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成都武侯祠是国内唯一的君臣合祀祠庙和最负盛名的刘备、诸葛亮及蜀汉英雄纪念地,也是全国影响较大的三国遗址博物馆,距今有1800年的历史,有“三国圣地”之美誉。公元223年刘备下葬成都南郊惠陵,因陵而建汉昭烈庙,南北朝时武侯祠与惠陵毗邻,清康熙十一年(1672)重建武侯祠,奠定了以刘备惠陵、汉昭烈庙、武侯祠为核心的现有格局。在中轴线上以点、线、面为基础,构成祠、园、景三位一体的空间序列,并与园林景观相互融合呼应,呈现“祠园一体”的整体格局以及“宁静致远”的艺术氛围。成都武侯祠博物馆现分为文物区(文化遗产区)、西区(文化体验区)和锦里古街(民俗区)三个部分。
2021年10月1日,成都武侯祠博物馆首个以刘备与诸葛亮生平事迹为核心的常设展览“明良千古——刘备与诸葛亮君臣合展”经八年磨砺,终破茧而出。展览由成都武侯祠博物馆联合襄阳市博物馆、四川博物院、凉山彝族自治州博物馆、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成都永陵博物馆等文博单位举办。以新颖的史学叙事角度,讲述一段匡扶天下的奋斗历程,谱写一部明君良臣的壮阔史诗。
第一单元“乱世浮沉·以待天时”分为“创业时艰”和“隆中耕读”,呈现了群雄割据背景下,刘备不折不挠的创业精神和诸葛亮躬耕陇亩,以待天时的少年壮志;第二单元“君臣共济·蜀汉立国”分为“君臣际会”“武担称帝”“白帝托孤”,讲述了在诸葛亮的辅佐下,刘备广揽名士、开疆扩土,终成一番霸业,但折戟夷陵,弥留之际将江山社稷悉数托付于诸葛亮;第三单元“兴复汉室·鞠躬尽瘁”分为“开府治蜀”“安抚南中”“北伐曹魏”“诸葛奇思”“星落五丈原”,叙述了蜀汉新主幼弱之际,诸葛亮总理朝政,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终致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展览填补了国内长期以来二人生平展的空白,是一个让历史建筑遗址重生的展览。
在展品选择方面,强调考古文物的史实叙述、历史元素的传承转化与古代工艺的现代表达,共汇集了国内6家文博单位的代表性文物224件(套),涵盖纸质、木器、石器、陶瓷器、青铜器、金银器等类别,在拓展文物信息互动、体现三国文化精髓的同时,全面还原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下的三国时代。
展览通过文物揭示时人生活面貌、社会组织、价值主张、精神信仰等,与展览文本的情境相融入,为观众提供更为全面、客观的展览内容。展出的馆藏文物说唱俑,又名“俳优俑”,表情生动活泼,动作诙谐夸张,右手执鼓槌高扬,乐趣天成,是两汉时期天府之国人们富足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体现。说唱俑右侧是“汉代摇钱树”,摇钱树是一种在两汉三国时期流行于西南地区的器物,其独一无二的纹饰,复杂且繁复的枝叶,表现着祈求财富、平安和升仙长生的寓意,目前已知出土的数量不到200株,四川则是其出土数量最多的地区。
文物不仅承载着厚重深沉的历史,还体现了历史文化名人的影响力,如展出文物东汉四耳蹲蛙青铜鼓,整体作覆釜状,鼓面中心饰太阳纹,鼓面边沿一周等距排有六只青蛙,其中有三只背上各背一只小青蛙,造型生动优美。相传诸葛亮南征时在军中创制铜鼓,既用于营中煮饭,还用于敲击报警,犹如在战鼓声阵阵中传颂着诸葛亮“五月渡泸”“七擒孟获”的典故。
为表现这段历史和两位历史人物的性格、际遇和生活细节,展览广泛运用了场景式体验和多媒体展现,在文物和文字的基础上,对历史发展中的闪光点进行提炼性呈现,将厚重的历史与明朗的园冶融入展览空间之中,为观众打造更为亲切的观展氛围。而“窗含惠陵”展项,更是将多媒体与实景相结合,为观众提供全新的“园展交互”观展体验。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我们要敬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要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的理念和思维。”赓续文脉,赋能传承。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将继续倾力打造三国文化品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弘扬尚德、尚贤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举办更多优质展览,以工匠精神打造传承三国文化人文精神的国家级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