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 策展人论坛发言摘编(三)

字号:T|T
2023-05-30 14:15 来源:文物之声

图片

2023年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 

策展人论坛发言摘编

往深处走 从活处出
 

翟晓楠 | 眉山三苏祠博物馆文博馆员
 

      2022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三苏祠,并就注重家教家风建设,增强家国情怀发表了重要讲话。“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这些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苏轼名句,引发着一代代中国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与向往,也一直无形塑造着中国人的家国情怀。“中国有三苏——眉山苏氏的家国情怀”既为广大观众揭示习以为常的三苏父子文句背后隐藏的家国情怀,也通过研究《嘉祐集》《苏轼全集校注》《栾城集》《宋史》等,爬梳文献中有待发掘的体现三苏家国情怀的文字,充分利用宋代文学、宋代史学、眉山地域文化研究成果,从三苏父子生活的时代与地域、人生选择与人生经历,多角度、多维度、深层次揭示三苏父子家国情怀的成因表现和当代价值,从而有力地证明“一滴水可以见太阳,一个三苏祠可以看出我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三苏祠是三苏父子的故居祠堂,既有现代化的文物展厅,也有传统园林古建。展览将现代艺术风格与三苏祠独有的传统古典园林相结合,建设首个室内室外联动展示馆,形成1500平方米现代化展厅和106亩古建园林组合的全园式展览,把三苏父子的家风家教故事还原、再现到三苏父子的“家”,让观众在三苏父子的“家”感受其家风家教的魅力。同时,还打造了首个表现三苏父子家国情怀的沉浸式数字艺术空间,通过极具艺术感染力和视觉吸引力的多媒体手段,将三苏的传世成就与对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的影响力展现给观众,激发其观展兴趣,提升展览传播效应,实现裂变式传播。展览整体形式设计突出“蜀风宋韵”,嫁接起我国古代文化高峰——宋代与当下美学沟通的桥梁,以宋代审美与当下审美对话,丰富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
 
       展览展出的文物涵盖瓷器、陶器、石器、金银器、铜器、玉器、书法、绘画、古籍、碑帖等众物门类,多方位呈现三苏父子家风家教与家国情怀,展示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和价值取向。
 
      三苏父子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个奇迹,一座高峰,他们为后世树立了一个家庭教育孩子的典范,构建了一个家庭融入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标杆。这是一个现实意义、教育功能显著的展览,衡量其成功的重要指征就是三苏父子的家风家教、家国情怀是否让观众看得懂、听得懂、入脑入心。因此,从策展之初以及展览设计过程中,策展团队一直考虑针对不同群体、不同受众开展分众化、特色化教育,上墙文字学术性与通俗性相结合、展厅内部重要节点设置研学教育区域、展览结束设置反馈模块,多版本讲解词体现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的同时,不断提高陈列展览的教育质效。

 

传统精神的创意表达
 
王美诗 | 南京博物院民族民俗部主任
 
      2022年,南京博物院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展示展演为主要组成部分、融合院藏相关主题物质文化遗产,策划并推出原创主题展“家·国:中国传统人文精神展示展演”。该展览入选国家文物局2022年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重点推介项目。这既是非遗保护展示领域的一次创新之举,也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博物馆的历程中迈出了新的一步,开行业风气之先。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博物馆”的潮流下,非遗展示展演已经积累了十余年的实践经验,逐步探索、发展并形成了比较清晰的策展理念,在博物馆以历史、考古、艺术为典型的展览类型之外,开拓的新领域,给博物馆的传统展览体系带来了全新活力和创意空间。
 
      在人们的认知里,非遗展示展演以活态展示为主要特征,其主要形式包括岁时节日民俗活态展、表演类主题展演、手工技艺体验展。业界对非遗展示展演实践和理念的探索,多集中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习俗、表演、技艺等类型项目,而这些现象的承载和背后体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无形精神价值,相对而言却被忽略了。我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背后体现的深层次精神价值,往往更能体现不同文明、区域、族群的本质特点,更值得被关注、保护和传承。挖掘这些精神价值,使之凝练成为适合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展演的叙述主题,才能深入浅出地展现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的精神价值,唤起某一族群共同的情感共鸣,激发其共同信念。
 
      作为综合性博物馆,我们致力于探索以“全遗产观”进行策展。“全遗产观”即将属于同一文化生态圈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统一体系进行整体观照,发掘综合性博物馆的最大价值。本次展览,挖掘江苏非遗和南博院藏文物的关联共性,立足于整体呈现其蕴含的共同内在精神价值,在落地实施中综合运用非遗展示展演多年积累的运营模式和非遗资源,通过文物展览、岁时节日活动、口头艺术表演、线上展示等形态的有机组合,在非遗馆、艺术馆、特展馆三个线下展示空间和博物馆官微和官网、“5·18国际博物馆日”专题线上空间中环环相扣、呼应呈现,串珠成链、金玉生辉,很好地阐释家国情怀的传统文化核心主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物质文化遗产在综合性博物馆中融合创新的一次成功实践。

 

