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博物馆展览策划的挑战与对策

字号:T|T
2023-06-29 10:42 来源:博物馆中国

       当下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瞬息变化的时代,是一个各界快速发展融合的时代,是一个文化事业大发展的时代。在此背景下,博物馆展览事业呈现出新的发展特点,并面临着新的挑战。

挑战

      时代的进步为博物馆展览策划提供了很多红利和便利,但同时也提出了更多、更新的挑战。

      观众需求方面。随着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观众的认知水平不断提升,知识结构逐渐多元化,对博物馆展览的学术性、趣味性、创新性提出更高要求。观众指出展览错误的现象多有发生。高水平的观众对博物馆展览策划形成隐性监督和评判,时刻提醒博物馆展览策展人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做出集科学性、学术性、趣味性于一体的展览。

      特殊人群的个性化要求,如老年人、家庭观众、青少年等群体。人口老龄化是当前及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我国的基本国情。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孝老、敬老的社会环境,提供高质量的文化产品服务,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应当有所作为。以家庭为主体的参观者和青少年在观众构成中占比也较高,在策展的时候,如何兼顾成年人和青少年不同的文化需求也是博物馆展览策划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

       制度方面。制度方面的挑战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是策展人制度,二是藏品管理制度。

      策展人制度的博物馆实施已有多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更多馆仍是“命题作文”,即职工等待上级领导布置展览任务,职工的积极性未得到充分发挥。即使是实施策展人制度的博物馆,也存在缺乏激励机制、策展人话语权有限等问题。展览策划通常需要跨部门开展合作,但策展人却对策展团队的考核、晋升等并无话语权和决策权,不利于策展团队的良性发展,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工作积极性。

      内部协调方面。展览策划是一项系统工程,这不仅包含展览的策划推出,还包括社教活动、文创产品、宣传推广、图书出版、观众服务等各个环节,所以目前实施策展人制度的博物馆往往采用“策展人负责+团队协作”的模式策展,这个团队包含了社教、文创、宣传等人员。部门协调配合和策划团队之间的协作面临着沟通不畅、团队精神欠缺、缺乏激励措施等。

      策展人自身能力方面。博物馆近年来发展迅速,吸收了大量年轻人。年轻人充满活力和朝气,但也存在经验不足的现象。一是专业知识有限。展览策划所涉及的藏品种类繁多,策展人不可能对各个门类的藏品都有深入了解,加之展览还涵盖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心理等各个方面,策展人受自身知识结构所限,提升空间较大。二是管理能力有限。策展人在管理方面由于未得到相关培训和锻炼,其组织协调、沟通能力、决断能力有待提高。

      社会价值方面。博物馆展览策划有其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发展规律,但无论是哪个时代,展览都要有一定的传播目的,普及传播知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抑或是进行审美教育。展览的传播目的也是其社会价值的体现。但目前很多博物馆展览在社会价值的挖掘和呈现上存在两个方面问题:一是认为有精品才有利于展览社会价值的发挥,才是好的展览。诚然,精品在宣传、展示上有优势,但一味强调精品,不仅会削弱其他藏品内涵的挖掘,还会“以偏概全”,因过度突出部分而失去整体,而且会形成因过度依赖精品而忽视展览创意的不良氛围。二是“沉湎过去”,与现实联系不紧密。博物馆是历史记忆的保存者和讲述者,但讲述过去绝不是博物馆的最终目的和价值所在,博物馆讲述过去是为了启示现在。

对策

       分众策展,提供个性化服务。1970年,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针对媒体问题首次提出“分众传播”。分众传播是指对不同的传播对象制定不同的传播策略,传递不同的信息。展览是博物馆最主要的传播媒介。将分众传播理念应用到博物馆展览策划领域,即分众策展,有利于博物馆展览的“精准”传播,让博物馆展览更有针对性,传播效果也更加明显。

       分众策展要求展览策划开始之初,即确定目标观众,然后根据观众特征、需求,策划更有针对性的展览,适时调整展览文本设计内容,提供个性化服务。一是加强观众研究,这是分众策展的基础。开展展前、展中、展后的观众研究,收集丰富的观众资料,这些数据蕴含着观众的真实需求和意见,对展览选题的确定、主题的提炼表达、互动项目的提升改进、文创产品的开发设计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二是根据青少年、成人、老年人等不同目标群体的需求策划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展览,尝试以需定供的菜单式展览服务,让不同年龄段的观众在博物馆展览中都能找到共鸣,有所收获,实现博物馆展览的高水平、差异化发展,提高博物馆公共服务均等化、便捷化、多样化、个性化水平。

