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宣推】“祥开万象:故宫与西藏文物联展”策展的主题与设计思路

字号:T|T
2023-03-16 22:29 来源:故宫研究院
“祥开万象:故宫与西藏文物联展”
策展的主题与设计思路

“祥开万象:故宫与西藏文物联展”即将于今年5月份走进观众视线。展览场地在午门,分三个展厅,文物一百余件套。这次展览的主题注重展示文物所体现的西藏与内地及宫廷的交往、交流与交融所谱写的民族团结进步的绚烂华章。开展之前,我们先推出几篇与展览相关的文章,从策划、设计、文物研究等方面对展览有一个较全面的介绍与解读,希望观众在走进展厅之前对展览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

一、展览主题的确定

此展为2021-2023年故宫博物院的援藏项目“基于故宫与西藏文物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成果的展览呈现,故宫博物院联合西藏自治区文物局共同举办(图1)。当我接受主持这一展览时,面临的挑战是它的主题确定。如果纯粹办一个藏传佛教艺术史展或清宫藏传佛教文物展,都比较好把握。但要如何通过文物,以展览的形式来体现中华民族共同体这个宏大的主题时,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基于故宫与西藏的文物,无疑为展览找到了一个便捷之门,从中可以管窥中华各民族曾经走过的一条共生共荣的光芒大道。

图片

图1、展览场地——午门

时间紧,任务重,我们成立了筹展组,进行了分工,大纲由器物部的林欢研究馆员执笔撰写,工作稳步向前推进,很快第一稿大纲就诞生了,题目为“曲水共觞——基于故宫西藏文物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曲水共觞,出自乾隆帝诗“合将赠回也,饮水乐高贤”,分“源远流长”“流光溢彩”“川流不息”“海纳百川”四个单元。由于青藏高原是万山之宗、千河之源,故而想到了水,欲以黄河为脉络贯穿民国之前西藏民族史,集中讲述远古到民国之前西藏与内地的文化交往,以及多民族共铸中华共有精神家园的历史,文物350件。第一单元源远流长,主要人物松赞干布,分为“远古先民及茶马古道”“统一吐蕃与藏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唐蕃和亲”三个小单元(图2);第二单元流光溢彩,主要人物八思巴,分为“后弘期藏传佛教的发展与教派的形成”“凉州会盟”“元朝对西藏的治理”“明朝的多封众建”“丰厚赏赐”五个小单元;第三单元川流不息,主要人物三世达赖喇嘛索南嘉措,分为“宗喀巴与格鲁派”“兴黄安蒙”“驻京呼图克图制度与佛教中心的东移”“清朝在西藏地方的治理”“藏传佛教文化在清代宫廷生活中的反映”五个小单元;第四单元海纳百川,主题人物六世班禅罗桑贝丹益西,分为“丹书克制度”“班禅名称来源及其概况”“宫中佛教信仰”“六世班禅进京”“六世班禅进京的影响”“乱世真情”六个小单元。

图片

图2、大昭寺前的唐蕃会盟碑

初稿往往是比较大而全,类似西藏发展史和与内地的交流史,这点也有好处,先繁后易,是比较好的路径。但如过多讲西藏发展史会削弱展览主题,且涉及到西藏方面的文物太多,在借展方面存在很大困难。但无论怎样,总算有了一个展览的框架了。接下来我们筹展团队又进行了数次讨论修改,产生了第6稿,题目为“共饮江河水——基于故宫西藏文物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分“源远流长”“川流不息”“海纳百川”三个单元,第一单元主要讲西藏的发展史与内地的交流,分“斯土吾民”“唐蕃和亲”“佛教繁兴”三个小单元;第二单元主要讲西藏宗教界重要人物在维系西藏与中央的关系中所起的作用和中央的治藏政策,为分“江汉朝宗”“经邦纬国”“千里鸿毛”三个小单元;第三单元主要讲取得的辉煌成果,分为“不易其俗”“深入宫廷”“班禅进京”三个小单元。文物约为350件,其中西藏文物约60件。于2022年8月召开了第一次展览专家论证会,专家提出了很多有益的建议,如西藏篇幅占得太多,宫廷文物突出不够,标题准确性不严谨,特别是小单元的标题意思表达不清,流经西藏的重要河流是南北向的并非东西向,以水作为展览主题的隐喻不妥等等问题。

