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文化类陈列展览叙事逻辑转化的实践

字号:T|T
2023-02-21 11:00 来源:博物馆中国

陶瓷文化由陶瓷藏品、陶瓷历史、陶瓷艺术以及陶瓷哲学四个层面组成,是长江文明重要的文化遗产组成部分之一,同时也是长江流域博物馆的馆藏文物和地方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九江地处长江文明核心地带,素有七省通衢之称,九江商埠是江西近代商业贸易中心,毗邻景德镇,陶瓷藏品极为丰富,瓷业发达,馆际文化交流中陶瓷文化的交流一直是重中之重。近年来九江市博物馆在系统性学术研究基础薄弱、场馆展陈条件有限、陶瓷藏品时间跨度大、品相各异等各种不利条件下,逐渐学习借鉴空间学、叙事学、现代博物馆学等前沿理论,从客观展陈条件出发,通过转化叙事模式的观念和方法,以观众体验为目标,通过对文物信息的重构,组织文本逻辑、推进叙事进程、塑造历史空间的叙事性重构,从社会学角度重新构建展览的叙事逻辑,呈现立体化和活态化的陶瓷展品展示方式,构建全面的陶瓷文化知识体系,让观众更好解读文物背后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文化,以达到教育、传承和保护的目的。

图片

转变策划思路

推动陈展叙事逻辑转化

在陶瓷文化类展览策划过程中,既不能局限于传统的文本逻辑模式,更不能过分依赖新技术手段,展览的本质是信息传递和教育实现,而不是展品、文本或新技术的堆砌。九江市博物馆在陈展叙事模式的转化过程中,科学运用影像学、图像学、空间学、新媒体技术、教育学等内容,重新构建陶瓷展品的叙事传播方向,全面讲述与陶瓷藏品、陶瓷历史、陶瓷艺术以及陶瓷哲学有关的故事。

以九江市博物馆民俗管理处“浔阳溢彩 涛听瓷韵——九江瓷品鉴展”为例,由于展厅位于美孚文化园内,整体建筑由四处单体建筑组成,分别是美孚洋行旧址、美孚油库旧址、美孚油库办公楼旧址和美孚别墅旧址。其建于清宣统二年(1910),是20世纪初古典复兴时期的典型作品,充分反映了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西方建筑古典复兴的思潮,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是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展览设在美孚别墅旧址,虽然建筑保存良好,自身功能完整,但各种先进的展陈教育方式却因为百年建筑的展陈条件而受限,只能通过最传统的“图版+藏品”的方式呈现展览。

九江瓷是景德镇瓷器的通称,景德镇所产瓷绝大多数经过九江销售四方,而清代乾隆四年(1739)以后,唐英移理九江关,兼管景德镇的陶务,凡官窑瓷器也都先送到九江,再由九江起运赴京。此次展览中的九江瓷是从清末到民国,九江红店起彩(上彩)并书写九江本地商号的各种瓷器,展出九江瓷120件(套),共有80多个九江商号,其中30多个商号为首次发现,并配有珍贵的民国瓷业商号住商保证书、土地申请书、老照片共计80多件。如何根据展品和主题需要对九江瓷的百年发展史进行深入解读,在有限的展陈方式下,采取怎样的叙事模式,构建文物信息的叙事脉络,丰富展览层次,高效传递主题信息,完成展览内容的传播,就成为此次展览设计的关键问题。

展陈条件、展览主题和展品特性,决定了陶瓷文化类展览不适合线性事理结构。从文物信息传递的完整度出发,必须打破单一时间向度和因果关系的事理逻辑,更加尊重观众对历史信息获取的本能和直觉,从观众主观的心理逻辑角度进行陈展叙事,将相对单一的线性结构发展成非线性结构的复合式多主题叙事方式,通过“溢彩流光·瓷市繁华”“九江款识·商号集萃”“革命先贤·红色传承”“名人名家·佳作连绵”“恵赠定制·文人雅器”五个板块,同一叙事趋势统领多视点叙事结构,呈现对九江瓷展览主题寓意和展览主旨的深入表达。

