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博物馆主题宣传丨十年征程 桂林博物馆实现中小型博物馆跨越式发展

字号:T|T
2023-02-06 19:21 来源:博物馆中国

桂林,位于广西东北部,地处“湘桂走廊”的西南端,在“山水甲天下”的光环之下这座城市还蕴含着丰厚独特的文化底蕴。早在 30000年~7500 年前,宝积岩人、甑皮岩人在这里创造了灿烂的史前文化。秦时,始皇帝为统一岭南,于公元前 214 年开凿灵渠。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 111 年)设始安县,桂林建城开始。隋唐时期桂林为岭南边防重镇。宋至道三年(997)至 1949 年新中国建立,除短暂变迁,桂林一直是广西省(路)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

桂林博物馆作为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守护者,十多年来在国家对文化遗产事业高度重视和广大群众对文化需求增长中,抓住发展机遇,不断寻求破解西部地区资金匮乏等困局,优化现有资源配置,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综合服务能力整体提升,用心讲述桂林故事,通过不懈努力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并于 2020 年跻身国家一级博物馆之列。从“老馆舍”到“新殿堂”

2017年1月桂林博物馆新馆建成开放,这座矗立在新区山水大道上兼具桂北民居特色和汉唐古韵的场馆迅速成了桂林对外交流的文化客厅。新馆建筑面积3.4万平方米,较老馆扩大了四倍的场馆给发展与服务提供了更大的承载空间。新馆围绕馆藏特色文物重点打造了“漓水春秋” “靖江遗韵”“画里人家”“友谊桂林”四个基本陈列,“翰墨华章”“情系桂林”两个专题陈列。让观众领略到史前、水利、佛教、石刻、科举、抗战文化城、“国之瑰宝”梅瓶等文化盛宴。其中“靖江遗韵——桂林出土明代梅瓶陈列”荣获“第十五届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优胜奖”。新馆基础设施、服务软硬件、安防消防系统、智慧化导览、文物数字化管理、AR/VR青少年互动中心等硬件设施的完善,全面提升了桂博的管理和服务水平。依托新馆,获批增编至 88 名,从年龄、学历、专业等各个方面优化人才梯队,培养起陶瓷鉴定、书画修复人才,获批自治区二级书画修复资质。

图片

画里人家——桂林民俗文化陈列

从“馆内办展”到“展遍全国”

十年间,桂林博物馆充分挖掘地域文化特色和馆藏文物资源,以开放、包容的心态打开了“走出去、请进来”的馆际交流之门,先后与国内218余家博物馆开展馆际交流合作,共举办临时展览169个。原创“走进漓江——桂林博物馆藏桂林书画展”,囊括齐白石、徐悲鸿、李可染、白雪石、吴昌硕、吴冠中等名家精品,让各地民众在家门口领略大师笔下的水墨桂林;原创“恋恋银风——桂林博物馆藏南方少数民族银饰展”,通过多彩服饰、精美银饰展示南方少数民族的风情与文化。同时引进国内外优秀展览,如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风尚与变革——近代百年中国女性生活形态掠影”展、俄罗斯列宾学院油画展、奥地利萨尔茨堡民俗文物展等,让本地市民感受不一样的文化魅力。
从“专注保管”到“智慧文物体系”

十年来,从因受经费等制约仅专注于现有馆藏文物的保管保护到兼顾持续性的文物征集和智慧文物体系建设。通过不间断地实地走访、获捐等多种方式,征集书画、民族民俗、外宾礼品、契约文书、抗战史料等文物16775件/套。征集后藏品共计 39210 件/套,其中国家一、二、三级藏品 4292 件/套。通过征集极大扩充了藏品数量,形成了十二大藏品体系,系统地呈现出桂林的历史脉络,真实反映了一部详尽的桂林通史。完成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项目,库房环境实现智能监测,不同质地文物得到差异化保护。建起藏品数字化管理系统,配备文物消杀室、化学实验室、书画修复室等,切实提升了对馆藏文物进行智慧管理、科技保护的综合能力。

从“各自为政”到“区域联盟共建”