我们听取了各方面的意见,思考基于文物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展示逻辑线索,这个内在的逻辑顺序应该是:没有交往,哪来的共同体的形成?所以第一单元的主题确定为交往。有了交往才会有进一步的交流与交融,所以第二单元的主题确定为西藏宗教首领与中央关系的确立,体现为政治上的认同与归宿(图3)。有了交流,才会有更深层次的交融,第三单元的主题自然就是取得的文化成果。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者,也是各民族人民共同的精神家园,是各民族牢固的精神纽带,所以西藏与内地及宫廷互相影响,创造了丰硕的文化成果,我们要紧抓住文化这个根,这样展览就可以摆脱佛教艺术史式展陈的束缚,以一个新的角度来阐释西藏与内地及宫廷是如何通过物质与精神的交流而形成命运共同体的。

图片

图3、紫金琍玛宗喀巴像(格鲁派宗师)

用水来贯穿整个展览主题,看来行不通,我们随时调整思路,想到了用一朵花来作为展览的隐喻,有56个民族56朵花之说,用花来作为展览的意象,更容易被大家接受,于是产生了第7稿,形成第8稿,题目定为“三生有约:一朵绽放的幸福花”,源自乾隆帝的诗《送圣僧班禅额尔徳尼舍利归后藏诗以志惜》“一见相亲如宿识,三生有约特来宾”,第一单元为“花开满路——西藏与内地的交往”,体现民族交往,侧重物质层面的展示,分两个小单元,一是“西藏进献的文物”(图4),二是“香花供养——中央赏赐的文物”;第二单元为“根深本固——一见相亲的一家人”,体现民族交流,重点为政治层面的展示,分三个小单元,一是“花萼相辉——历代活佛喇嘛与中央的关系”,二是“花团锦簇——六世班禅进京”,三是“琪花玉树——章嘉的贡献”,首次将雨花阁所供檀香木观音菩萨像列入该单元;第三单元为“春华秋实——辉煌的成果”,体现民族交融,为文化层面的展示,分两个小单元,一是“雨花梵音——清宫的佛堂世界”,二是“枝繁叶茂——辉煌的文化成就”。

图片

图4、14世纪铜文殊菩萨像

虽然第8稿比较粗糙,但基本方向得以确定,并坚持了以花为展览的串联意象,接下来便是对大纲的不断修改,对文物进行重新挑选、梳理和组合,产生了重要的第9稿,文物做了减法为141件,展览题目定为“祥开万象:故宫与西藏文物展”。“祥开万象”一词,一可象征花的盛开,二可寓意事业勃勃发展及美好的未来,用于展览,既形象生动又一语双关。内容分三个单元,各侧重于物、人、果三个方面:第一单元为“花开满路——西藏与内地的交往”,此单元又分两个小单元,一是“向日含荣——西藏贡物”(图5),二是“香花供养——中央赏赐”。一方面要体现西藏向宫廷进献的物品及路线,涉及唐蕃会盟、茶马古道,明清朝觐制度。另一方面要展示中央对西藏的回赠,这方面的文物,故宫和西藏都有收藏,比如荷包、缎匹、佛像、法器、瓷器、如意、玻璃器、天文仪器等。这两方面的文物对比展出,以说明西藏与内地及宫廷的交往源远流长,相互依赖,相互促进。

图片
图5、银胎绿珐琅嵌宝石玻璃把碗

第二单元为“根深本固——认同与归宿”,此单元又分两个小单元,一是“花萼相辉——历代僧俗首领与中央的关系”,在走向共同体的进程中,特别是在元明清时代,统治者制定了哪些重要政策,西藏宗教首领又是如何发挥作用的,是如何加强了西藏对中央的政治认同和归属的。二是“琪花玉树——永恒护持”,分两个本小单元,一是“雨花阁西配殿六世班禅影堂”(图6),二是“雨花阁东配殿三世章嘉影堂”,选择六世班禅和三世章嘉两位重要的宗教人物,是为了进一步说明西藏与中央的紧密关系。六世班禅不远千里从西藏进京庆祝乾隆帝七十大寿,最后圆寂于北京,这一举动有力说明了一些杰出人物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建构所付出的努力。三世章嘉长期驻赐北京,在处理藏蒙事务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使西藏与中央的关系日益牢固,不可分离。雨花阁东西配楼六世班禅和三世章嘉的影堂将是第一次走进观众的视线。

