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化运河文脉 描绘两岸生活

字号:T|T
2023-02-10 09:27 来源:文物之声
“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重要讲话精神,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简称“中运博”)在零展品、零人员的情况下,由南京博物院策展团队,策划了“大运河——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简称“大运河展”)、“运河上的舟楫”(简称“舟楫展”)、“因运而生——大运河街肆印象”(简称“因运而生展”)三个常设展,全流域、全时段、全方位展示大运河的历史面貌和文化价值。2022年5月,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常设展览荣获第十九届(2021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
01
 
从“零”开始
打造全流域多视角展览展示展演体系
作为一座“零”藏品的博物馆,中运博以创新展示手段与服务理念,构建全面反映大运河“前世今生”的展览体系。

中运博不仅是一座国家文化公园内的博物馆,也是新时代文旅融合背景下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标志性项目,更是一座全面反映大运河给百姓带来美好生活的博物馆。在展览策划上,三个常设展定位清晰,以大运河发展变迁为时间轴,以大运河的全流域为空间范畴,通过时空结合全景展示大运河带来的美好生活。

策展团队从不同角度对大运河进行主题阐释,将展览大纲、文物展品、学术研究成果等转化为观众易接受的展览内容,不同展厅叙事风格与主题特征相吻合,体现了信息传播的系统性和可达性。

常设展览以“流动的文化 美好的生活”为主线,从大运河的遗址遗迹与遗物、运河上的舟楫生活、运河两岸的城镇生活三个视角,深度解读并诠释大运河带来的美好生活主题。而“大运河展”以历史叙事的方式,深入阐释运河的历史文化、本体价值和象征意义;“舟楫展”从运河上舟楫的演变、舟楫类型、古代绘画中的舟楫三个角度,构建一个关于舟楫的知识体系;“因运而生展”再现了历史上运河沿岸的“城镇历史景观”。

图片
“因运而生——大运河街肆印象”街巷图

为此,策展团队开展了为期两年的调查研究,在策划过程中邀请长期研究运河遗产的南京博物院等团队参与其中,并吸收了运河沿线诸位专家意见,邀请多学科专家参与策划,对展览内容进行学术把关,充分体现了展览内容的史实性、科学性、学术性。

策展团队通过转变征集理念、创新征集方法、建立“征集—策展”联动机制,围绕运河历史脉络的叙事方式,征集运河沿线省市的代表性文物。“舟楫展”依照展览主题和文献资料,邀请舟楫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制作运河上代表性的舟楫船模;“因运而生展”征集了浙东民居十里红妆陈设等展品,相关业态还引入互动体验活动。

策展团队根据展览体系规划展厅设计,以独具特色的高大主题空间和气势恢宏的设计风格为主基调,三个展厅空间从真实的、静态的、不可触摸的,逐渐过渡转变为沉浸式的、动态的、可体验的。“大运河展”着重对“运河文化遗产”进行形式设计,通过“知识阐释+视觉艺术”展示手段,实现“历史本体”阐释与“遗产象征”审美的融合;“舟楫展”通过“虚实结合”将整体空间分为内外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以78艘船模为展示主体,呈现系统化的运河舟楫知识体系,第二部分沙飞船多媒体互动体验区,融合“沙飞船实体体验+数字沉浸式虚拟体验”,提升了观众的体验效果,彰显运河舟楫非遗文化价值;“因运而生展”利用“无文字+沉浸式”模式,以中国传统建筑、陈设艺术为设计重点,以多媒体等先进科技手段模拟自然环境,营造多层次场景互动。

图片

“运河上的舟楫”沙飞船体验区

02
 
精雕细琢
建立全过程管理运营体系
除全方位架构展览体系外,中运博展览项目的实施和运营亦是一大特色。展览既从弘扬运河文化出发,让公共文化服务发挥最大社会效能,也从游客体验感受考虑,提升服务软硬件设施,增强展览体验舒适度。

从策划、设计阶段再到施工、布展阶段等,中运博均全过程参与。整个项目推进以策展团队为核心,实行全程参与、实施项目管理、控制工程进度、实现效果把控,确保达成展览预计目标。

建设过程中,创新性提出“四个同步”,即展览策划和建筑设计同步、展馆建设和展品征集同步、运营实施与安防消防工作同步、展览组织与运营保障同步,全力推进展厅的装饰施工与展览布展等工作按期并高质量完成。

展览推出后,中运博以“服务公众 奉献社会”为宗旨,利用智慧化服务手段打造优质文创产品,进一步讲好运河故事。此外,还运用多种新科技手段,为公众提供一体化便捷式智慧服务;通过优化服务设施、完善人性化服务体系的方式,更好地满足公众对高品质文化服务的需求。观众可通过官网、官微等多渠道预约参观,也可参与内容丰富的线上线下教育活动。

为提供优质的文创产品和服务,在文创产品开发时,中运博并不局限于一家博物馆的文物展品,也不限于一座城、一段河的地域特征,而是与大运河博物馆联盟单位广泛开展信息互通与资源互换,打破地缘阻隔,最大限度地协调、整合优质文创资源。这一实践不仅是拓展文创产品合作模式的有益尝试,在促进运河文物合理利用的同时,不断提升运河文化品牌社会影响力。

03
 
多方入手
塑造全方位多维度宣传体系
为让更多人了解大运河的优秀传统文化,中运博通过线上线下多维度、多角度宣传引流,构筑集网络媒体、传统媒体、新媒体为一体的立体宣传矩阵。开馆半年来,其官微总阅读量达53.1万人次、粉丝数达44.8万;同时,还开通了系列微博话题,总阅读量达490.9万。行之有效的传播,实现媒体聚焦和公众关注的“双赢”。截至2022年9月底,参观游客超过200万人次。在日益受到社会认可与观众喜爱的同时,中运博荣获“2020-2021年度江苏文旅消费人气打卡地”等多个奖项。

在重视媒体宣传的同时,中运博更注重以学术研究来推广运河文化。开馆后,中运博共出版相关著作8本,在2021年《东南文化》第三期发表中国大运河专题研究论文11篇,还通过举办大运河文化发展论坛等,逐步扩大运河文化影响力。

与此同时,基于展览内容,深入挖掘馆藏大运河文物多重价值,策划实施全年龄段教育活动。既有专题导览、公众讲座,也有亲子活动和社区推广。目前,通过整合大运河沿线博物馆优质教育资源,已开展定制化主题研学。未来,中运博将逐步搭建运河文化的馆校合作平台,共同策划“大运河文化系列课程”,使博物馆成为学生的“第二课堂”;组织策划系列宣传教育活动,为公众普及“因运而生”各类文化知识,拓展公众观展维度,深化其参观体验。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三亚市西河西路2号文体大楼三楼 0898-88666125
Copyright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琼ICP备19004074号-1
  • 三亚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