为整合资源、共享平台、提速发展,桂林博物馆积极推动区域联盟共建。一是承办全区乃至全国学术等活动十余场/次,为文博同行搭建广阔交流平台,如“中国博物馆协会博物馆数字化专业委员会2019年年会暨文物数字化保护技术应用学术研讨会”等。二是发起成立“桂林区域性博物馆联盟”,在人才培养、陈列保管、提升服务等方面给予联盟成员单位协助。先后参与二十多家展馆新馆的建设工作,如全州县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兴安县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纪念馆、灌阳县新圩阻击战史实陈列馆、美国飞虎队桂林遗址公园等。三是积极开展“三区”文化支持计划,在灌阳、资源、龙胜等地博物馆开展拓片、讲解、办展等业务培训和指导。“流动博物馆”走进龙胜、全州等地的山区小学。四是积极推动馆校共建,先后与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大学等多所高校签订协议,在学术研究、文创研发等多领域开展合作。与桂林市十六中学研发《中学生梅瓶文化》校本课程,与桂林市委党校研发《万年智慧地 千年桂林城》课程,颇受学生欢迎,均获优秀奖项。

从“普通接待量”到“千万人云游”

十年来,桂林博物馆接待观众量逐年增长,2017 年已突破 100 万人次。近年来,桂博加快数字化建设,实现 5G 全馆覆盖和智慧化导览。同时通过官网、微信、微博平台进行线上宣传,推出虚拟展览六个,“山水墨香”“牛年话牛”等主题直播六场,共吸引 250 多万人次观看。受疫情影响闭馆期间,通过微博发文 270 篇,包括虚拟展、直播等,三个多月总阅读量突破 6699 万人次。期间与鄂尔多斯青铜器博物馆联合举办了“鄂青桂博五一大联欢”线上活动,大胆采用文物拟人化的方式,在微博平台上演绎了两地文物从“跨馆结识”到“微信聊天(对话、唱山歌)”, 从“互邀拜访”到“实地游:美食篇、美景篇、购物篇(文创)”的五一大联欢过程。该活动不仅宣传了两地文化,还在有趣的文物交流中融入了“五一出行防疫倡议”,如通过文物作揖的动画视频呼吁“以作揖礼代替握手礼”,以手绘版“曲水流觞”列坐漫画倡导“分餐制”。该项目还荣获国家文物局主办的“2020 年中华文物全媒体传播精品(新媒体)推介项目”奖项。

图片

举子入席——汉学堂活动之中华传统餐桌礼仪

从“碎片化研究”到“系统研究”

明洪武三年(1370)朱元璋册封侄孙朱守谦为靖江王就藩于桂林,到传十一世孙十四王,历经280余年。桂林博物馆所藏308件明代梅瓶,大部分出土于明代靖江王陵区,其品相及数量皆世所罕见,被誉为“国之瑰宝,桂林一绝”“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梅瓶名华夏”。对于梅瓶的研究一直在持续,成果颇丰。2016 年,桂博申请成立“桂林市人才小高地——明代梅瓶资源调查与研究”课题项目,对全国梅瓶展开系统调查与研究,共收集国内外 822 件明代梅瓶资料,梳理了明代梅瓶收藏、出土、时空分布等情况,对从洪武到崇祯不同时期的梅瓶器型、纹饰、釉色、款识、工艺、功用进行了系统研究,形成 23 万字研究报告。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展陈,设计推出101款相关文创产品,及“最炫梅瓶风”等广西十佳品牌社教活动。

从“临时展览”到“分馆建设”

抗日战争时期,桂林因其便利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社会和政治环境,吸引了大批文化名人汇集于此,如巴金、茅盾、徐悲鸿、范长江、欧阳予倩等。他们舍生取义,以笔为枪,以文艺作品为武器,投身战斗,筑起举世瞩目的“抗战文化城”。为纪念这轰轰烈烈的民族救亡运动,桂博策划“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桂林抗战文化城文学艺术展”,在广西地区产生了较大影响。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桂林市委市政府指示及桂林市文广旅局的指导下,桂林博物馆目前正全力以赴筹建以“ 抗 战 文 化 城 ”名 人 为 主 题 的“ 永 远 的 旗帜”——桂林抗战文化名人专题陈列馆,将作为桂博分馆,由桂博统筹管理,预计在2023年3月开放试运行。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三亚市西河西路2号文体大楼三楼 0898-88666125
Copyright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琼ICP备19004074号-1
  • 三亚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