图片

图6、银胎绿珐琅嵌宝石海螺鞔皮盒

第三单元为“春华秋实——辉煌成果”,此单元又分两个小单元,一是“雨花梵音——清宫的佛堂世界”,乾隆时期,藏传佛教在宫廷得到了空前繁荣(图7),出现了众多的佛堂,而且宫中还能制作佛像、绘画唐卡、刊刻经书。乾隆四十五年,六世班禅走进紫禁城,当他看到这些佛堂时,大为震撼,说:“小僧仰承皇帝之恩,得以叩拜真佛,瞻仰胜似额斯润宫之神奇殿堂,如梦如幻。”二是“繁花似锦——辉煌的文化成就”,挑选明清宫廷刊刻出版的重要经书和多民族语言文字类的工具书展出。乾隆时为庆祝生母崇庆皇太后刊刻的藏文《甘珠尔》,全文用磁青纸泥金书写,共计108函,从乾隆三十三年正月到乾隆三十七年七月,历时两年余完成,工程浩大,殊胜无量。当宫廷都能建造佛堂、刊刻经书、制作佛像时,西藏与内地就真正地融为一体了。

图片

图7、缂丝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唐卡

金秋10月举行了第二次专家论证会,专家提出了许多中肯的意见,首先前言及单元说明还有待提升精炼,语言需要打磨,结合民族政策和宣传对前言和单元说明文字进行了逐字修改,强调既要尊重史实,又要符合当代的表述,要站在共同体的高度来把握整个展览的脉络(图8)。不是纯粹的文物类展览,要重在阐释文物的价值,展览高度还需要进一步提升。“花萼相辉”让人容易想到唐玄宗的潜邸花萼相辉楼,是兄弟的比喻,用在此不太合适。相关文物的选择,特别是第一单元西藏进献的文物,数量不多,且体量不大,存在捉襟见肘的窘境。

图片

图8、乾隆帝佛装像唐卡

到第12稿时,我们把前言和单元说明都作了凝练和提升,从对文物和史实的阐释演变为对文化的阐释,实现从血缘共同体、地缘共同体向文化共同体的价值跃迁,通过文物展示来揭示其文化生命体系,使展览的意义得到了彰显,主题得到了深化。同时还补充了第一单元的文物,也调整了第二单元的文物,进一步作了细化,用词更为准确且富有诗意感,大纲调整为:

第一单元,花开满路——西藏与内地的交往。

1、向日含荣——西藏进献的物品。

2、香远益清——中央回赠的物品。

第二单元,花繁叶茂——认同与归宿。

1、春意花舒——中央与西藏的关系。

2、琪花玉树——六世班禅与三世章嘉。

①雨花阁西配楼六世班禅影堂。

②雨花阁东配楼三世章嘉影堂。

第三单元,春华秋实——丰硕的文化成果。

1、花香梵音——清宫佛堂。

2、花团锦簇——经书刊刻。

三个单元不仅是花的三种形态即花开、怒放和结果,也是物与人与事的关系,还是西藏与内地走向交往、交流、交融的行天下之大道的过程。作为展厅设计,三个单元还隐藏着三座佛教建筑即大昭寺、雨花阁和梵华楼。虚实结合,相得益彰,意境得到了提升,使展览内容的展示没有成为一种枯燥的说教,而是充满了诗意的文化感。

二、展览设计思路

这次展览设计不聘用院外设计团队,由故宫筹展组担当,展览部薄海昆副研究馆员领衔设计。但如何将大纲演绎为展厅陈设,如何从内容中提炼出精华展示,并非一件易事。首先展厅设计要抓到三个要素:一是空间,如何化空间为神奇和无限,使空间舒朗有致,开阖变化,有一步一景之感。二是光线,注重文物立体表达,强弱有度,明暗结合,无疲倦感。三是色调的配置,红、黄、白三色,将宫廷、藏传佛教和西藏连为一体,使之色彩鲜明,又交相辉映,仿佛天空彩虹垂现。

在总体设计上,要简约明快,不晦涩,不沉滞,重点突出,前后呼应,对内容表现到位,并有意境升华,陷入沉静式的体验和视觉触发的心灵共鸣。

1、展览视觉设计意象原则

视觉设计是展览的门面,主视觉为午门马道上的竖屏和横屏设计,次视觉为三个单元即西雁翅楼(第一单元)、正殿(第二单元)和东雁翅楼(第三单元)入口处。“祥开万象”主视觉力求有气势和生长的无限性,基本元素为花。在清宫创作的唐卡中,如《六世班禅唐卡》和《三世章嘉唐卡》中的传统“青绿山水”元素可运用于设计之中,它就像《千里江山图》一样,可使主视觉的视野打开呈万象状。

