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的脚步越是匆忙,越让人们觉得红色文化与革命精神可贵。今年是毛泽东同志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简称“农讲所纪念馆”)建馆70周年。70年来,农讲所纪念馆始终生机勃勃,风采照人,见证着广州的城市发展,承载着广州的历史文脉,其所蕴含的文化精神随着岁月的洗礼愈发深刻,成为一代又一代广州人心中最温情的乡愁。红色基因之传承始终如一,文化育人之情怀历久弥新,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农讲所纪念馆将劈波斩浪,一往无前,共同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让百年学堂焕发出新时代的光彩。
农讲所纪念馆位于广东省广州市中山四路42号,是依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建立的国家二级博物馆。自1953年成立至今,农讲所纪念馆已走过70年历程。70年来,一代又一代的农讲所人一直致力于文物的保护传承与活化利用,举办展览、征集文物、调查走访、深耕农运研究,一步一个脚印,默默耕耘,笃定前行。
一直以来,农讲所纪念馆都将旧址保护作为重要基础工作,加强统筹规划,完善保护体系,健全管理机制,坚持日常保护管理与专项保养维护相结合,预防性保护和抢救性保护相结合,文物本体保护与周边环境整体保护相结合,扎实推进旧址的保护管理。
“为切实把革命文物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我们开展了包括制定旧址保护与利用三年行动计划、开展旧址环境振动监测项目、开展旧址东斋东墙石碑保护项目、启动文物数字化保护利用项目、建立白蚁监测预警系统、实施旧址红砂岩墙基及建筑构件保护工程、推进旧址古建筑保护维修项目在内七个方面的重点工作。”农讲所纪念馆副馆长雍玲玲介绍。
红砂岩墙基及建筑构件保护工程
农讲所纪念馆一直致力于近现代革命文物和古代学宫、科举文物的收藏、保护、展示、宣传、教育、研究等工作。目前,农讲所纪念馆有藏品6000余件(套),质地涵盖纸质类、织物类、证章类、陶瓷类、杂项类及油画等。根据目前公布的第一批《广东省革命文物名录》显示,广东可移动革命文物4544件(套),其中农讲所纪念馆有1052件(套)藏品列入该名录,占比23%。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文物是农讲所纪念馆收藏的重点。
同时,为了充实馆藏,推进收藏体系建设,农讲所纪念馆每年通过购买、接受捐赠等途径征集藏品。据了解,每年年初,农讲所纪念馆都面向社会公开发布藏品征集公告,征集符合农讲所纪念馆征集方向与范围的藏品,重点征集农讲所历史相关的近现代文物、中国共产党早期活动方面的实物和史料以及与学宫、科举等传统文化和近现代教育相关的文物等,也根据年度重大展览、重要活动进行特定专题征集。
“近10年来,纪念馆征集到文物资料共计987件(套)。其中,1925年第五届农民运动讲习所章程、1927年2月《做什么》第二期、1941年第六届农讲所学员康富成牺牲时所骑马匹的马褡子等文物资料都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雍玲玲表示。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通过数字化方式记录和存储博物馆藏品信息已成为新时代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使命和趋势。2021年,农讲所纪念馆启动可移动文物数字化保护利用项目,包括文物信息资源数字化、藏品管理系统、文物数字化保护利用平台等;2022年,农讲所纪念馆完成馆藏文物的数字化采集工作,对平面文物进行二维数字化转化,其中100件珍贵文物还做了精确三维数据采集,为文物的数字化存储、数字化展示、综合研究保护等工作提供原始数据支撑。
“这极大地促进了文物藏品安全和健康,实现文物和信息资源的科学管理、传播和利用,也为智慧博物馆的建设和发展奠定了基础。”雍玲玲说。
因在文物资源保护研究、赓续红色血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成绩突出,农讲所纪念馆被评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全国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国家4A级旅游景区,广东省、广州市党员教育基地,广东省、广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
