭和合,婚姻美满”的象征,故“和合文化”首先体现为家和。男女是组成家庭的基础,“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鱼是男性的象征,莲是女性的象征,鱼戏莲有着男女相亲相爱的美好寓意。莲荷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和繁衍力,河南开封出土宋金时期的莲子都能培育出古莲就是明证。莲子具有“多子”寓意。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七夕前三五日,军马盈市,罗绮满街。旋折未开荷花,都人善假做双头莲,取玩一时,提携而归,路人往往嗟爱。又小儿须买新荷叶执之,盖効颦磨喝乐。”小儿执荷是开封七夕时的风俗,寓意着“连生贵子”。夫妻相亲相爱,子孙繁衍昌盛,莲荷与家和密不可分。

 

中国社会具有“家”与“国”休戚与共的家国观念,“和合文化”也体现为国家和。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但“红莲白藕青荷叶,三教原来是一家”,作为中华文化主流的儒、释、道虽有主张不同,但行善仁爱的宗旨是一致的。东晋高僧慧远在庐山创立的“白莲社”是中国第一个佛教社团,其中有个典故是虎溪三笑,传说慧远送客不过虎溪,一日陶渊明、道士陆修静来访,与语甚契,相送时不觉过溪,虎辄号鸣,三人大笑而别,这也成为三教相互欣赏的象征,上海博物馆藏南宋《莲社图》中就绘有这一和谐场景。

 

“和合文化”也可以引申为天下和。莲荷广泛分布于亚热带和温带地区,历史上西亚、中亚地区都有种植。在不同的国家,莲荷有着不同的文化内涵,埃及视之为太阳和水的象征,在印度则代表着高雅和圣洁,但这些理解上的差异并不影响莲荷受到各国人民的普遍喜爱,甚至有些莲荷观念还伴随着文化的交流而相互影响。

图片

“盛世莲开——中国文化中的莲荷意象特展”

 第一单元“泥根玉雪元无染”

 

“家和国和天下和”的当代意义

费孝通先生论及中华文化的和谐观时指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家和国和天下和”正是上述观念的具体表现,它是在长期历史中形成并演进,承中有变,因中有革,导源于中国传统哲学与文学,根植于民族审美心理,又与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心理紧密相关,是中华文化中被普遍接受和认同的人文精神。“家和国和天下和”并没有被时代抛弃,而是在当代文化环境中进行着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家和日子旺,国和中华兴,天下和则世界大同。以荷花传达“和合”之意,体现了倡导尊重文明多样性,坚持文明平等、互鉴、对话、包容,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的深厚东方智慧。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三亚市西河西路2号文体大楼三楼 0898-88666125
Copyright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琼ICP备19004074号-1
  • 三亚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