三个单元将以一朵花贯穿始终(图9),呈现祥开万象的无限风景。

图片

图9、第一单元:花开满路视觉(薄海昆设计初稿,文字将替换为手书)

此次展览我们将不注重它的宗教艺术特质,我们将发掘文物背后的文化意蕴,也就是说它不是一个体现宗教艺术发展史的展览,而是在以文物为基础上的内地宫廷与西藏交往、交流与交融的诗意体现的一个展览。

视觉设计一要体现内地宫廷与西藏的紧密关系,二要体现藏传佛教元素,三要体现花的盛开与芳香,寓意馨香之德。在所有的视觉里要有一个贯穿始终的元素,并与“祥开万象”的景象相符合,简单但不失宏大。

2、花开满路:第一单元的设计思路
 
  地点:西雁翅楼

第一单元以物为主,突出唐蕃会盟碑,背后隐藏的是大昭寺。

从入口的“花开满路”单元视觉绕过,迎面是故宫特点的槛窗墙,与南头的白色藏地风格的墙与窗相对应。入口处朝北的展柜里是一件铜鎏金八瓣莲花大威德金刚曼陀罗(布达拉宫藏)(图10),一束光打在莲花盛开的曼陀罗上,使人顿生花的意象(图11)。

图片
图10、铜鎏金八瓣莲花大威德金刚曼陀罗(“大明永乐年施”,布达拉宫藏)

图片

图11、铜鎏金八瓣莲花大威德金刚曼陀罗展示图(薄海昆设计初稿)

展厅的中央象征明堂的亞字形台上设置唐蕃会盟碑,高达4米,从北至碑和从南至碑形成一条中轴,我们将此中轴通过科技手段成为花开满路之道,使碑成为一座纪念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中轴南端展柜里为《阎立本步辇图卷》(图12),中轴北端展柜里为《松赞干布唐卡》(图13),两件文物南北相对,中心点为会盟碑,象征民族团结所形成的历史丰碑(图14)。把《阎立本步辇图卷》放在南端,是为了让观众集中到南端观看此图,不会影响观众的流动和观看路线的通畅。

此设计,使第一单元的向日含荣(西藏进献的物品)和香远益清(中央回赠的物品)有了更坚实的背景和向心力。

图片

图12、阎立本步辇图卷(局部)

图片

图13、松赞干布唐卡

图片
图14、花开满路,处于象征明堂亞字形台上的唐蕃会盟碑(碑高达400厘米,薄海昆设计初稿)

东西展柜里展示的文物还有:铜鎏金文殊菩萨像(大明永乐年施)(图15)、铜鎏金观音菩萨像(大明宣德年施)、8-9世纪铜鎏金嵌松石同侍从观音菩萨、14世纪铜文殊菩萨像、13-14世纪铜释迦牟尼佛像、嵌松石金盖座镶金里嘎巴拉碗、金錾花嵌宝石银里右旋白螺、金嵌松石佛窝、木镶铁鋄金镂花纹马鞍(图16)、乾隆款仿木纹釉瓷多穆壶(图17)、扎卜扎雅木刻诗碗(图18)、栽绒蓝地人物八宝图藏文毯、珊瑚数珠、银宝瓶、石青色缎穿珠万寿纹荷包、大红色缠枝花果纹织金缎、广珐琅暗花八宝暗八仙纹面盆、画珐琅花鸟图瓶、掐丝珐琅荷叶形笔洗、白色玻璃六角纹渣斗、乾隆款黄色玻璃碗、珐琅莲花纹僧帽壶(西藏博物馆藏)、龙香御墨(西藏博物馆藏)、银錾花座青花藏文“日夜吉祥”款高足碗(布达拉宫藏)、清仿“日夜吉祥”青花梵文僧帽壶、绿地粉彩勾莲八宝纹奔巴壶、硬木望远镜、青玉如意、包金鼻烟壶(布达拉宫藏)、白套红玻璃海屋添筹图鼻烟壶、铜净水碗(西藏博物馆藏)、铜鎏金合好塔(西藏博物馆藏)等。

图片 
图15、铜鎏金文菩萨像(“大明永乐年施”款)

图片 
图16、木镶铁鋄金镂花纹马鞍(六世班禅进献,嘉庆帝御用)