农讲所学员足迹寻访项目
一直以来,农讲所纪念馆都非常注重收集农讲所教员、学员的相关资料,现有学员资料700余卷,约100万字,大多为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整理而成的。近几年,农讲所纪念馆继续积极与学员后代联系,前往河南、北京、内蒙古等地征集到学员文物资料百余件(套),进一步丰富了馆藏藏品资源,为业务研究和陈列展示打下了良好基础。
“今年3月,启动了农讲所学员足迹寻访项目,发布公告寻找全国各地农讲所学员后人,同时前往已有线索的省份寻访征集学员物品,目前已取得良好效果。”雍玲玲说。
依托丰富的特色馆藏文物资料,农讲所纪念馆积极顺应新潮流,不断更新与升级展览展陈。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2021年9月,农讲所纪念馆正式完成基本陈列提升项目。基本陈列“农民运动的摇篮——毛泽东同志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历史陈列”重点展现了以毛泽东任所长的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的突出成就,展陈面积约1000平方米,展线约300米,展出图片180余张、文物展品120余件(套),充分运用场景、雕塑、油画、激光背投、音视频等形式,打造集教育性、观赏性、互动性于一体的精品陈列。
农民运动的摇篮——毛泽东同志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历史陈列
全新开馆后的农讲所展陈,充分发挥传承弘扬红色文化主阵地作用,成为广东省、市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平台,广州市红色旅游的网红打卡地。“改陈完成至今,共接待观众约127万人次,参观团体4987批次,讲解2407批次;开展活动312场,参与活动约270万人次;巡展26场,参与人数约22万人次。”农讲所纪念馆副馆长王国政介绍,2022年9月,“农民运动的摇篮——毛泽东同志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历史陈列”入选国家文物局2022年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推介项目。
在不断完善基本陈列的同时,农讲所纪念馆还充分利用红色史迹和馆藏文物资源,运用现代丰富的展陈设计理念,促进农讲所纪念馆原创性临时展览水平的整体提升。
例如:2022年9月,农讲所纪念馆联合广东省流动博物馆推出的“隐秘而伟大——中央红色交通线历史展”,共展出展品43件(套),其中珍贵文物29件(套),通过雕塑、连环画、数字媒体等方式,营造“方寸中有天地、意境中有深意”的效果,让观众感受交通员“刀尖上行走”的隐秘斗争,感受那段隐秘而伟大的历史。展览颇受好评,今年2月在该馆首展结束后,开启了到全国各地的巡回展出。
同时,为更好地向观众展示丰富的文物资源,农讲所纪念馆积极尝试依托新技术、新方式,提供更优质的观赏体验,使革命文物展示更加鲜活生动,红色文化传承更加深入人心。
“目前,我们推出了VR全景导览,该导览系统涵盖虚拟场馆、数字导览、趣味导览、小动画、录音等功能,设置了农讲所旧址360度全景建模,观众可以通过二维码扫描功能,获得对应的展品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进行浏览与体验。”农讲所纪念馆党支部书记黎淑莹介绍。
为更好地“活化”红色资源,农讲所纪念馆与广东电视台共同推出了《红讲台》项目。自2021年初在“粤省事”“粤政易”平台上线,《红讲台》利用数据集成及平台优势,打造内容丰富、操作便捷的党政服务门户,共同推动红色文化科技党建发展。专区开设“大咖直播汇”“时代留声机”“红色放映厅”等多个栏目,举办直播活动6次,推出“杨匏安:35岁,那最后的声音——《就义诗》”等视频22条。2021年以来,《红讲台》全平台累计播放量超2290万次。
“红色故事讲述人”录制现场
为延续百年传统,农讲所纪念馆以红色文化、岭南传统建筑、非遗等主题,推出剪纸、3D立体拼图、水彩画等研学活动。此外,基于旧址承载的革命历史和蕴含的传统文化底蕴,还策划融合红色教育和优秀传统文化于一体的“研学游”——“红色探寻”之旅和“毛泽东足迹”之旅活动,带领青少年探寻革命史迹,深度体验红色文化、读懂农讲所故事,为红色基因传承凝聚青春之力,在深化文旅融合的过程中,让孩子们在“游玩”中真正学有所得。