图片

“革命先贤·红色传承”图版

采用传统的单一线性时间向度的陈展叙事逻辑进行陈展设计时,观众理解展览和展品需要更多的理性思维。而此次展览采用的多重结构叙事法则,包含了时间向度、空间向度、事实逻辑、心理体验等多种逻辑,是对基于观众心理的历史信息叙事结构的整体性运用,也是在传统理性思维与基于观众体验的知性情感逻辑之间需求平衡点的一次创新尝试。

仅就此次展览来看,通过客观展品的多视点叙事表现,将观众的注意力引导在多种同时进行的逻辑空间中,正是观展的乐趣之一。运用基于观众心理展示的非线性、多视角叙事结构模式,打破了传统的时间向度(顺时)和空间向度(定点透视),创造出一种时间逻辑、空间逻辑组成的立体感,通过展品呈现、文本阐释的展陈引导达到信息澄明的效果,为观众构建出立体的全方位的九江瓷知识体系,深化观众对展品和展品背后文化的理解和探求。

这次尝试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展陈内容的有效传播,更重要的是提出转化展陈逻辑的事实本身,它落点于展陈效果不再受限于展陈条件,而更关注讲好陶瓷故事这一核心需求。标志着九江市博物馆在陈展叙事逻辑创新方面的可能性、可行性以及叙事能力的进步,在通过组织文本逻辑、推进叙事进程、塑造历史空间的工作中,较为成功地完成了时间向度的渊源阐释和空间向度的社会学阐释。

陈展叙事逻辑转化

提升展教活动实效

以观众体验为核心的陶瓷文化类展览更加注重利用多元化的学术语境,例如宗教学、艺术学、人类学、社会学等,让陶瓷藏品呈现出多层次的文化内涵,可选择的叙事逻辑结构也更为丰富。在融入陶瓷文化传播活动后,可开拓的展示渠道和教育模式也更为多样,使陶瓷文化传播工作变得鲜明立体,最大化提升陶瓷文化展教实效。

九江市博物馆在展览策划之初,已充分考虑后续线上陈展方式、相关学术活动以及教育活动的融入。比如,九江市博物馆引进的长江流域陶瓷文化特展“飞龙在天——景德镇御窑遗址博物馆龙纹瓷器精品展”,为确保展教活动的完整性,后续讲座内容均在展览整体叙事架构基础上深入挖掘学术资源进行解读。线下展期结束后,及时上线VR展厅,通过新媒体技术手段,将展览从线下展览发展为线上云展示,从馆际交流展发展为线上主题展,从场馆观众发展为无空间阻滞的线上观众群体。线上采用的陈展叙事逻辑也与线下展览同步。与此同时,还依托九江市博物馆的“青花学社”社教品牌,根据此次展览叙事逻辑架构中的艺术线为出发点,研发出《让古老技艺活起来——陶瓷修复、亲子陶瓷、瓷器纹饰》《与大宋同行——与北宋大佬做邻居》等展览配套社教课程,通过流动展览结合社教课程等方式,将《古陶拓片》等社教课程送进县乡中小学,在县乡级未成年群体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图片

社教课堂

让陶瓷文化遗产“活”起来是博物馆工作人员研究探讨的重要使命和工作任务。一方面,将陶瓷藏品、陶瓷历史、陶瓷艺术以及陶瓷哲学的学术研究看作基础工作,深层挖掘陶瓷文化遗产所蕴含的意义,在文化遗产研究过程中梳理和策划,以此丰富展陈的主要形式,提升陶瓷文化展陈的叙事能力;另一方面,要明确认识到讲活文化故事是陶瓷文化展陈的核心内容,将陶瓷文化展陈的逻辑梳理和转化策划作为根本实现途径,适当使用新媒体时代丰富多彩的展览形式作为技术手段,才能全面优化陶瓷文化类展览的传播效果。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三亚市西河西路2号文体大楼三楼 0898-88666125
Copyright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琼ICP备19004074号-1
  • 三亚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