图片 
图17、乾隆款仿木纹釉瓷多穆壶

图片
图18、扎卜扎雅木刻诗碗

3、花繁叶茂:第二单元的设计思路
 
  地点:正殿

第二单元讲的是认同与归宿,“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顺应民族的宗教信仰,不改变其习俗,注重政令统一和因地制宜,元明清历朝统治者因势利导,制定相应政策,加强了西藏及蒙古各部对中央王朝的政治认同和归属。

这一单元以重要人物为主,正殿明间以永乐帝、八思巴为主,东、西间以三世章嘉和六世班禅为主。背后隐藏的佛堂是雨花阁(图19)。

 

图片
图19、雨花阁

入口是花繁叶茂视觉,从左手进入是反映六世班禅进京祝寿的相关文物。南展柜中心陈设银六世班禅像(宝华殿),北展柜中心陈设六世班禅龙袍装唐卡(图20)。西展柜陈设班禅额尔德尼奏书(丹书克)(图21),高达4米,全部展开,令人肃然起敬。西展柜丹书克背后的展墙上为雨花阁西配楼线描图,题名曰“六世班禅影堂”,形成此空间的中心(图22)。通过丹书克的展示,以突出西藏与中央的紧密关系。

此空间陈设的文物还有:银班禅像、乾隆本生传、清拓杨大章绘梵域娑罗图、金嵌宝石嘎巴拉鼓、银胎绿珐琅嵌宝石玻璃把碗、伊斯法罕腰刀(图23-1、图23-2)、银胎绿珐琅嵌宝石硝子石海螺等。

图片
图20、六世班禅唐卡

图片 
图21、班禅额尔德尼奏书局部(又称丹书克,高达440厘米)

图片 
图22、西墙“额尔德尼奏书(丹书克)”展柜及西配楼六世班禅影堂线图

图片
图23-1、伊斯法罕腰刀(六世班禅进献)

图片
图23-2、伊斯法罕腰刀局部(六世班禅进献)

向东是正殿的明间,此空间是整个第二单元春意花舒(中央与西藏的关系)的中心。中轴的正中展柜陈设檀香木观音菩萨像(图24),面向南。此展柜的上方设计为仿雨花阁天花板,如天花呈现,满屋清香(图25)。北展柜的中心为永乐帝像(布达拉宫藏),画像高达347厘米,足以支撑明间的气势(图26)。南展柜的中心为八思巴初见忽必烈唐卡(萨迦寺藏),其上悬“振锡绥疆”匾(复制品,布达拉宫藏)。永乐帝像——檀香木观音菩萨像——八思巴初见忽必烈唐卡三件文物居于同一条中轴上,形成宏大的向心力。永乐帝展柜两侧的两个小展柜设计成佛龛形,内拟陈设铜鎏金八思巴像(西藏博物馆藏)和紫金琍玛宗喀巴像。

图片
图24、檀香木观音菩萨(观音像西藏进献,背光底座、佛衣为清宫添配)

图片
 图25、檀香木观音菩萨像(像头上为仿雨花阁天花板,薄海昆设计初稿)

图片
图26、朱棣画像(像高347厘米,布达拉宫藏。因暂无文物图片,此处暂用故宫藏永乐帝像)

此空间陈设的文物还有:乾隆帝佛装唐卡、钦定理藩院则例、赵孟頫楷书帝师胆巴碑卷(图27)、八思巴文“甘肃省左右司之印”柄钮铜印、铜鎏金八思巴像(西藏博物馆藏)、木藏文“大明皇帝谕旨”“皇帝仁波切”两面印(图28)、铜鎏金黑帽系三世噶玛巴像(西藏博物馆藏)、“振锡绥疆”匾(复制品、布达拉宫藏)、缂丝喇嘛说卷(图29)、银三世达赖像(图30)、五世达赖喇嘛唐卡等。

图片
图27、赵孟頫楷书帝师胆巴碑卷(局部)

图片 
图28、木藏文“大明皇帝谕旨”“皇帝仁波切”两面印

图片 
图29、缂丝喇嘛说卷

图片 
图30、银三世达赖像

明间东为三世章嘉相关的文物陈设,北展柜的中心为银三世章嘉像(图31),南展柜中心为铜鎏金释迦牟尼佛。东展柜陈设三世章嘉唐卡(图32),东展柜章嘉画像背后的展墙上为雨花阁东配楼线描图,题名曰“三世章嘉影堂”,形成此空间的中心。

