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在阳光下”服务活动的探索与实践

字号:T|T
2023-04-19 20:46 来源:中国文物报

       关心关爱残疾人,积极推进残障融合、共建共享,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作。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有500多万孤残儿童,这些特殊的孩子受自身条件所限,需要更多的方式和途径感知世界。为了履行博物馆作为公益单位的社会责任,面向特殊群体发挥社会教育功能,让特殊儿童享有同等学习机会,济宁市博物馆依托馆藏文物、社教资源等优势,与济宁市特殊教育学校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自2016年起,发起了“同在阳光下——关注特殊学生”志愿活动。活动旨在通过集参观、娱乐、体验和学习于一体的精准化教育实践,由志愿者面向特殊儿童开展多样化文化服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实现博物馆资源惠及残障儿童。


活动的组织与保障

      为保障活动顺利进行,济宁市博物馆专门建立协调机制。成立志愿服务活动协调小组,负责系统志愿活动的统筹安排,指导协调志愿者招募、培训、队伍管理及活动组织。同时将志愿服务开展情况纳入管理体系,推动志愿服务工作制度化。建立助残志愿者岗前培训制度,对志愿服务人员开展文物知识和服务常识培训,邀请手语老师、心理老师对所有宣讲老师和志愿者进行手语和心理辅导培训。加强安全保障,充分考虑活动中可能出现的安全、沟通等方面的问题,对博物馆内各项无障碍设施进行完善,设置了残疾人绿色通道、座椅,对洗手间、指示牌等进行了改造,增加了轮椅、盲文文物说明牌等服务设施。

      志愿活动主要由济宁市博物馆与济宁市特殊教育学校合作执行。博物馆宣教部根据合作单位的不同性质和规模、儿童人数、特殊类型等情况,设计不同形式、不同规模的活动内容和参与方式。具体活动执行由驻馆志愿者、济宁市职业技术学院志愿者团队、济宁学院志愿者团队、济宁市十三中学优秀学生代表队、济宁市义工联盟、济宁市金宝贝幼教集团等志愿团队共同参与完成。

 

图片

盲文版校本课程使用

图片

视障学生触摸铁炮

活动的主要内容

      编纂盲文教材进校园。2016年6月启动分众化盲文特殊教育志愿活动项目,博物馆宣教部与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团队共同编写《孔孟之乡运河之都传统文化——博物馆社会教育读本》。这套教材包括一册大字教材试用版和盲文教材试用版,教材中收录了大量精选文物图片,采取“实物图片+简笔画”共同展现的形式,便于低视力学生使用。教材以学生所熟悉的汉字、饮食、服饰、乐戏为基础,分设礼乐、宴饮、军事、人物、地域文化五大模块,共计15组教学内容。

      根据特殊学校实际情况,自2016年9月在小学段三至六年级开设了博物馆社会实践课程,根据教材内容,设置每两周一课时开展教学,学校根据学生视力情况发放不同版本教材。为了帮助视障学生更好地认知事物,博物馆志愿者为课堂提供竹简教具,供孩子触摸。通过触摸,让学生们了解古代书卷的材质;通过听老师讲课,了解古代书卷的制作方法。

      针对听障学生的参观体验活动。“一起来‘陶’吧”志愿活动针对听障孩子设计,这项活动配合馆内临时展览“大河上下——黄河流域史前陶器展”进行。首先由博物馆宣讲老师带领孩子们参观展览,讲解陶器历史和器物特点,全程都有博物馆志愿者引领陪同。参观结束后,孩子们围坐在展厅一角,由陶艺老师讲解如何制作陶艺,志愿者用手语向孩子们同步解释,软软的陶土经过老师的指导很快在孩子们手里变幻出各种各样的形状。活动结束后,博物馆送给每个孩子一套《汉碑汉画像石上的故事》,帮助孩子们了解文物知识。

      针对视障学生的互动体验活动。“触摸历史,与文物交流”活动主要针对视障学生,通过主题参观和触摸文物的互动形式,让这些孩子在博物馆近距离感受文物。博物馆宣讲老师为孩子们着重讲解展品的器型、纹饰,还会拉着孩子的手比划出展品某一部位的样子,帮助孩子们在看不到的情况下感受器物的造型和细节。博物馆院内陈列着十多门元明清三代的铁炮,每一个参与活动的孩子与一位志愿者一组,分别去触摸不同时代的铁炮。孩子们触摸到铁炮的一瞬间,脸上浮现的震撼和喜悦令人动容。

      针对其他残障学生的活动。“拓碑体验活动”针对的是所有特殊学校学生,包括拓碑体验和汉碑临摹字两项活动。汉代碑刻是济宁市博物馆馆藏资源的一大亮点,为了让这群特殊的孩子体验碑刻拓印过程,安排志愿者和孩子们组成体验小组,由博物馆拓印老师现场实物讲解拓片及相关知识并演示拓片制作流程,志愿者陪同指导学生使用拓印工具进行拓片制作。汉字书写是国人长久传承下来的优秀传统,设计“汉碑临摹”这一教育活动,让学生通过听、说、读、写、看、触摸等多种形式,切身体验碑刻艺术,感受传统书法的魅力。


活动的效果及影响

      济宁市博物馆与济宁市特殊教育学校合作开展了流动博物馆进校园、国学诵读比赛、书法教学、拓碑体验以及“双师教学”等一系列志愿活动。流动博物馆进校园活动中,向师生们详细介绍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馆藏珍贵文物、济宁历史名人等方面的内容,让孩子们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同时,博物馆与相关单位合作,多次开展志愿活动邀请特殊教育学校师生走进博物馆,共享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学生们不仅可以在课堂上感受济宁历史文化,还可以通过实践活动课到博物馆中亲身体验传统文化教育项目。这种“课堂内+课堂外”的志愿活动形式,是博物馆和共建单位的初次尝试,其中盲文教材的撰写更是走在了博物馆校本课程教材编写的前列,在全国范围内具有一定的示范性。

      2017年,济宁市博物馆“同在阳光下”社会教育案例荣获山东省博物馆青少年优秀社会教育活动案例。2022年,济宁市博物馆“同在阳光下”关爱特殊群体志愿服务项目又荣获2022年十佳文旅志愿服务项目和2022年度济宁市学雷锋最佳志愿服务项目。“同在阳光下”项目实施七年以来,共开展各类活动32场,服务残障儿童453名,参与的志愿者235人,开展相关宣传报道13次,已经成为济宁市一个闪亮的服务品牌。

      2023年3月2日,由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办事处联合中国助残志愿者协会共同举办的“融合无障爱 携手向未来”残障融合主题青少年摄影作品展,来到济宁市博物馆,并推出残疾人手工艺品展示等系列活动。这次的巡展地点能够选择济宁市博物馆,是社会各界对“同在阳光下”社会服务品牌以及博物馆在残障融合方面所做贡献的认可。

      展望未来,济宁市博物馆在推进“残障融合”理念普及,携手共创“平等、友善、融合、共享”的社会环境方面,将继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博物馆将全力帮助残障儿童更好融入社会,以乐观态度面对生活,推动形成更加包容的社会环境,让每个人充分共享发展成果,感受文化滋养。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三亚市西河西路2号文体大楼三楼 0898-88666125
Copyright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琼ICP备19004074号-1
  • 三亚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