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融合:关于地方博物馆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几点思考

字号:T|T
2023-05-30 15:02 来源:博物馆中国

       我国博物馆旅游的蓬勃发展,不仅源于博物馆全面施行免费开放,且与国家文旅融合时代背景息息相关。中国的文化和旅游业融合,从改革开放以来文化和旅游行业的自发探索,到2018年文化和旅游部组建以来全面统筹文化和旅游工作,已上升为面向“十四五”和2035年远景目标重要的国家战略。地方博物馆在国内博物馆界又被称为地方性博物馆或者区域博物馆,通常是指某一行政区划地具有代表性的博物馆。在中国博物馆现行体制下,采用“地方”一词,实为强调博物馆建设和管理主体来自地方政府,其行为具有政府行政属性。地方博物馆拥有独特且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使其渐成各地文旅融合发展前沿阵地。然而,在文旅融合发展趋势下,博物馆如何坚守“底线”,避免“博物馆变成游乐场”“博物馆旅游就是消费文创品”之误区,实现深度融合发展呢?
 

       首先,承认行业差异的存在才是融合命题成立的前提。一方面,博物馆业与旅游业主题属性不同,以国有博物馆为主体的博物馆行业具有公益性文化事业属性,由政府主导;旅游业具有经营性,遵循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调控。另一方面,两个行业融合发展基础也不同,正如20世纪90年代西方学界提出文化和旅游“合作伙伴还是竞争对手”等争论,国内博物馆免费开放后出现的关于展览门票是否免费等公共文化服务问题,以及文物博物馆和旅游行业存在的技术类型特征差异等等。上述差异确实制约了两者融合,然而,只有承认并认清现存差异,才能为“何以融合”找到有效路径。其次,博物馆与旅游业融合既不是“博物馆+旅游”的简单连接,也不是两个行业全体合并,而是相互赋值的有限融合。跨越行业边界,形成新的产业业态是文旅融合中常见的融合方式,但这往往出现在具有经营性质的产业之间,例如,剧场、演艺、动漫等产业融入旅游业形成新的文化旅游产业。实际上,还有一种文旅融合路径,那就是行业各自保持清晰的产业边界,通过某些具有商品消费属性的文化产品或者服务,在行业间形成交叉领域促进相互影响。博物馆与旅游业的融合明显适用于后者。尤其是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促使陈列展览形成新的阐释传播方式,为当下博物馆和旅游行业融合带来新局面。

 

       再次,“观展体验”是博物馆与旅游业深度融合的触点。事实上,不仅仅关涉物质商品形态的文创产品,博物馆与旅游业融合还存在一个重要领域,这就是博物馆利用独有展品资源创造并提供的具有情感属性的商品形态,即“观展体验”。美国学者托夫勒1970年在《未来的冲击》一书中就曾提到“经济发展在经历了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等浪潮后,体验经济将是最新的发展浪潮。”这是“体验经济”一词首次出现在人们视野。随着文旅融合时代来临,以“文化是内容、旅游是载体”的“体用二分”为特征的阶段已经过去,借助旅游者自带的文化价值观系统,文化与旅游之间形成相互赋值的体验消费过程,这意味着当今社会已显现出文化旅游体验经济形态。由此可见,“观展体验”是博物馆利用“体验”具有的商品消费属性,为加强旅游主体(观众)与客体(博物馆展览)之间互动关系,满足观众指向精神层面的消费需求而提供的文化消费服务。

 

       最后,基于“观展体验”构建“文化身份认同”是博物馆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最终使命。关于文化旅游与身份认同的关系,学界虽有争议但已达成的共识是,文化具备旅游吸引物属性且让旅游具备身份标签意义,这不仅体现在旅游活动的个人身份意识层面上,而且也体现于国家、集体的身份认同构建层面。因此,文化旅游在国族认同构建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很多国家政府进行民族教育和身份强化的一种方式。对于中国旅游者而言,由于生活在自古以来多民族交融共生、拥有强烈历史意识的中国,祖先智慧中包含的兼和思想,形塑、铸牢和延续了中华文化共同体,因此,中国各族人民的个体自带的中华文化共同体观念系统,能使其得以定位历史事件、空间与地点在自己生命史上的角色。在以文化遗产为吸引物的旅游活动中,博物馆作为“保留着对于当代社会、对整个国家和民族都具有重要意义的文化基因;以特有的身份参与社会,并通过其保护、研究和教育传播功能,成为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良知的代表者”,其陈列展览的传播目的与博物馆社会使命紧密相连。例如,随着东馆建设推进,首都博物馆将其社会使命更新表述为,以“都”为核心,聚焦北京建都史;以“城”为核心,将北京城的历史发展脉络与大运河文化有机结合,向世界讲好大运河故事、北京故事。改陈后的首都博物馆与东馆将配合诠释“都”与“城”的关系。上海博物馆则在2022年底发布的“大博物馆计划”中提出,以人民广场馆、东馆、北馆为核心,构建海内外体系最完整的中国古代艺术通史陈列,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博物馆文化品牌。伴随苏州博物馆西馆建成开放,苏州博物馆将其使命表述为,紧跟城市文化传播策略,彰显江南文化品牌,积极探索世界多元文化的链接与融合。区别于展示江南文化为主的东馆,西馆则从文化艺术、苏作技艺、苏式生活等方面展现吴地悠久历史和特色工艺。完成三期新馆建设开放的湖北省博物馆,以“弘扬荆楚文化的阵地和展示荆楚文明的窗口”为己任,提出了“彰显荆楚文化魅力、展示湖北文明发展历程、突出馆藏文物特点、体现最新学术研究成果”陈展理念。

 

       可以发现,上述地方博物馆社会使命的表述上,与地方建设战略定位、地方全域旅游规划和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国家战略布局紧密结合;陈列展览传播目的的表述上,尽管方式不同,但均紧扣该馆社会使命且强调特色;规划逻辑上,先明确博物馆的社会使命,再提出陈展理念、制定传播目的,陈列展览的规划策略则是践行博物馆社会使命的具体执行。由此可见,地方博物馆以特有的身份正在融入人文城市建设,肩负着“实现个人文化身份认同基础上的国族文化身份建构”的社会使命。新时代中国博物馆建设发展过程中,地方博物馆只有不断更新对社会使命的理解与表述,才能确保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拥有更加明确的目标。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三亚市西河西路2号文体大楼三楼 0898-88666125
Copyright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琼ICP备19004074号-1
  • 三亚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