此空间陈设的文物还有紫檀木佛龛、铜弥勒菩萨、铜观音菩萨、银镀金诸咒盛藏如意轮、铜铃杵(三世章嘉进献)(图33)等。

图片 
图31、银三世章嘉像

图片 
图32、三世嘉章唐卡

 

图片
 图33、铜铃杵(三世章嘉进献)

4、春华秋实:第三单元的设计思路

  地点:东雁翅楼

此单元展示丰硕的文化成果,体现在两个主面:一是清宫佛堂,二是经书刊刻。

入口为春华秋实视觉(图34),绕过后的展柜陈设黄色缎绣缀砗磲珠璎珞衣(图35),它正对的南端是写意的梵华楼原状空间,“梵华楼”三个字置于南端的壁上(图36),下面画梵华楼立面图,两侧是顶天立地的墙壁,壁上贴卷莲纹壁纸,嵌壁龛,东西壁龛里各陈设61尊铜佛像(图37)。

梵华楼与黄色缎绣缀砗磲珠璎珞衣相对形成一条中轴,通过科技手段使之形成一条硕果累累之道。

第三单元以场景为主,突出梵华楼和《甘珠尔》,背后隐藏的是梵华楼佛堂(图38)。

 

图片 
图34、第三单元春华秋实视觉(薄海昆设计初稿,文字将替换为手书)

图片 
图35、黄色缎绣缀砗磲珠璎珞衣

图片
图36、梵华楼121尊铜佛像壁龛(薄海昆设计初稿)

图片
 图37、梵华楼般若品铜镀金佛-班塔嘎尊者

图片 
图38、梵华楼

西展柜中心陈设乾隆《甘珠尔》(图39-1、图39-2、图39-3、图39-4、图39-5),打开以展示精美豪华的庄严与书写内容。东展柜中心陈设泥壁佛360件(咸若馆擦擦佛像)(图40)。

图片 
图39-1、乾隆时期刊刻的《甘珠尔》

图片 
图39-2、《甘珠尔》护板

图片 
图39-3、护板与磁青纸经文

 

图片
 图39-4、《甘珠尔》磁青纸泥金书写的经文

图片
图39-5、《甘珠尔》磁青纸泥金书写的经文

图片
 图40、咸若馆擦擦佛像(360尊)

此空间陈设的文物还有:黄铜柱钮“中正殿念经处图记”(图41)、硬木雕花框极乐世界佛屏(图42)、缂丝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唐卡、嵌珐琅满达、广珐琅五供、碧玉七珍、碧玉八宝、金嵌松石佛龛、金喀章嘎、周煌书乾隆七佛塔碑记卷、乾隆题雕过去七佛青玉钵(图43)、金嵌宝石八角佛塔、《满汉蒙古西番合璧大藏全咒》八十卷、青玉制《清文翻译全藏经序册》、梨木清文翻译全藏经经板、《大乘首楞严经》、《薄伽梵白伞盖佛母奉献修持如意甘露瓶成就仪轨经》、《寿宝成就法》、磁青纸写本《汉译藏文经》、明《西番译语》、《同文韵统》六卷、《御制五体清文鉴》(图44)、《西域同文志》二十四卷等。

图片

图41、黄铜柱钮“中正殿念经处图记”

图片
图42、硬木雕花框极乐世界佛屏(原供于萃赏楼)

图片
图43、青玉乾隆帝御笔雕佛像钵

图片
图44、《御制五体清文鉴》

展览就像在讲一个故事,有开头,有起伏,也有结尾,也好像在演奏一首乐曲,有始必有终,要控制好始终,犹如在百步之外射箭,射到,是你的力量,射中,却不是你的力量。但事在人为,所以展览结束在丰硕的成果上,成果是文化交融的结晶,它会形成沃土,滋养来者。各民族互相了解,重在文化上的认同,《清文翻译全藏经序》中说将《大藏经》藏文译为汉文,译为蒙古文,译为满文,为何要锲而不舍地坚持下去,就是为了去恶从善,并非是受祸福之说的蛊惑,共同的文化核心价值观是各民族融为一体的深层原因,文化促进了各民族相互之间的交融,就会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创造更为灿烂璀璨的文化。

感谢香港旭日慈善基金、北京故宫文物保护基金会等单位的支持。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三亚市西河西路2号文体大楼三楼 0898-88666125
Copyright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琼ICP备19004074号-1
  • 三亚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