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到年终总结的时候,无论是个人的,一个部门的,还是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大家也许都会想到同样一个问题:一年又一年,每一年我们都在总结过去的一年,谋划新的一年,这当然非常必要、非常重要。但问题是,我们所谋划的重点工作,设定的年度目标,描绘的宏伟蓝图,实现了吗?都实现了还是部分实现了?亦或没有实现?实现了的效果怎样?
在与年轻人交流的时候,我常说的一句话是,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做好每一件哪怕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无论我们的规划多么细致,目标多么美好,归根到底,都是要把一件件具体的事情做好,高质量、高效率地做好。只有认真从一件件小事做起,我们的能力才能不断提升,我们的目标才能最终实现。
正是基于这样的想法,才有了这样一个新年伊始与大家交流共勉的发言。
首先,谈一谈质量。
有很多关于企业与产品的质量名言,更准确地说是质量警句,如“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质量是员工的岗位”,“产品如人品,质量如生命”,“质量体现素质、素质决定质量、质量决定生存”,“质量就是政治、质量就是生命、质量就是价值”……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在日本,有很多几百年的家族企业。中国百年以上的老字号也不在少数。一个企业能够保持长盛不衰靠什么?靠产品质量,靠企业信誉,靠专业敬业精神。
毫无疑问,考古工作也一样。
质量可以说是一切考古研究、考古成果、考古认识、考古结论的基石,是考古学能够称之为“科学”的前提基础。质量是考古工作的灵魂,是考古人的生命。
从全国文物工作会议、全国文物局长会议,到全省文物工作会议、全省文化和旅游局长会议,高质量发展都是字里行间被反复强调的核心理念和方向性要求。
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考古田野奖、社科奖等评选活动和奖项的设立,也都是以质量为前提基础,又以提高质量为目标导向的。
多年来,所里一直强调质量问题。
在2021年的年终总结交流会上,我重点从四个方面与全所同志进行了深入交流,除了国家重大课题项目的推进实施之外,其他三个方面都是关于质量的,一是提高考古及相关业务工作质量;二是加强档案建设和管理;三是提高各类材料的质量。
关于考古及相关工作。我提出要认真落实国家文物局《关于加强基本建设工程中考古工作的指导意见》和《田野考古工作规程》,规范做好文物评估、考古调查、考古勘探、考古发掘四项常规性基础工作,并分别就报告编写及相关要求表达了具体看法,如要进一步提高考古调查和勘探质量对于后续考古发掘与文物保护工作的源头性决策依据的重要性认识;考古调查工作要确保重点遗址不能遗漏,考古勘探工作打破生土的土坑、岩坑墓和砖室墓等重要遗迹一般不能遗漏;文物点发现较多的考古调查项目,报告编写时应按照重要程度对文物点进行分级,以便在后续工作安排中能够做到确保重点、兼顾一般;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工作报告中的相关信息、数据要确保客观准确;要科学严谨做好文物与考古标本的区分认定和规范登记工作;要高度重视早期万分之一地形图、航片、卫片对于考古工作特别是考古调查工作的重要意义。
关于加强档案建设和管理。我提出要完整建立考古调查、勘探、发掘,资料整理与刊布出版,文物科技保护,古建筑调查研究以及学术会议、专家论证会咨询会、专家讲座、公众考古宣传等业务工作,党务与行政管理工作等不同类型,包括文字、图片、视频资料等内容的纸质与数字化并存的完整档案资料,并做好备份、移交和存档工作。
关于各类材料。我提出要认真对待每一份材料,无论是向上级部门汇报的还是给建设单位、开发区等的材料,要务必养成认真对待材料的良好习惯。
总之,凡是我们职责范围内的任何一项工作,没有一项不需要严格质量要求的。
两年一度的“安徽重要考古新发现暨优秀工地”评选,正在开展的“考古讲解大练兵”活动,其出发点和目标导向,无一例外都是质量。
质量体现于我们调查发现的每一处文物点、勘探发现的每一座墓葬、发掘工地的每一条地层线;体现于我们测绘的每一张图纸、拍摄的每一张照片、保护的每一处遗存;体现于我们撰写的每一份材料、登记的每一份档案、填写的每一张单据;更体现于我们每一份安全检查记录、落实整改的每一处安全隐患……
质量靠什么保证?靠我们不变的初心情怀、目标追求、强烈的责任心和高度的思想重视,靠我们对历史遗存细致入微的观察分析和科学严谨的规范操作,靠我们身体力行的辛勤付出和日复一日的坚持与坚守……
“对工作负责就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我想再次用这句话与大家共勉。
其次,是效率。
效率与质量相辅相成,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没有质量就谈不上效率,没有效率质量也就失去了基本保障。
第三,是成果。
包括工作成果和学术成果
质量对于成果的重要意义,可以从成果的时代与历史影响力两个方面得到印证,试举几个例子进行说明。
《史记》之所以能够成为我国影响最为深远、最值得信赖的文献经典,是因为司马迁一丝不苟的治学精神。《史记》中每一句话甚至每一个字,都是司马迁通过反复考证,并最终从他认为完全可靠的史料证据中得到的结论,其中商周时期的很多内容已经为考古发现所印证。