“我们还将对青少年研学活动进行全面升级,秉承文化育人的核心功能,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爱国主义教育,面向青少年设计开发争当‘新时代红旗手’的红色文化研学课程,让青少年通过亲身实践、团队合作和游戏学习,进一步树立‘弘扬革命思想、学习英雄事迹、争当时代标兵’的观念,成为传播红色文化新力量。”黎淑莹表示。
此外,农讲所纪念馆积极主动服务“四史”学习教育,推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红色文化讲堂”,搭建学党史、强党性的教育平台。自2021年党史教育学习活动开展以来,农讲所纪念馆共举办红色文化讲堂和学党史专题宣讲463场,超过2万名党员参加现场学习,党员教育工作成效显著。
番禺学宫开笔礼
值得一提的是,依托番禺学宫这一传统文化符号,农讲所纪念馆于2004年在全国率先全面恢复了古代礼仪“开笔礼”。随着开笔礼的受欢迎程度越来越高,这一仪式逐渐成为孩子们的“开学第一课”。
“利用重要时间节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如在清明节期间举办‘红色领读者’活动,邀请烈士后人、知名校长、农讲所纪念馆馆长为青少年组织红色故事分享会;打造特色打卡点,在馆内设置‘红色时光胶囊邮局’,推出红色纪念邮册,增加青年学生在参观过程中的趣味性。”颜晖表示。
今年3月,依托“英雄花开英雄城”2023广州传承弘扬红色文化系列活动平台,农讲所纪念馆积极组织策划了“星火志愿队”红色经典诵读会、“永恒的丰碑”学雷锋纪念日主题直播活动,与广州公交集团联合举办了“红动羊城”流动学堂活动,承办了越秀区中小学生红色文化展演、“忆红棉故事 传红色基因”主题朗诵会、《沿着伟人的足迹》故事分享会等活动。
据统计,近十年来,农讲所纪念馆立足自身馆藏资源,精心策划开展湾区诗会之延河珠水吟诵会、讲解员进校园宣讲活动、“我奋斗 家国美”红色基因永流传故事会、“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等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宣教活动1182场,超过970万人次参与这些活动。
随着我国公共文化事业不断发展,博物馆、纪念馆在文化传播和展示等方面愈发多元、个性。农讲所纪念馆也开设了“云展厅”“云课堂”,持续推出《红色农讲所》宣传片,“农讲所今日知多点”《红色故事会》系列视频等。
自2022年3月起,农讲所纪念馆共推出8期《走进农讲所》直播系列视频,向观众讲述农讲所的历史故事;为帮助观众深入理解“百万雄师过大江——渡江战役图片展”的内容,农讲所纪念馆精心选取了展览中最具代表性的故事,制作了6期《百万雄师过大江》系列视频,在微信公众号、微信视频号、抖音号展播。此外,为充分挖掘文物背后的故事,真正让文物“活”起来,农讲所纪念馆还选取了10件文物精品进行拍摄,制作了10个“百年党史文物说”系列原创视频,进一步丰富馆藏文物故事传播形式。
为了让更多群众参与到红色文化传播中,2022年,农讲所纪念馆把节目从“线上”引流到“线下”,发起了“农讲所红色故事讲述人”遴选活动,从近500名投稿人中遴选出一批热爱红色文化、立志传承红色精神的“红色故事讲述人”,其中18名优秀“讲述人”经过专业培训后参与《红讲台之农运风云》和农讲所纪念馆品牌栏目《藏品推介》音频录制,同时把红色故事音频推向越秀区各中小学校展播,不断扩大红色文化教育朋友圈。
志愿者架起了农讲所纪念馆与公众之间和谐沟通的桥梁,促进了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的广泛传播,“红马甲”是农讲所纪念馆里的一道靓丽风景线。自2016年起,农讲所纪念馆在每年暑假都会举办“小小讲解员”培训活动,并精心打造了一支以青少年为主的志愿讲解服务队,在周末和寒暑假期间开展义务讲解活动。2022年,农讲所纪念馆已开展志愿活动30次,服务总时数337小时,受益观众10万人次(含线上参与人数);开展“红色文化传播者”义务讲解182次,服务总时数7000多小时,受益观众18万人次。
“接下来,农讲所纪念馆将充分结合工作实际,继续深入挖掘、盘活革命文化和传统文化资源,教育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深刻感悟党的创新理论的思想魅力和实践伟力,同时积极探索党史学习教育新表达、新模式,推动‘百年学堂’焕发时代光彩,更好地发挥博物馆文化育人的作用。”颜晖表示,纪念馆将继续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历史文脉,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向历史和人民交出新的优异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