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开放考古遗产资源 推动让文物活起来”项目入围国家文物局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案例

字号:T|T
2023-06-14 10:35 来源:重庆考古
      6月10日,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如约而至,以“文物保护利用与文化自信自强”为主题的主场城市活动在四川成都举行。期间,国家文物局公布了全国第一批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案例名单,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开放考古遗产资源 推动让文物活起来”项目入围。
 
图片
      近年来,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积极作为,立足资源禀赋,坚持保护优先,深挖考古遗产资源内涵,传承历史文化时代价值,通过与教育互动,与科技联姻,与创意嫁接,与旅游相融,以“五个创新”为主要做法,使陈列在大地的遗产焕发光彩,沉睡在库房的文物重获生机,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绽放活力。目前已建成集“三馆一院”为核心的综合性文旅融合项目,全方位、系统性推动考古遗产资源向社会公众开放普及,形成全国影响和示范,成为展现重庆历史文化独特魅力的新名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考古标本多层次透明展示

      为了让“藏在深闺”的古老文物彰显时代价值,建设中华文明的重庆基因库,创新提出“透明库房”理念,建成重庆考古标本陈列馆。该馆共1400平方米,由三个基本陈列组成,分别为《巴风渝韵—重庆考古标本陈列》《美石美刻—重庆考古出土雕刻艺术标本陈列》《春秋不朽—重庆古代墓葬复原陈列》,以“半藏半展”形式,展出文物标本2280件,将考古库房开辟成为了兼具文物保管、社会教育、文化传承三大功能的研究阐释利用基地,系统呈现出重庆历史文化发展脉络,搭建起公众特别是青少年探知巴渝文脉的桥梁。

考古文献多方位开放共享

     作为科研机构,重庆文物考古研究院主动打造社会公众阅读空间,建成重庆首个以考古文博图书为主的图书馆——枇杷山考古书院,把考古研究的各项资料和历史典籍向社会开放共享,希望普通老百姓也能在阅读中品味优美历史文化,在文物里感受优秀传统文化。枇杷山书院目前在架图书3万余册,开放近两年来,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市民朋友前来打卡感受考古的魅力,并常年开展专家讲座、文化讲坛等丰富活动,已经成为考古专业人员和历史爱好者的阅读交流新空间,成为重庆历史文化的“知识窗”、学术交流的“大讲坛”,2022年获评“书香重庆”活动“十佳最美阅读空间”。

考古知识多维度表达传播

      数字赋能,是增强文物活化表达的新举措。总面积约600平方米的重庆考古虚拟展示体验馆,综合运用3D全息投影、全景五面屏、三维扫描、VR、AV等数字技术,给文物插上“科技的翅膀”,实现考古现场、考古遗址、文物标本三维数字化重现,通过全方位、沉浸式、交互性地参观,开展考古科普,向公众展示“考古是什么、考古干什么、考古发现了什么、让我们来考古”四个方面内容,充分激发公众对考古的热情,增强对中华文明的认识。建成生物考古、文物修复透明工作坊,全流程实况展示文物修复背后的故事,以直观和互动展演的科普效能,加强公众文物保护意识。

院区空间多维度开放利用

      在开放利用好历史建筑的孜孜探索中,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迈出社会参与共建共享的新步伐。通过授权文创公司,合理利用文物建筑,打造出“重庆故事馆·枇杷山宝库”综合文旅项目,开发青少年研学游、我在山城修文物、沉浸式话剧等多种业态,为市民朋友构建起丰富多彩的公共文化空间。在此基础上,与市内8所中小学校联合创建全国首个“考古联盟校”,形成“专家引导,少年自治”的养成型培养教育社群,以系列考古研学活动教育青少年,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图片
图片
图片
考古IP多途径创造转化
图片

      围绕打响“重庆考古”品牌,在确保知识产权情况下,向社会企业开放授权“重庆考古”IP,成功培育“考古咖啡”“探古咖啡”品牌店铺;通过提取巴文化、大溪文化文物元素,设计开发出鸟形尊烟熏炉、“溪世珍宝”考古盲盒、吸附式文物修复益智教具等20多种巴渝特色文创产品,推动考古遗产资源融入当下,活在当代。

图片
 
图片
 

争创一流,再谱新篇

      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将聚焦“全国一流的考古研究阐释机构”建设,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守护好中华文明,传承好历史文脉,用心谱写考古遗产资源开放共享新篇章,推动增强文化自信自强根基。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三亚市西河西路2号文体大楼三楼 0898-88666125
Copyright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琼ICP备19004074号-1
  • 三亚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