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炉煮茶”成舌尖新宠,看古人怎么玩?

字号:T|T
2022-12-16 17:26 来源:文物陕西

日前,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成功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至此,我国共有43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居世界第一。

习近平总书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对于弘扬中国茶文化很有意义。要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图片

在寒冷的冬季,

用小火炉烧上几块炭,

热一壶茶,

橘子、红枣、红薯、瓜子等小食围边煨烤,

红泥小火炉,能饮一杯无?

 

图片

“围炉煮茶”是这两年都市中兴起的新时尚。截至目前,抖音上“围炉煮茶”话题播放量已超过27亿次,小红书“围炉煮茶”相关话题也已被近1200万人次浏览。

图片

 

“围炉煮茶”颇有模仿古人而为之,

无论是饮酒或吃茶,

古人很会玩。

中国人好茶由来已久

就拿“围炉煮茶”来说,在古代称为茶宴,是朋友间以茶为宴席的一种品茗清谈之举,始于南北朝,兴盛于唐宋,曾被视为文人骚客社交、寄情抒怀的表征。

西汉景帝阳陵就曾出土了皇室饮用的茶叶遗存,距今约2100年,这是近年来考古发现的迄今为止最早的茶叶。

图片

“当时出土的茶叶遗存,是埋在墓葬群周围一系列墓坑中的大量随葬品之一。”据汉景帝阳陵博物院工作人员介绍,1998年,陕西省考古研究所(今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汉景帝陵第15号外藏坑内发现了不明植物遗存,2007年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等机构进行鉴定,结果为由细长叶组成的棕黄色层状集合体,未确定植物种类。

直到2015年,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利用植物微体化石和生物标志物方法对这一不明标本重新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这些标本是埋藏了两千余年的古代茶叶,而且是那种小而未开的茶芽,通常被认为是茶叶中的上品。这一发现证实,中国古代皇室喜欢饮茶的历史至少可追溯到2150年前。

 

唐代饮茶之风盛行

现代人所说的“茶器”主要指茶壶、茶杯、茶勺等这类饮茶器具。而法门寺地宫出土的茶具则真实的还原了唐代人的饮茶之风,其器具既精美又繁多。

“在法门寺地宫后室,出土了一套唐僖宗供奉的御用茶具,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时代最早、级别最高、最为完整的唐代宫廷金银茶具。”法门寺博物馆副馆长魏晓龙说。在这套茶具出土之前,各地虽有茶具零星出土,但无法全面反映出唐代饮茶流程。法门寺地宫出土的这套茶具不仅制作精美,而且用法与《茶经》所记互为印证,在考古史上是一个里程碑式的发现。

图片
图片

“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新茶。”陆羽《茶经》的问世,更是把茶文化推向了一个空前的高度。

《茶经》记载,唐代煎茶,可分以下六个过程:一为炙茶,即把茶饼烤干;二为末之,即把茶饼碾碎成末;三为取火,煮茶用火以烧炭为上,烧柴次之;四为选水,以山水为佳,江水次之,井水再次之;五为煮茶,一共要将茶煮沸三次;六为斟茶,即把煮好的茶分到茶碗中。

瓷器再现大宋风雅

与盛唐时期华丽精美的器具相比,大宋时期的文人雅士追求极简之美,偏爱古朴深沉、素雅简洁的器物。至今为止,宋瓷都是瓷器中的精品。

斗茶,焚香、插花、挂画,是宋朝人的四大雅事,在陕西考古博物馆,北宋吕氏家族墓出土的茶具涵盖烹茶、点茶、散茶三种饮茶方式的所有器具,体现了北宋士人的饮茶习俗。

图片

其中以点茶为主流,须经碾茶、注汤、击拂用茶筅搅动等工序。点茶所用的茶碾、茶筅、兔毫建盏等茶具,是北宋茶具最完整的一次考古发现。

图片

半盏清茶观浮沉人生,

一炉暖身看岁暮天寒。

“围炉煮茶”凭借古朴的茶具、丰富多样的食材种类和温暖舒适的氛围燃起了人们对冬天的热情,对于现代年轻人来说,更像是用这种“慢下来”的方式缓解紧张的生活,传统文化的价值再一次得到了体现。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三亚市西河西路2号文体大楼三楼 0898-88666125
Copyright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琼ICP备19004074号-1
  • 三亚旅文