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之所以让很多人痴迷,是因其远非一般意义上的武侠小说,其中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蕴含了天人合一、知行合一等重要思想,蕴含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蕴含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类共同价值,能够让人获取积极向上的正能量。而这些都源于金庸先生深厚的国学基本功、渊博的历史知识和极其严谨的治学态度。
金庸先生以81岁高龄远赴英国剑桥攻读博士,为我们树立了终身学习的典范。
著述不在长短,思想才是灵魂。著名诗人艾青的一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让我读过以后就再也无法忘记。
著述也不在多少,已故我国第一个考古学博士王迅先生,以一部薄薄的《东夷文化与淮夷文化研究》,创造了堪称考古类博士论文经典的奇迹。
质量是学术成果的灵魂和生命,只有高质量的著述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学术成果。
我们的每一篇考古简报和论文,每一部考古报告和专著,都应该力求做到信息完整、客观严谨,结构合理、条理清晰,分析透彻、论据确凿,言简意赅、重点突出,能够体现方法路径科学,体现新材料、新认识,体现扎实的基本功和较高的学术视野。考古简报、报告应侧重于客观信息的完整发布,论文、专著则应侧重于学术观点的严密论证和严谨表达。
最后,是人才。
网上搜到的人才概念,一是泛指各行各业中的领军人物;二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
我认为,能够爱岗敬业、履职尽责,高质量、高效率做好本职岗位的工作,就是人才;能够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的人就是人才。
人才与质量、效率、成果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质量、效率、成果是成就人才的方法路径,更是人才实际工作能力的体现。
安徽考古不仅承担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和“考古中国”重大课题,而且承担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职责。我们只有充分认识质量、效率与成果、成才的内在联系,牢固树立质量与效率理念,认真从一件件小事做起,身体力行做好本职工作,才能够为科学揭示我国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和五千多年文明史,为提升安徽文化的认同感和影响力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才能够真正实现一流研究所的奋斗目标和安徽考古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才能够无愧于时代和人民。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确定的今年工作重点与总体目标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考古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落实国家文物局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在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文物局)的坚强领导下,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全力推进一流研究所建设和安徽考古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强化党建工作,严格纪律要求。强化组织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和素质能力建设,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强化制度执行,全面提升规范化、科学化管理水平,持续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环境。
二是强化质量要求,努力打造精品。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和“考古中国”重大课题引领考古遗址公园、大遗址、重点工程、开发区等各项考古与文物保护工作,高质量做好考古调查、勘探、发掘、文物保护、资料整理发布、宣传报道以及寿县工作站考古标本库房建设等各项工作,努力打造精品工程。
三是强化安全管理,保障安全生产。完善人防、物防、技防体系,落实落细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加强考古工地、资料整理、文物修复及存放保管等各类场所的全过程安全管理,全力保障人员和文物安全。
今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让我们进一步提高对考古工作重大社会政治意义的认识,提高历史使命感、责任感和荣誉感,以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为总目标,认真落实省委“挖掘安徽地域文化价值内涵,展现安徽历史文化的标志性成果,提升安徽文化的认同感和影响力”的要求,务实工作,担当作为,努力为一流研究所建设和安徽考古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