       开放共享,深化制度建设。首先实行“引进来、走出去”战略。“引进来”即开门办展,打破身份、人事关系的制约,邀请高校人士、社会学者、自由策展人等馆外人士联合研究,共同策展,探索合作模式,建立配套制度,共同为公众提供优质展览,实现合作共赢。“走出去”即把更多藏品信息推出去,持续优化国家文物局综合行政管理平台,推动文物资源大数据库建设,加大向社会开放共享力度,为藏品的活化、联合研究奠定基础。

       其次,继续深化策展人制度,推进理念创新和体制创新。策展人在我国博物馆有多重角色定位:展览项目管理者、内容大纲撰写者、藏品研究专家等。职能过多易顾此失彼,过于关注细节易失去整体,因此在厘清策展人核心能力的基础上,应允许其他专业性角色的进驻,充分利用外援力量,发挥团队的凝聚力。同时,确定策展人在团队中的主导地位,扩大策展人话语权和自主权,并建立策展人评价机制,切实增强博物馆展览策划的发展动力和创新活力。

       配套服务,加强内部协作。成功的展览离不开周边配套服务和活动项目,如社教活动、宣传推广、文创产品、开放服务、线上展览、学术研讨、图书出版等。这些配套设施和活动项目本质是展览的延续,以拓展展览的影响力和生命力。一项展览只有拥有了这些配套服务和活动项目,让观众在观展之余有机会反复体悟展览的内容、价值、意义,构建对展览全方位、多角度的体验,才能更加深刻理解展览的内涵,加深对展览的印象。社教活动让观众更有参与感,通过宣传推广扩大展览的影响范围;文创产品实现把博物馆带回家的愿望;开放服务以观众为中心;线上展览让足不出户欣赏展览成为现实;学术研讨让展览深度更进一步得到挖掘;图书出版延长展览的生命力。这些环节与展览有机结合,形成一条完整的工作链。

       以上各个环节的完成无疑是一项巨大的工程,需要各部门的配合及策展团队的协作。因此,团队合作精神至关重要。博物馆应该通过展览策划这项主要业务工作建立博物馆的团队文化、不断强化团队合作精神。同时,在政策允许范围内,使用物质刺激和精神鼓励的方法提升大家的协作意愿,为展览的顺利完成、博物馆功能的发挥提供制度保障和情感氛围。

      人才培养,强化后继力量。首先,“打铁必须自身硬”,博物馆要重视人才的培养及再培养。这里的人才既包括策展人,也包括展览相关的其他人员。对策展人的培养和再培养,可以让策展人有机会接触和学习最新的展示技术,更新知识结构,向更优秀的策展人学习,以培养出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学术功底深厚、组织能力强的复合型高水平策展人队伍。对展览相关的其他人员培养,有利于提高策展团队专业化水平和整体素质能力,让展览策划的各环节实现均衡、高效发展。

      其次,优化人员结构,注重策展团队的老中青人员结合。鼓励经验丰富的策展人开放心胸,在具体工作中,有意识地做好“传帮带”,分享经验与资源,指引和提携年轻策展人,帮助他们快速成长。鼓励知识共享,对在“传帮带”中表现突出的人员进行表彰奖励,为人才发展、团队建设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和谐氛围。

      文化引领,注重时代价值。一是展览策划要发挥意识形态工作的引领带动作用。博物馆作为意识形态宣传教育的前沿阵地,要加强阵地管理,在策展工作中,尤其是在展览的标题选择、文本内容撰写、宣传资料发布过程中,防范意识形态方面的错误,以汇聚正能量,发挥博物馆引领时代发展潮流的文化宣传阵地作用。二是明晰传播目的。展览传播目的是博物馆展览策划设计的第一要务,是博物馆展览策划、设计和表现的出发点和归宿。展览要有明确的传播目的,并围绕传播目的开展策展工作,以实现展览价值。展览传播目的不强或不明确,直接会影响展览的传播效应及社会价值的发挥。三是探寻展览的时代价值。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关注当前社会和政治的热点问题,积极参与到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在展览策划和阐释过程中,要站在当代人的视角,发掘展览对当代社会的价值,策划紧跟时代主题和热点的展览。

      展览策划对博物馆至关重要,一个成功的展览离不开对目标观众的研究、制度的保障、周边配套服务和策展人强有力的推行。人才培养是基础,制度建设和内部协作是保障,分众策展是方法,目的即是策划出更多具有时代价值的优秀展览。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三亚市西河西路2号文体大楼三楼 0898-88666125
Copyright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琼ICP备19004074号-1
  • 三亚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