“家和”精神的重新认识
 
庄英博 | 山东博物馆典藏部主任
 
      “家和——中华传统家文化主题展”是山东博物馆2023年春节打造的主题展览。它紧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社会主旋律。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春节是一个万家团圆的日子,“家和万事兴”是每个中国人的理想。我们围绕这一主题,策划了该展览,并围绕展览内容遴选相关文物、制作相应的场景,深入挖掘“山东礼仪之邦”的文化内涵,以“诗礼传家”“父慈子孝”“夫妻和顺”“家和睦邻”等内容唤醒民众对“家和”精神的重新认识,并用“家和”元素构建场景设置与文本阐释,让文物说话,讲好中国精神。展览分为“春色满园”“诗礼传家”“福寿祥和”“琴瑟和鸣”“家和睦邻”等单元,展览面积955平方米,让观众在共同的价值取向中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展品的选择上,打破以往固有思维,提出深入挖掘博物馆藏品资源,力争让那些很少露面、深藏于“闺房”中的藏品,走进展厅、走向大众,最大程度活化馆藏文物资源,发挥藏品的社会价值。
 
      展览精选文物200件(套),包括书法、绘画、瓷器、玉器、铜器、石刻、古籍善本以及珐琅、杂项、民俗等藏品,在诠释“家和”精神的同时,凸显具有山东本土特色的“家和”风尚。展览设计的核心理念是构建全面、立体、形象反映中国传统“家和”理念的陈列语言体系和形象表征体系。因为,它同时是一个“迎春展”,所以总体风格注重喜庆欢快,温馨典雅,细部设计精妙雅致。
 
      展览展出至今已接待观众达30万人,共收到观众留言2万多条,引发了强烈社会反响,被纳入2023年度山东省文化惠民工程,入选山东省“2023好客山东贺年会”重点推介项目,被列为“山东省惠民消费季”推广展览,成为构筑传承“家和万事兴”传统风尚、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高地。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打造极具山东本土特色的“家和——中华传统家文化主题展”是山东博物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让文物说话,讲好中国精神,弘扬社会主旋律,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根铸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真实实践。
 

     展览引发的轰动性社会效应,也促使我们不断思考,如何做一个能契合社会共同价值,同时又能打动观众的展览。我认为,展览选题应紧扣时代脉搏,弘扬社会主旋律;展览定位应以人为本,打造观众喜闻乐见的展览;展览形式应灵活多样,多设计一些沉浸式场景,以此作为沟通展览与观众的桥梁,在与观众的互动中发挥展览的能动性作用,让大家在共同的价值追求中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专家点评

刘超英 | 北京博物馆学会理事长

 

      感谢三位策展人分享的策展心路历程,这三个案例是以家国情怀为主题展览的不同角度切入。
 
     “中国有三苏——眉山苏氏的家国情怀”展览由人物切入,从大家熟知的大文豪苏东坡入手,从苏轼一人而至三苏,通过三苏父子的家庭教育引出他们的人生经历、人生感悟再到家国情怀,展现了良好家庭教育造就的家国情怀。
 
     “家和——中华传统家文化主题展”选择了直接从“家”入手,讲述年俗文化,以及年俗文化所蕴含的中华传统礼仪与秩序,以和字为中心,以家庭为载体,通过时令年俗中贯穿的中华传统礼仪和习俗的展示,营造和美家庭的祥和氛围,释读了家作为国的最小单元的地位和作用,即家和万事兴的主题。展览的社教活动也引发了年轻人的互动,收到很好的展览效果。
 
     “家·国:中国传统人文精神展示展演”展览将非遗文化的内容经过挖掘整理,与展演结合,辅助以数字化技术手段运用,形成多维度的展宣效果,是一种新的尝试。这三个不同角度的案例,可供博物馆同仁们学习借鉴。
 
      家是国家的基础,国家是家庭的延伸,在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里,我们历来强调从家庭入手,修身自律,我们有乡土观念,也心怀天下,是一个一脉相承的脉络。这三个展览从人、家庭、社会,从个人的修养到家国情怀,很好地把握其脉络与主线。此外,家国情怀主题还有很多策划角度,我们应该尝试更多的方式与策展角度。
 
      此次申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展览大约有200项,有些展览的选题非常好,材料也很丰富,但是主题提炼不够,影响了展览质量。主要问题在于没有理解展览申报要求,故而没能提炼出展览要传达的精神。平时我们说,办展览要见人见物见精神,对于以家国情怀为主题的展览,这一点尤为重要。可是有些博物馆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影响了展览质量。再就是认识上的误区,学术成果展,文物精品展和民俗展都可以提炼出家国情怀的元素和中国的人文精神。但是不经过对主题的提炼和挖掘展示,不经过深入研究是不能自动生成符合申报条件的展览的。因此,要在学术研究的基础上,提炼出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质的内容和鼓舞人心的精神;切记传统民俗不等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以申报的展览要扣紧主题。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参加策展工作,他们有无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只要准确把握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题,相信会有更多的优秀展览在年轻人手中诞生。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三亚市西河西路2号文体大楼三楼 0898-88666125
Copyright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琼ICP备19004074号-1
  • 三亚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